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李炳炎,男,汉族,1945年生于无锡,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是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现为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政治经济学专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方向),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生导师(政治经济学专业和国民经济专业)、特岗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武夷山名胜风景区管委会顾问等。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8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
1969-1978年在四川省攀枝花钢铁基地大企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1979-1981年于中山大学经济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导师为著名经济学家卓炯;
1982年起任教于江苏省委党校;
1989-1991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7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
1992年晋升为经济学教授。
1993-1996年任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使硕士点由零增至5个,亲自主持商业经济硕士点和MBA硕士点。
1997年调回江苏省委党校,为政治经济学硕士点第一学科带头人,任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1994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兼职研究员。
2004年起任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
培养研究生情况:
已培养博士6名、硕士32名、在职研究生160余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财经学、理论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资本论》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理论。
主要理论贡献:
一、创立了新的社会主义成本理论,为建立企业净收入分成制和创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税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出了“自主联合劳动”、“社本”、“需要价值”三个新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
二、创立了“需要价值理论”,发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需要价值规律,从而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全面改革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联系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三、略早于美国经济学家马丁·L·威茨曼,于1981年提出了分享经济思想。于1987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
四、1986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1993年出版了个人专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分工派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五、在《社本论》一书中,继承了卓炯的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建设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
六、提出了“自主联合劳动”理论及其所有制模式和经济运行机制,首倡“工人自治、期股买断”国有企业改革新模式并试验成功,找到了公有制的新实现形式(工人所有制的股份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的“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
七、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卓炯先生的“市场经济社会分工派”学说。于1986年提出了“三个理论不等式”(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产品经济不等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首次将社会分工区分为主体分工与客体分工,提出客体分工不会消灭,它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提出“共产主义市场经济”新范畴。在卓炯逝世后,整理出版了卓炯的遗著,并出版了研究卓炯经济思想的专著:《卓炯:经济学的革命》一书,论证了卓炯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理论先驱的地位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