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化学工程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金钦汉,男,浙江省东阳市人,1937年10月27日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吉林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签约教授(任期至2013年),分析化学(理科)和测试计量技术和仪器(工科)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微分析仪器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吉林省光谱分析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学习经历:

1955.09--1958.08 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

1958.08--1959.09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放射化学 毕业文凭。

1965.01--1966.01 上海外语学院留学生预备部英语 结业证书。

1978.08--1979.01 北京语言学院英语 结业证书。

1979.06--08 英国Essex大学语言系英语。

1979.08--1980.08 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化学系 访问学者。

1980.08--1980.08 英国Manchester大学理工学院仪器和分析科学系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59.09--1960.09 吉林大学化学系 见习助教。

1960.09--1978 吉林大学化学系 助教、教研室秘书。

1978--1983.09 吉林大学化学系 讲师。

1983.09--1985.09 吉林大学化学系 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85.09--1993 吉林大学化学系 教授;教研室主任。

1988.08-1990.01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 访问教授。

1990.09-1993.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兼职博士生导师。

1991.12-1992.09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 访问教授。

1992.10-1996.01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院长。

1993-至今 吉林大学化学系(学院) 分析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理科)。

1995.10-1996.01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 访问教授

1996.09-至今 长春分析仪器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 副主任

2002-至今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微分析仪器研究所 所长;吉林省光谱分析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2003.09-至今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博士生导师(工科)。

2007-至今 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社会兼职:

1.1991-1999 中国化学会,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

2.1994- 罗马尼亚分析化学会名誉会员。

3.1994-1998 中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4.1995-至今 欧洲化学会联合会分析化学部,中国观察员。

5.1996-至今 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微波化学委员会主任。

6.1999-至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

7.1999-至今 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常务理事。

8.1985-至今 Microchemical Journal(美国)国际编委。

9.1991年 第一届长春国际分析化学会议组委会主席。

10.1994年 第二届长春国际分析化学会议组委会主席。

11.1995-至今 Laboratory Robotics and Automation(美国)国际编委。

12.1996-至今 Quimica Analitica(西班牙)国际编委。

13.1993- 延边大学名誉教授。

14.1996-2004 第一、二、六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主席。

15.1998年 第三届国际华裔学者分析化学研讨会副主席。

16.1999- 东北大学兼职教授。

17.2000-至今 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及化学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8.2004-至今 现代科学仪器副主编。

19.2004-至今 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光电仪器首席科学家。

20.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科学学报、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室、分析测试学报、生命科学仪器、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等学术刊物编委。

教学情况:

培养学生情况: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指导博士后4名、留学生2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重点在各种光谱方法、技术和仪器。

1.原子光谱、质谱及其联用技术。

2.量子点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3.放大荧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

4.微波技术及其分析应用;SPR(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技术及其分析应用。

5.微流控芯片流式生化分析技术。

6.T赫兹波技术及其分析应用。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过国家“九五”攻关项目2项,“十五”攻关项目2项,国家发改委科学仪器产业化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面上项目5项,吉林省重点攻关项目1项,科技发展项目3项,其它省部委项目15项。

1.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微波等离子体炬光谱仪的研制。

2.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水中矿物油测试仪的研制和开发。

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ICP全谱仪的研制。

4.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ESI源质谱仪的研制。

5.国家发改委科学仪器产业化专项项目 ICP全谱仪和MPT全谱仪的产业化。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光谱分析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

7.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双光源等离子体光谱仪和MPT全谱仪的研制与开发。

8.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ICP全谱仪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9.吉林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近红外粮食成分快速分析仪。

10.“985工程”计划项目 质谱新技术、新仪器的研究。

科研成果:

他是我国最早开展微波化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国际上首创了微波等离子体炬(MPT)激发光源,现已成功地用于原子发射、原子荧光和原子质谱分析,所发明的MPT光谱仪已产业化。

发明专利:

1 双离子源矩形离子阱质谱仪 金钦汉; 姜杰; 周建光; 费强; 金伟; 李明; 许晓宇 吉林大学 2007-08-15

2 智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现场检测仪 金钦汉; 金伟; 周建光; 陈焕文; 费强; 姜杰; 许晓宇 吉林大学 2007-09-05

3 电镀制作取样锥的工艺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金钦汉; 费强; 金伟; 周建光; 姜杰; 李明; 许晓宇 吉林大学 2007-09-19

4 一种质谱仪用选择性ESI-MS接口 金钦汉; 费强; 陈焕文; 周建光; 金伟; 姜杰; 许晓宇 吉林大学 2008-08-13

5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仪 金钦汉; 杨文军; 张寒琦; 于爱民; 曹彦波; 梁枫 吉林大学 1998-03-04

6 全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光化学传感装置 金钦汉; 赵晓君; 张寒琦; 王珍; 许汉英; 梁枫 吉林大学 1998-12-30

7 超声雾化器 梁枫; 曹彦波; 周建光; 郇延富;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吉林大学 1999-10-20

8 多波长滤光片阵列检测器型测油仪 金钦汉; 周建光; 李宝华; 郑健; 于爱民; 张寒琦 吉林大学 2001-09-12

9 固定光栅分光阵列检测型测油仪 金钦汉; 郑健; 李宝华; 周建光; 于爱民; 张寒琦 吉林大学 2001-12-19

10 水中矿物油萃取剂的纯化装置及吸附剂的处理方法 于爱民; 郑健; 周建光; 张寒琦; 金钦汉 吉林大学 2001-12-26

11 微波等离子体炬全谱仪 金钦汉; 曹彦波; 郇延富; 冯国栋 吉林大学 2004-02-11

12 微流控芯片流式生化分析仪及检测生化组分的方法 牟颖; 金钦汉; 杨蕊; 吴喆; 林章碧 吉林大学 2004-09-15

13 便携式食品及环境污染物检测仪及其应用 金钦汉; 邹明强; 杨蕊; 于爱民; 曹彦波 吉林大学 2005-01-05

14 用于连续测定多组分药物的溶出度检测仪 金钦汉; 邹向宇; 曹彦波 吉林大学 2005-05-18

15 温和条件下水相快速合成CdTe纳米晶的方法 金钦汉; 牟颖; 杨蕊; 闫玉禧; 冀伟 吉林大学 2005-12-21

16 微波等离子体炬 金钦汉; 张寒琦; 杨文军 吉林大学 1994-12-28

17 微波热雾化器 金钦汉; 梁枫; 曹彦波; 丁岚; 郇延富 吉林大学 2000-10-04

18 一种一次性比色速测包 金钦汉; 曹延波; 李双丰; 于爱民; 王振德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 2003-05-21

19 用于分光光度法的吸收池 金钦汉; 郑健; 曹彦波; 李宝华 吉林大学 2003-09-17

20 一种一次性空气中甲醛比色速测包 于爱民; 曹彦波; 金钦汉; 王振德; 郭继光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 2003-10-01

21 多功能食品有毒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仪 于爱民; 金钦汉; 李宝华; 曹彦波; 王振德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 2004-04-14

22 多功能现场比色测定仪 金钦汉; 李双丰; 李宝华; 曹彦波; 陈焕文; 于爱民; 王振德; 郭继光; 白全海; 沈金波 吉林大学; 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 2004-08-18

23 微波等离子体炬全谱仪 金钦汉; 曹彦波; 郇延富; 冯国栋; 费强; 姜杰; 汪淑华; 王兴华 吉林大学 2004-09-15

24 便携式污染物检测仪 金钦汉; 邹明强; 杨蕊; 于爱民; 曹彦波 吉林大学 2005-03-23

25 用于连续测定多组分药物的溶出度检测仪 金钦汉; 邹向宇; 曹彦波 吉林大学 2005-05-04

2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仪 金钦汉; 曹彦波; 郇延富; 王兴华; 冯国栋; 姜杰 吉林大学 2005-05-04

27 光谱仪 曹彦波; 冯国栋; 郇延富; 王兴华; 姜杰; 金钦汉 吉林大学 2004-11-10

28 微波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MPID) 金钦汉; 杨广德; 于爱民; 刘军 吉林大学 1986-09-10

29 微波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 金钦汉; 杨广德; 于爱民 吉林大学 1987-12-09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一种大有前途的分析和诊断新技术:大规模集成流路(IFC)芯片-数字PCR 牟颖;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10-02-15

2 一种用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现场测定的新方法 于爱民; 杨广德; 王锐;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4-01-15

3 MIP中一些非金属元素发射谱线特性的研究Ⅱ.He MIP中Cl、Br、Ⅰ、S和P的发射谱线 张金生; 张寒琦;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4-02-25

4 卡尔曼滤波法用于混合氨基酸体系分析 段忆翔; 郭纯孝; 王雁鹏; 金钦汉; 郭纯宝; 张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4-02-15

5 低功率氩微波等离子体炬中Ar和一些分子组分的发射特性 汪英; 袁湘林; 张寒琦; 金钦汉; 刘淼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4-01-26

6 微波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研究 于爱民; 田肖丹; 杨文军;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4-04-26

7 微波等离子体增强辉光放电光源 李一木; 杜朝晖; 段忆翔; 张寒琦; 刘军; 金钦汉; 刘鸿石; 牛凤兰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4-10-26

8 有机试剂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增感作用研究进展 段忆翔; 侯明轶; 王勇; 金钦汉 冶金分析 1994-10-30

9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铁和铝的研究 董德凡; 叶冬梅; 赵景红; 张寒琦; 金钦汉 岩矿测试 1994-03-20

10 微波等离子体质谱法 张寒琦; 叶冬梅; 汪英; 金钦汉; 董德凡 分析仪器 1994-05-15

11 一种新型二氧化碳分析仪的研制 于爱民; 杨广德; 王锐; 赵天奇; 金钦汉; 刘培江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1994-05-28

12 直流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的研究—管道煤气中可燃气体的测定 田肖丹; 杨文军; 刘淼;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1995-06-25

13 用同轴表面波激励器和微波等离子体炬获得的微波等离子体的性能研究 张寒琦; 汪英; 叶冬梅; 梁枫;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04-15

14 在线标准加入法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中的应用 叶冬梅 ; 张寒琦; 于惊雷;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12-15

15 超灵敏激光光谱检测与微量原子的检测系统 张在宣 ; 张艺; 黄孝华; 方晓; 何加铭; 王林; 陈庆根; 晏于模; 金钦汉; 丁大军; 彭慰先; 邴贵德; 金硕; 任玉林; 袁怿谦 光电子?激光 1995-02-28

16 计算导数分光光度法的研究 张金生; 李丽华; 李保; 王丽华; 吕清玲; 张寒琦; 刘淼;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5-01-26

17 新型直流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 田肖丹; 杨文军; 刘森; 于爱民; 金钦汉; 王淑兰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5-04-26

18 家用微波炉消解土壤样品 邹明强; 王大宁; 贾睿; 张寒琦; 徐芳;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5-07-26

19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铝铍铬钼钒锆 张寒琦; 袁湘林; 汪英; 赵晓君;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5-10-26

20 天然食用色素──花色苷 任玉林; 李华; 邴贵德; 金钦汉; 逯家辉 食品科学 1995-07-30

21 高效液相色谱—微波等离子体炬发射光谱联用测定水中Fe(Ⅲ)、Fe(Ⅱ) 于爱民; 张寒琦; 蒋舰; 金钦汉 ; 王淑兰 分析仪器 1995-05-15

22 微波等离子体增强辉光放电光源激发温度的研究 李一木; 杜朝晖; 张寒琦; 段忆翔 ; 金钦汉; 刘鸿石 分析化学 1996-01-15

23 超声雾化进样法MPT-AFS的研究 李一木; 段忆翔; 张寒琦; 金钦汉; 杜朝晖 分析试验室 1996-05-28

24 硫化物的冷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张寒琦; 赵丽巍; 袁湘林; 吕男; 金钦汉; 刘淼; 常海华 分析试验室 1996-11-28

25 一种新型MPEGD光源的光谱分析性能研究 李一木; 杜朝晖; 段忆翔; 张寒琦 ; 金钦汉; 刘鸿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6-02-15

26 气动雾化进样时微波等离子体炬作为激发光源的性能研究 张寒琦; 梁枫; 赵晓君; 李勇; 金钦汉; 王大宁; 邹明强; 贾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6-09-15

27 超声雾化和气体发生进样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碘 张金生; 李丽华; 张寒琦; 叶冬梅;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6-08-25

28 气相色谱用氦直流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的研究 田肖丹; 杨文军; 刘淼; 于爱民; 金钦汉 化学学报 1996-07-20

29 二氧化硫的气态分子吸收法测定 张寒琦; 赵丽巍; 袁湘林; 金钦汉; 刘淼; 常海华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6-07-26

30 高效液相色谱-微波等离子体炬发射光谱联用研究 于爱民; 赵晓君; 张达欣;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6-10-26

31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探针的研究 赵晓君; 金钦汉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9-25

32 电热蒸发—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铅 杨文军; 张寒琦; 金群; 金钦汉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1996-09-25

33 连续氢化物发生-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砷 安德强; 杨文军;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1997-03-25

34 一种可用于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热雾化系统 梁枫; 赵丽巍; 张寒琦;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7-07-15

35 微波-炭还原法处理一氧化氮的研究 张达欣; 于爱民;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7-08-15

36 MPEGD光源中的工作气体Ar的光谱特性的研究 李一木; 杜朝晖; 段忆翔; 张寒琦; 金钦汉; 刘鸿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7-08-25

37 碱土金属元素的微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张寒琦; 汪英; 袁湘林;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7-12-25

38 离子色谱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 杨文军; 张达欣; 赵晓君; 于爱民 ; 金钦汉; 王淑兰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7-01-26

39 改进的微波等离子体炬用于原子发射光谱法在线富集测定铁的研究 袁湘林; 张寒琦; 崔振峰; 提召铃; 金钦汉 分析测试学报 1997-07-25

40 一种适用于作微量无机气体测定的气相色谱用微波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 许宪祝; 金钦汉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7-02-25

41 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的研究 苏星光; 张寒琦; 金钦汉; 陈明岩; 邹明强; 王大宁 分析化学 1998- 06-15

42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葡萄糖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赵晓君; 王珍; 梁枫; 曹彦波; 张寒琦; 金钦汉; 许汉英 分析化学 1998-11-15

4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赵晓君; 王珍; 许汉英; 梁枫; 张寒琦;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8-08-10

44 一种新型微波等离子体增强辉光放电光源基本特性的研究 李一木; 杜朝晖; 段忆翔; 张寒琦; 金钦汉; 刘鸿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8-04-25

45 FI-MPT-AES 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邹明强; 王大宁; 赵晓君; 梁枫; 袁懋; 张寒琦;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8-02-15

46 黑加仑色素的分离及组成初步鉴定 咸漠; 李华; 任玉林; 金钦汉; 何淑华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8-11-15

47 微波-炭还原法处理二氧化硫(SO_2)的研究 张达欣; 于爱民; 金钦汉 微波学报 1998-11-15

48 从’98匹兹堡会议看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1998-08-15

49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及其应用 张寒琦; 叶冬梅; 梁枫; 金群; 袁湘林; 赵晓君; 吕男;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1996-03-20

50 高純氧化鈹中痕跡量鎘的离子交換—光譜法测定 金钦汉; 王允良; 程碧华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63-12-31

51 超声雾化进样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的某些影响因素研究 段忆翔; 张寒琦 ; 鲁慧; 金钦汉 分析化学 1992-04-30

52 微波等离子体炬发射光谱法测定锌的研究 于爱民; 范富良; 金钦汉 分析化学 1992-05-30

53 MIP-AAS测镍时2种放电-吸收管性能的比较 段忆翔; 杜朝晖; 侯明轶; 刘军;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2-09-27

54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的研究 段忆翔; 鲁慧; 候明轶; 张寒琦;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2-10-27

55 气体发生-MIPAES测定溶液中S~(2-)和SO_3~(2-)的研究 张金生; 张寒琦; 段忆翔 ; 徐芳; 金钦汉; 王大宁; 邹明强; 刘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2-11-26

56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响应特性的研究 于爱民; 王旭;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2-12-26

57 超声雾化进样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磷的研究 张寒琦; 叶冬梅; 于爱民; 段忆翔; 金钦汉; 张金生 分析化学 1992-09-27

58 用于MIP-AES的超声雾化平衡-脉冲进样法 张寒琦; 张晓惠; 侯明轶; 于爱民; 段忆翔;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2-07-01

59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汞的评价 杜晓光; 段忆翔; 刘军;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2-09-30

60 亚稳态能量转移发射光谱法测定镉的研究 于爱民; 徐文国; 金钦汉 分析测试通报 1992-10-27

61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铜的研究 金钦汉; 于爱民; 范富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2-08-28

62 非金属元素的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张金生; 张寒琦;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2-10-27

63 亚稳态能量转移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汞的研究 于爱民; 范富良; 金钦汉 分析试验室 1992-03-31

64 环境试样分析 金钦汉; 张寒琦 分析试验室 1992-05-30

65 MIP油料光谱分析仪的研制 张寒琦; 张金生; 王艾荣; 俞世荣 ; 金钦汉; 刘树铁; 朱起辉 分析仪器 1992-04-01

66 微波等离子体炬发射光谱法测定镉的研究 于爱民; 范富良 ; 金钦汉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2-04-01

67 低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合成氨的研究 徐文国; 于爱民; 刘军; 万琚; 金钦汉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2-07-01

68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Mg,Pb,Zn的研究 段忆翔; 侯明轶; 鲁慧; 刘军; 张寒琦; 金钦汉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2-12-30

69 新型常压氩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 于爱民; 徐文国; 王旭; 王芬蒂; 催玉明; 金钦汉 分析仪器 1992-07-01

70 微波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用于色谱法测定白酒中乙酸乙酯的研究 于爱民 ; 王旭; 金钦汉; 王芬蒂 分析仪器 1992-09-30

71 亚稳态能量转移发射光谱法(MTES)测定废水中痕量锌的研究 于爱民 ; 徐文国; 范富良; 金钦汉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2-08-28

72 超声雾化进样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银的研究 于爱民; 刘晓晶; 张寒琦; 金钦汉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1992-04-01

73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汞的研究 段忆翔; 杜晓光; 金钦汉 岩矿测试 1993-04-02

74 电热进样MIP-AAS测定银的研究 段忆翔; 李行友 ; 侯明轶; 刘军; 金钦汉 黄金 1993-05-31

75 偏最小二乘法用于铽、钍、铒的同时测定 郭纯孝; 段忆翔; 戴国忠; 金钦汉; 郭纯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3-07-30

76 表面波激发微波等离子体-醋酸钴解离沉积钴薄膜的研究 于爱民 ; 李全忠;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3-07-30

77 电热进样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性能研究 段忆翔 ; 李行友; 侯明轶;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3-09-28

78 低功率氦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 张寒琦 ; 金钦汉; 张金生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3-04-02

79 微波等离子体合成酞菁铜聚合物 于爱民; 徐文国; 杨文军 ;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3-04-02

80 因子分析法用于紫外活性混合氨基酸体系分析 段忆翔; 郭纯孝 ; 王雁鹏; 金钦汉; 郭纯宝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3-04-02

81 低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条件下氮氧化物的合成 于爱民 ; 徐文国; 杨文军;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3-07-02

82 新型色谱用微波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的研究 于爱民; 徐文国; 许宪祝; 金钦汉 色谱 1993-03-02

83 去溶温度对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性能影响的研究 侯明轶; 段忆翔; 刘军; 王勇; 金钦汉 分析化学 1993-05-01

84 气动雾化进样微波等离子体炬(MPT)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锌的研究 段忆翔; 杜晓光; 刘军; 金钦汉; 刘明钟; 施文 分析化学 1993-05-31

85 便携式微波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用于气体分析的研究 于爱民; 王旭; 杨文军; 金钦汉; 王芬蒂 分析化学 1993-06-30

86 低功率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研究——超声雾化进样测定金、银、铂、铑、钯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刘晓晶 分析化学 1993-11-27

87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的研究——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甲醇和水 于爱民; 杨文军; 金钦汉 ; 王芬蒂 分析化学 1993-11-27

88 亚稳态能量转移发射光谱法测定锌的研究 于爱民; 张寒琦; 范富良;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3-01-31

89 电热蒸发进样低功率MPT-AES测定铜、锌、镉的研究 于爱民; 张寒琦; 刘晓晶;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3-01-31

90 MIP中一些非金属元素发射谱线特性的研究——Ⅰ.Ar MIP中S、P和I的发射谱线 张金生; 张寒琦;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3-08-29

91 亚稳态能量转移发射光谱法的研究——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特性 于爱民;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3-05-01

92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锰的研究 侯明轶; 杜朝晖; 段忆翔; 刘军; 金钦汉 分析试验室 1993-03-02

93 电热进样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进样装置的改进及测定铜的研究 段忆翔; 李行友; 金钦汉 分析仪器 1993-04-02

94 微波等离子体炬结构的改进 刘军; 段忆翔; 侯明轶; 李一木; 金钦汉 分析仪器 1993-07-02

95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溶剂中的水 于爱民; 王旭; 唐思清; 金钦汉 分析仪器 1993-10-01

96 用便携式MIPID气相色谱仪现场测定空气中的苯、甲苯和乙苯 于爱民; 唐思清; 金钦汉; 王芬蒂 分析仪器 1993-12-31

97 微波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的应用研究—苯乙烯中乙苯的测定 于爱民; 唐思清; 王锐; 金钦汉; 徐少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3-12-31

98 气动雾化进样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 叶冬梅; 张寒琦; 金钦汉; 董德凡 分析科学学报 1993-10-01

99 一种新型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研究 于爱民; 王旭; 杨文军; 金钦汉 科学通报 1993-10-13

100 用于MIP-AES的气动雾化法的研究 张寒琦; 周晓华; 汪英; 金钦汉 化学学报 1993-11-27

101 气相色谱用微波诱导氩等离子体光离子化检测器的研究 于爱民; 王旭; 杨文军; 金钦汉 化学学报 1993-12-27

102 用汞取代法测定大气中痕迹量SO_2的研究 金硕; 徐文国;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3-10-01

103 火焰中镓原子的激光增强电离光谱研究 丁大军; 张在宣; 金硕;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3-05-01

104 用激光增强电离光谱(LEIS)方法进行原子的灵敏检测 晏于模; 丁大军; 彭慰先; 张在宣 ; 邴贵德; 金硕; 金钦汉 中国激光 1983-09-28

105 石墨管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子簇化合物中钼铁含量 牛淑云; 秦笃捷 ; 李晶; 李淑芹; 王铁钢;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4-01-31

106 火焰中锂原子的激光增强电离光谱研究 邴贵德 ; 金硕; 金钦汉; 彭慰先; 丁大军; 张在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4-04-30

107 土壤和沉积物中汞形态分析的研究 张寒琦 ; 李万春; 吴宝华; 王凤池;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4-05-30

108 第二松花江底泥腐殖酸对汞离子还原作用的研究 靳朝东; 朱凤; 张寒琦; 金钦汉 环境化学 1984-06-29

109 痕迹量汞测定方法的标准化(Ⅱ)——甲基汞消解机理的研究 金钦汉; 高英杰; 张亚丽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4-04-01

110 浊度法测定原子簇化合物中的硫 牛淑云 ; 李淑芹; 王铁钢; 张红华; 胡钢; 丁卫东;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4-09-30

111 用激光增强电离光谱(LEIS)方法进行钠原子的灵敏检测 晏于模; 丁大军; 张在宣; 金硕;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4-06-29

112 常压氦微波等离子体的获得及其光谱分析特性的初步研究 金钦汉; 于爱民; 张强; 张寒琦; 王凤池; 李艳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4-10-27

113 混酸消解-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有机氯化物 王芬蒂; 蔡庆州; 张贯石; 王德林; 张忆华;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5-08-29

114 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光谱法的研究——天然水中总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的测定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5-07-02

115 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大气中的汞 金钦汉; 张寒琦; 于爱民; 唐宇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5-03-02

116 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光谱法的研究 金钦汉; 于爱民; 张寒琦; 贲耀之; 杨广德; 刘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5-12-27

117 气相富集-溶出伏安法测定汞的研究 张寒琦; 杨屹;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6-08-29

118 对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Baveiza法的改进 于桂荣; 赵晓君;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6-04-02

119 硒、碲的汞冷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 张寒琦; 马立斌;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6-10-01

120 用激光激励感生非共振荧光方法选行钠原子的灵敏检测 晏于模; 王伟东; 张在宣; 蒋占魁; 邴贵德 ;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6-06-30

121 激光增强电离光谱法及其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 任玉林;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6-08-29

122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汽相沉积人工合成金刚石薄膜的进展 于爱民; 金钦汉 真空 1987-05-01

123 微波等离子体炬离子化色谱检测器(MPTID)的研究 杨广德; 郭振库; 于爱民; 曲丽; 刘军;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7-10-01

124 紫外激光增强电离光谱方法进行火焰中痕量元素的灵敏检测 张在宣; 丁大军 ; 晏于模; 刘航; 邴贵德; 任玉林; 金钦汉 中国激光 1988-10-27

125 气相色谱-Surfatron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技术的研究 杨广德; 于爱民; 许汉英; 李国有; 刘军;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8-01-31

126 氯化物的气态分子吸收法测定 张寒琦; 田晶; 周琼;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8-04-01

127 微波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金钦汉 分析化学 1988-07-29

128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及其最新发展 徐文国; 金钦汉 真空 1989-12-27

129 MIP—AES测定银的研究 俞世荣; 张寒琦; 金钦汉 黄金 1989-07-30

130 MIP— AAS测定银的研究 凌笑梅; 张寒琦; 邴贵德; 金钦汉; 田家乐 黄金 1989-10-28

131 一种用于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的微量进样系统的研究 阙红; 张寒琦;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9-09-28

132 用间接法测定硫化物的研究 张寒琦; 李淑娟; 张小希;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9-05-31

133 汞冷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碘 张寒琦; 张玉清;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9-04-02

134 用改进的MIPAES微量进样系统测定易挥发元素 阙红; 张寒琦;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89-12-31

135 用新型微量进样-MIPAES法测定铜及其它元素 张寒琦; 阙红;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9-03-02

136 用低功率MIPAES直接分析水溶液样品的研究 金钦汉 ; 张寒琦; 俞世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9-08-29

137 溴化物的气态分子吸收法测定 张寒琦; 田晶; 金钦汉 分析化学 1989-09-28

138 火焰自由基OH分子结构的激光增强电离光谱测量 晏于模 ; 丁大军 ; 刘航 ; 任玉林 ; 邴贵德 ; 金钦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1990-12-31

139 微波等离子体炬光源基本特性的研究 金钦汉 ; 王芬蒂; G.M.Hieftj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0-12-27

140 微波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碲的研究 俞世荣; 张寒琦;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0-01-31

141 色谱用MPID离子化机理初探 金钦汉; 许宪祝; 郭振库; 徐文国; 戴明德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0-07-02

142 铅的MIP-AAS测定 凌笑梅; 张寒琦; 邴贵德; 金钦汉; 田家乐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0-07-02

143 超声平衡雾化集中进样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汽油中铅含量 任玉林; 施文;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0-07-02

144 一种简便快速的超声雾化火焰AAS分析测试技术 任玉林; 施文;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0-05-01

145 超声平衡雾化集中进样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研究 任玉林; 施文;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0-06-30

146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特性的研究 俞世荣; 张寒琦;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0-12-27

147 等离子体作为原子化器在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应用的进展 段忆翔; 张寒琦 ; 俞世荣; 金钦汉 分析仪器 1990-04-02

148 钯的间接测定 张寒琦; 谷松海; 金钦汉 贵金属 1990-12-31

149 便携式微波等离子体检测器气相色谱仪的研制 金钦汉; 杨广德; 于爱民; 徐文国; 朱江; 刘军; 郭振库; 汤卓然 分析仪器 1990-12-31

150 用常压MIP作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化器的研究 凌笑梅; 张寒琦; 邴贵德; 金钦汉 ; 田家乐 化学学报 1990-09-28

151 微波辅助湿法消解植物样品的研究 王大宁; 邹明强; 谢淑娟; 刘丽; 张寒琦; 王伟; 金钦汉 分析化学 1990-05-31

152 超声雾化进样MIPAES测定铝的研究 俞世荣; 张寒琦; 金钦汉; 刘树铁; 朱起辉 分析化学 1990-11-27

153 首届长春国际分析化学会议在长春召开 金钦汉 分析化学 1990-12-27

154 微波等离子体合成类金刚石(DLC)膜的研究 于爱民; 徐文国; 张寒琦; 段忆翔; 杨广德; 刘军; 金钦汉 真空 1991-05-01

155 气态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碘化物的研究 段忆翔; 张寒琦; 姜雪梅;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1-04-02

156 原子高激发态的激光增强电离光谱(LEIS) 晏于模; 丁大军; 孙昕; 任玉林; 邴贵德; 金钦汉; 张在宣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1-07-02

157 微波等离子体条件下氨的合成 徐文国; 于爱民; 刘军; 金钦汉; 张晓梅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1-07-02

158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金刚石 于爱民; 徐文国; 张寒琦; 金钦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1-12-31

159 Rb原子的激光增强电离光谱(LEIS) 晏于模; 丁大军; 彭慰先; 张在宣; 任玉林; 邴贵德;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1-12-27

160 亚稳态能量转移发射光谱仪的研制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仪器 1991- 12-31

161 微波辅助酸消解植物样品的改进 谢淑娟; 王大宁; 邹明强; 刘丽;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仪器 1991-07-02

162 紫外激光增强电离用于痕量金属元素分析——火馅OH基的干扰效应 晏于模; 丁大军; 刘航; 任玉林; 邴贵德; 金钦汉 分析化学 1991-10-28

163 用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铁及其它一些元素 俞世荣; 张寒琦; 金钦汉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91-04-02

164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研制及应用 于爱民; 金钦汉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1991-07-02

165 一种微波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用超声波雾化器的研制 于爱民; 孙书菊; 田芳; 金钦汉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1991-12-31

166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铍铬钼钒锆锗的研究 张晓惠; 侯明轶; 张寒琦; 于爱民; 段忆翔; 金钦汉 岩矿测试 1992-09-30

167 微波技术在分析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 金钦汉; 张寒琦; 王大宁; 刘丽; 邹明强; 谢淑娟 岩矿测试 1992-07-01

168 亚稳态能量转移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铅的研究 于爱民; 范富良;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2-03-01

169 低功率微波等离子体炬(MPT)光源基本性质的初步研究 刘晓晶; 于爱民; 张寒琦 ;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2-03-31

170 分析化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金钦汉; 王芬蒂 大学化学 1989-12-27

171 氧气屏蔽的氩微波等离子体炬光源发射特性的研究 师宇华; 梁悦; 茹鑫; 于翠;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10-30

172 超声雾化进样MIPAES测定铜的研究 俞世荣; 张寒琦; 金钦汉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0) 1989-05-18

173 微流控芯片-荧光编码微球流式生化分析技术的研究 牟颖; 杨蕊; 吴喆; 金钦汉 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4-04-01

174 两种半导体纳米粒子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研究 马强; 王鑫岩; 李雅冰; 苏星光; 金钦汉 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07-01

175 微波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金钦汉 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176 微波加热法合成高量子效率CdHgTe纳米线 周建光; 范宏亮; 于东冬; 刘岩; 沈启慧; 赵颖; 金丽; 杨莹丽; 刘伟; 金钦汉 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177 水相微波法合成CdTe半导体纳米晶体 周建光; 刘岩; 沈启慧; 于东冬; 赵颖; 范宏亮; 金丽; 杨莹丽; 刘伟; 金钦汉 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178 微波合成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胺水溶液 周建光; 杨莹丽; 于东冬; 刘岩; 赵颖; 范宏亮; 金丽; 刘伟; 金钦汉 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179 利用荧光微球及半导体量子点作标记测定小鼠IgG的研究 马强; 王鑫岩; 李雅冰; 苏星光; 金钦汉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10-01

180 半导体量子点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马强; 王鑫岩; 李雅冰; 苏星光; 金钦汉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10-01

181 水溶性半导体量子点及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制备 王鑫岩; 马强; 李雅冰; 苏星光; 金钦汉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10-01

182 几种有价值的分析仪器新技术 金钦汉 第三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6-09-01

183 几种有价值的仪器新技术 金钦汉 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6-06-01

184 远程智能VOCs检测仪的研制 金伟; 费强; 姜杰; 梁学凯; 李明; 张涛; 冯国栋; 周建光; 金钦汉; 许晓宇; 储晓刚; 王大宁 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6-06-01

185 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和几种有价值的分析仪器新技术 金钦汉 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 2006-06-01

186 一种采用白光LED 为光源的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仪的研制 张磊; 邹向宇; 周建光; 金钦汉 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 2006-06-01

187 一种基于硅光电二极管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 张磊; 邹向宇; 周建光; 金钦汉 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6-06-01

188 基于液晶取向改变的化学传感机理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明; 费强; 郇延富; 郑健; 陈焕文; 金钦汉 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 2006-06-01

189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用于研究不同材质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性质 陶磊; 金伟; 张莹; 闫飞; 王琳琳; 牟颖;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05-10

190 ESI离子阱质谱仪真空系统设计 范茜; 金伟; 金钦汉 真空 2009-05-25

191 重要传感材料荧光共轭聚合物 PPESO_3的一种新的简便合成路线 张涛; 范宏亮; 周建光; 刘国良;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05-10

192 两种微波辅助萃取法萃取满山红叶中总黄酮 孟辉; 邹向宇; 刘国良; 姜杰; 金钦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30

193 水样中痕量黑索今的快速质谱法检测 陈焕文; 李明; 金钦汉; 张燮 分析化学 2006-06-30

194 自组装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用于测定抗生素-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邹向宇; 周建光; 谢萍; 张磊; 汪淑华; 冯国栋;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06-10

195 国土安全相关分析测试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陈焕文; 姜杰;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6- 06-25

196 电喷雾解吸电离质谱法用于临床尿样的直接分析 陈焕文; 李明; 周建光; 费强; 姜杰; 金钦汉; 张天幕; 张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08-10

197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技术用于分析手性药物与蛋白作用差异的研究 邹向宇; 周建光; 冯国栋; 张磊; 李明;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09-10

198 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和几种有价值的分析仪器新技术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6-08-25

199 测量复方药物溶出度的全自动药物溶出度测定仪 邹向宇; 金伟; 周建光; 曹彦波; 刘国良; 张磊;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6-12-30

200 质谱动力学方法在手性分析中的应用 李明; 陈焕文; 刘志强; 刘淑莹; 金钦汉 化学进展 2006-10-24

201 自动回流萃取-MPT全谱仪测定航空润滑油中磨损金属的含量 汪淑华; 冯国栋; 邹向宇 ; 姜杰; 郇延富; 窦文超;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11-10

202 一种采用白光LED为光源的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仪的研制 张磊; 邹向宇; 周建光;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6-10-25

203 微波辅助蛋白质水解研究进展 黄校亮 ; 刘岩; 金丽; 杨莹丽; 于东冬; 周建光; 金钦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12-30

204 微波合成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胺及其荧光性质 杨莹丽; 于东冬; 刘岩; 赵颖; 范宏亮; 金丽; 周建光; 金钦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12-30

205 微波辅助合成高亮CdHgTe纳米粒子 范宏亮; 于东冬; 刘岩; 赵颖; 金丽; 杨莹丽; 周建光; 金钦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 12-30

206 微波水热法合成A型分子筛 张磊; 王正阳; 邹向宇; 于东冬; 周建光; 金钦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 12-30

207 棕榈酸异辛酯的合成进展 赵晓丽; 于东冬; 金丽; 赵颖; 刘岩; 杨莹丽; 范宏亮; 周建光; 金钦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12-30

208 微波辅助合成棕榈酸异辛酯 金丽; 于东冬; 赵晓丽; 赵颖; 刘岩; 杨莹丽; 范宏亮; 周建光; 金钦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12-30

209 微波技术在合成无机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 刘岩; 沈启慧; 杨莹丽; 黄校亮; 于东冬; 周建光; 金钦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12-30

210 微波辅助合成2,3,5,6-双-(9,10-蒽)-对苯醌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赵颖; 于东冬; 刘岩; 金丽; 杨莹丽; 范宏亮; 赵晓丽; 周建光; 金钦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12-30

211 基于液晶取向改变的化学传感机理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明; 费强; 郇延富; 郑健; 陈焕文;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6-12-25

212 便携式短波近红外漫透射玉米成分快速分析仪的研制和应用 刘国良; 张涛; 曹彦波; 周建光; 窦文超;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6-12-25

213 电热蒸发-微波等离子体炬全谱仪检测血清中钙、镁和铁 姜杰; 费强; 冯国栋; 窦文超; 李明; 金钦汉; 金伟 分析化学 2007-01-30

214 小型微波谐振腔用于蛋白质微波辅助酶解 窦文超; 郇延富; 张志权; 张华容; 王超; 李明; 冯国栋;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7-02-10

215 一种新型CdTe量子点关于测定铜离子的研究 闫玉禧; 牟颖; 金钦汉 生命科学仪器 2007-03-30

216 在小型质谱仪上利用质子转移反应测定甲基磷酸二甲酯的质子亲和势 陈焕文; 姜杰; 李明; 费强; 金钦汉; 罗明标; 王志畅; 张燮 分析仪器 2007-04-28

217 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稳态和纳秒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光谱 吴文智; 闫玉禧; 郑植仁; 金钦汉; 刘伟龙; 张建平; 杨延强; 苏文辉 物理学报 2007-05-15

218 用于气相色谱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的发展 袁懋; 师宇华;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色谱 2007-05-15

219 离子阱质谱仪小型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李明; 费强; 陈焕文; 金伟; 姜杰; 金钦汉; 周建光; 许晓宇 仪器仪表学报 2007-06-15

220 远程智能VOCs检测仪的研制 金伟; 费强; 姜杰; 梁学凯; 李明; 张涛; 冯国栋; 周建光; 金钦汉; 许晓宇; 储晓刚; 王大宁 现代科学仪器 2007-06-15

221 质谱检测技术及其一些最新进展 李明; 费强; 冯国栋; 陈焕文; 姜杰; 金伟; 周建光; 金钦汉 仪器仪表学报 2007-08-15

222 食品包装用塑料袋中残留苯系物的快速检测 梁学凯; 姜杰; 费强; 周建光; 李明; 许晓宇; 金钦汉; 金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7-08-18

223 气相色谱-微波等离子体炬双检测器及其气相色谱的响应特性 师宇华 ; 吴立航; 李红梅;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7-10-10

224 小型矩形离子阱质谱仪的研制 姜杰; 费强; 金伟; 李明; 庞晓东; 李彬; 范志勇; 许晓宇; 周建光;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7-09-15

225 几种新的分析测试技术 金钦汉; 牟颖 现代科学仪器 2007-08-15

226 高分辨率MPT全谱仪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姜杰; 郇延富; 金伟; 冯国栋; 费强; 曹彦波;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11-15

227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小刺猴头菌子实体中污染物增塑剂 谢萍; 宋慧; 刘英杰;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7-11-10

228 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三阶光学非线性极化特性 吴文智; 郑植仁; 金钦汉; 闫玉禧; 刘伟龙; 张建平; 杨延强; 苏文辉 物理学报 2008-02-15

229 短波近红外在体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最新进展 牟颖;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12-10

230 离子淌度谱技术 姜杰; 宋庆浩; 林静; 金钦汉 中国仪器仪表 2008-02-25

231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模拟物与底物的结合作用 吕绍武; 金伟; 张莹; 高杨; 邹向宇; 李明; 牟颖; 阎岗林; 罗贵民;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8-02-15

232 用于微生物体标记的CdTe半导体纳米晶超声波水相合成 刘岩; 周建光; 沈启慧; 于东冬; 金丽; 范宏亮;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06-10

233 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陶磊; 闫玉禧; 牟颖; 金钦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03-26

234 电喷雾矩形离子阱质谱仪的初步研制 费强; 金伟; 姜杰; 周建光; 郇延富; 范茜;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8- 08-15

235 有机试剂对低功率氩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特性的影响 汪淑华; 周建光; 金钦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05-26

236 等离子体原子光谱分析中溶液样品雾化进样方法的新进展 郇延富; 郑健; 冯国栋; 周建光;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3-04-25

237 广灭灵的制备、纯化及结构鉴定 邹明强; 张锁秦; 陈明岩; 胡伟华; 翟庆洲; 郑良玉;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3-06-25

238 红外测油仪光路设计中的一个问题 郑健; 苗春安; 周建光; 李宝华; 袁懋;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3-06-25

239 低功率微波热雾化器与同轴气动雾化器作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样装置的比较 丁兰; 王胜天; 任南琪;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3-12-25

240 单分子光谱检测法的新进展 林章碧; 苏星光; 胡海; 张家骅;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2003-06-30

241 微波消解MPT-AES测定催化剂中的铈 张金生; 李丽华; 孙淑英; 张起凯 ; 罗根祥;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2003-10-30

242 用水溶液中合成的量子点作为生物荧光标记物的研究 林章碧; 苏星光 ; 张皓; 牟颖; 孙晔; 胡海; 杨柏; 闫岗林; 罗贵民;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03-15

243 用于水中矿物油测定的新型萃取剂 郑健; 于爱民; 周建光; 李宝华; 陈焕文; 张寒琦; 金钦汉; 刘廷良; 王晓惠; 李国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03-15

244 利用水相合成的量子点标记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林章碧; 张皓; 陈奇丹; 万异; 杨柏; 苏星光; 张家骅;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05-15

245 新型红外测油仪中的光谱视网膜技术 周建光; 郑健; 宋庆宇;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 李宝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06-15

246 用手持式农药速测仪酶法现场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毒 邹明强 ; 杨蕊; 赵丽丽; 于爱民;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07-15

247 用多克隆抗体构建的夹心免疫传感器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 魏景艳; 牟颖; 许海波; 胡鑫; 宋大千; 刘霞; 张寒琦; 金钦汉; 罗贵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01-15

248 自然水体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的形态分析 李鱼; 董德明; 杨帆; 郑娜; 金钦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3-09-26

249 微波消解-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油和渣油中的铁、镍、铜和钠 张金生; 李丽华;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5- 05-25

250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全谱仪测定粮食中微量金属元素 孟辉; 冯国栋; 郇延富; 姜杰; 汪淑华;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5-05-25

251 电穿孔法在量子点标记细胞中的应用 杨蕊; 冀伟; 闫玉禧; 史艳宇; 费强; 牟颖;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06-15

252 小型离子阱的质量校正 陈焕文; 李明; 费强;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5- 10-25

253 量子点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杨蕊; 冀伟; 闫玉禧; 费强; 牟颖; 金钦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 11-30

254 药物溶出度检查方法与仪器的新进展 李明; 郑健; 陈焕文; 王兴华;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3- 02-10

255 Nafion干燥器的去溶机理和日常维护 汪淑华; 郇延富; 冯国栋; 曹彦波;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3- 02-10

256 一种驱动高压浮地负载的数字式恒流源的设计 曹彦波; 郇延富;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3-05-10

257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若干进展 李明; 陈焕文; 郑健; 邹向宇;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3- 08-10

258 几种现场环境监测仪及其应用 邹明强; 杨蕊; 陈焕文;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3-11-10

259 分析用标准样品氟铃脲的合成、纯化及表征 邹明强; 王飞; 张锁秦; 杨蕊;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2005-12-30

260 微波辅助萃取满山红叶中总黄酮的研究 孟辉; 刘国良; 邹向宇;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2005-12-30

261 质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氯嘧磺隆标准物质研制中的应用 邹明强; 刘丽; 王飞; 张锁秦; 周晓; 金钦汉 化学研究 2003-09-30

262 2003年匹兹堡会议简介 陈焕文;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3-04-25

263 荧光编码微球—流式细胞和生化分析技术及其最新发展 牟颖; 金钦汉 生命科学仪器 2003-02-15

264 药物溶出度检查方法与仪器的新进展 李明; 郑健; 陈焕文; 丁兴华; 丁爱民; 金钦汉 生命科学仪器 2003-08-15

265 分析化学的第二个春天 金钦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4-01-18

266 镉在自然水体生物膜生长过程中的积累 李鱼; 郑娜; 董德明; 杨帆; 花修艺; 金钦汉 应用化学 2004-01-25

267 一种基于固定光栅和阵列检测器的新型红外分光测油仪 郑健; 曹彦波; 陈焕文; 宋庆宇; 王兴华; 周建光; 于爱民; 金钦汉; 李宝华; 苗春安 分析化学 2004-01-25

268 插值法在红外分光测油仪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李宝华; 郑健 ; 郇延富; 王兴华; 于爱民;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4-02-25

269 自制异噁草酮标准物质纯度、均匀性及稳定性测定 邹明强; 刘丽; 王飞; 牟峻; 王明泰; 张慧玲; 金钦汉 化学试剂 2004-04-28

270 一种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生物传感器 魏景艳; 宋大千; 卜丽莎; 朱冬元; 牟颖; 刘霞; 张寒琦; 金钦汉; 张桂珍; 丁家华; 王维忠; 罗贵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4-04-20

271 微波消解-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合金钢中的铜、锰、钼 张金生; 李丽华; 金钦汉 分析试验室 2004-07-01

272 微波消解-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无铅汽油中痕量铅的研究 张金生; 李丽华 ; 张金平;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07-15

273 精密光栅单色仪接口与驱动电路的研制 曹彦波; 王兴华 ; 郇延富;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4-08-10

274 水相合成CdTe量子点标记亲和素前后光谱变化的研究 万异; 林章碧; 陈奇丹; 张皓; 杨柏; 苏星光;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4-08-10

275 甲醛监测方法及仪器 陈焕文; 郑健; 李明; 宋庆宇; 刘畅;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4-07-25

276 用荧光微球-流式细胞术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的初步研究 杨蕊; 邹明强; 冀伟; 牟颖; 金钦汉 生命科学仪器 2004-08-30

277 量子点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牟颖; 王楠; 金钦汉 微纳电子技术 2004-06-15

278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氟铃脲标准样品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邹明强; 刘丽; 王飞; 王明泰; 杨蕊; 金钦汉 农药 2004-09-01

279 对于我国科学仪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4-08-25

280 高稳定度微波功率源及其防护电路的设计 曹彦波; 郇延富;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4-11-10

281 微流控芯片用于流式细胞术的基础研究 杨蕊; 牟颖; 邹明强; 吴;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10-15

282 一种新的农药残毒快速检测装置 杨蕊; 邹明强; 牟峻; 储晓刚; 郑健;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2004-12-30

283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杨蕊; 邹明强; 冀伟; 牟颖; 金钦汉 生命科学仪器 2004-12-30

284 2004匹兹堡会议和会上展出的质谱仪器及其相关技术 陈焕文; 窦文超;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4-10-25

285 基于PCI总线的光谱信号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曹彦波; 王兴华;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5- 02-10

286 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MPT全谱仪测定饮用水中的微量金属元素 姜杰; 冯国栋; 郇延富; 费强; 曹彦波; 汪淑华; 孟辉;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03-15

287 金属组学、代谢组学及其它 金伟; 牟颖; 金钦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5-04-18

288 MPT-AES在线标准加入法测定中草药黄芪中微量元素 孟辉; 冯国栋; 姜杰; 郇延富; 金钦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5-05-18

289 为振兴东北科学仪器产业而努力奋斗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5- 04-25

290 2005年匹兹堡会议有什么新东西?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5-04-25

291 试论我国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 金钦汉 大学化学 2003-02-28

292 质谱仪器及其发展 陈焕文; 李明; 金钦汉 大学化学 2004-06-30

293 农药与农药污染 邹明强; 杨蕊; 金钦汉 大学化学 2004-12-30

294 钽丝圈原子化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研究 白锁柱; 苏星光; 侯云艳; 吕男;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1999-08-30

295 电热蒸发进样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和镉的研究 杜晓光; 段忆翔; 金钦汉 分析试验室 1999-07-28

296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的白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赵晓君; 牟颖; 王珍; 张寒琦; 金钦汉; 许汉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05-15

297 在线阴离子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研究 苏星光; 张寒琦; 梁枫; 金钦汉; 白锁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08-15

298 静电离子色谱用于硼酸溶液中硼不同形态组分分离的研究 申贵隽; 彭增辉; 黄海英; 师宇华; 于爱民;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10-15

299 氧屏蔽氩微波等离子体炬的背景发射及其中某些元素发射特征的初步研究 刘淼; 杨文军; 周建光;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12-15

300 一种新型的ICP-AES用低功率微波热雾化系统 丁兰; 金海燕; 徐蔚青; 梁枫; 曹彦波;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12-15

301 微波等离子体炬离子/原子荧光光谱研究—— 稀土元素铕的离子/原子荧光光谱 弓振斌; 梁枫; 金钦汉; 黄本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9-06-25

302 氯化物的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吕男; 张寒琦; 金钦汉; 崔振峰; 韩小明; 王强; 李英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9-01-26

303 电荷耦合器件分光光度计用于多元素的测定 侯云艳; 张寒琦; 孙书菊; 曹彦波; 金钦汉; 施文; 刘明钟; 王安邦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9-04-26

304 硫化物与二氧化硫的分离与测定 吕男; 张寒琦; 魏丽; 姜艳霞; 金钦汉; 傅春艳; 庄红梅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9-04-26

305 偏最小二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黑加仑色素的含量 咸漠; 李华; 任玉林; 苟玉慧; 逯家辉; 金钦汉 ; 何淑华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9-04-26

306 简便、廉价的电热原子化器的应用研究 侯云艳; 苏星光; 张寒琦; 金钦汉; 白锁柱; 赵俊武; 王雅俊 分析测试学报 1999-05-25

307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镉铜铅的在线富集预处理 苏星光; 张寒琦; 梁枫; 金钦汉 分析测试学报 1999-07-25

308 从’99匹兹堡会议看分析仪器的跨世纪发展动向 金钦汉 分析仪器 1999-05-15

309 多波长同时检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赵晓君; 牟颖; 王珍; 张寒琦; 金钦汉; 许汉英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2-30

310 环境空气中现场测定手持式甲醛测定仪的研制 陈焕文 ; 郭继光; 于爱民; 韩松柏; 金钦汉; 曲建翘 中国公共卫生 2002-05-10

311 微波帮助提取中药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郭振库; 金钦汉; 范国强; 段豫平; 秦晨 中国中药杂志 2002-03-25

312 一种新型红外测油仪的研制 周建光; 郑健; 宋庆宇;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李宝华 分析仪器 2002-02-10

313 镉的气体发生原子光谱法测定 郇延富; 万昇; 张寒琦; 金钦汉; 李欣欣 分析仪器 2002-02-10

314 水体和土壤中矿物油的常用测量方法与仪器 郑健; 周建光; 陈焕文; 王兴华; 于爱民; 金钦汉; 李宝华; 袁懋 分析仪器 2002-08-10

315 微波等离子体炬(MPT)光谱仪的研制 金钦汉; 周建光; 曹彦波; 张寒琦; 于爱民; 杨文军; 梁枫; 郇延富; 徐彬 现代科学仪器 2002-08-25

316 一种新型水中矿物油测试仪器的研制与开发 金钦汉; 周建光; 郑健; 宋庆宇; 于爱民; 曹彦波; 张寒琦; 李宝华 现代科学仪器 2002- 08-25

317 从’99匹兹堡会议看分析仪器的跨世纪发展动向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1999-06-15

318 微波辅助在线分离富集Cd的初步研究 张丽娟; 赵丽巍;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2000-10-30

319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的B因子传感器 宋大千; 牟颖; 赵晓君; 张寒琦; 孙晶; 梁枫; 曹彦波;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05-15

320 气相色谱用氩微波等离子体炬发射光谱检测器——对Sn,P,Si和B金属有机化合物响应特性的研究 师宇华; 刘淼; 曹彦波; 彭增辉; 宋庆宇; 吴立航; 于爱民;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11-15

321 用低功率微波热雾化器与十字交叉气动雾化器作为ICP-AES进样装置的比较 丁兰; 金海燕; 刘淼; 梁枫; 郇延富; 曹彦波; 张寒琦;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11-15

322 用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免疫传感器检测B因子 牟颖; 宋大千; 赵晓君; 张寒琦; 金钦汉 化学通报 2000-02-18

323 γ-干扰素DNA传感器组装过程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研究 牟颖; 赵晓君; 王珍; 张寒琦; 金钦汉 化学学报 2000-05-20

324 在线分离富集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Cd,Cu,Zn 张丽娟; 赵丽巍; 刘勤华; 李敏晶; 陈焕文; 张寒琦; 金钦汉; 赵陆陆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0-04-26

325 进口微波样品处理仪器的性能及选用 金钦汉; 刘伟; 陆思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0-10-28

326 气相色谱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的Cl,Br,I响应特性的研究 师宇华; 彭增辉; 杨文军; 曹延波; 于爱民 ; 金钦汉 色谱 2000-05-30

327 一种高灵敏度小型光度计 陈焕文; 曹彦波; 韩松柏;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0-09-28

328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I:基本原理 赵晓君; 陈焕文; 宋大千; 牟颖;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0-12-28

329 手持式测碘仪 陈焕文; 于爱民; 韩松柏; 李双峰;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0-12-28

330 从2000年匹兹堡会议看分析化学和分析仪器发展的一些新动向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0- 06-25

331 电荷耦合器件的选择 陈焕文; 郑健; 曹颜波; 张寒琦; 于爱民;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0-08-25

332 提高光度分析灵敏度的两种新途径 陈焕文; 曹彦波; 韩松柏; 张寒琦;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1-04-25

333 用手持式测碘仪现场测定食盐中的碘 陈焕文; 于爱民; 韩松柏; 李双峰;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1-07-25

334 流动分析技术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金钦汉; 张寒琦; 于爱民; 梁枫; 杨文军; 曹彦波; 周建光; 郇延富 分析科学学报 2001-04-30

335 微波萃取技术 郭振库;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2001-12-30

336 新试剂二(2,4-二硝基苯肼)缩乙二醛的合成及应用-废水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的测定 陈焕文; 韩松柏; 金钦汉 分析试验室 2001- 01-28

337 微波等离子体炬耦合方式的研究 赵丽巍; 付瑶; 宋大千; 张寒琦;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03-15

338 采用手持式光度计的△I测量模式快速测定尿样中白蛋白 陈焕文; 金钦汉; 杨立泉; 罗贵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07-15

339 流动注射在线清理MPT-AES测定钯、铂和金的研究 张丽娟; 赵丽巍; 张寒琦; 刘勤华;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1-02-25

340 豆磺隆农药标准品的制备研究 邹明强; 陈明岩; 张锁秦; 付英文; 王飞; 牟峻; 郑良玉; 金钦汉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1-10-28

341 红外CH_4检测仪 王一丁; 钟宏杰; 金钦汉; 白旭东; 王德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1-12-26

342 测定抗坏血酸的亚甲蓝褪色光度法 陈焕文; 宋庆宇; 刘宏伟; 金钦汉 分析测试学报 2001- 04-25

343 黄芩中黄芩苷微波提取的实验研究 郭振库; 金钦汉; 范国强; 段豫平; 秦晨 中草药 2001-11-25

344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Ⅱ:实验装置与仪器 宋大千; 赵晓君; 陈焕文; 牟颖;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1-02-10

345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人发中的六种微量元素 彭增辉; 周建光; 郇延富; 于爱民; 金钦汉; 张寒琦 分析仪器 2001-02-10

346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Ⅲ:应用和进展 陈焕文; 牟颖; 赵晓君; 宋大千;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1-05-10

347 从2001年PITTCON看微型全分析系统的发展(摘要)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1-08-10

348 近红外光谱仪器 田地; 金钦汉 分析仪器 2001-08-10

349 分析仪器发展趋势展望 金钦汉 中国工程科学 2001-01-30

350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牟颖; 张寒琦;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1-04-25

351 从2001年匹兹堡会议看分析化学和分析仪器发展的几个重要动向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1- 06-25

352 从2001年PITTCON看微全分析系统的发展 金钦汉 现代科学仪器 2001-08-25

353 纳米粒子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林章碧; 苏星光; 张家骅;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2-02-25

354 一种基于共振角度测量的无可动部件小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化学传感装置 宋庆宇; 陈焕文; 宋大千; 杨蕊; 张寒琦;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化学 2002-02-25

355 高效除草剂快杀稗标准物质的制备及表征 邹明强; 张锁秦; 金钦汉; 陈明岩; 李爱军; 张慧玲 分析化学 2002- 07-25

35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郑健; 陈焕文; 刘宏伟; 李宝华; 张寒琦;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2002-04-30

357 声光可调滤光片作为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选择器的研究 田媛; 赵丽巍; 孙征; 张忆华; 宋大千; 张寒琦; 金钦汉 ; 靳丹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02-15

358 一种基于共振角度测量的小型SPR传感器 陈焕文; 宋庆宇; 杨蕊; 金钦汉; 林权; 杨柏; 于雪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04-15

359 微波等离子体炬发射光谱法去溶系统性能的研究 周建光 ; 彭增辉; 郇延富; 于爱民; 金钦汉; 周翔; 刘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08-15

360 溶解氧的快速现场测定 杨蕊; 陈焕文; 张寒琦; 于爱民;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09-15

361 二苯碳酰二肼柠檬酸盐光度法快速测定水中铬(Ⅵ) 陈焕文; 徐抒平; 于爱民;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11-15

362 空心阴极灯激发的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离子荧光光谱研究——钙的原子/离子荧光光谱 弓振斌; 梁枫; 杨芃原; 金钦汉; 黄本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2-02-25

363 声光可调滤光片作原子吸收光谱法波长选择器的初步研究 赵丽巍; 张忆华; 王美佳; 宋大千; 张寒琦; 金钦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2-06-25

364 环境样品中矿物油监测常用萃取剂及其纯化和回收 郑健; 王兴华; 宋庆宇; 于爱民; 金钦汉; 刘廷良; 王晓慧 中国环境监测 2002-12-30

365 新型红外测油仪中的液芯波导技术 周建光; 郑健; 宋庆宇; 于爱民; 张寒琦; 金钦汉; 李宝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03-26

366 介绍一本有特色的分析化学教科书 张寒琦; 邹明珠; 金钦汉 大学化学 1999-02-28

367 试谈分析化学的明天 金钦汉 大学化学 2000-10-30

368 微波化学 张寒琦; 金钦汉 大学化学 2001-02-28

荣誉奖励:


1.2006年被评选为“吉林省十佳专利发明人”并获得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发明创业奖》。

2.2005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高级专家”称号,被长春市政府评选为“长春市十大科技英才”之一。

3.MPT光谱仪的研制及其产业化 获2002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2001年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5.1999年被教育部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6.微波等离子体炬光谱仪 获1999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7.1999年获赴两省一市招商引资先进个人。

8.色谱用新检测器的研究 获199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9.1995年被国家教委提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10.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光谱法的研究 获1995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1.1992享爱政府特殊津贴。

12.微波等离子体油料发射光谱仪 获1991国家发明四等奖。

13.常压微波等离子体光谱法的研究 获1987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4.第二松花江汞污染及其危害的研究 获1978全国科学大会奖。

媒体报道1:


打造科研新工具 探索科研新视野——访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微分析仪器研究所所长金钦汉教授

在我国科学仪器研制领域活跃着这样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学者,虽然已是满头银发,但是面色红润、目光炯炯,谈起令他投入了一生心血的分析仪器更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

昔日往事,

彰显厚重的学术积淀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那时还十分年轻的金老师同样是这场运动中的一名普通劳动者。一日,正当他弯腰捡废铁时捷报传来,命运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他被告知去北京大学学习原子能。

1959年金老师从北京大学放射化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吉林大学化学系任教。然而,跟他一样从吉林大学挑选出来到北大学习的共有二十几人,最后只有他一个人回到了化学系。当时学术界暗自流传着一种说法,“分析化学是女仆,是给大家服务的”。虽然金老师也曾受到这种思想影响,但是面对祖国的需要,金老师毅然转入分析化学研究,他说:“国家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

由于工作表现优异,1965年金老师作为后备留学人才被通知去上海外语学院进修外语。在这一年时间里,金老师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就算时至今日,在接受采访过程中,金老师标准、流利的英文水准仍然令年轻的记者赞叹有加,自愧不如。然而,当时金老师虽然学习了系统的英语知识,但是次年便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留学之事从此搁置。文革期间,金老师尽己所能翻译了《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原理》(后者已于1970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这两本关于分析仪器的书,虽然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金老师认为这是件非常有益的举动,对于自己日后的科研生涯具有非比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1978年,文革已经结束,学术界逐渐恢复了昔日的活跃氛围。当年5月8日,金老师突然接到去英国留学的考试通知,然而学校方面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复习备考时间,5月11日便组织进行了考试。金老师和另外一位同事在众多备选者中脱颖而出,完全凭借自身实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获得了宝贵的留学名额。于是,金老师有机会在1979年至1980年先后到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进修。帝国理工学院的导师非常器重这位来自东方国度的年轻学者,同样,正是这位导师对科学仪器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了金老师很大的触动和鼓舞。金老师永远记得导师给予他的忠告:“Make idea, Make money”。

1981年金老师学成回国,正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遭遇了一无所有的尴尬境遇:当初出国之前把办公房间、研究用品等全部上交了,如今什么也没有,连一张办公桌都无处安置。然而,这般窘境丝毫不影响金老师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他克服困难,在厕所旁边一个“人迹罕至”的地点办公,并且接受了两名工农兵学员毕业留校青年教师一起搞研发。他说:“任何一代都有优秀人才,我自己就是农民的孩子,谁愿意来我都欢迎。”此后金老师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不畏艰难,潜心科研,不仅最早开展了微波化学研究,并在国际上首创了微波等离子体炬(MPT)激发光源,所发明的MPT光谱仪如今早已产业化。金老师个人也在198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并且先后两次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作访问教授从事合作研究。

娓娓而谈,

提倡重视新仪器研发

谈到中国新工具、新仪器的研发现状,金老师一直洋溢着笑容的脸庞不禁流露出一丝难以抹去的愁容。他说:“我国科研原创性少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不重视新工具、新仪器的研发”,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两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王大珩就曾经说过:“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举个例子来讲:科技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只能用肉眼来观察万物,然而肉眼作为人体器官其性能毕竟有限。于是人们为了看得更远,发明了望远镜,这样一来本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就变得清晰可辨。后来随着人们探索需求的进一步增强,在日常光学望远镜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用于天文观测的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吗射线望远镜等等。金老师同样认为“人们永远需凭借工具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然而成功改造世界的前提必然是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世界。因此要想科技进步就必须首先对其仪器进行创新。”目前我国将新仪器研发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范围内,金老师认为这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仪器作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的同时,“仪器”自身的创新也非常重要,只有转变指导思想,注重仪器自身的科研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其无穷的潜力和作用。

改变“命 ”运,

创新数字PCR技术

2005年金老师成为浙江大学签约教授,同时担任了浙大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一职。应浙江大学有关领导的要求,金老师选择了一个富有亮点的科研课题:分析和诊断新技术——集成流路芯片-数字PCR(IFC芯片-dPCR)。

谈到集成流路芯片-数字PCR技术,金老师不禁感叹:“如果把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作为衡量人类‘命’运的尺度,则IFC芯片-数字PCR技术将有望使人类‘命’运大大改观,延长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不是梦!”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说法。显然,在疾病还未出现症状时便能够及早诊断并予以治疗是最好不过了,然而,在数字PCR出现之前,“医未病之病”听起来像是神话!有幸的是,分析和诊断新技术IFC芯片-数字PCR的研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重大疾病(例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早期诊断难、个性化治疗难。我们知道传统PCR 技术有误诊率高的缺点,即便采用小试管或微孔板实现的数字PCR技术仍然难以做到绝对计数测量,因而还难免有百分之几的误差。而按照传统诊断方法又大都只能在组织发生器质性变化或者症状已经十分明显后(也即疾病晚期)才能做出准确判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实现分子或者细胞水平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数字PCR,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种把传统PCR方法所获得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技术。这里所说的数字PCR技术,是通过将微量样品分级作大倍数稀释和细分,直至每个细分试样中所含有的待测分子数不会超过1个后,再将所有细分试样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PCR放大并对发生了放大作用的细分试样逐个进行计数的一种技术。它是一种绝对测量方法,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含有1个目标分子的细分试样才能被不断放大至几百万倍的程度,其所产生的信号(例如荧光)将会非常强,以致可通过计数被放大细分试样个数的办法进行绝对测量,其他细分试样即便含有会产生干扰信号的杂质分子,但是由于杂质分子不可能发生PCR放大,因此其信号(例如荧光强度)将不可能达到能够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程度。

以集成了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两者各自优点的集成流路芯片为基础的数字PCR技术为各种疾病(包括危害巨大的传染病在内)在分子水平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既灵敏、准确(误差可控制在0.25%以内),又价格相对低廉的方法,从而将可为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和有效实现全民健康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然而任何新生事物都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科学研究也不例外,新的科研课题和理念必须经受更为严格的审核和评判。数字PCR(IFC芯片-dPCR)技术也是这样,从一开始立项,便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在明白了该技术原理以后开始相信它并期待技术成熟之日。但是,仍有一些人持怀疑态度。面对这种情况,金老师表现出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一种严谨态度和务实精神,他说:“真理不怕争议,不怕讨论,只有引起广泛的参与和讨论,才能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学习以解决问题,如此一来,真理才会越辩越明,技术才会越来越完善。”

后记:

我们诚挚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利国利民的科研课题中来,各抒己见,共同研究、探讨!同时衷心祝愿数字PCR(IFC 芯片-dPCR)技术研发顺利!期待着金老师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好消息,期待着该技术为普天下的人民大众带来健康的福音!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0年第七期

媒体报道2:


开启未知世界的“金钥匙”——金钦汉教授谈我国科学仪器发展

前言:2008年3月11日,正值“2008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召开之际。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钦汉教授在会上做题目为《科学仪器新技术——两种癌症早期诊断最新技术》的精彩报告,重点介绍了CTC 芯片(基于微流控芯片)(离体)、多光子荧光成像在体流式细胞术两项新技术。多次目睹金教授演讲风采,自认为金教授颇有艺术家之风范,而他对科学仪器新技术研究也如同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一般的狂热。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借此机会采访了金钦汉教授,再次聆听金老师教诲。

Instrument:金教授,您好!很荣幸能够采访您。金教授,您作为我国资深分析化学专家,借此机会,请就目前分析化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总体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

金教授:首先,我作为一名分析化学工作者要感谢仪器信息网几年来对我国分析化学特别是分析仪器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显而易见的贡献!

我国分析化学的发展,从开始全面向苏联学习,到自力更生,到文革时期在夹缝中求生存,到改革开放后“自由发展”,到目前有指导的科技创新,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跟上了国际分析化学发展的步伐,基本满足了国家高速发展的需要,虽然还有差距,有的方面这个差距还不小(例如,高端分析仪器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如果把我们的起点考虑进去,这仍然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有人说,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也不用因此而无所适从。实际上,在知识爆炸的同时,我们也有了迅速获取所需知识的空前可能性。我在1985年在东北三省分析化学年会上作过一个题为“关于分析科学的发展问题”的报告(发表在86年《吉林冶金》第二期上)。其中提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客观上对分析化学提出了一些空前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许多空前的可能性”。现在的情况仍然如此,只是“空前的要求”更高更多了,“空前的可能性”也更多更好了。两者总是同时并存,互为前提。如果处理得好,像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分析仪器领域摆脱依赖外国的状况。可惜由于种种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并没有利用好这些“空前的可能性” ,通过自身的创新去尽可能解决好我国面临的许许多多“空前的要求”(应该说明,像“神六”、“登月工程”等大工程除外,它们都是很成功的)。我国分析仪器从教学、研究到生产都不尽人意,迄今分析仪器产业并没有像我国其他一些制造业那样,冲出国外仪器的重重包围,真正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代表一个国家分析仪器水平的高端仪器仍然差不多完全依赖进口就是一个例证。作为一名在这个战线上工作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学者,心情实在轻松不起来。

Instrument:关于我国分析仪器整体情况(尤其与国外分析仪器的比较)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情况,金教授您又是如何看待和评价的呢?

金教授:在我国,受一些名人(如 1909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奥斯特瓦尔德就曾经公开说:“Analytical chemists should be the maidservants of other chemists”(“分析化学家应该成为其他化学家的女仆”)[1])的影响,人们对分析化学和分析仪器的认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着偏见,把分析化学看成一门纯服务的学科,把分析化学定义为“分析和表征的科学”,以致把分析化学的科学研究局限于具体样品分析方法的研究,更不把分析仪器的创新研究看作是分析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科学研究管理方面,也把分析仪器仅仅看作是一种科研条件。有的人甚至说,“咱们现在有钱,需要仪器,向国外买好了,何必都自己费事”。好像买来了仪器,我们就能够不断创新,一切也就“搞定”。美国能源部杰出科学家R. F. Hirsch不久前曾经指出“由新工具开创的科学新方向远比由新概念开创的科学新方向要多得多。由概念驱动的革命的影响是用新概念去阐明旧事物。而由工具驱动的革命的影响是去发现需要阐明的新事物”[2]。也就是说,在科学创新研究上,新工具很重要,如果把这个新工具比喻成开启未知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则新科学仪器(或者装置)就是这样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对于原始创新,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唯一性”。

许多搞重要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在获得经费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会是让助手们填单子买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而没有认识到要想在你认为重大的科学领域有所发现,打开你所要研究的未知世界的“钥匙”其实只能由你自己最先研究出来,研究好这把“钥匙”,实际上是研究好你所面对的未知世界的前提,或者说第一步!只有这样,你才能超越前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否则,难免不陷入捡别人残羹剩饭的处境。因为科研与日常生产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活动,前者完全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供采用。可惜的是,上述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分析化学界,以致长期来我国在分析仪器的创新方面几乎很少建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之又少。除了五、六十年代有过一段相对较好的时期外,这种情况直到90年代后期才开始改变,分析仪器的创新研究才被相继列入国家各项重要科学研究计划。虽然总的投入仍然不大,但是人们的认识和态度显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带动下,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研究已逐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如果这种状况能够继续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分析仪器一定会有大的起色,这当然需要我们同行的加倍努力才行!

Instrument:2001-2006年五年间,金教授您先后三次主持关于“ICP全谱仪”项目(ICP全谱仪的研制和开发、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请将其相关的研究成果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国ICP全谱仪的技术水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主要的困难在哪里?

金教授:开展ICP全谱仪和质谱仪的研究是我很早就有的心愿,因为它们代表了当代原子光谱分析仪器的最高水平。我有幸承担ICP全谱仪这个任务,感到特别高兴,真的很希望把它做好。虽然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努力,我们的成果也通过了验收,但是,坦白讲我们自己也不满意。为什么呢?因为受到经费的限制,很多我们想做也能够做的事情并没有做到。国外研制一种新产品的投入一般是这个产品市场价格的8~10倍,而我们所能够得到的研究经费实际上还不足以买一台国外的同类仪器。即便这样,我内心仍然对支持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领导和单位充满感激之情。幸好我们在研究MPT光谱仪,后来又实现了转化,我们手头有一点积蓄,正好可以补贴到这个项目,才得以取得一些起码的成绩。当然,这还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现在又与北京科创海光仪器公司合作,希望最终能够把这个仪器真正实现产业化,在高端原子光谱分析仪器领域打破国外仪器的垄断局面,并为最终拿下等离子体质谱仪奠定基础。

Instrument:金教授您在国际上首创了微波等离子体炬(MPT)激发光源,现已成功地用于原子发射、原子荧光和原子质谱分析,所发明的MPT光谱仪已产业化,请就此给我们谈一谈“MPT光谱仪的研制及实现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与“产、学、研”要结合的问题?

金教授:微波等离子体炬(MPT)激发光源是我们在研究微波化学和微波等离子体光源6年后的一个“意外”成果。我们本来是想改进别人的一种双管同轴且两端都有带孔盖的微波谐振腔所维持的等离子体激发光源,但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却发现去掉一端的盖时所获得的等离子体更稳定,后来从改进样品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角度又改成三管同轴结构,并在外管引入屏蔽气,这样就诞生了后来被称为“吉林大学微波等离子体”的新型激发光源微波等离子体炬(MPT)。这期间我们当然也做过一些比较深入的电磁场分布和流体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光源基本分析性能及其应用的研究等等,最终才形成了现在形式的MPT光源。

实际上,由于MPT炬管可以在低微波功率、低气体流量下获得非常稳定的常压氦、氩或者甚至空气等离子体,因此可以检测除氦以外包括卤素在内的几乎所有元素,并可以直接引入空气样品,对大气中的一些有害元素进行连续实时监测,这些都是其他光源所难以做到的。不过,它也确实有基体效应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终究工作功率比较低。但是,由于它是一种处于非局部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等离子体,其气体温度虽然不是很高(2500~3000K),但是其激发温度(5000~6000K)并不低,电子温度则更高达20000K以上,加上我们又采取了去溶、FI进样等一系列措施,因此,已被证明它也是一种有用的原子化器和很好的离子化源,可以在原子荧光法和等离子体质谱法中加以利用。特别是HeMPT-TOFMS,由于可以同时以很高的灵敏度检测包括卤素在内的非金属元素和其他元素,更被美国著名光谱化学家、Indiana大学杰出教授G. M. Hieftje称为是气相色谱的“理想的”检测器(“The coupling of an MPT with TOFMS seems ideally suited for GC detection”[3])。

我们确实在MPT光谱仪的产业化上下了很大功夫,这也是“情势所迫”,95年前后在国外学有所成的一位我以前推荐出国的博士出于对我的尊重和支持,跟我商量要与我合作转化我们在MPT光谱技术方面的成果,由他出资,我们出技术在国内建立中美合资企业来进一步研制和生产MPT光谱仪。我也觉得以这个被学术界多数专家认可并被提议称为“吉林大学微波等离子体”的新光源为基础研制成一种可以应用的分析仪器,应该是证明这一技术真有价值的最好办法。因此就跟他和当时的海光公司联合创建了北京万拓公司。万拓公司虽然开始时很成功,但是,并没有来得及把MPT产业化。后来,江苏无锡小天鹅集团公司看上了我们的技术,终于以我们的技术为基础在长春创建了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公司,真正实现了产业化。迄今该公司已经成功运转8年多,MPT光谱仪的产品也已经销售到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市、自治区,逐步被用户所接受。吉大-小天鹅仪器公司也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健康发展,越办越好越壮大。

应该说,我们虽然在MPT光谱分析技术和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是我们两代师生花了差不多近30年的时间不断努力才取得的。我们走过的路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的过程,现在也不敢说已经到头了。如果HeMPT-MS也成功了,如果MPT在其他领域(例如生化武器的无害化处理)也成功了,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值得指出的是,正是在这个由MPT光源,到MPT光谱仪科研样机,到MPT全谱仪样机,到MPT光谱仪的产业化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努力中,我才逐渐体会到分析化学不把分析仪器的研究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是非常不科学和不明智的。也只有在此时,才真正领会了当初我的英国导师为什么放弃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工作,带大家到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去创办“仪器装置和分析科学系”(Department of Instrumentation and Analytical Science)的真正含义。于是,开始不遗余力地倡导把分析仪器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仪器的创制作为培养分析化学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向,并把“做前人之未做,至少中国人未做”作为团队的座右铭。

Instrument:上面已经谈起微波化学,就请金教授谈谈您眼中的中国微波化学及技术?另外,2008年10月将在重庆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将会有哪些主题内容?

金教授:说来很有意思,无论国内国外,微波在化学中的应用都是从分析化学开始的。最早是用于获得作为发射光谱分析用的等离子体光源,那是在上世纪50 年代。我开始接触微波是在我1979年去英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我原本想学习当时刚刚出现不久又大受欢迎的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即ICP。导师建议我做常压微波诱导等离子体(MIP)光谱法的研究,告诉我说常压氦等离子体光源如果成功应该会很有价值,我就照他的意见办了。后来逐渐觉得搞MIP也有回国后容易上手的优点,所以就更安心了。81年回国后的情况验证了这点,尽管当时困难很多,但是我们在82年就把国外最新的两种可以获得常压MIP的器件TM010谐振腔和表面波器件Surfatron研制成功了。

如前所述,85年我们就发明了MPT。MIP不仅可以用作发射光谱法的激发光源,实际上还可用于合成金刚石和氨及有机导电膜等,微波本身则可用于加速样品消解,是样品前处理的好办法。所以我们又开展了微波等离子体合成、微波处理样品的研究。早在90年代初我的学生郭振库博士就在国内最早翻译出版了微波处理样品的专著。到1996年夏我们又主动承办了以微波化学为主题的长春夏季化学研讨会(后来被定为第一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1998年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微波化学委员会。今年将在重庆大学召开的是第七届全国微波化学年会和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样品前处理会议暨中国分析仪器学会样品前处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两个会一起召开,目的是促进学术交流和同行专家的团结合作,因为许多微波化学专家也都在从事样品前处理方面的研究,而且两者所用的一些仪器,所面对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也有共通之处。这样,通过直接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希望能把我国微波化学和样品前处理的学术研究和应用水平更快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当然这次会议还会涉及微波和微波等离子体合成化学、微波技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催化、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食品科学、化工过程、石油化工、环境保护、材料科学及工程、矿物加工等领域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微波化学反应设备研制、开发;甚至微波化学及技术与节能减排等,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泛的学术会议,希望能够获得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

Instrument:早在2004年,金教授您就开始呼吁并提出了“实施国家科学仪器创新工程”,今天请金教授就这一思路再给我们谈谈?

金教授:是的,方肇伦院士和我在2004年就开始推动实施国家科学仪器创新工程了。当时我们在议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计划的时候,有感于我国科学仪器发展的迟缓,觉得没有大的动作,恐怕很难有大的改观。因此想到能否像航天方面当时提出要搞登月的“嫦娥工程”那样搞一个振兴我国科学仪器的大工程。方先生提到了“张衡工程”这个名称,我也觉得很好。于是我们开始分头联络有关专家酝酿。在方先生的推动下后来又在杭州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讨论这个建议,得到了与会的十多位科学仪器方面的专家的一致支持,并决议由方先生和我及范世福教授三人执笔起草有关建议。我们花了几个月时间写成了初稿,后来由方先生统稿并经科技部有关领导的修改后提交到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几经化学部院士们的修改补充,最后以中国科学院的名义向国务院呈报了一份 “关于大力加强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实施‘张衡工程’的建议”。该建议明确指出,“科学仪器的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启动以“张衡工程”命名的重大科技专项工程,振兴我国科学仪器事业”。后来虽然没有正式实施这个以“张衡工程”命名的重大科技专项,但是大家都已经看到或者感觉到国家自那以后就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科学仪器和科学仪器创新的投入。只是可能由于一些人仍然没有从把科学仪器单纯看作科技创新的支撑条件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国家的许多投入仍然被主要用于大量进口国外高端仪器,真正直接用于支持国内科学仪器创新研究的经费仍然还不及国外一家大科学仪器公司的投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分析仪器界的学者和媒体朋友必须努力多做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家的认识尽快统一到“科学仪器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最有效的手段”上来。无论那个领域的科学家,都能够自觉地把创新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科学仪器)放在他探索未知世界的研究活动的首要位置。如能这样,则我国科学仪器的振兴有望,我国本土科学家获诺贝尔奖有望!

Instrument:再请谈谈金教授您的“穷人的质谱”吧?

金教授:质谱法是一种利用物质的荷/质比不同而进行分析的方法。由于所有物质都由原子、分子组成,都有质量,并都可让其带上电荷,因此理论上被认为是“万能”的分析方法,因为它可以分析从同位素,到原子、原子团,到分子、分子片,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等等物质,获得从组成到结构等不同层次、多个方面的许许多多信息。但是传统的质谱仪都需要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仪器复杂、价格昂贵,难以普遍推广应用。那么,能不能设法在常压下或者至少在低真空的情况下利用物质的荷/质比不同进行分析,从而大大降低仪器的价格,让“穷人”也用得起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最成功的这类“穷人的质谱”就是离子淌度谱仪(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 IMS),又称离子迁移谱仪,是一种以化合物的气相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时的离子淌度来表征该化合物的方法。它非常类似于飞行时间质谱法,但它是在常压或低真空条件下进行,不需要昂贵的真空系统,整个仪器也很小巧,价格相对低廉,故被称为“穷人的质谱”。离子淌度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气体分析、爆炸物检测、毒品检测、环境监测以及近年发展的生物分子分析等领域,有报道称目前全世界已经销售超过7万台这种仪器,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在公共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的今天,注意发展这种简便、价廉的专用分析仪器显然应该引起我国学者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Instrument:金教授,您是怎样看待科研成果产业化的?

金教授: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和新理论,从而促进社会更快的发展。很显然,一切可以产业化的科研成果都应该尽快产业化,以回报和服务社会。但是,由于历史和管理方面的原因,我国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现状却很不理想。许多成果只限于发表文章,甚至为了追求论文数量,把一篇文章拆成几篇发表。(这方面的成绩是去年我国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已经排名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有的成果虽然确有产业化价值,但是却少有科研人员愿意或者能够继续把它做到底。以致许多宝贵的科研成果也一起被束之高阁,变成了“科研垃圾”。

科学仪器方面的情况也类似。试想“九五”以来的科学仪器攻关结果到底有几项成果真正产业化了呢?这种情况的存在,当然有我国科学仪器产业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原因,绝大部分国内科学仪器企业都无法或者难以为产业化前必须进行的从科研样机到产品(工艺)样机这个成果转化阶段提供必要和足够的经费,老总们多数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又只到科研样机通过验收就终止了。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得下面几点是重要的:1)国家除了总体上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外,更要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阶段(从科研样机到产品(工艺)样机)的投入;具体项目的最终产业化则可由相应企业为主来承担,国家只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这类方式予以支持,因为此时如果企业真的愿意将该产品产业化,说明该产品应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企业已经可以有望通过产业化而获利了;2)从整体和战略层面看,无疑“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特别是在投资和产品产业化方面企业应该负起这个主体的责任。但是,任何技术创新都有从原理和方法研究到物化为技术产品的过程,所谓“创新”,实际上主要在原理和方法研究(包括实验装置或者科研样机研制)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就强调“以企业为主体”,甚至要求企业家来领导科学家搞研究,并不科学。美国许多高新科技企业(包括科学仪器企业)的诞生,都是高校毕业研究生或者博士后从学校出来后以自己在研究生或者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起点形成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是在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完成的,这时还谈不上什么以“企业为主体”,但是,后面的转化却确实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Instrument:网络作为新型的媒体,对我国科学仪器发展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金教授您对专业网络媒体有哪些要求和期望呢?

金教授:网络媒体的出现,无疑对科学技术的超常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因为与平面媒体相比,网络有信息快、受众广、易于互动和交流等优点。如果办得好,专业网络媒体更是专业科技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又是同行人士开展互助和交流的宝贵平台。贵网对于我国科学仪器发展越来越大的正面影响就是一个例子。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市场经济时代,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着力加快最新科技信息的传播(正因为这样,目前许多平面媒体也都已开始同时出电子版),应该是专业网络媒体最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优势。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能够越做越好。信息要短而精,最好能够既包括新技术的名称、简单原理和应用价值,特别是要注明可供读者查证的信息来源,以利进一步研究参考。定期出版纸质《仪器快讯》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因为终究目前仍然还有许多人士还不能经常方便的上网。

Instrument:科学仪器后备人才的教育问题也是我们仪器信息网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金教授您长期从事分析化学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是如何看待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呢?

金教授:科学仪器人才的培养问题确实值得高度重视。据说目前全国已经在168所大学设有仪器科学专业,有的还创建了仪器学院。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就我接触过的一些仪器科学专业而言,其培养质量并不理想。按从事科学仪器创新工作的高度来要求,则更是相去甚远,毕业后真正从事仪器行业工作的比例也不高。我想仪器科学是一个涉及许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同时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科技创新的实践才能达到。因此,可否把科学仪器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放在研究生层次。另外,仪器的使用领域对于相应仪器有最迫切的创新冲动和敏感性,可否在化学学科中设立分析仪器专业?在临床医疗学科设立诊断仪器专业?

Instrument:金教授,能否请您谈谈目前您任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这一重要职位的工作情况及设想?

金教授:我在接近退休年龄接受浙江大学的邀请担任签约教授并出任新建的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一职,原本希望与我的好友和师长、中心主任方肇伦院士一起协力同心,利用浙大优良的人文环境和综合优势,按我们在关于《张衡工程》的建议中的一些设想,在浙江这块创新热土上开创分析仪器创新的一个新基地,为振兴我国科学仪器事业添砖加瓦。不想方先生壮志未酬就不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面对这个重担,我和我的同事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决心向方先生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振兴我国科学仪器事业中。方先生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在他生病的日子里,先生曾经两次向我谈到:只有自己真正生病了,才知道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多么重要,而我们本来是应该和有能力在这方面做出一些贡献的。根据方先生的这个遗愿,我们已经决定把癌症的早期分子诊断技术和仪器作为我们中心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冀望通过与浙大兄弟单位的紧密合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将保持我们既往“做前人之未做,至少中国人未做”的精神,在分析仪器创新上多下功夫,并在向同行介绍科学仪器新技术方面发挥无保留的“侦察兵”作用,鼓励和支持年轻学者加入到科学仪器创新的队伍中来并尽速成长。当然,根据国家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也还会积极参与像公共安全、过程和质量监控等专用仪器方面的创新研究。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与国内同行的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分析仪器创新团队。

编者记:采访过程中,金教授一再强调在科学创新研究上,科学仪器应定位为开启未知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年近古稀的金教授还在为国产科学仪器发展奔走呼吁,他对科学研究执着的精神让我感动,令我钦佩。

来源:仪器信息网 2008-4-18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