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机械技术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杨悦乾,1967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1970年定居黑龙江省讷河县。1990年毕业于原东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工学学士。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农业系统工程。

承担的科研情况:

2003年得到了国家863项目和黑龙江省攻关项目的支持,以后又陆续得到国家的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1、1995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粮食水分在线测量及节能干燥系统控制管理一体化研究,于1996年结题;

2、1996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低湿地“高垄平台”耕作体系配套机械的研究,于1999年鉴定,国内领先;

3、1999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低湿地大豆机械化高产新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于2002年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2002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大豆窄行精密平播机改进与推广的应用研究,2005年鉴定,国内领先水平;

5、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松嫩平原干旱、半干旱区节水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其中的专题: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器选型与组装;

6、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型电子监控气吸式大豆精密平播机的研制;

7、2004年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粮食主产区主要经济作物增效技术研究》专题“大豆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并主持其中的子专题“免耕播种机的研制与开发”和 “大豆中耕追肥机的研制”。

8、2008年参加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农田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三江平原机械化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科研成果:

1 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张忠学;曾赛星;司振江;李芳花;魏永霞;刘庆华;龚振平;付强;罗盛国;曲祥民;杨悦乾 东北农业大学 2005

2 牧草干燥机理及加工设备研究 郑先哲;韩豹;贾富国;赵艳忠;周福军;夏吉庆;王德福;周修理;杨悦乾;王忠江 东北农业大学 2004

3 大豆窄行精密平播机改进与推广的应用研究 杨广林;杨悦乾;刘宏新;纪文义;周福君;乔金友;陈海涛;孙嘉燕;马占峰 东北农业大学 2006

发明专利:

目前已经获得九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免耕播种机、苗期深松机以及主要的工作零部件。

1 高垄平台联合作业机 祖伟;陈立;杨悦乾 东北农业大学 2003-02-12

2 畜禽血粉挤压膨化加工方法 陈立;何君;杨悦乾;马稚昱 东北农业大学 2004-10-20

3 免耕播种机 杨悦乾;龚振平;纪文义;马春梅;赵淑红;赵艳忠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2-08

4 双轮排肥器 李杞超;马力;杨悦乾;纪文义;陈立 东北农业大学 2007-12-05

5 高垄平台联合作业机 祖伟;陈立;杨悦乾;马秀峰 东北农业大学 2003-07-23

6 苗期深松机 杨悦乾;赵艳忠;赵淑红;纪文义;龚振平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5-17

7 自位式垂直圆盘刀破茬总成 杨悦乾;龚振平;纪文义;赵艳忠;赵淑红;马春梅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9-06

8 立刀式注水施肥总成 杨悦乾;赵艳忠;纪文义;龚振平;赵淑红;马春梅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9-06

9 中耕深松机 杨悦乾;赵淑红;赵艳忠;纪文义;龚振平;马春梅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9-20

10 免耕播种机 杨悦乾;龚振平;纪文义;马春梅;赵淑红;赵艳忠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9-20

11 具有双向仿形功能的垄间套种播种单体 杨悦乾;赵淑红;王奕娇;李杞超;纪文义;杨秀章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8-27

12 具有双向仿形功能的垄间套种播种单体 杨悦乾;赵淑红;王奕娇;李杞超;纪文义;杨秀章 东北农业大学 2008-12-03

13 侧深施肥免耕播种机 杨悦乾;龚振平;纪文义;马春梅;赵淑红;赵艳忠 东北农业大学 2008-12-03

14 开沟施肥一体式施肥器 杨悦乾;赵淑红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1-14

15 杆条式驱动地轮 杨悦乾;赵淑红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1-14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 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 邸伟; 赵泽松; 宋秋来; 刁晓林; 曾祥亮; 杨悦乾; 龚振平; 农机化研究 2009-10-01

2 保护性耕作体系及配套机械系统的研究 杨悦乾; 龚振平; 纪文义; 马春梅; 赵淑红; 赵艳忠; 农机化研究 2006-01-01

3 大豆窄行精密平播机改进与推广的应用 纪文义; 杨悦乾; 贾富国; 刘宏新; 杨广林; 农机化研究 2006-01-01

4 保护性耕作治理盐碱地的可行性分析 李文峰; 谷继凤; 杨悦乾; 农机化研究 2006-07-01

5 2BM-2免耕播种机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杨悦乾; 纪文义; 赵艳忠; 赵淑红; 龚振平; 马春梅; 农机化研究 2007-03-01

6 浅谈联合收割机的安全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志 李晓东; 杨悦乾; 孙仕明; 北京农业 2007-03-25

7 整体式分层分量施肥装置设计 李杞超; 陈立; 纪文义; 杨悦乾; 刘海庆;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04-25

8 大豆窄行平播配套机具技术研究 刘宏新; 杨广林; 周福君; 纪文义; 杨悦乾 农机化研究 2003-05-20

9 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栽培模式及配套机器系统的研究 丁乔; 杨广林; 杨悦乾; 纪文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4-30

10 垄作耕法的抗旱环节分析及改进对策 魏勤芳; 纪春武; 刘艳; 马春梅; 杨悦乾 农机化研究 2005-08-30

11 挤压膨化技术在动物蛋白饲料中的应用 陈立; 何君; 杨悦乾; 马稚昱 农机化研究 2004-04-30

12 料仓卸料口形状对使用性能与流型的影响 王德福; 杨悦乾 农机化研究 2004-06-30

13 高垄平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设计 杨悦乾; 李翼; 陈立; 何君; 乔金友; 周福君 农机化研究 2005-04-30

14 “高台大豆”与“垄作大豆”机器系统比较研究 乔金友; 陈立; 何君; 杨悦乾; 杨广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09-30

15 稻谷爆腰的研究现状及解决措施 杨悦乾; 何君; 李漫江 农机化研究 2000-05-20

16 饲料混合机的原理及使用维护 王民; 杨悦乾; 李漫江 农机化研究 2000-05-20

17 增湿加热稻谷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 郑先哲; 夏吉庆; 杨悦乾 农业工程学报 2000-05-30

18 谷物含水率中子法在线测量的可行性研究 杨悦乾; 王剑平; 王成芝 农业工程学报 2000-09-30

19 应用中子测定玉米籽粒含水量试验初报 刘大森; 王成芝; 王剑平; 欧阳斌林; 余立; 顾松; 杨悦乾; 王宗明; 佟俊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09-25

20 中子式谷物水分测定原理及其测定装置 刘大森; 王剑平; 欧阳斌; 林辜松; 杨悦乾; 王成芝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1998-01-20

21 2BM-2免耕播种机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杨悦乾; 赵淑红; 赵艳忠;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10-10

22 2BM—2免耕播种机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杨悦乾; 纪文义; 赵艳忠; 赵淑红; 龚振平; 马春梅; 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一分册 2005-12-01

23 2BM-2免耕播种机的改进及试验研究 杨悦乾; 赵淑红; 赵艳忠; 纪文义; 李杞超; 杨秀章; 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7-08-01

媒体报道:


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

——东北农业大学杨悦乾教授访谈

杨悦乾 1967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1970年定居黑龙江省讷河县。1990年毕业于原东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工学学士。

主要科研经历:1995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粮食水分在线测量及节能干燥系统控制管理一体化研究,于1996年结题;1996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低湿地“高垄平台”耕作体系配套机械的研究,于1999年鉴定,国内领先;1999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低湿地大豆机械化高产新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于2002年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大豆窄行精密平播机改进与推广的应用研究,2005年鉴定,国内领先水平;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松嫩平原干旱、半干旱区节水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其中的专题: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器选型与组装;2003年参加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型电子监控气吸式大豆精密平播机的研制;2004年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粮食主产区主要经济作物增效技术研究》专题“大豆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并主持其中的子专题“免耕播种机的研制与开发”和 “大豆中耕追肥机的研制”。

2008年参加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农田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三江平原机械化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从进入文明时代开始,人类就不断的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事物,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大地的奥秘不断被揭示出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人类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纵观历史,中国农业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我国农业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保护性耕作是人类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由刀耕火种到汉代发明铧式犁进入传统人畜力耕作,由传统人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后的又一次革命。

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作业成本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通过对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及生产方式进行综合调研,东北农业大学杨悦乾教授带领课题组在保护性耕作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几十年扎根泥土,就像一粒种子,奉献社会、造福人类、无怨无悔。

记者:杨教授,作为业内的专家,请您谈谈保护性耕作起源好吗?

杨悦乾教授:现代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由于其具有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作物产量等一系列的优点,目前,已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我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温家宝总理就曾批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要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尽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如工业污染、人为破坏等,但是农业生产方式对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裸露的休闲农田不仅是沙尘暴的重要沙尘来源,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且,在这种状况下,农田内的肥沃土壤很容易被冲到河流、水库、湖泊中去,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方式,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它可以免去传统的耕翻作业,使农田在休闲期内,表面有秸秆残茬覆盖。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农业生产具有范围广、面积大等特点,所以是影响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经过研究裸露的休闲农田是沙尘暴的重要沙尘来源,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农田内的肥沃土壤被冲到河流、水库、湖泊等,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经过研究,保护性耕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就是免去传统的耕翻作业,使农田在休闲期内,表面有秸秆残茬覆盖,播种是在有秸秆残茬覆盖的条件下直接进行,传统的播种机无法正常作业。只有研究适应在有秸秆残茬条件下实现高质量播种的免耕播种机,才能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也就是说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能否推广的最为关键的条件。

记者:东北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课题组从2003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及其配套机械的研究工作。请您详细谈谈这方面情况好吗?

杨悦乾教授:东北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课题组,结合农机和农艺耕作两方面的人才优势,从2003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及其配套机械的研究工作。2003年得到了国家863项目和黑龙江省攻关项目的支持,以后又陆续得到国家的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目前已经获得九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免耕播种机、苗期深松机以及主要的工作零部件。

研究的免耕播种机具有配套动力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制造成本低价格便宜等优点。得到农民的认可,2005年以来已经在黑龙江省的甘南县、龙江县、泰来县、讷河县,哈尔滨市,绥化市北林区等地作试验示范推广工作,2008年在齐齐哈尔市推广免耕播种机近百台。经过课题组的多年努力,2BM-2免耕播种机的性能近于完美。施肥深度可以达到15厘米,可以实现种侧施肥,采用开窄沟的开沟器,保证干土不能进入种沟内。垂直配置的圆盘刀可以切断覆盖地表的秸秆,切开残茬,使播种机工作顺畅,不堵塞。

经过试验,可以在玉米秸秆100%还田的情况下进行播种作业,玉米秸秆长度30厘米以下没有堵塞现象。

为推广保护性耕作,使2BM-2免耕播种机尽快产业化,曾经在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银奖,2007年在黑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与大庆市企业科技合作项目对接会,引起多家企业的兴趣;2008年齐齐哈尔市举办的绿色食品博览会,引起了参会的农民的注意。2009年有黑龙江省明水县农民,和铁力市农民来购买此播种机,并进行了近千亩的播种作业。

2007年在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研究出“具有双向仿形功能的垄间套种播种机”,并进行田间试验,目前已获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0640163)。

在大豆收获前,在垄沟内进行冬小麦的播种、施肥作业。该机采用双向仿形结构,可以实现沿垄沟的横向仿形,来确保不损伤垄台上正生长的作物,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垄沟高低进行上下仿形,保证播种、施肥深度一致,使冬小麦出苗一致,能够安全越冬。由于已经在大豆收获前播种冬小麦,实现免耕播种作业。大豆收获后的落叶、秸秆留在垄沟内起到保温的作用,垄台和长在垄台上的残茬起到挡风和积雪的作用,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经过试验证明此播种机工作可靠,仿形效果好,不伤大豆,2009年已经生产30台,分别在黑龙江省26个试验点进行试验,效果良好。播种深度5cm,施肥深度8cm,种肥分施,肥料施在正垄沟内,种子种在垄帮,两行种子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后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东北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课题组的创新实践,为东北农业发展找到了希望,也给全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榜样。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只有求真务实、立足创新,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走向新的辉煌。

“东三省”这块土地独特的地域色彩显然对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有重要的影响,它的寒冷与温暖、坚硬与柔韧、豪放与细腻—都融注到这土地上人的性格中。成功的背后是杨悦乾和他的团队一如农民般的辛勤耕耘,他们的心永远深深地寄托于这片土地,关注着它的发展与辉煌。就像成熟的麦穗,扎根在土地,腰弯向土地。

来源:《科学中国人》2010年第6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