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远安县科技工作呈现五个特点
尚 平
近几年来,远安县科技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规范科技管理,加强部门协调,搞好咨询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自主创新,在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和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49亿元,同比增长16.7%,财政收入达到4.7亿元,增长2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15元,增长11.4%。远安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光荣称号,县科技局被评为“全省科技管理政务信息先进单位”。科技工作呈现五个特点:
1、科技引领发展形成共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县上下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工作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党委政府重视。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远安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依据《科技进步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远安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科技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坚持每年召开一至二次科技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科技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规模以上企业都相应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县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企业主体运作、科技人员参与的科技工作格局。
二是规范科技管理。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本着“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原则,制定了科技工作流程,从项目的申报、登记、评审、鉴定等环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上网公开。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和科技培训等10项科技工作管理制度,出台了科技项目和发明专利奖励办法,规范了科技工作运行机制,保证了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部门协调配合。科技工作涉及发展改革、经济商务、财政、农业、水利、教育等各个部门,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经常性工作。近几年来,科技部门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科技工作协调会议,分析形势,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完善措施。各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互相支持,齐抓共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科技工作的开展。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近几年来,科技投入稳步增长,2009年,全县科技投入近7000万元,其中,对上争取146万元,财政投入613万元,企业投入6100多万元,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
2、科技示范推广进程加快。着力推广普及科技实用技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科技工作部门的基本任务。
一是开展科普教育。以“青少年科技节”为载体,开展科普活动。会同县科协、教育、环保等部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以模型制作、小发明等内容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和学习、钻研科技的热情;以县星火科技培训学校为平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围绕食用菌、柑橘、茶叶、桑蚕等农业特色产业,会同县农业、畜牧等部门,坚持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先后培训农民达1.4万多人;以“科普活动日”为载体,宣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科普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9000多人次,不断提高居民的科学素质。
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首先是完善科技服务组织。在农村,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组建了柑橘、食用菌、茶叶、桑蚕、生猪生产5个农村科技工作服务队,成立了6个市级科技信息服务站,8个县级科技信息服务站。在企业,依托湖北远安工业园,成立了远安县新型建材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其次是加强信息情报服务。以县电视台、科技局网站、《远安科技》等媒体为阵地,宣传科技政策,传播科技知识,发布科技信息。在县电视台开辟了《科技园地》专栏,定期播放科技实用技术知识,已播放160多期。编发《远安科技》9期,编印《柑桔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茶树菇栽培技术》等5个技术手册23000余册(份),发布科技信息近500条,深受群众欢迎。第三是开展技术指导。会同县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坚持每年组织食用菌、柑橘、茶叶、桑蚕等方面的专家,适时深入田头地块,开展技术管理和防虫治病现场指导。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活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推广实用技术。一方面,培育示范基地。围绕全县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了“食用菌标准化栽培”、“黄茶无性繁殖”等28个科技示范基地和老观、马渡河等10个科技示范村,培育了88户科技示范户和100名科技带头人,较好地发挥了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狠抓实用技术推广。农业方面,重点抓了“香菇低耗材配方”、“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促进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工业方面,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情况,在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污水处理”、“废弃物循环利用”、“高塔造粒”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近几年来,先后示范推广了80多项科技实用技术,其中,工业24项、农业13项,畜牧6项,水利4项,林业7项,教育2项,卫生24项,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3、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近几年来,县科技部门把科技创新特别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加大了工作力度,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是创建研发机构。围绕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组织、引导和协调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先后组建了食用菌、轻型客车、汽车车桥、磷化工、维生素黄酒、新型建材等科技研发机构,全县已组建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9个县级工程(技术)中心。
二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县校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近几年来,与湖北大学、中石化南京设计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交流等方面,先后进行了25个县校合作项目,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组织科技力量,协助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被纳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我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2009年,我县高新技术产值和增加值(含三江集团)分别完成22.46亿元和8.35亿元,同比均增长30.5%。
三是创新自主品牌。全县知识产权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首先是专利申请势头强劲。近几年来,全县国家专利申请达到135件,专利授权达到108件,分别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国家专利数量超历史,占全县国家专利申请总量的50%以上。宜昌武星装饰板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环保型聚热固性高压装饰层积板用树脂”,在全县工业企业中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其次是商标注册保护意识增强。近几年来,全县商标注册达到93件,其中,“东圣”牌复合肥获国家驰名商标,“楚园春”牌白(黄)酒、“森源”牌食用菌、“鸣凤”牌大米等6件获省级著名商标。
4、科技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近几年来,开发人才资源,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一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都建立健全了人才工作机构,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决定》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人才工作规划和具体措施,保证了人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提升人才素质。注重了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农业、水电、林业、教育、卫生等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并形成了制度;注重了非公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各个企业都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工作,湖北东圣化工集团、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和永安车桥有限责任公司坚持每年选派3至5名管理人才到大专院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习或挂职锻炼,培养自己急需的科技人才。2009年,会同县经济商务、行政学校等部门,先后举办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班5期,培训1012人次。会同县人事局,组织32名涉及民营企业管理部门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武汉理工大学、江西省吉安市进行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注重了劳动技能人才培训。会同县就业局,举办技术工人培训班6期,培训520人。组织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2期,培训农民2906人。
三是营造人才环境。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人才。2009年,全县共引进95名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到远安工作,引进10名本科毕业生、3名硕士研究生到11家企业工作;关心人才成长进步,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全县有32名优秀非公企业管理科技人才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总结、宣传、推广了13名优秀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社会反响较好。
四是发挥人才作用。会同农业、畜牧、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定期不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先后有1200多名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现场举办技术讲座580期,赠送了16种、2万余份科技资料,解决了56个技术难题,深受群众欢迎。同时,广大科技工作者,都结合本职工作,承担了相关的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地科技成就。近几年来,全县有33项科技成果获县以上奖励,其中,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
作者单位:湖北省远安县政协
联系电话:0717-3812269
邮政编码:444200
2010年4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