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管理学家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魏江,男,1970年01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国家创新基地副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兼企业管理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杭州市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企业组织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4-1997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199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01-2002年受包氏基金和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程、科学和技术研究所(PREST)和曼彻斯特理工大学(UMIST)管理学院留学。

社会兼职:

1.中国创造学会副秘书长。

2.浙江省创造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3.英国曼彻斯特大学PREST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4.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

5.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w Virtual Organization等国际国内刊物审稿人。

6.MOT’1998,ICM’2001, ISMOT’02,PICMET’04, IEMC’04, ISMOT’04,GMC’05,GLOBELICS’05等国际会议分会主席。

7.IEEE会员。

8.AAOM(亚洲管理学会)会员。

9.浙江省创造学会常务理事。

10.浙江省国际合作协会常务理事。

11.浙江省行为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12.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企业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管理沟通。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战略管理、创新管理、服务业创新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软科学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规划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18项;其他企业和政府委托规划、咨询项目20多项。同时,作为主要参加者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九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加拿大IDRC项目等6个课题的研究。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管理沟通 科学出版社 2001年

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年

发表论文:

1 产业集群学习机制多层解析 魏江; 魏勇 中国软科学 2004-01-28

2 基于学习代理人的产业集群学习模式 魏江; 叶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01-18

3 中心-卫星型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学习策略 刘晓; 魏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0-15

4 提高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学习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魏江; 陈志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1-15

5 集群企业成功创新的网络模式及其动态匹配:浙江省的实证考察 邬爱其; 魏江 中大管理研究 2007-12-15

6 集群网络结构演化分析——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的视角 朱海燕; 魏江 中国工业经济 2009-10-17

7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合作者合作创新现状 王萍; 魏江; 邓爽 科研管理 2010-05-20

8 企业网络关系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魏江; 勾丽 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 2009- 11-14

9 服务创新分类研究 王琳; 魏江; 胡胜蓉 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08-12-09

10 公司创业研究领域两个关键构念——创业导向与公司创业——的比较 魏江; 戴维奇; 林巧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01-20

11 管理者社会连带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以组织创新为中介变量 魏江; 戴维奇; 林巧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02-10

12 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障碍——来自长三角地区KIBS企业的数据实证 魏江; 陶颜; 翁羽飞 科研管理 2009-02-20

13 服务创新分类研究 王琳; 魏江; 胡胜蓉 技术经济 2009-02-25

14 顾客互动对新服务开发绩效的影响 ——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实证研究 王琳; 魏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15

15 公司创业活动影响因素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热点展望 戴维奇; 魏江; 林巧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06-20

16 基于动态网络关系组合的集群企业成长研究——以正泰集团为例 魏江; 勾丽 经济地理 2009-05-26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 魏江; 刘怡; 胡胜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28

18 商务服务业知识资产保护手段选择的实证研究 王萍; 魏江 科学学研究 2009-07-15

19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创新组织结构特征及其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魏江; 王铜安; 陆江平 管理工程学报 2009-07-15

20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基于甘南、甘孜的调查研究 魏江; 徐蕾; 朱西湖; 石俊娜 中国软科学 2009-07-28

21 中小企业学习代理模式与组织学习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魏江; 李洁; 焦豪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9-07-15

22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概念、要素与构建研究 周泯非; 魏江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09-20

23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和专利文献特征的相似专利确定方法 陈芨熙; 顾新建; 陈国海; 魏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10-15

24 企业知识搜索模式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魏江; 冯军政 科学管理研究 2009-12-20

25 基于本体的专利检索技术 陈芨熙; 顾新建; 陈国海; 魏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12-15

26 基于模块化架构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魏江; 赵江琦; 邓爽 科学学研究 2009-11-15

27 产业集群治理:理论来源、概念与机制 魏江; 周泯非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09-11-20

28 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 周泯非; 魏江 科学学研究 2010-01-15

29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范式初探 魏江; 沈璞 科研管理 2006-01-30

30 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策略研究 魏江; 王甜; 孙阿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01-20

31 个体、群组、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魏江; 王铜安 科学学研究 2006-02-15

3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模式研究——以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例 魏江; 朱海燕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04-30

3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功能论:集群创新过程视角 魏江; 朱海燕 科学学研究 2006-06-15

3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思考 魏江 浙江经济 2006-04-10

35 金融服务创新的过程模型研究 魏江; 陶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1-25

36 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过程模式演化及发展研究——以杭州软件产业集群为例 魏江 ; 朱海燕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12-30

37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科技人员知识存量激活模式研究 魏江; 张帆 科研管理 2007-01-30

38 集群创新系统的创新桥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魏江; 朱海燕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10

39 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转移分析 陶颜; 魏江; 王甜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30

40 杭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魏江; 刘怡; 胡胜蓉; 邬爱其; 郑刚 杭州科技 2007- 06-15

41 创新系统多层次架构研究 魏江; 陶颜; 胡胜蓉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7-08-10

42 基于企业家学习的中小企业动态能力作用机理研究 魏江; 焦豪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10-15

43 技术整合的概念演进与实现过程研究 魏江; 王铜安 科学学研究 2007-12-30

44 装备制造业与复杂产品系统(CoPS)的关系研究 魏江; 王铜安 科学学研究 2007-12-30

45 学习代理下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过程机理研究 魏江; 陈春丽; 焦豪 科学学研究 2007-12-30

46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研究 魏江; 陶颜; 王琳 中国软科学 2007-01-28

47 中国应加强发展民生科技 周元; 王海燕; 曾国屏; 赵刚; 魏江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1-05

48 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分析: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的视角 焦豪; 魏江; 崔瑜 管理世界 2008-04-15

49 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分类研究 魏江; 王琳; 胡胜蓉; 陶颜 科学学研究 2008-10-15

50 软件业服务创新模式演化研究 王琳; 魏江; 陶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25

51 集群企业的模仿特征及模仿方式探析 魏江 ; 勾丽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02-10

52 执着人生写就中国特色创新管理理论——我国著名管理学家许庆瑞教授学术思想回顾 魏江 管理工程学报 2008-01-15

53 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 魏江; 焦豪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8-02-20

54 中小企业学习代理机制研究 魏江; 勾丽; 李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15

55 知识整合的分析框架:评价、途径与要素 魏江; 王铜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25

56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创新机理研究 朱海燕; 魏江; 周泯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25

57 基础研究绩效的评价指标分析 魏江; 勾丽; 周泯非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20

58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客户互动创新机制研究:以某咨询公司为例 魏江; 胡胜蓉; 袁立宏; 钟宪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05-25

59 知识整合的实现途径研究——以海尔为例 魏江; 王铜安; 喻子达 科研管理 2008- 05-20

60 基于竞合理论的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整合机理研究 魏江; 曹建萍; 焦豪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06-10

61 企业技术能力的要素与评价的实证研究 魏江; 王铜安; 刘锦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06-15

62 会计服务业服务创新模式的多案例研究 魏江; 余春艳; 胡胜蓉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8-08-15

63 企业动态能力度量与功效——本土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焦豪; 魏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15

64 服务创新的实施框架及其实证 魏江; 陶颜; 陈俊青 科研管理 2008-11-20

65 产业集群技术能力增长机理研究 魏江; 叶波 科学管理研究 2003-02-25

66 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模式——以温州低压电器业集群为例 魏江 ; 申军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01-17

67 浅析中国软件企业实施CMM 魏江 ; 杜静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04-17

68 试论产业集群中的几个技术创新特征 葛朝阳; 魏江 科研管理 2003-05-20

69 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魏江 科研管理 2003-07-20

70 战略联盟中的社会资本及其培育 张波; 魏江 软科学 2003-08-30

71 中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魏江; 王甜 管理学报 2005-05-15

72 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与系统演变 魏江; 夏雪玲 科技管理研究 2005-03-25

73 自主性技术创新的知识整合过程机理研究 魏江; 刘锦; 杜静 科研管理 2005-07-20

74 基于IEC61131-3的可视化虚拟仪表平台的设计 魏江; 裘坤; 黄文君; 吴铁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5-09-25

75 产业集群学习模式和演进路径研究 魏江; 申军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3-04-25

76 基于知识观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系统研究 魏江; 陈志辉; 周江华 科学学研究 2003-12-30

77 知识存量的增长机理分析 杜静 ; 魏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01-17

78 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模式研究 魏江 ; 王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02-28

79 企业集群中企业家精神的外部经济性考察 魏江; 陈志辉; 张波 科研管理 2004-03-20

80 企业知识平台整体结构:以某软件企业为例 魏勇; 魏江; 徐金发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02-25

81 创新系统演进和集群创新系统构建 魏江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02-10

82 中小企业集群学习环境优化对策研究 魏江; 刘晓; 陈志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06-30

83 基于并行吸收模式的外部技术消化模型——以浙大网新兰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魏江; 周江华; 刘巧萍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08-17

84 中小企业企业家触发式非线性学习过程模式研究 魏江; 沈璞; 王新礼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0-30

85 基于客户关系的中小企业知识学习研究 魏江; 张波; 张学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08-30

86 产业集群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功能研究 魏江; 夏雪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12-30

87 宏观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功能研究 魏江 科学学研究 2004-12-30

88 平行过程主导的产业集群创新过程模式研究——以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为例 魏江; 王江龙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12-25

89 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组织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 魏江 ; 刘锦 管理工程学报 2005-03-30

90 面向技术学习的企业合作模式选择研究 魏江; 王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1-30

91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魏江; 沈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2-28

92 基于企业家网络的企业家学习过程模式剖析 魏江; 沈璞; 樊培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10

93 基于DCS 的多语言编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魏江; 章凌; 黄文君; 吴铁军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5-04-30

94 东部地区开展区域技术预见的思考与探索——以浙江省为例 魏江; 刘锦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04-25

95 突破假设:管理类研究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魏江; 沈璞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11-10

96 基于创新项目组合的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培育模式研究 魏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9-11-25

97 专业化还是多角化——基于核心能力的考虑 殷瑾; 项保华; 魏江 科学管理研究 1999-10-25

98 基于知识的核心能力载体和特征 魏江 科研管理 1999-03-20

99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新型企业家 杨发明; 魏江; 袁安府 中国软科学 1999-05-21

100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混合兼并战略研究 汪涛; 魏江; 徐金发 中国软科学 1999-08-21

101 基于知识经济的大学功能及其知识管理 魏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10-30

102 持续竞争优势:制度观、资源观与创新观 魏江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9- 04-10

103 企业创新系统:案例剖析——华北制药集团的技术创新系统 魏江; 王毅 化工管理 1999-07-20

104 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本质 魏江 管理工程学报 1999-02-10

105 企业报酬激励系统设计的基本框架 项保华; 魏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02-25

106 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 魏江 中国软科学 2002-06-21

107 企业集群的创新集成:集群学习与挤压效应 魏江; 叶波 中国软科学 2002-12-21

108 高等教育产业产品结构和供求关系 魏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10-25

109 组织技术存量激活过程和机理研究 魏江 管理工程学报 2002-09-30

110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模式框架研究 魏江 管理科学学报 2002-04-30

111 知识经济时代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功能及其知识管理 魏江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9-04-15

112 信息和知识内涵界定探讨 魏江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05-15

113 企业技术能力的评价与协调模式研究 魏江; 项保华 工业工程 1999-02-10

114 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 魏江 教育研究 2000-11-17

115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持系统研究 魏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09-30

116 多角化战略的进入方式研究 殷瑾; 魏江 科学管理研究 2000-08-25

117 企业技术能力研究的发展与评述 魏江 科学管理研究 2000-10-25

118 基于项目组合的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培育 毛义华; 许庆瑞; 魏江 科学学研究 2000-06-19

119 知识特征和企业知识管理 魏江 科研管理 2000-05-20

120 信息时代的组织管理创新模式:VTFT 汪涛; 魏江 科研管理 2000-07-20

121 江浙沪地区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研究 魏江 中国软科学 2000-02-21

122 浅谈学术规范:软性约束和硬性约束并举 魏江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10-10

123 基于层次分析的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叶学锋; 魏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06-25

124 关于资源类型和获取方式的探讨 叶学锋; 魏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09-25

125 组织技术能力增长轨迹研究 魏江; 葛朝阳 科学学研究 2001-06-19

126 文化视野内的小企业集群技术学习研究 魏江; 叶波 科学学研究 2001-12-19

127 基于模糊方法的核心能力识别和评价系统 魏江; 叶学锋 科研管理 2001-03-20

128 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选择分析 叶学锋; 魏江 科研管理 2001-11-20

129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后整合管理 魏江 中国软科学 2001-12-21

130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后整合管理 魏江 科学管理研究 2002-02-25

131 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 魏江 ; 叶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09-25

132 基于核心能力的购并整合 叶学锋; 魏江 科研管理 2002-05-20

133 企业购并绩效评估模型和度量 魏江 科研管理 2002-11-20

134 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概念、内容和模式 魏江; 许庆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4-11-25

135 中小企业技术能力实证研究 魏江; 许庆端 科学管理研究 1994-08-25

136 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概念、内容和模式 魏江; 许庆瑞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4-11-25

137 不同创新项目相互影响的网络模型 魏江; 蔡延光; 陈劲; 钱积新; 许庆瑞 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1994-09-30

138 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与企业技术能力、外部科技环境的匹配 魏江; 许庆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5-09-25

139 环保技术扩散的对策研究 魏江; 许庆瑞; 陈劲 科学管理研究 1995-02-25

140 企业创新能力的概念、结构、度量与评价 魏江; 许庆瑞 科学管理研究 1995-10-25

141 企业技术能力的概念、结构和评价 魏江; 许庆瑞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5- 09-25

142 中小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对策研究 许庆瑞; 魏江 科研管理 1995-01-20

143 环保机械行业技术扩散的对策研究 魏江; 陈劲; 许庆瑞; 应建耀 科研管理 1995-03-20

14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涵义若干问题探讨 蔡宁; 魏江; 许庆瑞 环境导报 1995-06-15

145 中小企业环保技术研制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许庆瑞; 魏江 决策借鉴 1995-04-20

146 三角债清理的模型与算法 蔡廷光; 魏江; 许庆瑞; 钱积新 运筹与管理 1995-03-30

147 从“印染废水与锅炉烟尘综合治理技术”看环保技术创新与扩散新特点 许庆瑞; 魏江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5- 02-28

148 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魏江; 郭斌; 许庆瑞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 1995-10-25

149 工程研究中心运行绩效的评价系统 许庆瑞; 魏江; 郭斌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 1995-12-25

150 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协调性研究 魏江; 许庆瑞 科学管理研究 1996-08-25

151 科研机构进入企业的融合理论研究 魏江;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 1996-03-19

152 组织技术能力概念框架研究 郭斌; 许庆瑞; 魏江 科学学研究 1996-06-19

153 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关系研究 魏江; 许庆瑞 科研管理 1996-01-20

154 技术能力支撑下的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 魏江; 郑斌; 许庆瑞 科研管理 1996-03-20

155 我国中小企业环保技术能力实证研究 魏江; 许庆瑞 中国环境科学 1996-02-29

156 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因素分析 魏江 科学•经济•社会 1996-09-30

157 技术转移动因研究 魏江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7-06-10

158 企业技术变革能力形成的前提与过程 许庆瑞; 魏江 管理工程学报 1997-12-30

159 科研机构演变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经验和存在问题——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分析 魏江; 许庆瑞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 1997-06-25

160 企业技术能力作用于创新效益的经济控制模型研究 魏江; 许庆瑞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7-09-15

161 技术监测能力研究 魏江; 王毅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8-07-25

162 绿色化企业及其战略分析 魏江 科学管理研究 1998-10-20

163 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对策研究 魏江 科学管理研究 1998-12-20

164 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选择 魏江; 吴光汉 科研管理 1998-05-20

165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其与核心能力的关联 魏江; 寒午 科研管理 1998-11-20

166 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能力研究 魏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11-18

167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内涵与挑战 王毅; 魏江; 许庆瑞 环境导报 1998-10-15

168 基于信息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杨发明; 魏江; 陈劲; 袁安府 环境导报 1998-12-15

169 环保技术扩散现状与对策研究 魏江; 吴刚; 许庆瑞 华东科技管理 1994-11-22

170 基于IEC61131-3的控制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魏江 浙江大学 2005-03-01

荣誉奖励:


1.2002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2.2004年人选“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3.2004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特等奖获得者。

4.2004年浙江省教学技能优秀奖获得者。

5.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6.获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7.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媒体报道:


专访魏江教授:加0.5 破解逆向选择

2.5产业,又称生产性服务业,它像一种双栖动物,兼有第二产业(工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特性,于是有人给它加了个“俏皮”的小数点。大众所熟知的消费性服务一般面向消费者,而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生产者,它属于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架构起生产与服务的一体化,又具备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

生活中所见到的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运输、通信、广告、仓储、人力资源等等都可以被纳入2.5产业的范畴。它们一般具有技术合量高、知识集聚度高、附加价值高等特征,不仅自身创造价值,也能助力制造业上一个台阶。在低廉制造加工之路越走越窄的今天,2.5产业正被浙江沿海多个以制造业起家的城市所重视,并拔擢到了转型升级的高度。

《浙商》:从危机到复苏,最近几年,浙江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走得怎么样了,有没有遇到困难?

魏江:浙江的产业发展近些年取得一定进展,但现在仍存在三种逆向选择困境,也就是在产业总体升级同时,仍存在逆向转型。第一个,转型升级本来是应该区域内产业高端资源流入、低端资源流出,但浙江有些地方则是高端流出、低端流入。第二个,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非常重要,但现在大企业各自为战、同质竞争,反而创新动力不足,小企业为生存被动创新,但由于它们创新资源有限,没能力从事突破性创新。第三个,一个区域要发展应该有很好的产业创新体系,有链式或网式的创新。但浙江的产业集群由于产业链仍比较短,附加值不高,没有能够形成高水平的分工协同创新,没有形成产业生态环境。

《浙商》:请您给我们分点解释一下。

魏江:第一点就是我们浙江很多民企把研发机构放到上海等大城市去,而把制造留在本地。比如绍兴那么多年做轻纺,现在还是轻纺,没改;嵊州领带产业,那么多年,主体还是十多块钱价格,没有很好地打造全球化甚至国内高端品牌;柳市是低压电器之都,但产品仍是中低档;包括作为珠宝产业的诸暨珍珠,也是这样。只有杭州相对例外一点。

《浙商》:龙头企业创新不足您能举个例子吗?

魏江:比如我调研过的纺织产业,哪个大的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强把真个产业链带起来了?没有啊。他们就是靠低端出口、靠低成本,再加上资本运作,但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最近绍兴几个纺织龙头企业老板负债出走,其企业的失败,重要根子也是在这里。

《浙商》:浙江的产业集群并没有形成产业生态环境,怎么讲?

魏江:我去意大利考察过当地的纺织业,那里有很多服装品牌,杰尼亚、阿玛尼,他们的总部大楼其实不大的,就一幢楼,4、5层高,但里面装着一个全球的大公司,因为他们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产品设计、市场策划、品牌设计、信息化等生产性服务。虽然没有做制造,但他们形成了产业生态链,这是真正的产业集群。剑桥的一位学者曾提出来一个“瀑布效应”,就是源头看上去就只有一股水,但洒下来之后形成的瀑布非常壮观。这是因为一层一层下来有落差。龙头企业应该是创新源头,这样可以“创新瀑布”。

看我们的情况,不少产业内有的龙头企业,原先是与配套企业协调创新的,而现在它慢慢地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如温州有两个集团老总很骄傲地跟我讲:他们产业链从头做到尾,上下通吃,并为不少较大规模企业模仿。

《浙商》: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种结果?

魏江:其实是因为我们的产业链太短,附加价值太低。诸暨淡水珍珠产量占全球 70-80%,但价值只占20%左右,因为整个生态环境没有形成,当地没有培育好的设计企业、商务企业、市场服务企业,本来的链式创新、分布式创新在弱化,再加上没有创新激励的话,产业就会在社群层级控制下,产生创新惰性。

《浙商》:这样的困局有破解的方法吗?是否要学习意大利把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做起来?

魏江:当然。但问题是地方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很不够,甚至误解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你说创意设计单从自身产出看值多少钱?浙江如果能产生50个亿、100个亿规模,就已经不得了了。但对这些产业的价值决不能只看它本身的价值,它具有放大、扩散效应。换句话说,不能单单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产出看发展的重要性,而应计算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价值。再如,原来大家将制造与服务隔离开来看,我们提倡制造向服务转型,不是要抛弃制造,而是把服务作为提高制造附加值的手段和方法。其实每一个制造企业都可以看作服务企业,每一个服务企业也可以看做制造企业。

现在有一个做法:要制造企业把服务剥离出来,叫外部机构来做服务外包。我觉得这个思路太简单化,对浙江大部分制造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产业本身利润很低、产业链很短,把服务都外包了之后,制造企业还赚什么钱?剥离不能一刀切,一部分服务要剥离,但更多的服务要装进去,如企业自己应将创意、设计、研发、品牌做起来。

《浙商》:也就是说2.5产业的“2.5”其实是“2”和“3”融合的产物。

魏江:是的。生产性服务业怎么发展呢?我觉得有两个突破口。一是商业模式里的价值创造方式要创新。畅翔网的林东想把羊肉串做上市,羊肉串一般都没有品牌,但他突破了品牌概念而且嫁接上了IT,这就是一种价值创造方式的创新。彼得?德鲁克说:顾客的价值满足了,利润是自然而然的,商业模式创新关键是要看为顾客创造了什么价值。另一点是不断完善当地的知识型服务业,让他们与制造业联动。比如我们的很多动漫企业,他们养得起一个顶级的创意大师吗?养不起。但如果制造与知识服务能够联动,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合资、联盟,就可能养得起这样的高端人才,这方面中南卡通做得不错的。

《浙商》:这一块我们做的怎么样?

魏江:知识型服务业在浙江是很缺乏的,即使是在杭州,也只占到了GDP的1个多点。前面讲了,政府部门如何正确看知识型服务业的价值很重要。打个比方,杭州有几个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天健东方、中汇、万邦,这些事务所年产值也就1 个多亿,不到2亿元,绝对量不大,但如果将他们培育成像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那样的品牌,那我们很多制造业融资、运作上市等会得到多么好的平台支撑。

《浙商》:这样看来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进行转型升级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魏江:转型升级就像“贵族不是一代养成的”,我估计要再过10-20 年。这中间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家队伍。有高端、知识型企业家队伍引领,他的企业有了华丽转身,就会影响其他企业,还会影响年轻的创业者队伍,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就像杭州有了马云一样的企业家队伍,才有了电子商务之都。我称他们为“英雄式的人物”。如果我们浙江能出20个伟大的企业家,他们的企业能做1000亿元,再由他们去带动1000家,影响10000家,那该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多大的力量。我们期待更多的英雄式企业家!

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国家创新基地副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兼企业管理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杭州市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企业组织与战略研究所所长,现从事战略管理、创新管理、服务业创新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来源: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2010年07月13日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