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优质管理技术
河南农业大学 张清海
一、播前准备和播种技术
(一)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根据小麦生态区划,河南省中北部为强筋和中筋优质麦区。其中中筋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半冬性品种可选用豫农035、豫农012、豫农001、矮抗58、豫农202、豫农201和豫农416等。弱春性品种可选用豫农010、豫农949等,强筋优质小麦品种可选用豫农015等。其中豫农035、豫农012(豫麦52)、豫农015(豫麦68)和豫农949已列入河南省良种补贴推荐品种。
(二)播种阶段
1、及时保墒或浇足底墒水
在土壤墒情较好条件下,前茬秋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腾茬耙耱保墒;土墒不足时,要带茬灌水或整地后灌水,适墒耙平。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若墒情适宜,则要在秋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并整地播种;在适播期内,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2、搞好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危害,夺取苗全、苗匀、苗壮的有效措施。
(1)用6.5%丁硫酮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以防病虫害发生。该种衣剂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原航天部正阳六九三兴华化工厂共同研制、合作开发的一种低毒高效小麦专用种衣剂。通过包衣使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药膜,保护种子不受虫害侵袭。包衣避免了常规农药毒性太强,容易造成污染,遇水分解及地下害虫对传统拌种剂易形成抗药性等缺点,表现出种衣剂的技术优势。6.5%丁硫酮种衣剂主要成分是丁硫克百威和三唑酮,能综合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尤其是对小麦真菌病害有特效。具有用药量少、使用方便、防效高且持久,抗干热风,抗倒伏等优点。其防效、成膜特征、脱落率、抗沉淀性等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工艺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
(2)用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新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高效抗病增产素“新丰6号”小麦专用拌种剂。
(3)撒施毒土。在耕地前撒施毒土,可有效杀死害虫,减轻地下害虫对小麦苗期危害。对蛴螬、金针虫等虫口密度大,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公斤~0.6公斤,对细土25~30公斤制成毒土,也可用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公斤~3公斤,兑细土30公斤~40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即耕翻入土中。
(4)对以蝼蛄为主的地区,可使用毒饵诱杀,方法是将麦麸、玉米糁等炒香,用50%甲胺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按饵料的1%药量和10%水量衡释后拌入制成毒饵,每亩用毒饵1.5公斤~2公斤。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而且还可兼治蟋蟀、土蝗等。
(5)防治小麦病害,可选用2.5%的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2%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
(6)用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的高效农药复配成复方适乐时,即可防病也可防治地下害虫。
3、施足基肥。
肥料是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产量的物质基础。要增加有机肥用量,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4000公斤。要注意合理施用化肥,重点调整好氮磷钾配比,要“控氮、稳磷、增钾、补微”, 以提高肥效。化肥施用要根据测土配方确定使用量,本着“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全生育期一般亩施尿素30公斤,一铵(二铵)20~25公斤,钾肥10~15公斤,锌肥1.5~2公斤左右。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钾肥基施,氮肥50%~70%基施,30%~50%用于拔节期追肥。麦田追肥要化肥深施,杜绝地表撒施。如使用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新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氮、磷、钾、微复合肥更好。
4、实行机械深耕。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小麦的播种质量和幼苗生长,因此,要精细整地。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活土层,增强纳雨蓄墒能力,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育和提高产量。要充分利用大中型农业机械,尽量增加耕翻深度。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结合,切实做到边耕翻边耙耱,要耙透、耙实、耙平、耙细,消灭明暗坷垃,切忌深耕浅耙。
5、选择适期播种
小麦播种是否适时,对培育冬前壮苗与获得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各生长发育时期处在最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这对减少自然灾害危害,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实现预定产量指标十分重要。适宜播期在日平均气温17℃~18℃时播种,例如豫北地区半冬性品种一般年份的适宜播期在10月5日~10日,弱春性品种一般年份的适宜播期在10月10日~20日。
6、提高播种质量
小麦的适宜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定。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应适当降低播量。最好使用小麦精播机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3厘米~5厘米,要浅深一致,下种均匀,每亩播量8公斤~10公斤,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每晚播3天约增加0.5公斤。粘质土壤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播后镇压。
二、冬季管理
冬季田间管理是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应查苗补种,疏密移栽,不能有断垅现象。在小麦播种底墒充足,达到冬前壮苗的前提下,冬前一般不浇水。若小麦播种时天气比较干旱,施底肥不足,冬前群体、个体达不到壮苗标准,亩群体在50万以下,可结合追施氮肥浇水。浇封冻水可减轻麦苗越冬冻害,预防春季干旱。冬灌时间应掌握在日均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避免大水漫灌。
三、春季管理
(一)合理运用肥水
小麦从返青开始经过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到开花,是冬小麦生育的中期阶段即春季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河南省中北部一般从2月下旬开始到4月下旬结束。小麦的茎、叶、穗、蘖等器官同时迅速生长,是小麦一生中发育最旺盛的阶段,是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因此,春季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供足肥水,保蘖增穗,保穗增粒,争取壮秆不倒,穗大粒多。
春季是冬小麦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需水约占总量的40%左右,需肥占总量的50%左右,尤其在拔节、孕穗阶段,如果水肥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幼穗发育,小花大量退化,粒数明显减少。因此,为确保小麦穗大粒多,必须在拔节至孕穗阶段,根据苗情采取相应措施,分类管理。
1.壮苗:麦苗生长正常,浓绿苗壮。一般把播期适宜,群体在60万~70万左右,个体发育健壮、分蘖大、根系多、盘根好的划为壮苗。
壮苗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年前分蘖质量,控制春季分蘖,提高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应重管拔节期。即在拨节期酌情追施速效化肥,并及时进行浇水。
2.弱苗:一般群体在50万~60万左右,个体发育一般较弱,单株分蘖3个以下,且大蘖比例小的划为弱苗。这类苗主要问题是群体不足,蘖数不够、蘖小质量差。主攻方向是促分蘖、增穗数,兼顾穗大粒多,应在起身期追肥,若墒情不足应进行灌溉。
3.晚苗:播种较晚,分蘖很少或没分蘖,主要特点是“少”和“晚”,即蘖少、根少、发育晚。春季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提温、促蘖、增穗,使之早发快长,于早春围绕提高地温加强管理,于起身期再肥水促进,力争春季分蘖多成穗、成大穗。
4.旺苗:这类麦苗的特点是群体大或植株高,一般多是由播种过早,或下种量过大,或速效肥施用过多、或以上几个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旺苗一般越冬或早春冻害严重,干叶多。春季管理的主攻方向是调整群体,保大蘖,少丢头,根据可靠的发展趋势,促、保兼顾,变旺为壮。
(二)及时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要在小麦四叶期至拔节前进行,凡是春节前后未及时防除或防除效果不好的要在小麦拔节前及时防除。应用高效低毒除草剂主要有巨星、甲黄隆、骠马和缘黄隆等,这几种除草剂每亩需要有效成分0.1克~1.3克就能有效杀死杂草。特别是巨星是麦田阔叶杂草的克星,也叫阔叶净,是三氮苯类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可被杂草的叶、茎、根吸收,在草体内传导,对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都可施用,防效显著而对麦类作物无不良影响,具有活性高用量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巨星在土壤中有效期达60天之久,而对下茬作物不受影响。其1克的小包装适合农户1亩地用量,便于用药准确,对人畜及水生生物低毒,杀草广谱,可防除反枝苋、猪殃殃、田蓟、荠菜等,但对田旋花、泽漆等杂草效果不显著。在小麦拔节前阔叶杂草生长只要株高不超过10厘米,每亩用70%干悬浮剂1克左右兑水30公斤~40公斤,在晴天无风天气对着杂草茎、叶喷雾即可。
(三)预防晚霜冻害
小麦在拔节孕穗期间要注意预防晚霜冻害,虽然晚霜所带来的低温时间很短,但由于这时小麦生长旺盛,幼穗已处在地表以上,抗寒力很弱,故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当夜间温度下降到零下3℃以下,持续时间6小时以上,已经拔节的麦田就会产生冻害,轻者麦穗粒数减少,半截穗无籽,重者不抽穗,有的甚至颗粒不收。浇水是预防和减轻晚霜冻害最有效的措施。浇水可以增加植株附近的空气湿度,因而温度较为稳定,可以显著减轻冻害。据调查,凡霜冻前5天内浇过水的效果最好;在霜前5天~10天内浇水的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因此要注意天气预报。
(四)防治病虫害
春季随气温逐渐升高,麦田地下害虫、麦蜘蛛、麦叶蜂、白粉病、锈病等可能在中期阶段发生流行,应做好病虫测报,及时防治。
1.地下害虫 4月~5月间是蝼蛄危害的盛期,一经发现,应及早撤毒饵防治。
2.吸浆虫 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使之籽粒瘪瘦或空壳,严重时造成绝收。发生吸浆虫地块应在4月20日左右着重搞好蛹期防治。方法是: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250毫升加水5公斤拌干细沙土25公斤顺垄撒施,撒后及时浇水。发生区麦田抽穗至开花期,若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头~3头成虫,还要进行成虫补治,方法是: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加水30公斤~45公斤喷雾及时防治。或用高效氯氰菊脂加敌敌畏乳油喷雾防治。
3.麦穗蚜 当百株有蚜500头时,亩用15%常乐乳油50毫升~60毫升兑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防治。如用抗蚜威防治还能保护食蚜瓢虫不受杀害。
4.白粉病 此病在20℃左右条件下发生最快,发病后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在叶鞘、茎秆、穗上发生。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灰白色丝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近似圆形灰白色粉状霉斑。以后霉斑变成灰褐色,叶片枯黄,最后枯死。防治方法: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一般发病后喷一次,一周后再喷一次。
5.锈病 此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其中以条锈危害最重,叶锈次之。锈病是流行性强、发生广、损失重的病害。小麦发生锈病时,在叶或秆上产生许多黄色或褐色的粉泡状物,即夏孢子堆。在每个孢子堆内含有上千夏孢子,它们随风传播,落在不抗病的小麦叶上或秆上,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孢子萌发,侵入小麦体内危害小麦,使小麦粒重显著下降。防治方法:一般用200倍~250倍敌锈钠,每亩喷50公斤药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效果较好。
6.赤霉病 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雨天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间隔5天~7天再喷一次。
(五)氮肥后移追肥措施
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特别是采用氮肥后移这一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显得尤其重要。在冬小麦高产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是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施肥时间其底肥与追肥比例若氮素肥料过多在小麦生育前期,会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后期易早衰与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后移是在高产壮苗麦田将春季追施的氮肥后移至拔节期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能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物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运转,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改善小麦品质。氮肥后移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了氮素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后期管理
后期主要指小麦打苞到成熟这一阶段的田间措施。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因此重视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它们的绿色功能期,保持较长时期的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小麦开花以后,根系的活力开始衰退,延缓根系衰老,使小麦的根系有较长时间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对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小麦生育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根、保叶、防早衰、增加粒重。而干旱缺水和病虫害是影响小麦后期正常生长的主要不利因素。
我国黄淮海麦区的中部和北部,小麦生育后期降雨较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常出现干旱,有时还出现干热风,会使叶片蒸腾作用增强,籽粒灌浆强度降低,显著降低粒重,对小麦生长影响很大。因此在小麦开花期没有降雨、土壤比较干旱时,要浇扬花水,也可在灌浆初期浇水。要注意防治后期病虫害,在小麦成熟前在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其它微肥,建议喷施河南农科院研制的麦健(丰优素)不仅能提高产量,也可提高品质。小麦扬花后5天~7天喷施,亩用量20毫升(一小瓶)兑水30公斤~40公斤,喷洒于麦穗和上部叶片,一般可提高千粒重1~3克,灾害发生年份千粒重可提高5克~7克;能减少子粒败育,增加穗粒数2粒~4粒;还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增加面团稳定时间3分钟~5分钟。蜡熟末期收获。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在蜡熟末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籽粒较为坚硬。要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麦秸还田。不同类型的优质品种还有根据需要单收单打,确保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