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筹建的。实验室是我国生态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面向国际生态学前沿和国家生态安全需求,以城市与区域生态系统为对象,开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机理研究,发展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解决我国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与技术支持。
实验室一直坚持大力培养和择优引进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原则,凝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生态学家,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城市与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团队。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8人,其中院士1名,研究员11名,副研究员13名。实验室以青年人为主,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全室职工的89%。
自1986建室以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30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25项。建室以来,共发表论文1200多篇,出版专著100余部。已成为我国城市、区域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在研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如下优势和特色。
研究人员:
姓 名 |
性别 |
职 称 |
实验室职务 |
专 业 |
冯宗炜 |
男 |
院士 |
学委会顾问 |
生态学 |
王如松 |
男 |
研究员 |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系统生态、城市生态、产业生态 |
欧阳志云 |
男 |
研究员 |
主任 |
系统生态 |
陈利顶 |
男 |
研究员 |
副主任 |
景观生态 |
马克明 |
男 |
研究员 |
副主任 |
景观生态学 |
贺纪正 |
男 |
研究员 |
副主任 |
微生物生态学 |
傅伯杰 |
男 |
研究员 |
|
景观生态 |
赵景柱 |
男 |
研究员 |
|
环境经济与管理 |
吕永龙 |
男 |
研究员 |
|
生态学/环境经济与管理 |
吴钢 |
男 |
研究员 |
|
生态学 |
论文专著:
名称 |
作者 |
发表杂志 |
发表时间 |
卧龙自然保护区综合功能评价 |
吕一河,傅伯杰,刘世梁,陈利顶 |
生态学报 |
2003 |
黄土高原地区西气东输工程沿线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
李国强,陈利顶,高启晨,姜昌量,丘君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
坡面土地利用方式与景观位置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刘世梁,傅伯杰,吕一河,陈利顶,马克明 |
生态学报 |
2003 |
两种土壤质量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比较 |
刘世梁,傅伯杰,陈利顶,丘君,吕一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3 |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
刘国华,马克明,傅伯杰等 |
生态学报 |
2003 |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
刘国华,张洁瑜,张育新等 |
山地学报 |
2003 |
环渤海地区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
刘国华,傅伯杰,吴钢,段桂兰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
Land use evaluation and scenario analysis towards sustainable plann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
Chen Liding, I. Messing, Zhang Shurong, Fu Bojie and S. Ledin |
Catena |
2003 |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 |
自然资源学报 |
2003 |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
史纪安,陈利顶,史俊通,傅伯杰,张淑荣 |
地理科学 |
2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