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资源环境 > 文章正文

孙汉城  1933年5月生于苏州。1949年毕业于苏州中学。1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一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先后从事核探测技术、中子物理、轻核反应、中微子物理与核技术应用研究工作。1996 年退休后在民营高科技企业从事核技术应用开发工作。

1982年起任研究员。198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物理研究部副主任,核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兼核测井研究室主任。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高能物理学会与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现任民营高科技企业总工程师,兼任核工业研究生部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核学会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科技咨询业协会名誉会长。

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中微子之谜》与《核世纪风云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科学大会奖,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奖与三等奖,核工业部(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获专利三项。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他师从何泽慧研制核乳胶,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并有所创新∶用比国外颗粒更小的卤化银制成电子灵敏乳胶,发现了金盐对潜影的稳定作用,发明了高量载硼、锂、铀的新方法。60年代初又发明了既有良好的粒子分辨本领又有较高灵敏度的混合型乳胶。

在探测器研制工作中,领导开拓了有机晶体、塑料、液体闪烁与中子荧光屏的新领域。

在中子物理与轻核反应领域,他精确测定了235U的热中子裂变截面,测量了若干轻核反应的截面与中子能谱,建立了测量快中子能谱的各种方法,发明了截锂乳胶二面角法与在强γ本底条件下测量快中子能谱的11B( n,α)8Li(β-)8Be(2α)反应新方法。

在核物理基础研究中,他研究发现可将中、高能区的准自由散射过程推广到低能区,发现了8Be 的d-α-d链式准分子共振态。8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的测量中微子质量的热潮中,他用远低于国外的经费得到了精度相仿的结果,被收集于国际《粒子数据表》中。

1986年起,孙汉城转向核技术应用研究。他主持建立了大体积高纯锗的高分辨率自然γ能谱测井仪,证明了大庆油田刻度井的铀―镭平衡在2%的精度内是成立的。提出了用钆               

代替硼的测井新方法。90年代初他率先主持了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做集装箱检查原型样机的设计与实验。20世纪末又参与了用钴-60 源的集装箱检查装置的设计。

他还参与了旋转γ刀的物理设计,中子瞬发γ作煤成分分析仪的研制,中子发生器的研制,用核四极共振与中子瞬发γ分析作炸药检查的方法与装置研究。

今天,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仍以年轻的心态主持用中子与核四极共振方法检查炸药与毒品的仪器开发研究;参加了用极弱的γ源作车辆与集装箱检查的射线成像仪的研究。最近还响应他的老师何泽慧的倡议,在山西师大开展用核乳胶作宇宙线研究,以期在学术上做出更大贡献。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