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出版专著:
1、人类DNA遗传标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法科学:物证鉴识技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0
3、刑事科学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发表论文:
1 亲权鉴定判断标准和结论表述的建立 伍新尧; 杨庆恩; 刘雅诚; 陆惠玲; 李生斌; 李莉; 刘超; 吴微微; 孙宏钰; 朱运良; 许冰莹; 鲁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01-15
2 27个群体7个Y-STR基因座多态性的聚类分析 朱永生; 霍正浩; 赖江华; 李生斌; 党洁; 金彩霞; 彭亮; 梁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01-30
3 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多巴胺D_3受体的调制作用 孔晗; 刘彦玲; 朱杰; 阎春霞; 魏曙光; 张洪波; 李生斌; 陈腾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9-06-15
4 云南怒族线粒体DNA D-环高变区Ⅱ遗传多态性研究 高树辉; 桂宏胜;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6-28
5 IL-1B+3954/TaqⅠ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 韩冰; 苟建重; 陈曦;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8-28
6 云南苗族常染色体STR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结构分析 郑海波; 赖江华; 托娅; 李生斌 证据科学 2009-12-20
7 亲权鉴定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卫洁; 李生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2-05
8 中国东乡族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刘新社; 刘雅诚; 李生斌 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2004-12-01
9 精神分裂症与5q21-22肿瘤抑制基因APC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崔东红; 江开达; 江三多; 徐一峰; 金天博; 李生斌; 钱伊萍; 汪栋祥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11-01
10 戒毒药物研究进展 马丽霞; 李生斌 第二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 2005-06-01
11 使用化学银染技术研究云南怒族3个X-STR位点遗传多态性 高树辉; 乔可; 李生斌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 2006-07-01
12 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及D_3受体参与的调制作用 孔晗; 朱杰; 魏曙光; 张洪波; 李生斌; 陈腾 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8-10-01
13 以吗啡CPP小鼠模型研究线索激发觅药行为中的分子机制 李涛; 阎春霞; 刘菲; 赵妍; 李生斌 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8-10-01
14 苯丙胺对小鼠痛阈和脑内DA、5-HT的影响及D_3受体的调制作用 朱杰; 李林; 张洪波; 魏曙光; 孔晗; 李生斌; 陈腾 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8-10-01
15 苯丙胺对小鼠IL-10的影响及D_3受体的调控作用 陈腾; 朱俊艳; 张洪波; 魏曙光; 朱杰; 孔晗; 李生斌 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8-10-01
16 黑腹果蝇梳理行为谱及行为序列研究 魏朝明; 丁明艳; 顾蔚; 黄原;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2-28
17 X染色体上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冯雪; 王艳; 樊瑛; 余兵;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6-02-10
18 藏族X染色体10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高雅; 金天博; 余兵; 杜宏;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6-02-10
19 北京地区人群HLA-A、B、DRB1的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研究 邓亚军; 杨光; 吴东颖; 胡松年; 李生斌; 朱军; 朱波峰; 刘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6-02-10
20 云南彝族九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遗传多态性 高雅; 金天博; 赖江华; 郑海波;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6-04-10
21 中国健康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亚型频率分布 杨光; 邓亚军; 阎春霞; 吴东颖; 胡松年; 朱波峰; 李生斌; 张秀清; 刘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6-04-30
22 抗吗啡疫苗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鉴定 马丽霞; 周起; 郑海波; 李生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6-05-18
23 宁夏回族人群X染色体10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调查 冯雪; 徐平; 托娅; 余兵;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6-06-10
24 中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HLA两基因座的PCR-SBT分型 杨光; 邓亚军; 胡松年; 吴东颖; 李生斌; 王振原; 朱波峰; 朱军; 刘耀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6-06-30
25 云南怒族X染色体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高树辉; 乔可; 李生斌 法医学杂志 2006-08-15
26 内蒙古鄂温克族与其他14个民族的群体遗传关系 高雅; 金天博; 李生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8-30
27 家蝇行为谱的初步建立 魏朝明; 孔光耀; 郭丽娟; 李生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9-05
28 西藏珞巴族15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袁东亚; 康龙丽; 赵健民;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8-30
29 门巴族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的检测与分析 袁东亚; 康龙丽; 李生斌; 邓天吉; 阎春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8-30
30 回族X染色体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冯雪; 余兵; 托娅;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10-30
31 中国甘肃青海5个民族群体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其应用研究 陈腾; 金天博; 辛娜; 赖江华; 李生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12-30
32 云南纳西族10个X-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陈腾; 辛娜; 朱俊艳; 余兵; 金天博; 李生斌 遗传 2007-02-15
33 线粒体高变区多聚C-stretch序列长度多态性 托娅; 刘清波; 李生斌 法医学杂志 2007-04-15
34 中国阿昌族5个X-STR位点多态性研究 顾珊智; 仲靖芳; 沐志强; 李生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3-25
35 鄂温克民族X染色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关系 侯巧芳; 李晓钟; 通木尔; 荣辽江; 张冉; 王旭军; 李生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4-15
36 达斡尔民族X染色体遗传多态性与亲缘的关系 侯巧芳; 高放; 桂宏胜; 马懿; Allah-Rakha; 李生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06-15
37 X染色体STR单倍型DXS7424-DXS101遗传多态性 余兵; 托娅; 桂宏胜; 李生斌 法医学杂志 2007-10-15
38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法医学DNA分型技术(英文) Allah Rakha; 杨丽; 李生斌 法医学杂志 2007-10-15
39 群体遗传学研究中STR数据的统计方法应用 桂宏胜; 杨丽; 李生斌 遗传 2007-12-15
40 中国云南怒族3个X-STR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高树辉; 李丽珍; 李生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0-15
41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HLA-A、B、DRB1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沈春梅; 朱波峰; 李生斌 遗传 2008-02-15
42 新疆地区7个少数民族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动特征 桂宏胜; 余兵; 杨程博;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2-29
43 STR遗传多态性研究中样本数量对等位基因检出数量的影响 高雅; 李生斌 遗传 2008-03-15
44 中国云南地区3个少数民族DXS6799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李正堃;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2-29
45 中国内蒙古鄂伦春族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和高变区Ⅱ遗传多态性 阎春霞; 陈峰; 党永辉; 李涛; 郑海波; 陈腾; 李生斌 遗传 2008-04-15
46 湖南土家族群体X染色体10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价值评估 韩卫; 杨丽; 桂宏胜; 余兵; 卫洁; 李生斌 遗传 2008-05-15
47 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表观遗传调控假说 党永辉; 李生斌; 孙中生 遗传 2008-06-15
48 内蒙古达斡尔族群体9个X-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价值评估 通木尔; 杨丽; 李晓钟; 欧拉; 桂宏胜;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6-30
49 样本量对等位基因检出数量的影响 高雅; 李生斌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08-25
50 中国甘肃裕固族X-STR遗传多态性及其应用研究 陈艳炯; 陈峰; 辛娜; 张洪波; 郑海波; 余兵; 李生斌; 陈腾 遗传 2008-09-15
51 宁夏回族HLA-A,B,DRB1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和单倍型分析 沈春梅; 朱波峰; 刘孟黎; 张华东; 李生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09-15
52 中国保安族线粒体DNA D-环区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刘新社; 李生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3-10-30
53 家猪百日胚胎胸腺的基因表达谱 陈艳炯; 邓亚军; 叶琳; 耿佳宁; 李生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3-10-30
54 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3个微卫星座位分析 袁俐; 陈雪玲; 王仙; 吴万贵; 邢建新; 张辉; 袁育康; 李生斌 人类学学报 2003-08-15
55 应用网络STR生物信息对中国14个人群遗传距离的研究 宋土生; 黄辰; 司履生; 胡晓岩; 倪磊; 李生斌; 田英芳; 雷莉; 第五文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2-28
56 甘肃裕固族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陈艳炯; 陈腾; 赖江华; 郑海波; 王占海; 金天博;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6-30
57 不同探针在制备HLA-DRB1-12亚型点突变芯片中的比较 李双顶;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10-30
58 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 阎春霞; 魏巍; 李生斌 遗传 2003-05-28
59 新疆维吾尔族HLA-Cw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 张洪波; 赵钧海; 赖江华; 陈腾; 李生斌; 赖淑苹 遗传 2003-09-28
60 西藏珞巴族HLA-A,-B基因多态性研究 康龙丽; 张洪波; 高放; 袁东亚; 邓天吉; 阎春城;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5-04-26
61 中国19个不同地区汉族亚群的分子遗传学关系 高雅; 阎春霞; 金天博; 赖江华; 陈腾;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4-30
62 西安汉族、西藏珞巴族DXS6799和HPRTB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余兵; 张洪波; 秦群霞; 康龙丽;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6-30
63 西藏门巴族人群HLA-A、B和DRB1基因座多态性 张洪波; 高放; 康龙丽;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5-06-26
64 西安汉族X染色体上6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余兵; 秦群霞; 闫金成; 张洪波; 李生斌 法医学杂志 2005-09-30
65 中国鄂温克族DXS7423,DXS7424,DXS7132,DXS7133,DXS6804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顾珊智; 通木尔; 李晓忠; 李生斌 法医学杂志 2005-09-30
66 西北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座单倍型分析 张洪波; 赖江华;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5-08-26
67 鄂伦春族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 冯雪; 徐平;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5-10-26
68 利用3个STR位点多态性研究云南19个不同民族的遗传学关系 高雅; 金天博; 李生斌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10-25
69 PCR-SBT法检测北京地区人群HLA-DRB1遗传多态性 邓亚军; 杨光; 吴东颖; 胡松年; 李生斌; 朱波峰; 朱军; 刘耀 法医学杂志 2005-12-30
70 重大疾病遗传资源收集和保存、利用中的伦理学研究 托娅; 徐小龙; 黄平; 张平; 李生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10-20
71 中国新疆喀什维吾尔族群体mtDNA D环区多态性 严江伟; 唐晖; 高俊薇; 张庆霞; 刘雅诚; 李生斌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3-02-28
72 HLA-DRB1-12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及优化(英文) 李双顶; 佟丽; 陈苏红; 丁雨; 李生斌; 王升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3-08-20
73 新疆2个民族与云南怒族遗传多态性比较及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新淮; 高树辉; 李生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20
74 毒品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与成瘾行为的相关性 韩卫; 姚斌;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2-29
75 STR位点基因扫描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余兵; 秦群霞; 李昌峰;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2-29
76 陕西地区汉族群体Y染色体STR基因座多态性研究 马骏; 汪三存; 李笑松; 于洁; 赖江华;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4-30
77 中国撒拉族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态性研究 刘新社;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6-30
78 中国撒拉族9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王占海; 陈腾; 安卫国; 马永和; 赖江华; 郑海波; 陈艳炯; 李生斌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4-06-30
79 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法检测神经肽Y表达的条件优化 武永飞; 张建华; 李生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07-30
80 珞巴族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分析 康龙丽; 杨凤英; 邓天吉; 阎春城; 王桂金; 龚丽;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08-30
81 阿片类药物耐受和依赖机制研究进展 顾珊智; 方杰; 李生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09-28
82 广西地区15个不同民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关系 金天博; 高雅; 陈腾; 阎春霞;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10-30
83 各种实验因素对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的影响 顾珊智;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10-30
84 猪脂肪组织表达序列标签 (ESTs)大规模测序及分析 邓亚军; 童维; 陈雁炯; 胡松年; 李生斌 遗传学报 2004-11-10
85 Endonuclease G参与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武永飞; 张建华; 李生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11-15
86 西安汉族HLA-Cw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张洪波; 赖江华; 赵钧海; 李生斌 法医学杂志 2004-12-30
87 应用STR研究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的群体遗传学关系 金天博; 高雅; 阎春霞; 陈腾; 李生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12-30
88 多巴胺受体与毒品依赖 冯雪; 李生斌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12-30
89 成瘾行为与多巴胺D_4受体的研究进展 冯雪; 徐平; 李生斌 陕西医学杂志 2005-01-20
90 人类OPRM1-EXON1的克隆与探针的制备 顾珊智; 刘清波;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2-28
91 西藏珞巴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 康龙丽; 高放; 张洪波; 袁东亚; 赵锋仓; 李生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4-30
92 新疆维吾尔族群体及家系STR遗传结构的研究 袁俐; 袁育康; 冯继东; 赖江华; 王红英; 邢建新; 李生斌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02-04-30
93 云南白族STR遗传多态性研究 赖江华; 张保华; 朱波峰; 陈腾; 郑海波; 寻兮;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06-30
94 新疆锡伯族与哈萨克族间3个STR位点的多态性比较 胡晓岩; 黄辰; 宋土生; 蒙世杰; 李生斌; 许健; 陈雪玲; 王一理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0-25
95 应用PCR-SSOP技术研究中国汉族、维吾尔族HLA-A基因座基因多态性(英文) 闫春霞; 宋艳萍; 赖淑苹; 赖江华; 张洪波; 赵君海; 李生斌 遗传学报 2002-05-10
96 中国纳西族STR遗传结构研究 赖江华; 张保华; 郑海波; 朱波峰; 邓亚军; 李生斌 遗传学报 2002-07-10
97 新疆4个民族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王新淮; 高树辉; 赖江华; 郑海波; 李生斌 遗传学报 2002-09-10
98 中国普米族、傈僳族STR遗传多态性研究 赖江华; 陈艳炯; 朱波峰; 郑海波; 张保华; 李生斌 遗传学报 2002-11-10
99 中国广西壮族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金天博; 高雅; 赖江华; 陈腾; 朱波峰; 胡松年; 李生斌 遗传学报 2002-12-10
100 云南怒族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高树辉; 王新淮; 赖江华; 郑海波; 李生斌 遗传 2002-03-28
101 中国东乡族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陈腾; 张琳琳; 赖江华; 郑海波; 王占海; 汪健; 胡松年; 李生斌 遗传 2002-05-28
102 中国瑶族人群(广西)9个STR基因多态性研究 高放; 赖江华; 李生斌; 毕世华 遗传 2002-09-28
103 中国朝鲜族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高雅; 金天博; 赖江华; 陈腾; 郑海波; 朱波峰; 胡松年; 汪健; 李生斌 遗传 2002-11-28
104 中国德昂族9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张保华; 赖江华; 郑海波; 朱波峰; 李生斌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2-12-30
105 D16S539、D7S820和D13S317位点在新疆哈萨克族中的遗传多态性 陈雪玲; 黄辰; 袁育康; 刘日明; 许健; 宋土生;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2-02-26
106 应用复合PCR研究中国锡伯族三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许健; 黄辰; 袁育康; 陈雪玲; 李生斌; 胡晓岩; 宋土生; 倪磊; 李建屏; 金花; 全禄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2-10-26
107 中国独龙族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赖江华; 陈腾; 冯继东; 郑海波; 李生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2-12-26
108 中国五个民族STR位点遗传多态性(2) 李生斌; 赖江华; 高树辉; 郑海波; 冯继东; 赵建民; 李双顶; 冯成博; 金天博; 汪健; 杨焕明 遗传学报 2000-12-10
109 新疆哈萨克族群体三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 陈雪玲; 范桂香; 黄辰; 许健; 宋土生; 李生斌; 袁育康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01-08-30
110 中国新疆锡伯族3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许健; 袁育康; 黄辰; 陈雪玲; 李生斌; 胡晓岩; 宋土生; 倪磊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01-10-30
111 中国阿昌族九个STR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朱波峰; 赖江华; 郑海波; 李生斌; 严江伟 遗传学报 2001-11-10
112 DNA鉴定技术在法科学中的应用 李生斌; 阎春霞; 赖江华; 汪建; 杨焕明 遗传 2001-03-28
113 用基因扫描技术对新疆维吾尔族4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的分析 袁俐; 袁育康; 冯继东; 王红英; 邢建新; 李生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2-15
114 新疆维吾尔族四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 袁俐; 袁育康; 冯继东; 王红英; 邢建新; 李生斌 生命科学研究 2001-12-30
115 三个STR位点在哈萨克族中的遗传多态性(英文) 陈雪玲; 吴向未; 黄辰; 袁育康; 许健; 宋土生; 李生斌 生命科学研究 2001-12-30
116 性窒息法医学鉴定11例 邓亚军 ; 邓军虎 ; 李生斌 刑事技术 2001-10-15
媒体报道:
追赶太阳
——访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李生斌教授
提起中国的法医学人,业内人士首先想到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系主任、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卫生部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共建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李生斌教授。这不仅仅源于他的诸多荣誉和头衔,更重要的是他对事业、工作的那份执著追求。1996年他们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第一家法医学院。经过他和他领导的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建设,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科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是国内唯一的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唯一的法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唯一的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共建)和唯一的全国法医干部培训中心,已成为我国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法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的重要基地。目前,在我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中,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专业位居第一。
通过一根头发、一滴干涸的血液或者指甲缝里残留的皮屑就能推断谁是凶手,这是电视剧里描写法医的经典情节。然而在法医学专家们发现重要证据、破解一个个谜团的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术、敏锐的视觉和创新的思维,还需要有高强的科研能力作为支撑。李生斌教授在法医学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专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人类基因组多态性与生物信息、毒品依赖分子机制与防治、生物伦理等,通过这些交叉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开拓创新,为他的法医学教学和研究注入了更厚重的内容和积淀。他希望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为维护公正、造福社会而不懈努力。我们看到,他凭借着美好的愿望和扎实的学术功底,正朝着他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及其相关研究技术的迅猛发展,DNA相关理论和技术已经对生命学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在司法鉴定领域,如何利用DNA遗传分析,即DNA遗传分型技术帮助破案和打击罪犯;如何利用庞大的DNA分析数据和网络技术建立人群DNA检索数据库,作为刑事与民事案件的侦破手段,已成为法医科学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上述科学问题,在国家及省部级多项计划基金资助下,李生斌和他所率领的团队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入手,针对解决特殊生物证据(如遗骸、牙齿、绒毛、降解检材等)中个体识别、亲权鉴定等难题涉及的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展开了运用科学证据打击犯罪、保卫人民的一个个艰辛的科研攻坚战。
在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们采访了这位被别人戏称为“拼命三郎”的学者。采访时,李生斌教授刚从机场回到实验室,他告诉我们,晚上要加班赶个报告,后天还要去北京开会。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他屡露疲态,是啊,他太累了,每天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手头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但他坚定地说:“我所做的事是为了造福社会,我也不觉得累,我乐在其中!”只要国家需要他,他就甘愿一直这样“走”下去……在我们的眼中,他就象是一个追赶太阳的人,而他心中的太阳,就是我国的法医学事业。
无心插柳 柳暗花明
1983年,李生斌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他当时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却阴错阳差被分配到了法医学专业。“法医学也是医学的一部分”,一心从医的李生斌在深思熟虑后接受了分配,走进西安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第二年,学校送他到中山医科大学学习,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读到了一篇关于DNA技术的文章:Wyman和White发表在美国科学院杂志的《人类高度多态性位点》,他当即被此深深吸引;随后他在翻阅资料时又发现,1985年英国遗传学家Jeffreys建立了“DNA指纹”技术,并将该技术成功运用于全世界第一例DNA亲权鉴定案例。这两篇无意间读到的文献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他指明了前进道路的方向。他当即意识到,原来看似枯燥乏味的法医学,竟然蕴含着那么多有趣的科学秘密!
八十年代的中国科技发展落后,没有法医鉴定的相关学科理论,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英文文献也相当匮乏。对于当时的医学科研人员来说,很多书本上的实验都无法实际操作。现在的科研工作者很难想象当时中国科学界的窘迫处境,但是贫瘠的科研条件丝毫没有阻挡李生斌前进的脚步,他对知识的渴求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他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DNA研究的艰辛历程。从中山大学学成回来后,在我国著名法医学家刘明俊教授的指导下,李生斌完成了他的第一篇论文《DNA的多态现象》,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人类DNA多态性的本质是在进化过程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染色体D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的观点,即产生的DNA片段和DNA序列在个体间的差异,且这种差异是终生不变的。从理论上讲,除单卵多胎孪生子外,全世界50亿人的遗传标记均不相同,但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间却有着相同的部分。在这篇文章中,他还对DNA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与亟待标准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DNA的多态现象和分析技术在生物证据鉴定方面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必将给法医学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篇论文揭开了李生斌法医DNA科学研究的序幕,让他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时的他只有27岁。
天道酬勤 只争朝夕
从此李生斌一发不可收拾,他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与时间赛跑着,追赶着心中的“太阳”。除了吃饭和睡眠,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自1987年起,他带领他的课题组人员开始致力于“中华民族群体基因组多态性与个体识别基础研究”,该项目在国家九五攻关、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历时20余年完成,项目主要包括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陈旧骨骼DNA分析技术研究》;陕西省九五攻关项目《陈旧骨、牙DNA分析技术研究》;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门巴等15个群体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体硬组织DNA遗传多态性研究》、《汉回蒙藏维吾尔人群STR基因分型与遗传制图》、《中华民族STR遗传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等。该系列研究从技术层面上,发展了特殊微量生物证据的分析方法与质控标准,建立了中华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DNA遗传学基础数据;从理论层面上,研究了中华民族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规律,骨、牙、绒毛膜等特殊生物证据基因组DNA遗传标记的稳定性与遗传的一致性等问题。主要科学发现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中华民族群体基因组多态性研究,率先在国内建立和引进了测序、基因组扫描、生物信息学等基因组多态性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遗传学数据分析体系,获得了56个群体的DNA遗传学数据;在分子水平上描述了中华民族群体遗传特异性的本质和民族间遗传变异规律;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了中华民族群体遗传资源数据整合共享平台,并搭建了犯罪DNA数据库模型。二是遗骸DNA个体识别的研究,创立了遗骸DNA个体识别技术——Glass-milk改良法,使得特殊检材的核DNA鉴定工作成为可能;发现了钙化的骨牙组织核DNA的稳定性与高度多态性,证明了其与血液核DNA具有一致性;提出了运用骨、牙组织核基因组DNA分型完全可以代表个体遗传标记的新理论,解决了尸体毁损后遗骸的个体识别、性别鉴定、亲权鉴定的难题,为遗骸鉴定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三是妊娠早期亲权鉴定的研究,首次对孕早期绒毛组织ACP、ESD、PGM1、6-PGD、GLD-I等多种酶,以及DNA遗传多态性及其在亲权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妊娠早期DNA亲权鉴定技术;发现绒毛膜与其胚胎组织遗传标记的一致性,提出了运用绒毛膜酶、DNA的遗传标记完全可以代表胚胎个体的理论;解决了妊娠早期亲权鉴定的难题,使妊娠的亲权鉴定提早到妊娠前三个月。李生斌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了整整二十二年的时间完成了该项系统研究。在此期间,李生斌以此为主攻方向,获得了博士学位,同时也换来了这一系列丰硕研究成果的诞生。该项目共计发表论文101篇,其中SCI收录20篇,Medline收录35篇,论文被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引用,总计被引用259次,他引157次;研究成果形成了《人类DNA遗传标记》和《物证鉴识技术》二本极有学术价值的专著;项目的大幅进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法医学科的整体发展,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学科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一,他们的成果在陕西省及全国法医学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参与检案数千例,特别是为2006年邱兴华特大凶杀案的侦破以及2005年泰国海啸遇难者亲缘鉴定和个体识别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影响,收到了显著社会效果,提升了我国证据科学的研究水平与侦察手段。此项目还基于基因多态性数据建立了“中华民族群体遗传资源数据整合共享平台”,向社会提供免费的中华民族群体遗传资源信息服务网络,为人民健康和国家法制建设服务。研究成果在民族进化、疾病诊断、器官移植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价值。该成果获2007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将申报国家科技奖励。
1998年至2000年,李生斌教授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杨焕明院士,参加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研究。2000年至2003年的三年,他远赴美国,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以高访学者的身份,就毒品依赖等科学问题与美国学者开展了合作研究。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对李生斌来说,治学没有捷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将通过自己对法医学事业的孜孜以求,继续为法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司法实践增彩添色。
剑胆琴心 厚德载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发生了两起轰动很大的案子,由于案件的错综复杂,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挑战性,李生斌决心用科学手段为受害人伸张正义。
案件一:十二岁的花季少女怀孕,却不知道腹中胎儿的父亲是谁。
中国《刑法》规定,与14岁以下女孩发生性关系,不管对方是自愿还是非自愿,都以强奸罪论处。此案件的主要嫌疑人是女孩的老师,该老师却矢口否认。所以,只有待胎儿引产后才能提取胎儿的血液进行亲子鉴定。八个月后,孩子出生了,一个年仅十二岁还没有长大成人的女孩却过早的生下了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多么的悲哀和无奈。然而,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胎儿的父亲竟然是女孩的亲生父亲。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发生这样的事是极其轰动的,女孩被朋友和亲人遗弃在医院不管。热心的李生斌和一些同事买了补品去医院看望女孩,他们到达医院的时候,那个未经人事的小姑娘正趴在床上写作业,她丝毫不知道自己将面对怎样的狂风暴雨,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会多么艰辛。这一幕让李生斌唏嘘不已,也带给他极大的冲击。当时他就在想,如果在未生下孩子之前,就能做亲子鉴定,那该多好啊,那样她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她的未来还会充满希望。
想到就要去做,从医院回来之后,李生斌带着极大的感慨,马上着手查看相关资料并展开实验研究。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他对西北地区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布进行了上千次调查,对120个家庭的300多份亲代血样进行了2000多次试验,在那段时间里,试验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超负荷的工作,加之实验试剂中的挥发性毒物入侵,他的免疫系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体重从65公斤骤减到45公斤,他不得不两次住院治疗,为了明确诊断,仅骨髓穿刺就做了二十多次。
身体上的痛苦丝毫没有阻挡他继续研究的决心,实验室里那个忙碌的身影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经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李生斌终于成功了,“孕期绒毛膜酶多态性”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终于被李生斌攻破了;接着他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开展《研究孕期绒毛膜DNA的多态性》的研究;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我国法医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还把对胎儿的亲子鉴定时间提前到孕期的1至3个月,这在当时全世界也是最早的。他还率先提出了“绒毛与胚胎组织遗传标记一致性”的理论。在“孕期绒毛膜酶、DNA的多态性”研究中,除妊娠早期亲权鉴定外,他还注意到这项技术可为胎儿早期诊断代谢遗传性酶病、免疫性疾病和分子病提供技术手段。
“我们的工作就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造福社会”,这是李生斌经常说的话,凭着他的剑胆琴心,这一信念正通过他的行动一步步得以实现。
案件二:宁夏斗殴案中案。
1986年的宁夏,又发生了另一件对李生斌影响很大的案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中学里,两个教师发生矛盾,年轻的体育教师力道比较重,一拳打掉了另一位教师的7颗牙齿(其中一颗为假牙,不算在伤害罪范围内)。当时,年轻教师按轻伤被判伤害罪入狱3年,老教师对此判决结果极为不满。他翻阅资料后得知我国法律规定,打掉7颗牙即为重伤。老教师灵机一动,便去诊所找了一颗真牙来充当那颗假牙,并不断上访要求重审,当时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为了平息社会舆论,上级有关领导特别批示重办此案。在我国著名法医学家胡炳蔚教授的指导下,李生斌接下了这件案子。当时,法医牙科专家推断这颗牙齿的年龄大概在20岁左右,这一点就与老教师的情况不符,再通过牙齿形态包括它的磨损度和外观推测,这颗牙齿还应该是女性的牙齿。但是,这些仅是从形态学角度分析的结果,还缺少更直接的科学证据。在与科研人员讨论后,李生斌突发奇想:“如果能抽取牙髓来做DNA分析,看染色体是xx还是xy,就可以分辨是男性还是女性”,这个案子也就可以侦破了。但是,当时的实验还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牙髓干燥后,同人的头发丝一样脆弱,故证据的验证机会只有一次,富有经验的李生斌担下了此项重任,果断地采用了同工酶蛋白分型技术,结果显示,这颗牙齿牙髓的同工酶蛋白分型与这位老教师的牙齿分型结果不同,这一结果有力地排除了这颗“伪”牙齿,铁的证据说明了事件的真相。由此,李生斌萌发了研究骨、牙、遗骸组织核DNA的念头,当年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次年又获得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陈旧骨骼DNA分析技术研究》及陕西省九五攻关项目《陈旧骨、牙DNA分析技术研究》的大力支持,他和他的团队如虎添翼,研究发现了钙化的骨牙组织核DNA的稳定性与高度多态性,证明了其与血液核DNA具有一致性,提出了运用骨牙组织核基因组DNA分型完全可以代表个体遗传标记的新理论。
科学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这两起案件的发生,也许就不会引发出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从那以后,李生斌经常教导自己的学生说:“科学来源于生活。形形色色的案件是启发我们创新的源泉。我们的专业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一个社会没有公正就没有和谐。但是要维护公正就得有证据,科学的证据需要我们来提供,我们要用证据去衡量是非。更为重要的是,证据保护的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权也没有钱,唯一拥有的只有手里那仅存的一点点证据,这是唯一能够为他们说话的东西,唯一能够战胜邪恶的力量,我们要用科学的理论与技术为他们注入力量,让他们有勇气去同邪恶势力抗衡”!他深刻领悟到法医这个职业的“崇高”,明白社会赋予法医的重任——提供证据、维护公正、保卫和谐社会,厚德方能载物。 众志成城 心坚石穿
在对李生斌教授的采访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令他颇感自豪的法医学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卫生部法医学实验室,1953年由我国著名法医学家胡炳蔚和刘明俊创建,一直担任着法医学的教学、科研、对外司法鉴定服务以及全国法医干部的培训工作。李生斌坦言,他的成功,除了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外,更离不开指导他的先辈、支持他的老师和身边那支精锐部队,这些先辈、老师就像他做事做人的灯塔,一直引领他朝着希望的彼岸前进;这支队伍不惧艰险,不怕苦难,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勇敢攀登一个个科学高峰。目前,在骨牙DNA研究、亲权鉴定、中毒病理学等领域已形成显著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的特色。
作为国内组建的第一家法医学院,它还有着另一层身份,那就是被法医学界戏称为法医学界“黄埔军校”的全国法医干部培训中心,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心自1988年成立以来,为全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系统输送了大批国家急需的高级法医学专门人才,累计培训法医干部2600余名,培养博士25名、硕士75名、本科生1500余名,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司法战线和我国法制建设的科技主力军,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已经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其中有人获得“全国十大优秀警察”称号、 有人获“五四青年奖”、有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有人在国外大学担任教授、还有人获陕西省及全国法医学会优秀论文奖。
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团队如同一部机器,它有很多齿轮需要啮合,而后一同转动。只有大家同心同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一份份热情相加,一颗颗汗水凝聚,方能成就宏伟基业。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再加上一个大家共同的坚定信念,他们未来的道路定会一路坦途,心坚可以石穿。
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已拥有一支优秀的法医学人才队伍,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团结协作,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难题,他们以身为交大法医人为傲。西安交通大学卫生部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围绕创新性教学改革目标,充分利用交叉学科的丰厚资源,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近年来经过“九五”、“十五”、“211工程”等建设,已构建了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平台、毒物与药物分析平台、基因操作小鼠平台等,有力地支撑了实验室的发展,同时大幅度地增强了法医学科研和创新能力。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已广泛开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带动了我国法医学教育与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目前,实验室正在开展毒品依赖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基础研究。毒品依赖常引发犯罪率上升,造成健康水准下降,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虽然毒品依赖包括许多心理和社会的因素,但在实质上表现为生物学程序和体内反应的过程,毒品重复作用常最易累及大脑,次之是免疫系统等。西安交通大学卫生部法医学重点实验室通过探索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有关基因序列,发现毒品依赖的相关候选基因和各种敏感受体,并利用时间选择性诱导基因敲除技术,进行基因操纵,构建规模化的转基因小鼠和基因剔除的小鼠模型;通过对转基因小鼠和基因剔除小鼠毒品依赖的研究,探索毒品依赖的机制和传导通路,其中也包括基因分型、基因表达与功能及行为学等方面研究,使得寻找毒品依赖有关个体易感性基因和鉴定哪类药物会引发依赖等问题成为可能。
李生斌教授在他美丽的事业中正疾步如飞,辛勤耕作,为他热爱着的法医学专业和DNA研究克尽厥职,只争朝夕。他说,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还有太多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完成……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和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这是徐志摩咏诵月中雷峰塔的诗句。而李生斌教授希望有一天,能在明月泻影之前,去追赶那雷峰塔后的太阳。
(出处:《科学中国人》2008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