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应用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研项目1 科研项目2

专家信息:

为纺织科教事业辛勤耕耘

                ——记西安工程大学 朱宝瑜教授

朱宝瑜 女,1941年12月10日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毛纺专家。1965年7月毕业于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纺织工程专业,40多年来,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1986年12月-1988年3月公派赴英国利兹大学作访问学者。曾先后任西北纺织工学院和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副院长(现名西安工程大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纺织专业组评委,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西安市科技奖专业组评委;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毛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毛纺技术开发中心理事长,陕西省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兼学术部主任,西安市服装服饰协会理事长;英国纺织学会院士(FTI),美国纽约科学学会会员;武汉科技学院名誉教授,甘肃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纺织学报》期刊特邀审稿专家;《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副主编,《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编委;中澳科技合作“中国-澳大利亚羊毛废水处理”项目的国际评估专家之一。

朱宝瑜教授热爱纺织教育事业,出色完成纺织工程专业多科教学任务,精心培养多届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以及进修生。重视学科建设,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被学生们誉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观摩印花羊绒披肩
    朱宝瑜教授承担和负责组织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以及企业的10多项科研任务;发表论文、译文、研究报告及编著等50 余篇;经常深入国内企业讲学和实际调研、组织项目联合攻关;在毛纺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卓有成就。科技项目和论文获多项省部级奖。其中:2000 -2003年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羊毛优化技术及新一代精纺面料开发”的子项目“毛条与纺纱加工过程的质量预测和控制”、“国毛与差别化纤维混纺加工研究及产品开发”,先后获得2004年和200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999-2002年与澳合作的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项目“中国和印度毛纤维规格及纺纱加工过程预测技术开发”,通过了国际专家评审,同时合作编辑了项目论文成果汇编、组织了项目成果汇报南京工业讲座,部分论文在日本第31届富士山国际纺织研讨会议上发表;1995-1996年完成乌拉圭国际合作项目“乌拉圭羊毛理化性能及产品开发研究”,新产品和研究论文在1995年上海中乌科技合作技术交流会上展示和发表,获得国内外专家好评。论文获全国毛纺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五届陈维稷优秀论文三等奖;技术成果被陕西一毛采用开发的纯毛花呢24307,24306及混纺花呢39088新产品,获1996年全国毛精纺新产品开发金奖,产品由香港转外销,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3-1996年完成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化纤半精梳制条工艺与半精梳梳毛机研制”,通过国家鉴定和验收,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其中高速斩刀、电子喂毛斗等技术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产业化。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对精细梳理理论的研究;1993年广东南海“5000吨现代化毛条厂工艺设计”任务的完成,为该厂建成顺利投产奠定了基础,毛条产品质量优良而稳定,提供国内市场并长期出口韩国等。

朱宝瑜教授积极推进国内、国际的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组织全国、省、市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协会活动以及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德国、日本、捷克、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倡议并参与承办了自1994年以来四年一届的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1996年代表学院与国际羊毛局、新西兰羊毛局、中国南京羊毛市场共建了“南京羊毛市场培训中心”;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研结合计划中国网点”(即UNESCO / UNISPAR CHINA)成立及开展的活动;是中国科协2000年“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年会代表和学术交流分会场主持人,“2006年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暨IWTO羊毛论坛”会议单元主持人。
 
祝贺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图中为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

朱宝瑜教授,坚持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为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进行着不懈地努力。

朱宝瑜教授,曾先后获得中国纺织工业部“全国纺织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陕西省高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学校“优秀教师标兵”、“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个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优秀工作者”、“陕西省纺织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科研项目1:

项目名称:国毛与差别化纤维混纺加工研究与产品开发

项目来源: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项目性质:国家技术创新项目

起止年月:2000年6月~2003年3月

主要完成单位:兰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原名 西北纺织工学院,现名 西安工程大学)

学校主要研究人员:朱宝瑜 赵伟 张得昆 马峰 李龙 张一心 任学勤 等15人。

获奖等级: 2005年度中国纺织工程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成就

  1. 该项目是国内首次以研究国毛与差别化纤维混纺加工技术为重点,在条染、纺纱、织造及后整理等诸多工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工艺攻关,研制开发出了具有良好综合服用性能的中、高档轻薄型毛精纺裤料、礼服面料以及休闲面料三个系列产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和超过了合同要求。
  2. 所开发的产品经国家有关质检机构检测,符合行业优等品标准,用户反应良好。
  3. 该项目对国毛和化纤混纺高档面料生产的难点抗静电和抗起毛起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电晕放电消电机理,提出并开发了主要基于电晕放电消电机理的防静电织物及有关参数与工艺。分析研究了织物起毛起球机理,对有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所开发的产品实物质量和服用性能优良。
  4. 该项目以国毛与差别化纤维及新型化纤混纺、交织、交并,系统开发出中、高档轻薄型毛精纺面料系列产品,为国内首创。其工艺成熟,技术可靠,已经批量生产,并在国内外市场销售,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5. 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国毛精细加工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了国毛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顶替部分澳毛用于中、高档产品开发,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毛纺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科研项目2:

项目名称:毛条与纺纱加工过程的质量预测和控制

项目来源: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项目性质:国家技术创新项目

起止年月:2000年6月~2003年3月

主要完成单位: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原名 西北纺织工学院, 现名 西安工程大学)

兰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主要研究人员:朱宝瑜,张一心,任学勤,张得昆,赵伟,贺兴时,宋庆文等15人。

获奖等级:2004年度中国纺织工程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成就

该项目以大量工业试验所取得的数据为基础,应用现代预测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了数学建模和应用软件编制,开发出了符合现代毛纺工业发展要求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澳毛纺纱、国毛纺纱和国毛毛条加工质量预测三个软件,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合同要求。其中:

(1)澳毛纺纱预测软件,可以用于预测纯澳毛纱线质量,与国外同类软件相比,所考虑的因素和预测的指标较多,建模方法采用分段拟合修正和非线性数学模型,因而,预测指标全面、精度较高,并具有较强的质量统计分析功能。采用主要因素系数自动修正的自适应方式,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软件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可靠,适合中国毛纺织企业使用,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2)国毛纺纱预测软件,以国毛特性的深入研究为基础,采用优化拟合方法,所得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预测纯国毛纱线(单批和混批)和含有5%以内的化纤(涤纶)的国毛纱线质量,并兼容了适合国情的各种测试方法和预测参数,预测精度较高,并具质量统计分析功能,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软件具有自适应和学习功能,能广泛用于各精毛纺企业,软件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可靠,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属国际先进水平。

(3)国毛毛条加工质量预测软件,在建立了对国毛取样的客观检验新方法的基础上,又确立了单纤维中段强力为评价国毛特性的指标,作为有关国毛质量的基础信息来预测毛条加工质量。预测指标多于国外同类技术,预测精度较高。软件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可靠,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属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三个预测软件可用于毛纱和国毛毛条质量预测和控制,对我国毛纺企业合理使用原料,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我国毛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国内羊毛市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澳毛纺纱预测软件界面

国毛混纺束纤维拉伸曲线

国毛纺纱预测软件界面

毛条加工质量预测软件界面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