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郑家奎,1961年2月生,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也是同时获得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和创新人才奖两项(人才)大奖的水稻遗传育种专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9.09-1983.07 西南农学院读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83.08至现在,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其间,1983.08-1992.06任研究实习员。

1987.03-09在四川省农科院英语中级班培训。

1991.03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遗传育种班培训。

1992.07-1996.11任助理研究员。

1985.01-1994.11任课题组长。

1994.11-1996.08任研究室副主任。

1996.08-2004.01任研究室(中心)主任。

1996.12-2001.11任副研究员。

1997.01-2002.05兼任所长助理。

1997.09-1999.12在西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班在职学习。

2001.09-2004.12在重庆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001.12至今任研究员。

2002.05-2005.10任副所长。

2005.10至今任所长。

2007.05在延安干部学院院士专家理论培训班学习。

学术兼职:

1、农业部超级稻研究与示范推广专家组成员。

2、四川省“十一五”水稻育种攻关组首席专家。

3、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品审专家。

4、先后担任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秘书、副组长、代组长。

5、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品审专家。

6、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7、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理事。

8、四川省植物新品种保护协会常务理事。

9、四川省作物学会和四川省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

10、并先后担任863水稻超高产育种专项评审专家。

11、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委。

12、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专业评委。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和稻种资源的研究工作。

承担的科研情况:

已主持国家、农业部、四川省的重点课题或攻关项目10余项。  

科研成果:

在水稻雄性不育新质源创制及不育系选育、水稻耐热高配合力恢复系选育及超高产组合选育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以及省部级一、二、三等奖8项,育成杂交水稻新组合25个通过审定,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5项,作为主研人员,育成了K优1号、K优5号、K优402、K优404号、Ⅱ优3028、K优817、K优8725和K优8149等9个包括杂交早稻和不同熟组的杂交中稻新组合通过了全国或省级审定。已获得部、省科技成果奖励6项,其中“粳质籼核K型雄性不育胞质的创制应用”200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杂交稻品种II优H103的选育与应用 郭小蛟;李赓觅;秦俭;唐彬;游书梅;陈琳;王佳妮;李听;郑家奎;蒋开锋;杨乾华;万先齐;张涛;杨莉;曹应江;罗婧;李昭祥;高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17

2 高千粒重优质恢复系泸恢8258的创制与应用 张涛;蒋开锋;曹应江;杨莉;郑家奎;杨乾华;游书梅;万先齐;袁国良;唐彬;商希坤;罗婧;郭小蛟;秦俭;李昭祥;高磊;何兴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15

3 泸香优8691 舒冰;郑家奎;段洪波;蒋开锋;田小海;刘章勇;涂志杰;杨前玉;李志新;解晓峰;张涛;徐俊英;陈木炎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5

4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德优4727”的选育与应用 张涛;杨莉;曹应江;曹静波;游书梅;郭小蛟;秦俭;杨乾华;唐彬;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蒋开锋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15

5 超级稻德香4103的选育与应用 张涛;杨莉;曹应江;游书梅;商希坤;杨乾华;杨春民;曹静波;李德笙;唐彬;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蒋开锋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14

6 水稻品种“旌优727”的选育 杨莉;万先齐;郭小蛟;袁国良;郑家奎;杨乾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14

7 水稻高品质高配合力骨干不育系宜香1A的创制与应用 林纲;赵德明;郑家奎;李云武;王玉平;刘平;江青山;贺兵;余世权;李仕贵;蒋开锋;杨从金;包灵丰;张杰;廖宗永;姜方洪;王峰;陈家彬;王丽;胡丹;陈家权;罗尚均;杨茂森;张涛;林金平 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1

8 高配合力优质新质源不育系803A的创制及应用 谢崇华;郑家奎;陈永军;马炳田;龚涛;张玲;张致力;胡运高;况浩池;杨国涛 西南科技大学 2008

9 K型杂交稻的选育与推广 郑家奎;蒋开锋;袁国良;王帮武;黄钢;杨莉;谢戎;唐彬;张志勇;张涛;杨乾华;万先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7

10 水稻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 郑家奎;文洪灿;将开锋;王文明;袁同良;侏永川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6

11 交水稻品种"“川香858”的选育 游书梅;商西坤;张涛;杨乾华;杨莉;郑家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6

12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研究与应用 徐富贤;熊洪;郑家奎;况浩池;朱永川;蒋开锋;曾循明;周远清;钟顺清;王贵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5

13 水稻恢复系泸恢3028的选育与应用 蒋开锋;郑家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4

14 水稻雄性不育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 郑家奎;文宏灿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4

15 水稻品种泰香5号的选育 曹应江;蒋开锋;郑家奎;万先齐;杨乾华;张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4

16 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栽培规律及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徐富贤;刘代银;熊洪;梁南山;洪松;樊雄伟;曾循明;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唐荣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1

17 杂交中稻库源结构和物质分配研究及其在再生稻上的应用 徐富贤;熊洪;郑家奎;况浩池;张洪松;林枝平;唐荣华;朱永川;王贵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0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70余篇。

发表论文:

[1]吴全满,蒋开锋,班兆丹,吴全清,张涛,杨乾华,游书梅,曹应江,秦俭,郑家奎.高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旌优华占[J/OL].杂交水稻,2020(02):85-87[2020-04-11].https://doi.org/10.16267/j.cnki.1005-3956.20190320.069.

[2]郑家奎,李仕贵,赵德明,黄廷友,郑家国,马均,黄富,李乾安,刘福平,吴凡.协同创新结硕果 助推产业新发展[J].四川农业科技,2017(12):50-55.

[3]郭小蛟,张涛,杨莉,李赓觅,秦俭,曹应江,游书梅,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蒋开锋,郑家奎.水稻少分蘖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7,15(09):3524-3530.

[4]秦俭,蒋开锋,张涛,熊洪,徐富贤,郑家奎,蒋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7,23(04):94-98.

[5]郭小蛟,张涛,杨莉,蒋开锋,秦俭,曹应江,游书梅,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高整精米率杂交水稻新组合旌3优177[J].杂交水稻,2017,32(04):83-84.

[6]秦俭,杨志远,孙永健,徐徽,吕腾飞,代邹,郑家奎,蒋开锋,马均.氮素穗肥运筹对两个杂交中籼稻叶片形态、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7,31(04):391-399.

[7]曹应江,游书梅,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郭小蛟,秦俭,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利用产量位点标记分析中国水稻骨干恢复系与南亚及东南亚恢复系的遗传多样性[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03):396-403.

[8]游书梅,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郭小蛟,秦俭,罗婧,李昭祥,高磊.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18(03):478-482.

[9]郭小蛟,杨莉,张涛,蒋开锋,杨乾华,游书梅,曹应江,李昭祥,罗婧,高磊,万先齐,郑家奎.水稻糙米重金属镉(Cd~(2+))含量的QTL定位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17(01):57-60.

[10]杨莉,蒋开锋,郭小蛟,张涛,杨乾华,曹应江,游书梅,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旌优127[J].杂交水稻,2017,32(01):91-92.

[11]舒冰,杨前玉,郑家奎,段洪波,李志新,涂志杰,解晓峰,徐俊英.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泸香优8691[J].杂交水稻,2016,31(06):77-78.

[12]游书梅,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郭小蛟,秦俭,罗婧,李昭祥,高磊.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05):861-865.

[13]郭小蛟,张涛,蒋开锋,杨莉,曹应江,游书梅,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泸香优177[J].杂交水稻,2016,31(04):88-89.

[14]张现伟,李经勇,郑家奎,姚雄,甘兴友,唐永群.常规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7(04):852-856.

[15]郭小蛟,张涛,蒋开锋,杨莉,秦俭,曹应江,游书梅,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德优4727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6,31(02):16-18.

[16]张现伟,李经勇,郑家奎,姚雄,甘兴友,唐永群.水稻常规种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对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5-9.

[17]曹应江,游书梅,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杂交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09):1877-1882.

[18]曹应江,游书梅,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高配合力、优质恢复系泸恢8258系列组合品质分析[J].中国稻米,2015,21(03):50-53.

[19]郭小蛟,张涛,蒋开锋,曹应江,杨莉,游书梅,罗婧,杨乾华,万先齐,郑家奎.水稻低氮胁迫下产量性状表现及相关QTL定位[J].杂交水稻,2015,30(02):50-56.

[20]曹应江,游书梅,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杂交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配合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01):12-17.

[21]游书梅,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73份亚洲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02):250-256.

[22]张涛,孙玉莹,郑建敏,程治军,蒋开锋,杨莉,曹应江,游书梅,万建民,郑家奎.水稻早衰叶突变体PLS2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作物学报,2014,40(12):2070-2080.

[23]张涛,杨蛟,蒋开锋,曹应江,杨莉,杨乾华,万先齐,游书梅,罗婧,高磊,李昭祥,郑家奎.利用产量功能基因标记分析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01):11-23.

[24]杨莉,蒋开锋,张涛,赵建国,郭小蛟,杨乾华,万先齐,游书梅,曹应江,罗婧,郑家奎.水稻再生力与产量性状的QTL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06):2179-2184.

[25]郭小蛟,张涛,蒋开锋,杨莉,曹应江,杨乾华,游书梅,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水稻籼粳交F_8、F_2群体穗长QTL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849-4857.

[26]赵建国,蒋开锋,杨莉,杨乾华,万先齐,曹应江,游书梅,罗婧,张涛,郑家奎.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13,27(04):344-352.

[27]张现伟,李经勇,郑家奎,唐永群,雷祖燕,程杨,姚雄.复粒稻种质资源及其遗传育种利用[J].植物学报,2013,48(04):438-446.

[28]金峰,王鹤潼,徐海,江奕君,赵明珠,杨莉,徐正进,陈温福,郑家奎.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F_2代亚种属性与株型性状的特点[J].作物学报,2013,39(07):1240-1247.

[29]金峰,徐海,江奕君,赵明珠,周平,杨莉,李茂柏,徐正进,陈温福,郑家奎.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3,27(01):49-55.

[30]游书梅,曹应江,蒋开锋,郑家奎,吴先军,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籼型三系杂交稻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杂种优势效应及配合力、遗传力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3(11):2358-2362.

[31]游书梅,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吴先军,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杂交稻与亲本稻米镉含量的相关性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2012,27(06):76-78.

[32]游书梅,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杂交籼稻子粒QTL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粒重杂种优势的相关性[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06):1050-1054.

[33]杨蛟,张涛,蒋开锋,杨莉,杨乾华,万先齐,曹应江,游书梅,罗婧,郑家奎.基于抗病功能基因标记的中国三系杂交水稻骨干亲本遗传多样性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20(09):971-982.

[34]张涛,杨蛟,蒋开锋,林纲,杨莉,杨乾华,曹应江,游书梅,万先齐,罗婧,郑家奎.利用功能基因标记分析杂交稻亲本宜香1A的特性[J].中国稻米,2012,18(05):42-45.

[35]唐江云,张涛,蒋开锋,杨莉,杨乾华,万先齐,曹应江,游书梅,郑家奎.利用基础导入系群体定位氮胁迫下水稻产量性状QTL[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19(06):996-1002.

[36]曹应江,游书梅,蒋开锋,杨莉,杨乾华,张涛,万先齐,郑家奎.籼型三系杂交稻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杂种负优势效应及配合力、遗传力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03):668-671.

[37]曹应江,游书梅,蒋开锋,杨乾华,张涛,杨莉,郑家奎.香型杂交水稻产量构成要素杂种优势表现及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7):22-25.

[38]张现伟,郑家奎,李经勇,唐永群,李贤勇.优质稻的遗传育种与保优栽培[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100-105.

[39]杨松涛,张涛,郑家奎.水稻突变体库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27-30.

[40]杨莉,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杨乾华,张涛,游书梅,万先齐.水稻籽粒镉和砷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J].杂交水稻,2010,25(05):80-83.

[41]邓华凤,朱英国,肖承和,唐绍清,华泽田,郑家奎,王丰,王守海,江玲,何强,张武汉,袁隆平.强优势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10,25(S1):7-11.

[42]张涛,杨松涛,郑家奎,蒋开锋,杨莉,杨乾华,万先齐,曹应江,游书梅.一个水稻小粒突变体基因gw(t)的表型和遗传分析[J].杂交水稻,2010,25(S1):118-121.

[43]张涛,郑家奎,蒋开锋,杨乾华,杨莉,万先齐,曹应江,游书梅.基于水稻产量相关QTL位点标记的杂种优势预测研究[J].杂交水稻,2010,25(S1):315-320.

[44]杨蛟,张涛,蒋开锋,郑家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用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10,25(S1):321-325.

[45]张现伟,杨莉,张涛,郑家奎,金良,郑建敏,文春阳,杨乾华.水稻子粒硒含量的遗传及QTL检测[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04):445-450.

[46]邓华凤,朱英国,肖承和,唐绍清,华泽田,郑家奎,王丰,王守海,江玲,何强,张武汉,袁隆平.强优势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10,25(04):1-4+25.

[47]杨莉,郑家奎,蒋开锋,杨乾华,张涛.微量元素硒对水稻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08):11-12.

[48]张涛,郑家奎,蒋开锋,郑建敏,杨乾华,杨莉,万先齐,曹应江.水稻航天衰老突变体基因psl2的表型和遗传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0,8(02):245-251.

[49]田翠,张涛,蒋开锋,杨莉,杨乾华,万先齐,郑家奎.水稻小穗簇生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初步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0,8(01):29-34.

[50]李晓,陈春燕,郑家奎,唐莎.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超级稻研究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197-4208.

[51]张涛,倪先林,蒋开锋,杨乾华,杨莉,万先齐,曹应江,郑家奎.水稻功能基因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06):567-572.

[52]徐海,朱春杰,郭艳华,徐铨,毛艇,陈凯,王嘉宇,杨莉,郑家奎,徐正进.籼粳交后代中的穗型指数与亚种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06):616-620.

[53]郑建敏,张涛,郑家奎.水稻叶片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05):1010-1019.

[54]王伯初,张小刚,黄文章,郑家奎,金良,时兰春.空间声场对水稻抗纹枯病的生理效应[J].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0):1068-1075.

[55]黄文章,金良,严明建,王贵学,郑家奎,黄成志,吕直文,袁项成,雷树凡.优质超级稻K优88的特征特性及其恢复系万恢88的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43-12444+12456.

[56]张现伟,杨莉,张涛,蒋开锋,王贵学,郑家奎,倪先林,田翠,曹应江.水稻籽粒锌含量的QTL定位[J].植物学报,2009,44(05):594-600.

[57]唐江云,张涛,郑家奎.mRNA差别显示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稻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9(08):56-59.

[58]倪先林,张涛,蒋开锋,杨莉,杨乾华,曹应江,文春阳,郑家奎.杂交稻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性[J].遗传,2009,31(08):849-854.

[59]倪先林,张涛,蒋开锋,杨莉,杨乾华,曹应江,游书梅,郑家奎.SSR分子标记与水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13-10916.

[60]黄文章,金良,严明建,王贵学,郑家奎,黄成志,吕直文,袁项成,雷树凡.恢复系万恢88的特征特性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07-9908+9932.

[61]田翠,张涛,蒋开锋,杨莉,郑家奎.水稻QTL定位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03):557-562.

[62]朱永川,郑家奎,蒋开锋,熊洪,徐富贤,万先其.K型新质源胞质不育系的发掘和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70-74.

[63]郑家奎,文春阳,张涛,杨莉,杨乾华,郑建敏,杨松涛,唐江云,田翠.耐低氮水稻材料筛选及筛选指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61-7363+7377.

[64]徐海,朱春杰,郭艳华,刘宏光,王嘉宇,杨莉,杨乾华,郑家奎,徐正进,陈温福.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影响及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05):1540-1549.

[65]田翠,张涛,蒋开锋,杨莉,郑家奎.我国水稻太空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08):3520-3521+3593.

[66]张现伟,郑家奎,张涛,杨莉,杨松涛,唐江云,金良,邹寒艳.富硒水稻的研究意义与进展[J].杂交水稻,2009,24(02):5-9.

[67]张涛,郑家奎,吴先军,蒋开锋,杨乾华,陈温福,杨莉.水稻糙米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09,7(01):67-72.

[68]蒋开锋,郑家奎,杨乾华,万先齐,杨莉,张涛.中低直链淀粉含量优质不育系泸香618A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稻米,2009(01):20-22.

[69]蒋开锋,郑家奎,杨莉,张涛,杨乾华,杨大金.杂交稻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06):1495-1499.

[70]任亮,郑家奎,蒋强.长江上游地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部分株型因子及生理特征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06):1551-1554.

[71]张涛,张红宇,蒋开锋,徐培州,汪旭东,吴先军,郑家奎.水稻香味基因的精细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08(06):1038-1044.

[72]郑家奎,蒋开锋,杨乾华,张涛,杨莉,万先齐,曹应江,游书梅.杂交水稻新组合德香4103的选育及高产原因初析[J].杂交水稻,2008,23(06):13-15.

[73]蒋开锋,郑家奎,杨乾华,杨莉,张涛,万先齐.优质高配合力不育系德香074A的选育与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08(10):115-116.

[74]蒋开锋,张涛,杨莉,罗科,郑家奎.STS标记检测非糯籼稻蜡质基因的效果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05):1205-1209.

[75]张涛,杨莉,蒋开锋,黄敏,孙群,陈温福,郑家奎.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性的QTL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8(05):867-873.

[76]张涛,郑家奎,徐建第,蒋开锋,吴先军,汪旭东.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03):625-635.

[77]舒友菊,王贵学,郑家奎,蔡平钟,张志勇.K型和冈型水稻线粒体DNA的AFLP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68-72.

[78]郑家奎.南方优质糯高粱——泸糯9号[J].农家科技,2007(11):7.

[79]郑家奎.长江上游稻区超级杂交稻育种的思路与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05):719-725.

[80]徐海,刘宏光,朱春杰,杨莉,郭艳华,王嘉宇,杨乾华,徐正进,郑家奎,陈温福.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J].自然科学进展,2007(09):1197-1202.

[81]徐海,刘宏光,杨莉,朱春杰,王嘉宇,杨乾华,徐正进,郑家奎.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的比较研究[J].作物学报,2007(03):370-377.

[82]杨莉,蒋开锋,张涛,杨乾华,万先齐,郑家奎.国审稻新组合K优252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2007(02):99.

[83]舒友菊,蒲志刚,蔡平钟,向跃武,王贵学,倪先林,郑家奎.与水稻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特异的mtDNA片段的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07(01):69-73.

[84]蒲志刚,张志勇,郑家奎,向跃武,张志雄,蔡平钟,文春描.水稻空间诱变的遗传变异及突变体的AFLP分子标记[J].核农学报,2006(06):486-489.

[85]孙华钦,田洁,郑家奎,蒋开锋,罗科.糯稻和非糯稻蜡质基因的新STS分子标记[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04):461-463.

[86]王贵学,黄俊丽,金良,郑家奎,张子龙.水稻动态株型材料的遗传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7):108-110.

[87]刘湘林,王鹏程,王华利,廖校丽,郑家奎,谢克刚.核桃芽接砧木质量指标及培育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6(04):51-52.

[88]蒋开锋,郑家奎,杨莉,张涛,赵甘霖,汪旭东.基于AMMI模型的籼型杂交香稻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6(02):165-169.

[89]张涛,韩磊,徐建第,蒋开锋,吴先军,汪旭东,郑家奎.杂交香稻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04):831-835.

[90]徐富贤,熊洪,朱永川,郑家奎,曾循明,万绪奎,唐荣华,杨大金,周远清.冬水田杂交中稻组合类型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J].作物学报,2005(04):493-497.

[91]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熊洪,王贵雄.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J].作物学报,2005(04):506-510.

[92]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熊洪,王贵雄.杂交中稻再生力鉴定方法[J].四川农业科技,2005(03):20.

[93]徐富贤,熊洪,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籼型杂交中稻高产组合的植株性状及其分类[J].西南农业学报,2004(05):558-562.

[94]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杨大金,刘康.川东南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4(05):686-691.

[95]张涛,汪旭东,郑家奎,蒋开锋.杂交水稻优质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4(03):100-103+111.

[96]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品种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4(05):432-437.

[97]朱永川,郑家奎,王文明,文宏灿,蒋开锋,袁国良,万先齐.水稻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新质源不育系K17A的选育与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4(01):131-134.

[98]蒋开锋,郑家奎,赵甘霖,杨乾华,万先齐.水稻不育系泸香90A的香味遗传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01):135-136.

[99]蒋开锋,郑家奎,赵甘霖,杨乾华,万先齐,汪旭东.四川省新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的品质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4(01):82-84.

[100]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灌浆期气温对籼型杂交中稻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3(04):56-59.

[101]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冬水田杂交中稻小苗超稀栽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杂交水稻,2003(03):43-46.

[102]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杂交中稻根系及地上部性状对结实率的通径分析[J].种子,2003(02):5-6.

[103]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丁国祥,王贵雄.杂交中稻发根力与抽穗开花期抗旱性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3(02):188-193.

[104]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籼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3(01):73-77.

[105]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杂交中稻稻谷整精米率差的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2(04):26-29.

[106]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刘成元.杂交中稻稻米垩白测定方法的改良[J].作物学报,2002(05):675-679.

[107]徐富贤,郑家奎,蒋开锋,朱永川,张乃周,林青松,王贵雄,李永东.杂交中稻发根力及根系活力与地上部性状的关系[J].西南农业学报,2002(02):34-37.

[108]朱永川,况浩池,徐富贤,洪松,郑家奎,熊洪,王贵雄.杂交中稻Ⅱ优7号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03):211-213.

[109]朱永川,郑家奎,蒋开锋,张长伟,万先齐.K型不育系K18A的选育及应用[J].杂交水稻,2001(03):14-15.

[110]徐富贤,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杂交中稻高产品种灌浆期的库源特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02):120-122.

[111]朱永川,徐富贤,郑家奎,林青松,张乃周,王贵雄.四川省优质杂交稻的外观品质现状[J].中国稻米,2001(02):33-34.

[112]蒋开锋,郑家奎,赵甘霖,朱永川,万先齐,丁国祥.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稳定性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01(01):68-70.

[113]郑家奎.四川省优质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粮油科技,2000(04):6-7.

[114]蒋开锋,郑家奎,赵甘霖,朱永川,万先齐.基于AMMI模型的NCⅡ交配设计试验的配合力分析[J].作物学报,2000(06):959-962.

[115]何光华,唐梅,裴炎,杨光伟,郑家奎,候磊.汕优63杂合性的RAPD和AFLP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0(03):50-51.

[116]张长伟,郑家奎,蒋开锋,朱永川,万先齐,朱发云.杂交水稻苗瘟抗性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2000(02):134-138.

[117]张长伟,郑家奎,蒋开锋,朱永川,万先齐.杂交水稻叶瘟抗性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00(01):7-12.

[118]李耘,郑家奎,朱云发,况浩池,刘国民,李大银.杂交水稻恢复系恢复力的遗传 Ⅰ.恢复系花粉可育性的遗传[J].西南农业学报,1999(02):29-34.

[119]蒋开锋,郑家奎,赵甘霖,张长伟,万先齐,朱永川.杂交水稻结实率稳定性的遗传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1999(02):241-246.

[120]郑家奎,阴国大.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思索与实践[J].西南农业学报,1998(S1):86-92.

[121]王文明,周开达,文宏灿,郑家奎,朱永川,袁国良,万先齐.籼型杂交水稻主要数量性状胞质效应的多样性[J].西南农业学报,1998(S2):119-124.

[122]蒋开锋,郑家奎,曾德初,况浩池,谢戎,曾宪平,邵启明,吴凡.杂交水稻稳产性配合力初步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8(03):134-138.

[123]杨跃华,何光华,谢戎,郑家奎,杨正林,黄建国,袁玲.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基因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03):67-69.

[124]蒋开锋,曾德初,郑家奎,况浩池,曾宪平,龙太康,邵启明,吴凡.运用AMMI模型分析水稻多点双列杂交试验 Ⅰ.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1998(01):13-20.

[125]蒋开锋,郑家奎,张长伟,万先齐,朱永川.水稻不育胞质的基因效应及育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05):7-11.

[126]王文明,周开达,文宏灿,郑家奎,朱永川,袁国良,万先齐.胞质效应在杂交水稻主要数量性状上的多样性[J].中国水稻科学,1997(02):65-69.

[127]何光华,谢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左永树,黄建国,邵启明.水稻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和变异[J].中国水稻科学,1997(02):118-120.

[128]杨正林,何光华,谢戎,郑家奎,左永树.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基因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1997(01):14-17.

[129]蒋开锋,郑家奎,文宏灿,朱永川,万先齐,张长伟.杂交水稻谷粒性状三种不育胞质遗传效应的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1996(S1):76-82.

[130]何光华,郑家奎,袁祚廉,谢戎,阴国大,杨正林.水稻器官干物质运转特性的因子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1996(03):55-59.

[131]蒋开锋,郑家奎,文宏灿.杂交早稻主要性状分析及高产育种探索[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6(02):162-166.

[132]何光华,袁祚廉,郑家奎,谢戎,杨正林,黄建国,邵启明,袁玲.水稻籽粒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J].作物学报,1996(02):192-196.

[133]郑家奎,袁柞廉,阴国大,何光华,杨正林,蒋开锋.水稻苗期发根力的遗传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6(01):51-53.

[134]王文明,周开达,文宏灿,郑家奎.杂交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的配合力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04):408-412.

[135]何光华,袁祚廉,郑家奎,谢戎,杨正林,黄建国,邵启明,袁玲.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遗传效应[J].西南农业学报,1995(S1):4-9.

[136]郑家奎,何光华,杨正林.水稻不同亚种分化类型间杂交主要性状的优势表现及胞质效应[J].西南农业学报,1995(S1):23-27.

[137]杨正林,何光华,郑家奎,谢戎,左永树,李兴莲.水稻穗充实度的遗传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1995(S1):28-31.

[138]蒋开锋,郑家奎,万先齐,朱永川.早籼良种主要性状分析和高产育种探索[J].西南农业学报,1995(S1):72-76.

[139]何光华,谢戎,郑家奎,袁祚廉,左永树,杨正林,袁玲,邵启明,黄彬茹.水稻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产量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1995(04):71-77.

[140]郑家奎,文宏灿,王文明,蒋开锋,万先齐,朱永川.一个粳型雄性不育新胞质种质──K52[J].中国农业科学,1995(05):94.

[141]袁祚廉,何光华,郑家奎.水稻器官干物质运转特性的配合力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03):252-255.

[142]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水稻籽粒的灌浆研究——Ⅱ、不同生长阶段籽粒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J].西南农业学报,1995(01):1-7.

[143]何光华,郑家奎.不同发育时期水稻主茎增叶速度的双列分析[J].遗传,1994(06):27-30.

[144]杨正林,郑家奎,何光华.几个广亲和品种与明恢63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差异性研究[J].作物研究,1994(03):17-19.

[145]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余家其.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相关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04):380-382.

[146]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余家其.杂交水稻加工、外观品质性状间接选择的数学模型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1994(03):228-233.

[147]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水稻亚种间杂种配子育性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4(03):177-180.

[148]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分类性状的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1994(01):1-5.

[149]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利用对应分析探讨水稻广亲和品种的亲和范围[J].作物研究,1994(01):40-41.

[150]何光华,郑家奎,李耘,杨正林.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组分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05):438-440.

[151]郑家奎,何光华,阴国大.水稻广亲和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04):12-16.

[152]何光华,郑家奎,李耘,杨正林.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构成特点分析[J].福建稻麦科技,1993(02):34-40.

[153]郑家奎,何光华,阴国大.水稻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J].种子,1993(02):8-11.

[154]何光华,郑家奎,杨正林.水稻不同生长阶段主茎增叶速度的配合力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1):7-13.

[155]郑家奎,何光华,阴国大.两系法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群体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04):356-358.

[156]余文金,刘国平,郭学兴,郑家奎.水稻广亲和性的酯酶同工酶特征及其遗传初探[J].遗传,1991(04):5-8.

[157]张学立,郑家奎.早熟花生品种69—14—4[J].农业科技通讯,1978(12):13-14.

会议论文:

[1]秦俭;蒋开锋;张涛;熊洪;徐富贤;郑家奎;蒋鹏.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C]. 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水稻学组、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水稻学组、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中国作物学会,2017:102-106.

[2]蒲志刚;张志勇;郑家奎;向跃武;蔡平钟;张志雄;文春描. 航天诱变水稻突变体的遗传变异及AFLP分子标记[C]. 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核农学研究中心.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核农学研究中心:中国原子能农学会,2006:169-170-171-172-173-174.

[3]蒲志刚;张志勇;张志雄;向跃武;蔡平钟;郑家奎;阎文昭. 水稻航天诱变特异壳色基因SSR初步定位研究[C]. 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核农学研究中心.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核农学研究中心:中国原子能农学会,2006:196-197-198.

[4]向跃武;郑家奎;蔡平钟;张志勇;张志雄;蒲志刚. 航天诱变水稻突变体遗传变异分子标记[C].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与开发进展——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2005:41-45.

荣誉奖励:


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3、“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4、入选“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6、“天府英才创新团队培养对象”。

7、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8、“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

9、“四川省创新人才奖(现改为杰出创新人才奖)”等人才奖励。

10、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11、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媒体报道:


[1]生命不息 求索不止——记“蜀中袁隆平”郑家奎[J].创新科技,2014(15):30-31.

[3].水稻遗传育种专家郑家奎简介[J].泸州科技,2008(02):2.

[4]为了大地的丰收——记四川省农业科学皖水稻高梁研究所所长郑家奎[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7(01):35-36.

[5]自然探索永无休——记水稻专家郑家奎[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08):50.

四川日报报道:


“蜀中袁隆平”郑家奎:力争退休前育成100个品种

开栏语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四川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级知识分子、高级技术专家和具有高超创新能力的企业家投身并扎根四川这片热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说着不同的语言,在各自的领域创业、立业,用专注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不断攀上新高度。今日起本报推出《“三高”人才的创新故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人物名片

郑家奎,1961年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批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水稻重要基因资源的发掘、杂交稻骨干亲本的培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863计划、支撑计划、跨越计划等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

本报记者 张岚

今年53岁,与水稻打交道31年的郑家奎,身兼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多职于一身,更被业内人士称为“蜀中袁隆平”。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40708/68356.shtml

科学中国人报道:


华夏英才 赤诚之心

——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郑家奎研究员

郑家奎 1961年2月生,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导师。农业部超级稻研究与示范推广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十一五”水稻育种攻关组首席专家,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品审专家,第五、六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稻米产业分会理事,四川省作物学会、四川省植物品种保护协会和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

20世纪70年代,在东方文明古国的广阔土地上,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中国培育成功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被公认为是继墨西哥矮秆小麦培育成功之后又一项对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明。

在21世纪的今天,在各国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掀开了杂交水稻育种领域新的篇章。翻开那些记录优秀者的篇章,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博士郑家奎研究员的名字跃然纸上……

郑家奎研究员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在粳稻不育胞质创制及K型新质源不育系选育、耐热及迟熟呈不完全显性恢复系选育及超级杂交稻、优质杂交稻组合选配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他曾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培育杂交水稻组合45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项,发表论文60余篇,成果应用于南方稻区十余省市区,产生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心怀天下,淡泊名利,专注田畴,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勤勉的跋涉 在粳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胞质的创制及K型不育系的选育研究方面成就非凡

郑家奎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水稻雄性不育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获得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研究是利用粳籼复合杂交诱导线粒体DNA(mtDNA)分子重排,从粳稻中创制出的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胞质,攻克了诱导有生产利用价值的粳稻雄性不育胞质的难关,因其胞质来源于编号为K52的亲本,故将其命名为“K型不育胞质”。

他首创了“粳质籼核”型杂交稻,开辟了粳籼核质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突破了生产应用关,成为继野生稻不育胞质、籼稻不育胞质之后的又一应用于稻作大面积生产的不同种(亚种)来源的新胞质。K型不育胞质与野生稻(以WA型为代表)和籼稻(以D型为代表)不育胞质相比,对杂交稻产量及产量组分有加性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杂交稻的产量水平;对增加籽粒长宽比、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加性作用,有利于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对提高柱头外露率等有加性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杂交稻的繁殖制种产量。研究还表明,K型不育胞质在不育性来源、不育性遗传、线粒体组织结构、不育性生化基础及胞质效应等方面与野生稻和籼稻不育胞质有多样性。该项成果在应用上已育成4个不育系,组配出20多个杂交稻组合通过省或国家审定,推广应用7000多万亩。其中作为主持人郑家奎研究员与蒋开锋等人合作,通过新不育系选育和新组合选配,以及与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广泛合作,培育了30多个杂交稻组合应用于生产,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和高产种子生产体系,使该项原创性成果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郑家奎研究员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与王文明等合作,通过保持系改良与新胞质应用相结合,育成了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抗稻瘟病性较强、品质优、强再生力的新质源不育系K17A,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与陈开煜等合作,通过优质不育系和优质高抗恢复系的选育,组配出了四川省首个全面达到国颁优质米标准且被四川省粮食和农业系统同时认定的优质杂交稻组合K优047,成为四川省粮食优化工程中主要推广的优质杂交稻组合之一,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与文宏灿等合作,应用K型不育系组配出了高产、优质、多抗和强再生力的杂交组合K优5号,在四川、重庆和贵州等省市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忘情的专注 致力于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及超级三系杂交稻研究

鉴于地球平均气温升高,极端高温出现频率增加,水稻生产上的杂交稻组合常因高温造成严重减产的现状,郑家奎研究员作为研究题目的提出者、技术路线的制定者和主要研究人员,与况浩池等人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耐热恢复系的选育研究工作,建立了“籼粳杂交创造高变异群体、异地多点和高温胁迫选择增强耐热能力和稳产性、细胞工程技术加快稳定”的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了耐热、高配合力、优质恢复系泸恢17、泸恢602和泸恢H103等,组配出了II优7号等系列耐高温能力强的杂交稻组合6个通过省级或国家审定。其中泸恢17的耐高温能力达到35.83℃,比籼稻耐高温的临界温度高0.83℃,比公认耐高温对照恢复系明恢63高1.1℃;所配组合II优7号的耐高温能力比公认的耐高温组合对照汕优63高0.46℃,经国内外检索,未见有关耐热恢复系和杂交稻组合的成果、专利和文献报道,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1996年农业部率先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作为这一项目的首批参加人员,郑家奎研究员主持了长江上游稻区(西南稻区)的超级三系杂交稻研究。十年来,他在基础研究方面提出了长江上游稻区的超级稻形态生理指标,在育种上已育成产量潜力达到800公斤以上的获得农业部认定的超级三系杂交中稻组合一丰8号等4个,此外还育成增产幅度达10%以上的K优817等8个组合通过省级或国家审定。其中,II优7号经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验收,在川北南江最高亩产达到821.08公斤,创造四川省平坝丘陵区水稻单产新记录;II优602经四川省农业厅和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验收,在川南泸县作中稻栽培,千亩片头季稻亩产达到736.9公斤,创造川南水稻单产新记录,一丰8号不仅在国家长江上游区试中增产幅度达到8%以上的广适性超级杂交稻标准,而且在川西北汉源县作一季中稻栽培100亩方亩产达到917.45公斤。

针对杂交水稻早熟组合育种上早熟配早熟优势不强的情况,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郑家奎研究员与曾日勇等人合作采用多次梯级杂交、早代跟踪测配、大群体定向选育的育种路线和方法,将迟熟呈不完全显性基因、强恢复基因、抗稻瘟病基因聚于一体而育成了优良恢复系HR195,所配组合汕优195和K优195实现了早熟与高产的统一,为山区人民解决温饱做出了积极贡献。

贯注的探索 在香型杂交稻选育方面的研究

针对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入世的需要,郑家奎研究员开展了全香型杂交稻的研究。通过对香稻资源、香稻与香稻杂交和香稻与非香稻杂交的杂种优势、香味基因的遗传与等位性等香型杂交稻育种的系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香稻材料的构建及组合选配,率先在国内外育成了第一个双亲均具有香味且香味基因等位的全香型杂交稻组合泰香5号通过审定,并育成川香858等6个自然混香型组合。

不倦的追寻 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九五”以来,郑家奎研究员作为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课题组的副组长、代组长和首席科学家,是四川省水稻育种技术路线制定者、实施方案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使四川省的水稻生产由外引品种为主到自育品种当家,再辐射到整个南方稻区,并进一步推广到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其研究水平也跃居全国前茅。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和重庆大学合作招收硕士研究生7人和博士研究生2名。先后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四川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获得“国务院津贴”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和“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奖”(人才)大奖;被遴选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面对自己的育种事业,郑宝奎研究员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干劲。他荣获的多项荣誉,不但是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他自己的光荣,也是四川省和中国的骄傲。 他始终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躁所动,不为金钱所惑,锲而不舍,执着追求,迎着朝阳,在水稻科研的“大赛场”,以矫健的步履,以担负国家责任的信念,以中国越来越自信的水稻科研实力为底气,在科研大道上继续奔跑。

来源:《科学中国人》2008年08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