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1984年获准在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建设,1987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秉承“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传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先后于1990年12月、1997年4月、2003年3月、2008年3月四次参加了由原国家计委、科技部委托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 成绩均为优秀.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山东大学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和发展翻开新的一页。1998年在教育部主持下,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低维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进行整合,实验室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与加强。2000年新山东大学的成立,又为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目前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发展成为我国一个由材料学、凝聚态物理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支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科技成果辐射基地。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晶体生长方法齐全,结构、性能表征与器件制作设备先进;科研工作已由以前单纯地跟踪、模仿逐步发展到今天在材料设计、制备及相关技术等方面颇具创新能力,整体研究实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逐步形成优秀的研究群体;研究领域由体块晶体向低维化方向拓展,研究层次由宏观向介观、微观扩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以来,先后有LAP、KTP、双掺杂TGS、KNSBN、KTN、NdPP、NYAB、LT、DKDP、KDP、MHBA、BN等晶体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项、 国家发明奖三等奖3项、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内的多项奖励。
自1997年评估以来,半导体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纳米科技等新技术、新领域的飞速发展,使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国家"创新工程体系"、"211工程"重点建设和"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又为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六年来,为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巩固并进一步发挥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原有的特色和优势,全室人员发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踏实工作,努力进取,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面向国内外吸纳和培育人才。在依托单位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引进、培养和造就青年学术带头人,使研究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固定人员为主体,以流动人员为补充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年龄和学科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研究集体,顺利完成了重点实验室管理和创新队伍人才的代际交接,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在重点实验室48名固定人员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6人,占总人数的75%,教授3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1人。在“需求牵引、单晶为本、敬业团结、育晶育人”的思想指导下,以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人工晶体材料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凝练方向、培养人才,由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晶体材料方面的青年学者组成的研究群体分别为2005年和2007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的资助,实现了山东省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零的突破。
在重视科研人才的引进、培养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实验室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实验室支撑人员的积极性,使科研、设备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融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兼职科研秘书也协助实验室领导班子做了大量的日常事务工作。
科研项目:
本实验室立足当今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坚持单晶为本的特色,发展光电功能晶体及相关材料。在此基础上,适度拓展研究领域,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材料科学研究基地和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技术成果转化辐射基地。
顺应功能材料向低维化、复合化、集成化、材料器件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根据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揭示晶体结构、缺陷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高质量晶体材料和新材料的制备奠定理论基础,探索、设计合成新的功能材料;完善晶体材料关键配套装备(生长、加工以及特种设备等)的建设;开展物理新效应、性能和结构的表征研究;开展器件制备技术的研究, 发展新器件;为我国功能材料与相关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新技术,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长期以来,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实验室的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形成了以功能晶体制备及应用为重点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功能晶体材料的制备科学方面,主要围绕“神光工程用大尺寸KDP/DKDP晶体”,“白光工程和高功率微波器件用衬底材料”,和“强激光工程用晶体”开展功能晶体的制备研究,同时开展新晶体材料的探索研究;在晶体物理方面主要完善旋光/电光交互作用器件的原理设计,以低对称性晶体为研究重点,完善晶体结构表征和光电性能测试设备;在低维材料研究方面,继续加强离子注入光波导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保持重点实验室在这一方向的特色和优势地位;加强晶体生长基础理论研究,以现代科学仪器设备对固/液界面和晶体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研究。总之,我们要在保持自己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的同时,把握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基础条件,不断地对这四个方向所包含的实质内涵进行适当的调整、拓宽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