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文化艺术频道 > 文章正文

  昆剧《公孙子都》展现“古不陈旧、新不离本”的国之精粹,舞蹈《一把酸枣》呈现国家舞台艺术最新成果,《黄土谣》等话剧大放异彩,川剧《易胆大》等地方戏曲争妍斗奇……在湖北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一批创新剧目赢得观众青睐。

  文化创新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聚首中国艺术节的文化界人士表示,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必将大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深化体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纪念中国话剧百年之际的掌声犹在耳畔,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编排的话剧《张之洞》又将在八艺节上亮相。院长刘复信心十足:“这出戏一定会再次受到观众欢迎!”

  刘复的信心来自武汉人艺的改革。股份制、制作人负责制、项目负责制等多种改革模式,将武汉人艺推向了市场。新机制激发了演职员工创造活力,一批优秀剧目不断推出。《春夏秋冬》《三峡魂》获“五个一工程”奖、《情系母亲河》获中国话剧“金狮奖”、《母亲》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刘复说:“创新带来活力,创新开拓了市场。”

  武汉人艺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能赢得新的进步、开创新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对此,广大文艺工作者有着切身体会。

  条件成熟的,进行转制改革;重复设置、资源分散的,实行资源整合重组;对转制条件还不够成熟的一般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创造条件,分步实施——近年来,各地对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进行的多种探索,理顺了艺术院团内部机制,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艺术创作和生产迈上了新台阶。

  文化部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广开人才之路,夯实精品之基,在实现人才、精品“两个多出”的同时,经济效益大幅增长。2006年,当年演出收入达到1.2亿元。

  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演艺业,民营剧团近年来发展迅猛,促进了演艺领域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超过7000家,涵盖戏剧、曲艺、歌舞、杂技、魔术、马戏、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各项制度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新型的文化体制正在不断形成之中。只要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就一定能消除原有计划性文化体制的弊端,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说。

  推进内容形式创新 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具有新世纪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专家学者对话剧《立秋》的评价。在八艺节舞台,这样的好作品并不鲜见。

  “以反思精神审视历史,在重现传统的同时加入现代阐释,艺术作品就有了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十七大代表、《立秋》主演张治中说,观众给这些作品发自内心的掌声,不仅是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叫好,更为戏中震撼心灵的细节而鼓掌,为一个个在人生长河中追求至善至美的灵魂而鼓掌。

  近年来中国舞台带给我们的一连串惊喜,凝聚着编演人员对创新的执著。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副院长杨建港说,创新,不仅体现在剧本的选材、立意上,体现在表演、音乐、舞美等二度创作中,不同艺术品种间相互借鉴、交融营造出的舞台效果,更是令观众耳目一新。

  舞剧《风中少林》巧妙地将中国武术与舞蹈相融合,少林武僧的精湛功夫、舞台剧中难得一见的恢弘战事场面与柔美的舞蹈、如歌如泣的爱情故事呼应,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杂技剧《天鹅湖》将特技、魔术、杂技、杂耍等多种表演形式与舞蹈有机结合;舞剧《红河谷》运用电影、芭蕾、多媒体等多种表现手法,演绎藏汉人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国土家园的英雄气概……

  发展是最好的保存,创新是繁荣的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在一系列抢救、保护、扶持工程中,还形态于生态,转危机为生机,让老树绽新葩,促幼芽续虬枝。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如数家珍:“在京剧《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宰相刘罗锅》以及川剧《变脸》、吕剧《补天》、闽剧《贬官记》、桂剧《大儒还乡》、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眉户剧《迟开的玫瑰》等精品剧目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滔滔活力和勃勃生机。”

  着眼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必须推进内容形式创新。傅才武说,“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文化观念的创新必须先于文化实践,促进文化实践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敢于摆脱束缚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时代观。”

  “一种文化不可能凭空产生。本民族、外民族已经和正在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基础。”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宇说。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