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文化艺术频道 > 文章正文

    中国文化报(李小菊):2007年12月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阿甲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阐述了阿甲先生对中国戏曲表导演理论的建立形成和戏曲现代戏方面的贡献,同时,也对阿甲先生的人品道德和人格魅力深深缅怀。

   阿甲(1907年至1994年),中国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导演,原名符律衡,江苏省武进县人。1938年为抗日救国奔赴延安,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进修,后任该院平剧研究团团长,从此专门从事戏曲表演、编导和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戏曲编导与戏曲研究的同时,先后担任了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院和中国京剧院的领导职务。阿甲先生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长期投身于艺术实践,积极从事戏曲改革活动,同时致力于戏曲艺术规律的探讨与总结。他编导的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为京剧表现现代生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指出,阿甲是切入戏曲艺术本体,揭示戏曲表导演规律的一位卓有成就的戏剧理论家,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从延安时期起就是一位著名的京剧演员,有着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对戏曲表演有着熟练的掌握;另一方面,他曾在中央戏剧学院深入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体系,对不同的戏剧理论体系有着深入的比较研究。而在对理论学习思考的基础上,他从戏曲的独特艺术规律出发,从而使他的论点中肯而精辟。阿甲的研究,既重视戏曲艺术传统的继承,又强调它的变革、发展与创新;既强调戏曲的长处和优势,又关注它的短处和局限,因此,他的观点准确而全面,高屋建瓴,有的放矢。除了在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中的成就,阿甲的人品道德也令人景仰。王文章说,阿甲的生活简朴,对物质生活没有任何要求,他家的电视机长期不能正常收看,人的身子在上,脑袋在下,好几次请人来修也没有修好,但只要有同行去他家,他谈的永远是戏曲,是艺术。阿甲是文华奖的评委,后来他专门找到艺术局,坚决要求辞去评委之职,说自己年纪大了,不可能每场戏都看,所得的意见不全面,不适宜再担任评委。以后他又坚决辞去了文华奖顾问的职务。两件小事足可以看出他的高风亮节。我们今天纪念阿甲,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继承与发展戏曲艺术事业。

   对中国戏曲表导演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阿甲的戏曲表导演理论是他的一个重要贡献。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指出,阿甲无论在导演方面还是编剧方面都要求将理论与实践、案头与场上结合起来。他也要求演员既要学习中国传统的戏曲程式,也要重视人物性格心理的塑造。他用自己的经验教育了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王蕴明指出,阿甲是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利用现代意识总结中国戏曲表导演美学的第一人,具有开创性;他的理论具有强烈的科学性,每一篇文章都充满辩证法思想;他的理论深入浅出,从个体出发上升到理论高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中国文联研究室副主任李春喜指出,阿甲所构建的戏曲理论大厦至今无人超越。他用彻底的辩证法思想基本解决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问题、程式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基本解决了演员创作的体验与表现的关系问题、戏曲舞台演出和观众的问题。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认为,戏曲导演制的创建离不开阿甲,戏曲导演教学的创建和形成也离不开他。他非常善于调动演员的才智,在与演员、编剧的关系上处理得非常好,做到了导演的早期介入。

   阿甲对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的论述也是一个重要成就。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王安葵指出,阿甲从舞台艺术创作的实践出发探讨戏曲的理论和美学问题,总体上是要解决“生活的真实与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的关系问题。戏曲的空间和时间是虚拟的、流动的,这就要求戏曲是分场而不是分幕的结构,决定了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和程式性。如何既重视戏曲的时空观又运用新的舞台技术,是新一代导演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我们对阿甲先生戏曲导演和戏曲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造。

   阿甲的戏曲程式理论是他戏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此次研讨会上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江苏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敬认为,阿甲从三个方面理解“程式”:一、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理解程式,程式积淀了生活的内容和体验,是戏曲语汇;二、阿甲认为戏曲演员的思维是程式思维,戏曲演员在构思自己的表演时就想到用什么程式来表现;三、程式与生活的关系,要表现新的生活,是用传统的程式还是创造新的程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实践意义很强。北方昆曲剧院导演丛兆桓通过回忆20年前与阿甲先生排演昆剧《三夫人》时的情境,提醒大家重视阿甲晚年提出的“程式思维”理论。阿甲的程式思维是以戏曲表导演为对象,是导演专业首要的思维方式,是与“程式无用论”和“程式万能论”斗争中的理论武器,是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而应用在戏曲艺术范畴中的独特的思维习惯,是把平面的文学剧本立体化演绎于戏曲舞台的巧妙的实用的构思方法。

   关于戏曲的“体验”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热烈的争论。武汉大学哲学系邹元江教授认为,阿甲乃至当代的戏曲表导演界始终坚持和固守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导演体系中“体验”这一核心概念。阿甲始终坚持体验与表现的对立统一。邹教授则认为这两者之间实际是矛盾的。他举例说阿甲对“行当”的理解是以西方话剧的体验论为基础,将行当进行生活还原是不对的。行当是类型化的,而体验是个性化的。这就造成阿甲的矛盾。王永敬对此回应说,我本来对体验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一旦上台演出,就会觉得舞台心理学很重要。没有舞台经验,就不会有体验。中国戏曲学院逮兴才教授说,阿甲认为戏曲的体验是种特殊的体验方法。他晚年曾提出,中国戏曲表演的体验与表现是双重性的,既有生活的体验,又有戏曲歌舞的审美体验。中国戏曲的体验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要先解决技术问题。不能把阿甲归入体验派。

   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先行者

   阿甲对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和理论研究是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中国剧协研究员刘乃崇从《红灯记》排练中铁梅的一个圆场具体阐述了阿甲对传统戏曲程式的精彩化用。他说,阿甲先生认为,离开了程式,就没有京戏。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王蕴明指出,阿甲的一生一直在从事戏曲的改革与创新。他始终用科学的态度进行戏曲改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指出,阿甲先生是一个戏曲事业的改革者和创造者,对戏曲现代戏的贡献是卓越的。从延安“旧瓶装新酒”时期他就开始了戏曲现代戏的创作,他编导了《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红灯记》,在戏曲创作实践中对新的程式的运用、用戏曲美学特征来表现现代生活方面是一个很难超越的高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涂沛从《斩金堂》导演中的一些问题来说明阿甲在戏曲现代戏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醒大家汲取经验和教训。

   高尚的品格,敬业的精神

   阿甲先生毕生奉献于中国戏曲事业,他高度敬业、坚持真理、克己奉公的精神也引起与会学者的深切追忆。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指出,阿老是中国戏曲的大家,有那么多学生,可他一直那么谦逊、和蔼,体现了中国文人的气质和胸怀。正是他的文人气质使他将对戏曲的热爱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这种学术态度应该是中国文化人对我们的文化应该持有的态度。这样中华文化才有未来。

   阿甲先生的儿子符丐军回忆了父亲的戏曲之路。阿甲的母亲反对他唱戏,但他受叔父的影响,非常喜欢戏曲。到了延安之后,他把京剧当做革命事业来做,开始研究和改革京剧。他对戏曲执着热爱,并矢志不渝。生活上他要求很低,家里唯一的财产就是书籍,他所读过的书籍写满评语。他对任何利益都不贪求,并总是主动关怀别人。他唯一关心的就是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龚和德动情地回忆起和阿甲先生相处的情景,在最艰难的时候,阿甲能坚持说真话,让人钦佩。他在生活中落拓不羁,但是他的艺术思维却精彩、深刻。他是精通辩证法的艺术大师,是中国戏曲现代建设的重要奠基人,其理论和思想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在研讨会上发言的学者还有安志强、邹忆青、张军、宋丹菊、澹台仁慧等。大家表示,要继续学习阿甲先生的戏曲理论,学习他为民族戏曲艺术的执着精神,学习他艺术上探索创新的勇气与胆识,学习他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高尚品格,为推动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