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信息高速公路”正在黔西大地蛛网般地扩展延伸,把一个个彝乡苗寨连接起来,远离城市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不出村寨不但能随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党的方针政策,还能随心所愿免费学习致富项目、免费听专家讲座、免费了解市场行情、免费查询各类信息、免费把“教授”请进家,享受着丰富多彩的视听文化生活……
贵州省黔西县自2003年启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远程教育工作全局,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围绕1988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按照中央“三级联创”的要求,以“三创三强”活动为抓手,在“一点带六点”上着力把远程教育建成惠农工程,狠抓学用成果的转化,使之更好地为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建设、人口计生、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整脏治乱工作服务。
对于远程教育,黔西县县委书记吴安玉寄予了厚望,多次不辞辛劳深入基层作调研、现场指导工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麦青等领导更是为远程教育工作四处奔走,通过不懈努力,截止目前,共投入远程教育建站经费1000多万元,建站561个;建成远程教育“111”科技示范乡镇1个、科技示范村10个、科技示范户1080户;全县拥有远教“三支队伍”人员584人,远程教育三级信息员600余人;建成远程教育示范服务基地350个,村级经济实体290个。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黔西县通过充分整合农村中小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人口学校、职业中学(农广校)、老年大学(劳促会)、县委党校资源和“天网”、“地网”、“人网”三网立体交叉——县、乡镇、村校三个层面共驱——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互动远程教育传输平台,形成“以县远教中心为龙头,乡镇远教接收站为主体,村(校)远教站点为重点,远教中心播放户为补充”的四级远程教育网络,成千上万的农民勇闯网络时代,在远程教育网上“淘金”……
群众“零距离”接触远程教育
黔西县大力实施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完善村级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综合配套改革,每年划拨1000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的报酬,使村干部工资从过去的165元提高到420元,同时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乡镇组织工作考核范畴。通过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搭建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典型宣传、学习交流、信息传递的平台,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强化了农民群众致富本领,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针对农户居住分散,在村站点统一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无法辐射到各家各户,多数农村党员群众慨叹“远程教育好是好,山高路远难得跑”的实际,黔西县按照“降低成本、便于培训、拓宽网络、扩大覆盖”的原则,采取“一套设备,一个能人,一个示范园,一批联系户”的工作思路,建立了2803户“中心播放户”,把远程教育送进了每一个村寨,实现了群众与远程教育的“零距离”接触。通过“中心播放户”,广大群众能够就近学习知识,交流科技信息,拓宽了农民的致富思路,增强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为农民带去了更多的实惠。“中心播放户”由村级党支部根据群众居住、生产、生活情况,把那些党性强、有责任心,具有一定组织能力、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党员户,确定为“中心播放户”,并负责联系至少5户群众结成学习小组,每月至少集中组织被联系群众学习2次教育培训节目内容,并负责做好学习记录、讨论记录和意见反馈记录等。截止目前,黔西县利用中心播放户资源开展培训比村接收站点培训群众及时,培训群众82570余人次,38132人通过中心播放户的学习培训,掌握了1-2门技术。针对农村年轻人外出多,在家的群众多为老人、妇女、小孩的实际,黔西县还积极指导村站点建立“远程教育学用互助会”,开展以“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生产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远程教育帮扶活动,支持更多的群众学习远程教育,运用远程教育,促进远程教育学用成果的转化。通过“远程教育学用互助会”搭建的桥梁,5000多户群众得到了实惠和帮助。
流动光盘进万家
为解决远程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黔西县在工作中还探索出了“流动光盘”循环播放新举措,建立完善了一套利用流动光盘学习的机制。各远程教育站点信息员通过远程教育反馈信箱、远程教育公示栏、课件需求调查表、红领巾和共青团课件信息传送队的“便民卡、信息卡”等收集到群众的需求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指导他们根据群众的需求把实用技术光盘,送到有播放设备的党员群众家中,组织党员和群众观看。看完后,又根据群众需求信息把光盘送到下一户党员或群众家中,循环播放各类技术光盘,确保光盘做到因需而流,流有所用,做到“按需送学”与“因人送学”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群众学习后,农技人员还组织参学对象到示范服务基地、田间地头实地参观和讲解,请当地“田专家”、“土秀才”现场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和进行现场示范,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农民学起来简单、做起来容易,很快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据不完全统计,黔西县各站点共有光盘5万余张,各站点利用流动光盘开展培训3000多次,培训群众8万余人。
推行“六环教学法”
黔西县整合县委党校、县职业中学资源建立县级骨干培训中心及学用示范中心,对乡镇、村站点管理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实现了乡村两级干部人人必过远教关,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组织难的问题,黔西县推行“六环教学法”,通过学前预告、学前准备、学中要求、学中辅导、学后讨论和学后实践六个环节开展远程教育教学培训,进一步把远程教育工作抓实、抓细。在开展培训前,各站点的工作人员把本月准备播放的内容填写在《节目预告单》上,提前向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公布,让参学人员知道学什么,并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直至让党员干部群众满意为止。站点管理员根据党员干部群众所需节目内容,有选择性的做好节目下载。对重要学习内容,每次收看完节目,由村党支部和管理员负责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对需要重点辅导的篇目,由村党支部向乡镇和县远程办提出申请,县、乡镇负责组织教学辅导队伍,进村开展教学辅导活动,促进所学知识的转化。黔西县注重发挥示范站点、群众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对远程教育站点实行星级管理,开展以争创远程教育“先进乡镇”、“示范站点”、“优秀站点管理员”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今年,便从28乡镇中评选出5户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户、4个学用示范村、6所学用示范学校,并推荐到毕节地区参加远程教育学用示范评选活动。为满足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的需求,黔西县还开展了“一个干部联系一户群众,一个成员单位帮扶一个村,一名远程教育站点教师帮扶一户群众”活动,通过帮扶农户“运用一批光碟、教会一门技术、上一个发展项目、引一个新品种、建一个示范园”等,手把手地培训了一大批新农民,使参学党员干部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农村政策理论知识和1—2门适用技术,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带头致富能力,激发了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勤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维修中心 服务远教站点
黔西县围绕“整合人财物资源、加强人员培训、强化设备日常管理、疏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保证维修”的目标,从“合、学、管”三个方面入手,初步探索出一条从根本上有效解决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维修服务难的长效机制,解决了建站以来县远程办和教育局维修站相对独立、业务沟通不够、村校远程教育工作配合不好、站点设备报修程序复杂、派修过程缓慢、设备管理不畅、重复报修等问题。黔西县充分整合县远程办和县教育局维修站人力、技术资源租赁门面组建远程教育维修服务中心,实行合署办公。同时加强对乡镇远程教育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让其掌握简单的维修技能,在28个乡镇建立远程教育维修服务点,组建远程教育维修服务网络。黔西县要求远程教育站点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并要求乡镇对远程教育设备的运行情况实行周报制度,加强站点设备日常管理,减少设备故障。据不完全统计,黔西县远程教育维修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为乡镇站点提供维修设备289件次、处理软件故障648次;乡镇远程办共为村站点提供维修设备154件次、处理软件故障1034次,提供技术咨询526人次。
建服务站,促进远教可持续发展
黔西县将原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站和远程教育村级站点、村党员活动室门面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为广大农户、涉农企业、农业协会提供个性化学习和借阅农业科技光盘、图书服务;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外出务工信息查询服务等,开展“村企合作”、“村社合作”、“村商合作”等远程教育站点管理的新型模式,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站点运行经费投入,解决远程教育站点运行经费。通过采取村“两委”承办、个人承包、协会主办和经纪人代办等多种形式,把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结起来,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夯实了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增强了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通过建立村远程教育站点与供销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查制度、农资价格和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经营服务承诺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加强对经营资金收支的监督与管理,将经营收支列为村级财务公开的项目,定期进行公开,增加透明度,规范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的运行。通过探索和实践,黔西县已建的林泉镇韦寨村和高锦村、太来乡芭蕉村、素朴镇古胜村和新仁乡化屋村等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效果凸现。新仁、铁石、素朴等乡镇的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帮助农民销售金银花、黄花、腊肉、大葱等农特产品,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15万元。
“科技大喇叭” 吹响致富曲
“村民们注意,由于受降雨和季节的影响,近期生猪蓝耳病在周边村寨及我村流行,各养猪群众请注意给猪注射疫苗并加强管理,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经济效益。下面广播生猪养殖管理注意事项……”。早上8点30分,五里乡北海村的高音喇叭又像往常一样广播起了生猪养殖管理技术。北海村自开通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村结合群众实际,采用大喇叭广播为群众播放种植养殖、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让群众在有意和无意中学习知识。通过大喇叭广播,目前,该村涌现出养殖大户3户,种植大户10户,养殖规模产值均在8万元以上,年均3万余元。该村的群众高兴的说:“有了大喇叭广播,就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
铁石乡油沙坡村利用大喇叭为群众播放农产品加工、计划生育和法律法规等知识,不断提高了群众的综合素质,党员、村组干部对远程教育知晓度达96%,在家成年农民知晓度达81%,党员、农民对远程教育满意率达82%。该村还在全体村民中广泛开展了评选“十星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使者”等多项评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村民积极向上、争当文明户、争做文明人的热情。村里涌现出了一大批拾金不昧、尊老爱幼、尊敬公婆、邻里团结、互帮互助等好典型。
目前,全县大部分的乡镇都积极利用村大喇叭,通过大喇叭传播把科技资源传播到农村广大群众中去,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民致富做贡献。在大喇叭播放知识的过程中,我县通过建立播放制度,要求村设专职播放人员,每天定时播放;并经常开展调查,播放群众急需的知识。
加大宣传 营造氛围
中央、省、地领导多次到黔西县调研远程教育工作,对黔西县远程教育工作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和积极的评价。2006年8月,全国远程教育检查组对黔西县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管理与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随机抽查的11个站点,评估成绩均在99分以上。为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库,黔西县开发制作了《高海拔地区沼肥综合利用技术》、《苗族剌绣》、《黄花田间管理和加工技术》、《山村财富故事》等乡土课件,其中《苗族剌绣》已被全国远程办选中。
黔西县在远程教育工作中,建立了信息报送工作月报制度、工作督查通报制度、信息稿酬制度、宣传信息调研工作责任制和信息交流制,将各乡镇信息调研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人民网、新华网和《党建》、《农业农村农民》等全国70多家媒体先后刊登了1000多篇文章介绍了黔西县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情况,《2006中国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选编》、《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获奖成果精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大型文集也先后收录黔西县远程教育稿件20余篇。通过狠抓宣传,营造了人人知远教,人人懂远教,人人会远教,人人用远教的良好氛围。2007年4月、5月、6月和8月,黔西县向贵州希望网报送远程教育教育工作信息,以47条、136条、69条和162条排名全省第一。去年,全省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活动现场会在黔西县成功召开后,今年4月,毕节地区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会在黔西县成功召开。6月,贵州希望网“每月一星”栏目就黔西县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进行集中报道。福泉市委组织部、赫章县远程办、六盘水市委组织部门和供销部门也先后组织了考察团来黔西县考察远程教育工作……
一所“免费大学”
一个远教站点释放着知识和科技的巨大能量,成为市场信息的发布点、传播信息的“加速器”。一根根卫星天线延伸着干部群众放眼世界的目光,为村民致富铺设了一条条黄金路,黔西县实现了“建一个站点、强一个支部、富一方群众”的目标,真正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送”进了农家。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培训,不仅丰富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服务农民、指导实践的意识和本领;广大群众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技能,成为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
4年来,黔西县借助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28479人,年增收1.65亿元;带动新增项目875个,农民增收6234.5万元;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2120万元;增加种植养殖、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4544万元;减少和避免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经济损失1550万元,尝到了甜头的农民群众如今把远程教育当成了致富“宝典”,广大群众高兴地把远程教育称为家门口的“免费大学”。
贵州省黔西县委组织部 熊礼富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