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化学工程 > 文章正文

马厚义 男,1964年7月出生,现任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与电化学研究所教授(博导)

学术简介

1983.9 -1987.7, 山东大学化学系本科,理学学士。

1987.9 -1990.7, 山东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方向, 理学硕士。

1995.9 -1998.6, 山东大学化学院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电化学研究方向,理学博士学位。

1998.6至今,山东大学化学院物理化学与电化学研究所工作。1999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9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0.9 - 2001.9, 加拿大阿尔伯塔(Alberta)大学化工与材料工程系博士后,加拿大Syncrude 石油公司埃德蒙顿(Edmonton)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2003.10 – 2004.9,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工学院应用化学系JST研究员

现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七届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Nature Technology, J. Am. Chem. Soc., J. Phys. Chem., Langmuir, Chem. Mater.以及Electrochim. Acta, Electrochem. Commun., Corrosion Science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学术研究经历:

已从事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十余年。本课题组在金属腐蚀电化学、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合成、自组装分子膜修饰电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其中(J. Phys. Chem. B, 2003, 107, 8898-8904)自发表以来已经被国内外同行引用40次,(ChemPhysChem, 2004, 5, 68-75)则为ChemPhysChem2004年度下载率最多的10篇文章之一。国际电化学会标志性期刊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的主编R. G. Compton在2006年发表的有关电化学合成纳米结构材料的综述性文章(Anal. Bioanal. Chem., 2006, 384, 601-690)中把我们建立的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专门列为一种有代表性的电化学合成方法。

截止到2007年4月底,所发表的论文已被SCI源刊物他引320余次,其中有的论文被作为主要参考文献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加以引用。

研究领域和兴趣:

研究工作重心集中在:现场(In Situ)观测和表征有机活性分子在固/液界面的组装、金属的电结晶、金属及合金的局部腐蚀和选择性溶解等动态过程,利用电化学技术有目的地制备新颖的功能材料和微纳米器件。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如下:

1.形状、尺寸与形貌可控的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及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表征;

2.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结合其它电化学现场测试技术,原位表征金属的欠电位沉积和有机物分子在电极/溶液界面的自组装行为;

3.从原子的水平研究金属和合金的微观腐蚀机制,发展新的腐蚀防护技术;

4.设计和制备催化性能好、高中毒能力强的催化剂,并对其电催化活性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其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

主要论著:

1. Jintao Zhang, Pengpeng Liu, Houyi Ma*, Yi Ding*, “Nanostructured porous gold for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7, 111, 10382-10388.

2. Jintao Zhang, Minghu Huang, Houyi Ma*, Fang Tian, et al.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of nanostructured Pd thin films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on polycrystalline Pt and Au substrates towards electro-oxidation of methanol”.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7, 9, 1298-1304.

3. Xingli Feng, Houyi Ma *, Shaoxin Huang, Wei Pan, et al. “Aqueous-organic phase-transfer of highly stable gold, silver, and platinum nanoparticles and new route for fabrication of gold nanofilms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 and on solid support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6, 110, 12311-12317.

4. Houyi Ma *, Shaoxin Huang, Xingli Feng, Xiaokai Zhang, et al.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and fabrication of gold nanostructures based on poly(N-vinylpyrrolidone) (PVP)”. ChemPhysChem 2006, 7, 333-335.

5. Houyi Ma *, Liang-Yueh Ou Yang, Na Pan, Shueh-Lin Yau*, et al. “Ordered molecular assemblies of substituted bis(phthalocyaninato) rare earth complexes on Au(111): In situ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and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Langmuir 2006, 22, 2105-2111.

6. Feifei Yong, Houyi Ma *, Xuning Wang, Xingli Feng, et al. “Voltammetric studies of gold surface modified by bis(octakis(octyloxy) phthalocyaninato) europium(III) adlayers in perchloric acid solution”. Electrochimica Acta 2006, 51, 3473-3451.

7. Shaoxin Huang, Houyi Ma *, Xiaokai Zhang, Feifei Yong, et al.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gold nanocrystals and their 1D and 2D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5, 109, 19823-19830.

8. Houyi Ma *, Bingsheng Yin, Shuyun Wang, Yongli Jiao, et al. “Synthesis of silver and gold nanoparticles by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method”. ChemPhysChem 2004, 5, 68-75.

9. Houyi Ma *, Yongli Jiao, Bingsheng Yin, Shuyun Wang, et al. “Spontaneous organization of individual silver nanoparticles into one-dimensionally ordered nanostructures”. ChemPhysChem 2004, 5, 713-716.

10. Bingsheng Yin, Houyi Ma *, Shuyun Wang and Shenhao Chen,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under protection of poly(N-vinylpyrrolidon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3, 107, 8898-8904.

11. H. Y. Ma*, C. Yang, S. H. Chen, Y. L. Jiao, et al.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interfacial processes at 1-octadecanethiol-modified copper electrodes in halide-containing solutions”. Electrochimica Acta 2003, 48, 4277-4289.

科研项目:

1、负责的项目

1) 《电化学合成大小、形状与结构可控金属纳米粒子的研究》,2007年开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形状与尺寸可控金属纳米粒子电化学合成新方法研究》,2006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热喷涂纳米结构陶瓷涂层耐腐蚀性能的研究》,2003年至2004年,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4) 《铜、铁金属表面自组装保护膜特性的电化学表征》,2002年至2003年,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教育部)。

2、作为主要科研人员参与的项目

1)  973项目《核电关键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子课题“核电结构材料早期损伤在线检测的基础研究”,2006年开始,主要研究人员。

2)《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1999至2003年,973项目子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

科研成果:

1.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研究金属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行为》获1999年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含有多个状态变量的法拉第电极过程的阻抗研究》获2000年山东大学理论成果一等奖;

3. 《纳米粒子单层膜电化学组装技术的研究》获2001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联系方式:

E-mail:hyma@sdu.edu.cn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