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委员会专栏 > 文章正文

项目名称:    香茶菜属植物中二萜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

项目简介:    1、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该项目属于生物学中的植物化学和资源植物学以及基础医学中的抗癌药物药理学,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30多年来,对国产58种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近500余个新的二萜化合物、4种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的新骨架和21种新结构类型化合物,其研究植物种数和新化合物数量均占到全世界该领域的70%以上。

(2)通过对研究中发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抗炎活性筛选,发现了一系列活性显著的二萜化合物。并对几个抗肿瘤活性显著先导化合物进行了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了新的作用机制,促进了药理学研究发展。同时,成为了国内外天然抗癌药物的热点化合物之一。

3、科学价值

(1)以本研究组的研究工作为主要内容,于2001年10月出版了50万字学术专著"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科学出版社)。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这一原创性的、系统的研究成果,丰富了萜类化合物的内容,揭示了该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分布规律,为该属植物的应用开发以及资源植物学研究方面在小分子水平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成为我国在世界植物化学研究中居领先地位的领域之一。

(3)冬凌草甲素和乙素的发现直接推动了河南冬凌草在抗炎、抗菌和抗癌药物方面的开发应用,间接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为冬凌草载入药典奠定了基础。

4、同行引用评价:

(1)本研究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与肯定,专著"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一书得到了国内外有关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

(2)在国内外30余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201篇论文,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检索,121篇被SCI收录;175篇论文被引用1095次,他引479次,其中10篇代表性论文被他人引用31次。近10多年来,国际上的各有关萜类化合物综述文章和著作中收录的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70%的化合物为本研究组发现。

主要发现点:  (1)从国产的58种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500余个新化合物;发现了该属植物中7种骨架类型中的4种以及32种结构类型中的21种;其研究的植物种数和新化合物数量均占到全世界该领域总数的70%以上。从次生代谢分子水平上深化了对该类群植物的认识,丰富了萜类化合物的内容,促进了世界萜类化学的发展,是我国在世界植物化学研究中居领先地位、成就最显著的领域之一。(所属学科:植物化学;支持该观点论文:代表性论文1-10篇及几乎所有的其他发表的论文)

(2)从该属植物中发现了一系列具有强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并对冬凌草甲素和毛萼乙素进行了深入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了新的作用机制。初步研究证实,两个化合物均能体外诱导AML-M2b型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及AML-M2b病人细胞的凋亡,具相对于其他类型白血病,两化合物对AML-M2b型白血病有特异的选择性。(所属学科:抗癌药物药理学;支持该观点论文:代表性论文3,5-9篇)

(3)发现了该属的若干种植物,从形态上鉴定为一个种,但随着生境和地域的不同而在化学成分上有较大差异的生物多样性现象,为该类群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化学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在确定道地品种和冬凌草及其它种的规范化种植(GAP)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在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时对其化学成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其药物资源,充分发挥药效,造福人民。(所属学科:植物资源学;支持该观点论文:代表性论文第1篇)

主要完成人:  1.   孙汉董

本研究课题项目的主持人,30多年来所研究植物的选题,前期自己亲自参与采样、提取分离,后期指导研究生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论文撰写。以及倡导和主持与兄弟单位开展生物活性的合作研究等。所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的化合物结构和文字最后均由孙汉董把关。(占个人工作量的80%,对发现点1-3均有贡献,支持本人贡献论文:代表性论文1-10篇均为通讯作者)

2.   韩全斌

主要对产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6个冬凌草样品进行了仔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158个化合物,发现了60余个新化合物,发表了20余篇高水平论文(发现点1)以及阐明了冬凌草化学成分的生物多样性,为合理开发利用冬凌草这一药物资源打下了基础(发现点3)两个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占个人工作量的70%,支持本人贡献论文:代表性论文2-3篇)

3.   赵勤实

1993年至2006年9月,参加本项目研究工作,在攻博期间对云南产3种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共分离鉴定了51个化合物,其中有36个新结构化合物(发现点1)。2002-2004年主持完成了“毛萼乙素抗肿瘤活性及结构修饰的研究”国家基金项目,对先导化合物毛萼乙素进行了结构修饰,为构效关系的确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发现点2)。(占个人工作量的70%,支持本人贡献论文:代表性论文第4,7,9,10篇主要作者)

4.   林中文

从1976年与河南冬凌草协作组合作研究开始,自始至终参加本项目研究工作,本研究组所研究的大部分植物样品均由林中文采集与鉴定(发现点3);并完成了实验室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部分工作(发现点1)。(占个人工作量的70%,支持本人贡献论文:代表性论文第7-10篇作者之一)

5.   黎胜红

攻博期间发现了一种新的骨架类型(8,15-断裂)及对映-松香烷,以及氢过氧化物等一系列新奇的结构(发现点1)和一些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发现点2);发表约10篇高水平的论文,为本研究组的不断创新研究作出了贡献。(占个人工作量的60%,支持本人贡献论文:代表性论文第5,8-10篇主要作者)

10篇代表性论文:  1.   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species)

2.   Novel ent-kaurane dimers from Isodon rubescens var. rubescens./ Tetrahedron Letters

3.   Cytotoxic constituents of Isodon rubescens var. lushiensis.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4.   ent-kaurane 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angustifolius var. glabresecens./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5.   Maoecrystal V, cytotoxic diterpenoid with a novel C-19 skeleton from Isodon eriocalyx (Dunn.) Hara./ Organic Letters

6.   New 7,20 : 14,20-diepoxy ent-kauranoids from Isodon xerophilus./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7.   Cytotoxic 7,20-epoxy ent-kauranoids from Isodon xerophilus./ Phytochemistry

8.   Cytotoxic 3,20-Epoxy-ent-Kaurane 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eriocalyx var. laxiflora/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9.   Two novel ent-kauran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Isodon eriocalyx var. laxiflora/ Tetrahedron Letters

10.  Novel ent-abietane 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eriocalyx var. laxiflora./ Helvetica Chimica Acta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