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医药卫生 > 文章正文

六、为了这一针——成功地研制出血热疫苗

病毒分离成功,推动了出血热各个方面的研究,但对于其预防制剂-疫苗研制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廖化新与我分别在二倍体细胞和大白鼠肺细胞上适应,欲做疫苗这是必需的,很快我们都成功了;傅建林在大白鼠肺和大白鼠胚胎细胞培养病毒也获得很好进展。1984年经朱既明教授推荐,我们与长春所黄永成教授合作进行疫苗研究,由宋老师负责。黄教授他们将我们的毒株在地鼠肾原代细胞上适应成功,这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它使疫苗研制成为可能。我们侧重在疫苗基础方面的研究,而长春生研所在疫苗生产工艺、制检规程和标准方面下功夫。我们协作组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但是要获得成功的产品,需要花多少的艰辛,这不仅是业务本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克服,还要做各个方面的沟通,还要有钱。“为了这一针”(为了老百姓能进行免疫预防)真的非常不容易!记得在1987年终于获得进行临床研究的特殊批准,1994年6月才获得新药证书和试生产文号,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那是1997年12月的事了。1987年起,我开始承担国家“863”课题即“流行性出血热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这是为了追踪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由小平同志签予设立的。直至1995年底共8~9年的研究中,进展是很明显的,有的达到可试制临床研究样品的程度,如表达外源基因的各种重组病毒和工程细胞及其检测的多种单克隆抗体等,这主要依靠历届研究生和职工合力系统钻研的结果,至少它大大提高了我们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1996年国家设立出血热纯化疫苗研究攻关课题,为了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我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课题转让给年轻有为的同事,自己投入双价灭活疫苗和各种纯化疫苗的研究,成为国内三单位合作95攻关的牵头人。我因此而获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伯乐奖。这种新老交替应该是很自然的,谁有能力应给予机会。其实我对传统疫苗有比较好的基础:62年毕业分配到黄祯祥教授的免疫室搞麻疹疫苗的研究,而后到脑炎室进行脑炎减毒活疫苗的研究,我有能力攻克灭活疫苗和纯化疫苗中的难点,必要时可以亲自动手,事实证明光靠听汇报、看样品是做不成大事的。在最后的10来年中,我经常出差去厂家、公司,有时进车间看生产过程,有时在制检部看质量检定,有时讲点课说明原理,有时做一些示范操作要年轻人掌握要领。上面已经提及要搞一个生物制品不容易,而后更是如此,不光要克服技术上的各种难点,更要解决各个方面一般人想象不到的问题(我不想细说)。但在同事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还是在2000年11月获得双价地鼠肾疫苗的新药证书和文号,纯化疫苗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来在2003年我们还可以获得双价地鼠肾纯化疫苗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可以提供给市场,但是厂家缴不出检定费,拿不到检验报告故不能最终申报而搁浅,想起来非常可惜!庆幸的是,还有一个双价Vero细胞纯化疫苗,从解燕乡和马本江的毒株选择、在Vero适应传代获得高滴度开始,而后建立生产工艺及临床前样品的试制,直至临床研究等,虽然也是困难重重,但总算好事多磨,或许会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这一针,质量更高的这一针,会用在老百姓的预防上,这是疫区劳动人民多少年的期盼啊!等到他们用上我们研制的质量更高的疫苗时,我心里会得到一定的安慰和满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