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熊润频 蔡敏):3000亿美元产值,5000亿美元以上衍生产品……当动漫这轮文化产业的“朝阳”终于冲破“海平线”,在国人面前展现迷人身姿时,引来的却是简单的模仿和跟风重复。
首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高峰论坛12月初在合肥举行,来自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内外动漫、出版等相关行业的专家为我国动漫把脉:中国“创意”不能好高骛远,低下头,机会就在身边。
中国动漫产业:潜力巨大、动力不足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动力不足,是中外专家对中国动漫产业现状的一致评价。
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介绍,2006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的产值达3000多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在我国,原创动漫作品出版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游戏出版产业异军突起,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逾200亿元人民币,我国国产原创网络游戏作品已经连续两年市场占有率超过60%,改变了美国、韩国等网络游戏一统天下的局面。
但同时,中外专家指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是动漫市场空间相对狭隘,良性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缺乏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我国民族原创动漫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市场仍然以日、美、韩等国的动漫产品为主。
“事实上,从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以连环画为代表的我国漫画产业曾经繁荣一时;而现在,我国有超过3.5亿的青少年动漫读者和观众,是全球最大的动漫目标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孙寿山说。
中国动漫的“创意”定位:扬长避短“攻”出版
“在我看来,中国的动漫图书出版产业大有潜力可挖,相对于全国各地跟风建设动画基地来说,动漫图书出版产业还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发展动漫出版,是对动漫产业链的填补空白和有效补充。”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范周博士指出。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按照国外动漫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动漫产业链上的第一个环节首先是漫画图书,然后再根据漫画改编成电视、电影等短片,同时开发出玩具、纪念品等多种衍生产品。比如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从最初的图书到电影及各种衍生产品,已经成为全球衍生文化产业的经典。
“但是在中国,90%以上的动漫企业仅靠动画片的播出来维持生存,图书出版环节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专家们指出。
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认为,由于动漫原创和制作投入大、战线长,作为中间环节的图书出版赢利空间较大,“尽管动漫产业上下游之间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动漫图书的出版,以投资最小赢利最快的优势,被证明是动漫市场化运作一个稳定的赢利模式。”
在安徽,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在交易会期间挂牌,使安徽成为全国首个以动漫图书出版为主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受到了中外专家的肯定。
中国动漫的“创意”细节:植根传统的手段创新
首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动漫影视出版“巨头”,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动漫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只是还未充分发掘。
“事实上,中国在动漫产品开发上非常有优势。以学龄前儿童的精美配图动漫产品开发为例,中国悠久历史中的神话故事和传说资源数量非常丰富,而且故事内容本身就很有教育和审美意义,适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不仅能为中国国内动漫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思路,还能参与国际竞争,将中华文化的精华传播出去。”美国维亚康姆传媒集团动画制片人Mr.Frank Drucker如是说。
但在动漫题材和传播手段上,中国还处于盲目跟风、缺少“创意”的状况。外国专家告诉记者,“创意”“创新”不需要无端生造惊世骇俗的形象或者情节,只需要紧跟时代、着眼细处。比如,同样的电视动画片,只要细分不同受众类型,按类型投放市场,在不同的频道播出,就是一种创新;在传播方式上,运用新科技手段,从漫画图书到电视短片,现在美国有公司专门生产DVD动漫产品,还有视频、网络在线观看以及手机动漫产品等。
“而在中国,一说发展动漫产业,就是上基地;一成立公司,就是动画片制作、播出,从上游到下游全部包揽。这样的好高骛远,自然忽略藏在脚下、躲在细处的中国‘创意’。”专家们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