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机械技术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杜彦良,副院长,教授。男,汉族,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燕赵学者。1956年10月出生,河北深泽人。1980年毕业于铁道兵工程学院;1989 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历任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工程研究所所长,机械工程系主任,1998年起任石家庄铁道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21篇。

社会兼职: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2.国家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铁道部机车车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5.中国工程机械维修学会副理事长;

6.中国设备诊断委员会委员;

7.河北省高等工程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智能材料结构的研究及应用、结构的健康诊断与控制

科研项目:

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11项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目前在研项目主要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预应力钢筋砼结构关键受力构件状态监测技术与方法研究"。

2.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 基于光纤光栅的斜拉桥桥索实时监测与安全评价系统的研究 "。

3.河北省教育厅博士基金项目" 门桥式起重机健康诊断技术研究 "。

4.辽宁省水电工程局项目"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TBM施工技术 "。

主要科研成果: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动监控裂纹扩展的轻质高强智能结构研究" 1998年通过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验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动控制裂纹扩展和振动的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及其应用;1996年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和博士基金项目:“主动监控裂纹扩展的一种新型智能结构研究”,1996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铁道部科技发展项目"竹/玻璃钢复合建筑材料结构研究"99年通过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2000年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国际博览会金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5.铁道部科技发展项目"内燃机燃油强化器"99年通过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6.铁道部科技发展项目"自适应无缝线路研究"1999年通过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

7.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E及优化设计"2001年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

8.铁道部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机械类大学生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2000年获河北省学成果二等奖。

9.河北省博士基金项目"大型结构连接部位均载防断研究"。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

10.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大型混凝土结构健康检测技术研究",2004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1.长大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掘进技术研究与应用,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因材施教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3.铁道部科技攻关项目" 芜湖长江大桥健康监测、安全评估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2005年通过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

论文专著:

1. 智能性材料结构特性及其应用 杜彦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1期

2. 主动控制裂纹扩展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构件的研究 杜彦良 聂景旭 赵长占 肖隆秀 复合材料学报 1992年 第03期

3. 构件裂纹的探测和主动控制的一种新方法 杜彦良 聂景旭 赵长占 航空学报 1993年 第07期

4. 形状记忆合金在“智能性材料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聂景旭 杜彦良 材料导报 1993年 第01期

5. 履带式机械四轮(?)带磨损表面的修复工艺 杜彦良 机械工人.热加工 1986年 第03期

6. 小裂纹断裂力学在机车车辆和机械中的作用 杨广里 杜彦良 中国铁路 1989年 第02期

7. 对车轴钢表面小裂纹特性的研究 杨广里 杜彦良 铁道学报 1990年 第03期

8. 车轴钢疲劳小裂纹扩展特性 杨广里 杜彦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1990年 第02期

9. 车轴钢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 杜彦良 杨广里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0年 第03期

10. 应用过载迟滞效应检测机械零件的质量 杜彦良 新技术新工艺 1991年 第02期

11. 主动探测裂纹和控制裂纹扩展的智能材料结构 杜彦良 聂景旭 力学进展 1994年 第04期

12. 疲劳裂纹扩展的自动控制 杜彦良 岳彦芳 聂景旭 力学与实践 1994年 第02期

13. NiTi合金丝主要特征参量的测试和表征 杜彦良 聂景旭 航空动力学报 1995年 第02期

14. 用于平板智能复合材料的拟温度载荷法 杜彦良 聂景旭 航空动力学报 1995年 第03期

15. NiTi合金带智能复合构件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杜彦良 聂景旭 张学仁 航空动力学报 1995年 第04期

16. 自动探测和控制裂纹的含NiTi合金带的智能复合材料构件研究 杜彦良 聂景旭 张学仁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5年 第04期

17. 自动均载传力构件的研究 杜彦良 聂果旭 医用生物力学 1995年 第02期

18. 发动机缸盖螺栓动态载荷分析 朱信群 吕仲军 杜彦良 郝华增 贾粮棉 车用发动机 1996年 第03期

19. 内燃机连杆螺栓动应力测试分析 朱信群 吕仲军 杜彦良 郝华增 马立明 赵维刚 ... 车用发动机 1997年 第02期

20. SMA 智能复合构件控制裂纹的数值与试验研究 张学仁 聂景旭 杜彦良 航空动力学报 1998年 第04期

21.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耐磨性研究 赵田臣 孙宝臣 杜彦良 付华 齐芳娟 摩擦学学报 1998年 第03期

22. 形状记忆合金相变过程中马氏体含量的表征 刘淑红 杜彦良 材料科学与工艺 1998年 第02期

23. 自适应无缝线路的设计与计算 冯国胜 杜彦良 张秀花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8年 第03期

24. 柴油机连杆螺栓受载动态特性的计算分析 刘献栋 杜彦良 朱信群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8年 第04期

25. 秦岭隧道TBM机—石界面的界定分析赵维刚 杨超 杜彦良 沙明元 杜立杰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9年 第02期

26. NiTi合金薄带的电阻变化率——应变关系研究 李海燕 杜彦良 李建英 侯平 张莺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9年 第03期

27. 主动控制裂纹智能复合构件的有限元分析 张学仁 聂景旭 杜彦良 复合材料学报 1999年 第02期

28. 一种复合于智能材料结构中兼有感知、驱动和增强功能材料的研究 杜彦良 李海燕 孙宝臣 陈忠安 侯平 张莺燕 ... 功能材料 1999年 第02期

29. 自卸车用新型车斗底板钢的磨粒磨损特性研究 孙宝臣 赵田臣 王天瑞 杜彦良 机械工程材料 1999年 第05期

30. 自动均载传力件的调节特性分析 杜彦良 赵维刚 刘献栋 朱信群 马立明 郝华增 ... 航空动力学报 1999年 第01期

31. NiTi合金智能传力垫的研究及应用 孙宝臣 杜彦良 马立明 赵维刚 赵田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999年 第04期

33. 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在斜拉索索力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张戌社 杜彦良 孙宝臣 吴文江 铁道学报 2002年 第06期

34. 竹/玻璃钢复合建筑材料的研制及性能分析 张戌社 杜彦良 甄凯玉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2年 第02期

35. 螺纹联接防松性能的一种测试与评价新方法 沈英明 杜彦良 李惠军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 第01期

36. 地质因素对TBM掘进效率的影响 刘明月 杜彦良 麻士琦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 第04期

37. 形状记忆合金本构关系的研究综述 李俊良 杜彦良 孙宝臣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 第04期

38. 螺纹联接防松方法研究综述 沈英明 杜彦良 李惠军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 第04期

39. NiTi合金自动均载传力垫在内燃机车缸盖螺栓上的应用研究 孙宝臣 杜彦良 马立明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4期

41. NiTi合金在内燃机车缸盖螺栓上的应用研究 孙宝臣 杜彦良 马立明 朱信群 高文中 内燃机学报 2000年 第01期

43.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防松螺母研究 沈英明 杜彦良 孙宝臣 李俊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 第12期

44. 形状记忆合金在螺纹连接防松防断均载调节中的作用 杜彦良 沈英明 孙宝臣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1年 第05期

45. 热处理对FeMnSiCrNi合金环形试件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沈英明 杜彦良 孙宝臣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3期

46.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螺母的结构设计 沈英明 杜彦良 李俊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4期

47. 大型桥梁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及其信息处理方法研究 金秀梅 杜彦良 孙宝臣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4期

48. 形状记忆合金应力-应变关系的表征 刘淑红 杜彦良 姜稚清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4期

49.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与45钢焊接性能研究 孙宝臣 齐芳娟 杜彦良 机械工程材料 2002年 第04期

50. 汽车电动转向控制系统抗干扰策略的仿真 吴文江 杜彦良 季学武 陈奎元 汽车工程 2003年 第04期

52.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防松螺母重复使用性能研究 沈英明 聂国权 李俊良 杜彦良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5年 第02期

53. 写入参数对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特性指标的影响 金秀梅 杜彦良 张戌社 孙宝臣 传感技术学报 2005年 第03期

54. 形状记忆合金在螺栓联接防断中应用 沈英明 李俊良 杜彦良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5年 第10期

55. Life cycle detection of prestress in large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s 金秀梅 杜彦良 孙宝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 第S2期

56. A new monitoring method of cable tension of cable-stayed bridge—fiber Bragg grating method 张戌社 杜彦良 宁辰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 第S2期

57. 白光干涉型F-P光纤传感器结构参数研究 杨要恩 孙宝臣 王庆敏 杜彦良 传感技术学报 2005年 第02期

58. 用于预应力筋长期实时应力监测的光纤传感测试技术研究 金秀梅 杜彦良 孙宝臣 李小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年 第11期

59. 基于光纤光栅的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地温监测试验研究 张文涛 孙宝臣 杜彦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5年 第04期

6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滑模变控制技术研究 刘丽丽 吴文江 杜彦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5年 第04期

61. 一种新型智能防松螺母的研究 李俊良 杜彦良 孙宝臣 沈英明 工程设计学报 2003年 第03期

62.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防松螺母防断机理的数值分析 李俊良 杜彦良 孙宝臣 工程力学 2005年 第06期

63. 基于曲率模态的门桥起重机损伤分析 杜彦良 段永彬 孙宝臣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5年 第04期

64. 板状FeMnSiCrNi合金试件的形状记忆效应 李俊良 杜彦良 孙宝臣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3年 第01期

65. 竹/玻璃钢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 杜彦良 张戌社 甑凯玉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1期

66.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防松螺母加工工艺研究 沈英明 李俊良 杜彦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3期

67. 电动转向系统助力性能研究 吴文江 杜彦良 季学武 陈奎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年 第07期

68. 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实现斜拉桥索力实时监测的研究 张戌社 杜彦良 孙宝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年 第07期

69. 法布里-珀罗光纤传感器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吴文江 杜彦良 丁万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年 第10期

70. 基于光纤光栅的斜拉桥索力在线监测 张戌社 杜彦良 金秀梅 孙宝臣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3年 第04期

71. 基于普通光纤的螺旋缠绕式准分布光纤传感器的研究 杜彦良 金秀梅 孙宝臣 魏斌 工程力学 2004年 第01期

72. 光纤传感器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展望 魏斌 杜彦良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4年 第01期

73. 基于DSP的汽车电动转向控制系统研究 吴文江 温立志 杜彦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1期

74. 电动转向控制系统跟踪性能研究 吴文江 季学武 杜彦良 机械工程学报 2004年 第04期

75. 铁基SMA防松螺母的重复使用性能研究 李俊良 杜彦良 沈英明 机械制造 2004年 第06期

76. 增强电动转向系统助力跟踪性能的H_∞控制 吴文江 杜彦良 季学武 陈奎元 汽车工程 2004年 第04期

77. 电动转向系统稳定性能与抗干扰性能的研究 吴文江 杜彦良 季学武 陈奎元 振动工程学报 2004年 第02期

78. 一种新型准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的研究 魏斌 杜彦良 孙宝臣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3期

79. 基于光纤光栅的斜拉索振动参数监测实验研究 张戌社 杜彦良 孙宝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年 第07期

80.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螺母防松摩擦力矩的表征 李俊良 沈英明 杜彦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4期

81.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螺母防断性能 沈英明 杜彦良 李俊良 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4期

82. 关于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定位研究 张爱淑 江舒 杜彦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04期

83. 调整电动转向系统路感的H_∞控制算法 吴文江 杜彦良 季学武 陈奎元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4年 第02期

84. 热处理对FeMnSiCrNi合金防松螺母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杜彦良 李俊良 沈英明 机械工程材料 2005年 第01期

85.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螺母防松性能研究 沈英明 李俊良 杜彦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5年 第01期

86. F-P光纤传感器的温度与应变传感特性研究 杨要恩 王庆敏 孙宝臣 杜彦良 传感器技术 2005年 第04期

87. 白光干涉型光纤应变传感器在砼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张文涛 孙宝臣 杜彦良 杨要恩 杨丽萍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5年 第01期

88. PVDF压电薄膜结构监测传感器应用研究 杜彦良 宋颖 孙宝臣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年 第01期

89. 预应力筋准分布光纤传感测试方法研究 金秀梅 杜彦良 孙宝臣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年 第01期

90. 埋入式F-P光纤应变传感器在混凝土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刘永前 杜彦良 王新敏 孙宝臣 光学技术 2006年 第03期

91. 混凝土裂缝的监测 李剑芝 孙宝臣 杜彦良 徐华 传感技术学报 2006年 第04期

92. 基于光纤光栅的应变和温度同时测量传感技术的研究 杨丽萍 孙宝臣 杜彦良 戴静云 传感技术学报 2006年 第04期

93. 埋入式F-P光纤温度传感器在混凝土结构水化热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刘永前 王新敏 杜彦良 孙宝臣 铁道学报 2006年 第04期

94. 基于虚拟仪器的桥梁远程状态数据采集系统 高占凤 杜彦良 苏木标 陈保平 仪器仪表学报 2006年 第10期

95. 郑州黄河大桥远程振动监测系统研究 苏木标 杜彦良 邹振祝 陈保平 铁道学报 2006年 第06期

96.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纤应变测试系统 高占凤 杜彦良 传感技术学报 2006年 第06期

97. 基于单总线技术的温湿度监测系统 高占凤 刘玉红 杜彦良 周渝 电子器件 2006年 第04期

98. 压电应变传感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杜彦良 宋颖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6年 第04期

99. 电流变液研究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李小阳 杜彦良 徐华 孙宝臣 金秀梅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6年 第04期

100.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刀具异常磨损的识别分析 赵维刚 刘明月 杜彦良 张筑平 中国机械工程 2007年 第02期

101. 基于光纤光栅的锚端预应力传感器的研究 李小阳 杜彦良 李剑芝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7年 第01期

102. 仓安路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李延强 杜彦良 铁道建筑 2007年 第02期

103. 光纤光栅锚端预应力传感器的研究 杜彦良 李小阳 桂勇 李剑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年 第01期

104. 芜湖长江大桥长期健康监测与报警系统研究 苏木标 杜彦良 孙宝臣 陈保平 王新敏 铁道学报 2007年 第02期

105. 大型结构温度场实时监测系统 高占凤 杜彦良 苏木标 陈保平 铁道学报 2007年 第02期

106. 光纤Bragg光栅阵列的光时域反射探测技术研究 金秀梅 杜彦良 孙宝臣 仪器仪表学报 2007年 第01期

107. 基于LabVIEW的远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高占凤 杜彦良 刘玉红 徐红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7年 第03期

108. 基于光纤网络的全分布裂缝检测技术研究 孙宝臣 徐华 李剑芝 杜彦良 传感技术学报 2007年 第07期

109. 桥梁振动状态远程监测系统研究 高占凤 杜彦良 苏木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7年 第04期

110. 降雨对基本构件气动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刘庆宽 乔富贵 杜彦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 第04期

111. 日本列车横风和强风对策研究 刘庆宽 杜彦良 乔富贵 铁道学报 2008年 第01期

112. 高墩独塔部分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桂勇 杜彦良 李延强 薛晓辉 岩土工程界 2008年 第01期

113. 适用于斜拉索的智能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杜彦良 邵琳 李剑芝 孙宝臣 功能材料 2008年 第02期

114. 新型螺纹联接接触恢复应力的计算表征 李俊良 杜彦良 沈英明 王玥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8年 第02期

115. 具有温度自补偿功能的新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研究 杜彦良 刘晨曦 李剑芝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8年 第01期

116. 铁基SMA螺母防松摩擦力矩的试验研究 李俊良 杜彦良 孙宝臣 中国机械工程 2008年 第10期

117. 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FeMnSiCrNi形状记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断裂特征 李俊良 杜彦良 沈英明 宋恩强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 第05期

118.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筋应力测试技术研究 金秀梅 彭彦彬 杜彦良 铁道建筑 2008年 第09期

119. 压电传感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宋颖 王志臣 杜彦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8年 第05期

120. 动态应变压电传感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宋颖 杜彦良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8年 第05期

121. 光纤Bragg光栅粘贴式应变传感器的研究 杜彦良 刘晨曦 李剑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8年 第06期

122. 通过教学创新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杜彦良 王满增 钟振平 中国高等教育 2003年 第11期

123. 基于最敏感设计参数的斜拉索有限元动力模型修正 李延强 杜彦良 振动与冲击 2009年 第03期

124.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期沉降量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应用 杜彦良 姬来 刘新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年 第01期

125. 结构控制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综述 李延强 杜彦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年 第03期

127. 用拟温度载荷法对平板智能复合构件控制裂纹扩展的计算分析 杜彦良 聂景旭 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发表时间:1995-09-01

128. 一种新型无缝线路的结构设计 李海燕 杜彦良 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发表时间:1999-10-01

129. 形状记忆合金在螺纹联接防松防断均载调节中的研究 杜彦良 沈英明 孙宝臣 李俊良 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发表时间:2001-10-01

130.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防松螺母的研究 沈英明 杜彦良 孙宝臣 李俊良 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发表时间:2001-10-01

131. 一种新型智能防松螺母的研究 李俊良 杜彦良 沈英明 孙宝臣 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 发表时间:2002-12-01

132. 电动转向系统转向振动的抑制方法 吴文江 杜彦良 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发表时间:2003-11-01

133. 调整电动转向系统转向感的H_∞控制算法 吴文江 杜彦良 季学武 陈奎元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 发表时间:2003-06-30

134.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掘进状况分类识别研究 赵维刚 杜彦良 刘明月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 发表时间:2003-06-30

135. 不同固溶处理温度下的FeMnSiCrNi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 李俊良 沈英明 杜彦良 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发表时间:2007-11-01

136. 预应力摩阻损失分析 李小阳 杜彦良 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 发表时间:2007-12-01

137. 石家庄铁道学院民主办校取得新成果 杜彦良 王久战 中国改革报 发表时间:2007-07-20

138. “安全与效益的使者” 本报通讯员  杜彦良 王久战 苏喜娥 光明日报 发表时间:2006-09-17

139. 用“精品”课培养“精品”学生 本报通讯员  杜彦良 王久战 苏喜娥 光明日报 发表时间:2006-09-29

140. 汽车计算机辅助分析工程CAE及优化设计 冯国胜 杜彦良 吴文江 石家庄铁道学院 发表时间:2001-02-01

141. 大型结构连接部位自动均载防断研究 杜彦良 孙宝臣 赵维刚 石家庄铁道学院 发表时间:2005-01-01

142. 秦岭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掘进技术研究 杜彦良 沙明元 杜立杰 石家庄铁道学院 发表时间:2005-01-0

143.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防松防断螺母研究 杜彦良 孙宝臣 廖波 崔鹏 刘文西 沈英明 ... 石家庄铁道学院 发表时间:2004-01-01

144. 光纤应变传感器在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王道睿 徐华 孙宝臣 吴厚平 冯军勤 赵延智 ...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发表时间:2002-01-01

145. 竹/玻璃钢复合建筑材料及其结构研究 杜彦良 甄凯玉 孙正军 王长治 程林章 石家庄铁道学院;铁道部第十三工程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一工程处 发表时间:2001-01-01

146. 大型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 杜彦良 王新敏 孙宝臣 苏木标 刘永前 陈宝平 ... 石家庄铁道学院 发表时间:2004-03-29

147. 大型桥梁结构长期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杜彦良 苏木标 陈保平 孙宝臣 王新敏 刘玉红 ... 石家庄铁道学院 发表时间:2006-01-01

148. 竹/玻璃钢复合建筑材料 杜彦良 甄凯玉 孙正军 程林章 张戌社 石家庄铁道学院 发表时间:2000-08-09

149. 形状记忆合金防松螺母及其生产工艺杜彦良 孙宝臣 沈英明 李俊良 石家庄铁道学院 发表时间:2005-01-26

151. 智能节温器 甄凯玉 杜彦良 易新乾 唐金标 甄凯玉;杜彦良;易新乾;唐金标 发表时间:1993-10-13

152. 发动机燃油强化器 杜彦良 张伟 吴文江 王满曾 高文中 赵维刚 ... 石家庄铁道学院 发表时间:1998-12-23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石家庄市首届科技青年十杰;

2.铁道部先进科技工作者;

3.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4.铁道部火车头奖章;

5.铁道部河北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6.2003年被评为河北省“燕赵学子”;

7.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技术专家。

所获奖励:

1.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3.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4.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5.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6.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7.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8.获国家专利4项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一:

杜彦良:让科技开出安全效益之花

2009-05-15 07:54:57 

杜彦良在为“大动脉”的健康反复实验。

杜彦良,一个普通人的名字,石家庄铁道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这又是一个连续获得国家重大工程奖项的名字。

在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中,他主持的“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稳定性监测系统”,作为青藏铁路工程重要的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这之前,他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2项,去年,又摘取了“国家名师奖”的桂冠。杜彦良深有体会地说:“交通运输领域一直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安全,二是效益。作为以土木、交通、机械专业为主体的高等院校,让科技开出安全与效益之花是我们的责任。”

为“大动脉”配置“健康诊所”

2000年春天,跨世纪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大跨高墩矮塔斜拉桥——芜湖长江特大桥正进行通车前的各项安全检测。桥上,先有火车通过,由每小时5公里、10公里、80公里逐步提速;又有50辆载重汽车穿行。隆隆的马达声、滚滚的车轮声在江面上回响。大桥下面就是杜彦良和他领导的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时监测。从这天起,杜彦良的团队——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简称“大型诊所”)就成为我国现代化大桥的监护者和“医生”。

回想10年前,在大桥建设之初,需要建立长期、实时监测系统。起步不久的大型诊所敢不敢参与众多科研高手的激烈竞标呢?所内的一些人员犹豫不决。所长杜彦良则认为,只有登高才能揽月;只有高科技、大项目,才能展示研究所的科研实力。于是,他们厉兵秣马、反复论证,交出了芜湖长江大桥长期监测、安全评估及报警系统的论证报告,经过4轮公开竞标,赢得了大桥的安全监护权和健康诊断权。

经过长达5年的监测实践,2005年12月,铁道部科技司在芜湖主持召开了该成

果评审和验收会。专家组认为,课题组研究路线正确,监测设备先进,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该成果获得铁道部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

创新是科技的生命,创新是科技的价值,创新是科技的法宝。在短短10年的科技服务和科技实践中,大型诊所始终以创新为灵魂、为动力,跟踪世界前沿,配合重大工程,推动科技进步。

这些年来,他们又进行了深层次开掘,相继研制了联通式动态挠度仪、网络数据采集仪、光纤应变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传输监测通讯网络系统,建立了多个不同结构的远程、自动、实时监测系统,解决了长期监测过程中多种信号采集、整合、数据处理及存储、查询等技术难题,特别是攻克了适用于野外恶劣环境条件下监测系统的长期、稳定、可靠性等技术难题。

这些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芜湖长江大桥、秦沈客运专线辽河大桥、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宁夏吴忠黄河大桥等高大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解决了一系列施工生产中的困扰,保证了交通运输安全,研究所成员们也被用户誉为“安全与效益的使者”。如今,他们坐在办公室或实验室的计算机旁,就可以远程监测桥梁的健康状况,结束了长期以来桥梁安全健康靠人工监护的历史。该项成果于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青藏铁路上的“心电图”

战胜了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和高寒缺氧等世界铁路建设“三大难题”的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以来,其安全状况备受瞩目。国务院青藏铁路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坦言:“对于大气升温和列车重复荷载影响青藏铁路冻土工程的问题,我们已经建立了冻土工程长期监测系统,可以及时解决新问题。”

孙永福言之所指,就是大型诊所承担的重大攻关项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区工程稳定性长期监测系统。

在格尔木中心的一幅拓扑图大屏幕上,有规律地闪动着一串串字符。杜彦良介绍说,这些数字是通过分布在青藏铁路550公里冻土区沿线近万个无线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系统自动检测、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而获得的;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数字,为青藏铁路冻土区的安全运营和养护维修提供了及时、有效、准确的依据。

然而,青藏铁路在前期施工总干线中并没有预留用于此类数据传输的光缆,这就意味着他们不能采用有线光缆,只能改用无线远程传输。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远程监测技术无线传输的数据容量问题、电源问题、测试设备的防盗问题、使用寿命及可靠性问题……杜彦良课题组迎难而上,成功破解一个个技术难题。

说起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监测系统,杜彦良脸上满是幸福和自豪:“青藏铁路建在冻土层上,铁路的安全性就取决于冻土层是否稳定。深埋在冻土层下数米的传感器自动采集到的冻土温度和路基变形这两组数据,是专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它们随时提醒着我们线路维护部门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杜彦良和团队用自己的创新性成果,为青藏铁路冻土区安装了一套全天候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大型诊所也因此被同行们形象地称作青藏铁路“安全运营的‘千里眼’ ”。

“穿山甲”带来的经济效益

2006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无数关切的目光聚焦这里。本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隆重开幕。人们感叹着,“又一个科技的春天向我们招手”。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以石家庄铁道学院为主持单位的“长大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掘进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从十年前正式接触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开始,杜彦良的学术生涯及随后的辉煌成就与之密切相关,而这个被简称为TBM的庞然大物所负载的创新故事无疑更引人注目。

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可在中国铁路建设上,实现这个最简单的命题却走了近百年。

100多年前,詹天佑在为京张铁路选线时,不得不“拐弯抹角”——火车在青龙桥附近要通过“之”字形路线,笨重地“爬”上八达岭,以缩短穿岭隧道的长度。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修建穿越崇山峻岭的铁路、公路,大多选择九转十八弯的盘山路。

一百年后的今天,随着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在我国的应用,长大隧道修建能力的增强,铁路也终于可以“直来直去”了。

“TBM就是一只巨大的钢铁穿山甲。”人们感慨,TBM在长大隧道的技术应用是中国隧道建设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而杜彦良和他的科研团队正是这一革命历程的参与者、见证者, 他们的科研之路也是TBM在我国的“掘进”轨迹。

1996年10月,为保证我国最长隧道——秦岭隧道的顺利贯通,我国从德国维尔特公司引进两台直径8.8米的TBM。机器买回来了,如何使这庞然大物安全高速地运转起来?请外国专家来指导,不仅费用高达400万美元,而且我们什么也学不到。面对复杂地质、洋机器和工期压力,杜彦良和他的课题组深感责任重大。

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在岩石最硬、埋深最大、地质最复杂的秦岭隧道施工中,他带领70余人的科技队伍,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36卷、约两千万字的技术资料翻译和整理任务,承担了设备引进、监制、施工、检测、维修等10多个研究课题,提供了从科研到生产的全过程服务,为秦岭隧道的顺利贯通作出了贡献。以他们为主要参加单位完成的“秦岭特长铁路隧道修建技术”, 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重大工程奖。而后,他们又相继参与了西安至南京铁路建设关键控制性工程——桃花铺、蘑菇岭长大隧道的修建,以及长达85公里、直径8米的世界最长的辽宁大伙房引水隧洞等多项长大隧道及引水隧洞的修建,创建了开敞式掘进机既能掘进硬岩、又能掘进长距离软弱围岩的施工技术,并取得了8米直径TBM月进尺1111米的世界最好成绩,破解了多起重大事故隐患,保证了TBM完好率,达到了故障诊断率88%、掘进作业利用率超过40%的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的事业前景广阔,而责任重大。”面对成绩,杜彦良说:“科技之路没有终点,围绕交通运输‘大动脉’的安全与效益,我们将永不止步。”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媒体报道二:

心系钢铁动脉 奉献交通发展 ——记石家庄铁道学院杜彦良教授

日期:2009年3月23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2006年,内地歌手韩红一曲《天路》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青藏铁路的建设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2007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喜讯传来,举国欢腾。

此时的石家庄铁道学院,一位学者的心情却格外复杂。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意味着铁路已进入运营状态,由他带领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世界高寒高原第一条铁路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长期监测系统即将承担起重大使命,发挥其在安全保障与检测方面的重大作用。他心中怎能不百转千回?

这位学者就是我们要访问的石家庄铁道学院副院长、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杜彦良教授。

出发,从铁道兵军营开始

从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到苍莽的南粤大地,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祖国各地都留下了铁道兵的光辉足迹。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面前没有险阻;风餐露宿,栉风沐雨,铁道兵面前没有困难。正是这支英雄的部队,造就了杜彦良这样的铁道工程专家。

1975年,杜彦良高中毕业,参军加入铁道兵,进驻大兴安岭地区。筑路架桥,为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他和战友们共同战斗在第一线。由于当时机械化程度很低,他和战友们主要靠人工作业。为了赶工程进度,他们常常加班加点。尤其是冬天,寒冷简直让人难以忍受。那个气温达到了零下47度他们还坚持作业的夜晚,始终在他记忆最深处。

“部队是个大熔炉!”杜彦良这样告诉我们。在那里,杜彦良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军人,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报考了铁道兵工程学院。提升自己,为祖国铁路事业做贡献,他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大学里,他学习成绩全优,并因此荣立三等功一次。这在学校历史上都是少有的,一时间传为佳话。他所在的班级也在他这个班长的带领下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成为全校学习的典型。

大学毕业后,他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工作。勤奋向上,积极进取,他的工作能力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他提升自己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了。1985年,他考取了北方交通大学的研究生,跟随老师深入研究实验力学,并接触到了当时铁道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研究生毕业后,他回校工作了一年,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征途。

扎实的努力,无悔的付出,使杜彦良在稳步中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3年博士毕业后,他返回深爱的母校——石家庄铁道学院,继续他深爱的铁道建设事业。

拼搏:钢铁动脉上挥洒青春

如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做贡献,杜彦良一直在思考。回到学院后,他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带头组建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参与我国多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建设,在长大隧道施工新技术、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结构评价、智能材料与结构、大型成套施工设备安全技术与故障诊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

在我国长大隧道建设中,他们打破国际垄断,创建了TBM进行超硬岩掘进的施工技术,形成国家级TBM超硬岩施工工法,仅此一项为国家节省需要聘请国外技术专家400万美元的技术指导费;在超硬岩石TBM施工刀具磨损占施工成本l/3的情况下,自主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盘形滚刀,其主要性能达到国际标准,而价格仅为进口的一半,不仅直接降低了施工成本,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他们建立了TBM施工与新奥法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新技术,创建了敞开式TBM既能掘进长距离超硬岩又能掘进长距离软弱围岩破碎带的长大隧道施工新技术,创造了敞开式TBM能够在占据70%以上软弱围岩或破碎带安全快速贯通的世界纪录,形成了铁道部工法,突破了国外敞开式TBM施工不能超过20%软弱围岩或破碎带的技术范例,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TBM掘进技术和TBM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他们还采用光谱、铁谱测试技术与振动监测技术等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适应于TBM成套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新方法,破解多项重大事故隐患,保证了TBM完好率,达到了机时利用率为40%以上、故障诊断率为88%的世界先进水平。

将科研成果系统化总结,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杜彦良带领团队始终不懈地努力。他们为铁道部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编著的36册约2000万字的TBM选型设计、结构原理、施工技术、故障诊断等技术资料,成为我国有关TBM方面第一套完整资料,为我国今后进行TBM的研究实施提供了翔实的技术资料,更为TBM国产化研究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最长大直径辽宁大伙房引水工程中,他们在国内首次实现长大隧道采用连续皮带机出渣系统,并创造了TBM掘进月进尺达1111米的世界纪录,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国人的骄傲。

针对我国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施工质量及运营安全这一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杜彦良和他的团队率先在我国开展了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开发了多种适应不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期、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我国多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到这儿,我们不得不提我国第一条快速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辽河特大桥综合监测系统。这架大桥在国内首次实现按高速铁路标准设计,为双线整孔箱型简支梁,总重量为1000吨,远远超过传统梁体150吨重的标准。而他们设计的监测系统及其顺利实施,为新型桥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提供了可靠数据,为今后我国进行快速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开发了宁夏地区第一座跨黄河高速公路特大桥——吴忠黄河大桥的施工质量健康监测与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在施工中及时发现内部裂纹和损伤隐患,并及时提出变更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避免了成桥后的施工缺陷。仅此一项,使国家避免了因返工或重新修建而造成的损失约4000万元;芜湖长江大桥为高墩矮塔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采用当今世界28项新技术建成,是我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第四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特大桥,于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了跟踪世界前沿,推动科技进步,确保运行安全,验证设计理论、为维护养护维修提供依据,铁道部专门开展了重大项目立项研究。杜彦良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创建了芜湖长江大桥长期监测、安全评估与预警报警系统,为我国大型桥梁结构的长期、实时、远程监测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07年,这一科研成果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京广线咽喉要道郑州铁路大桥为我国50年代修建的钢桁结构桥梁,已连续运行50年,病害严重。自1997年铁路提速以后,桥梁横向振动超限,更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针对这一问题,杜彦良团队研发出了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远程振动监测。自2003年该监测系统建设以来,不仅从未发生类似脱轨事故,而且研究制定出一套确保行车安全的运营、维护、管理制度实施办法。4年中,监测系统发现了该桥存在的病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排除多次安全隐患,通过连续监测为铁路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技术资料,为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针对世界高寒高原第一条铁路青藏铁路研发的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长期监测系统。事实上,多年冻土路基所产生的冻胀融沉问题,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由于高原的高寒、缺氧等特殊环境,使得人工观测存在很大的困难。杜彦良带领团队针对这一特殊环境,创建的长达550公里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远程、无线、自动监测系统,可通过直接监测路基温度的梯度变化和路基变形状态,预报预测运行中路基的稳定性,其研究水平经专家鉴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06年7月1日,那是一个标志着考验的坐标,也是成功的开始,杜彦良怎能不既欣喜,又紧张?然而,事实又一次证明:杜彦良和他的团队是好样的!《人民日报》称其“为青藏铁路安装了千里眼”,《光明日报》将他们的团队称为“大型诊所”,“安全使者“……其后,该系统还成功应用于东北嫩江至林海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甘肃地方铁路和正在大修的青藏公路等路基稳定性的监测。

此外,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还有山西小沟高速公路特大桥长期监测系统、武汉长江大桥实时监测与养护维修加固技术、既有铁路常用跨度多座桥梁结构实时监测系统、快速客运专线石家庄一太原铁路太行山隧道、北京一石家庄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变形监测、南水北调河北段关键控制性工程铭河和漕河渡等多个项目。由此,他们实现了对各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长期、实时、无线、远程、自动监测,形成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监测系统,成为院校与企业结合,走产、学、研道路的典范,为我国公路铁路的运营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杜彦良教授作为主持人或主研人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奋进:永远铭记铁军精神

“搞科研,不但专业水平要过硬,还得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杜彦良教授这样告诉我们。为了将新技术得以应用,他们必须下到工程实施现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连续十几个小时吃不上饭,连续十几个昼夜都泡在工地上。尤其是青藏铁路工程更为艰辛。为了完整采集全年数据,他们只得在工地长期蹲点。到了最寒冷的11月至次年4月更是难熬,不但施工队无法施工,对他们更是重大考验。可为了保证铁路将来能够正常运营,他们必须坚守岗位。高寒,缺氧,再加上孤军作战(施工单位均已停工,无法配合他们的工作),上到工地后吃饭也不能应时,有时他们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尽管条件是艰苦的,但他们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和热爱,一次次地成功了!

“搞科研最难的是与重大工程相结合,必须取得全面的技术突破,有一个难点没突破,那就是失败了。”在进行大型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中,可借鉴的资料少,国外的关键技术我们又获取不到,自主创新就成为必然要求。比如,在芜湖长江大桥长期监测、安全评估与预警报警系统研发中,他们针对国外桥梁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独辟蹊径,开发出了网络数据采集仪以及相关的仪器,创建了小集中、分散式信息采集系统,避免了机车对信号的干扰和长距离传输的信号衰减,实现了对大桥的长期、实时监控。

为使祖国的钢铁动脉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杜彦良和他的团队始终义无反顾。在辽河特大桥监测系统设计中,他们下大力气开发出了具有自诊断、自控制、自适应功能的智能结构,替代了从加拿大进口的4000多元一个的传感器;在青藏铁路工程中,为了在低温下实现温度精度长期达到0.001度,他们努力攻关,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元件…… “跟踪世界前沿,结合重大工程,推动科技进步”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方向!

铁军的作风,铁军的风采,杜彦良教授就是这样带领着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实现了我国公路铁路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跨越!

传承:育出桃李芬芳

“教育岗位,是育人的阵地,能把自己的知识投入到人才的培养当中,我感到很欣慰!”杜彦良教授不但心系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更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多年来,他勤勤恳恳,在石家庄铁道学院这一方沃土,育出了芬芳的桃李,受到学生们的特别爱戴,更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成为学校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自1996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开辟革命圣地西柏坡为学校的传统教育基地,将军队的优良传统融化到学生的血液之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沿袭军队传统,使跑早操成为同学们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的;实行弹性学制,课程体系模块化,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专业素质,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杜彦良凭着自己对国家、社会需要的把握,凭着自己多年投身工程实践的经验,使石家庄铁道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沿着良性的轨道发展!

心系钢铁动脉,奉献交通发展。回望昨天,杜彦良教授为我国交通事业发展风雨兼程,披肝沥胆;展望未来,他将一如既往地奋力前行,创造更多的奇迹!

杜彦良 1956年出生,河北省深泽人。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77年就读于铁道兵工程学院,1989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提升为石家庄铁道学院副院长至今,现同时兼任河北省“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与河北省共建“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家庄铁道学院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是原铁道部、现河北省“道路与铁道工程”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被聘为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现代交通领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方向核心评审专家,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结构控制与健康诊断学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工程机械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

杜彦良教授多年来从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紧密结合我国铁路、公路交通重大工程建设展开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20余项;作为主持人或主研人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2 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0余篇,发表专著/教材4部。同时,他醉心教育事业,先后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曾被评为石家庄市首届科技青年十杰,铁道部先进科技工作者,跨世纪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铁道部及河北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铁道部火车头奖章,河北省“燕赵学者”,“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出处:《科学中国人》2009年第三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