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撰写了大量的有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在《华北农学报》等刊物上发表。2001年,“延庆县张山营镇葡萄套种香菇高效种植模式”、“延庆县千家店镇果树套种牧草高效种植模式”二篇文章被吸收入《北京市种植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一书,列为培训教材。2001年,“农业高效种植栽培技术”一文,被列入科技兴农实用技术从书《农业栽培技术》中。
发表论文:
1 延庆县春玉米绿色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 王健波; 吴月霞; 王继东; 董慧明; 古燕翔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8-25
2 播期对京科糯2000产量性状的影响 刘建军; 刘志霞; 胡彦平; 董慧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2-10-15
3 延庆县鲜食玉米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刘志霞; 刘建军; 王立臣; 胡彦平; 董慧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2-10-15
4 低氮环境下燕麦与箭筈豌豆间混作与刈割时间对饲草产量及质量特性的影响 赵彩霞; 何文清; 胡跃高; 董慧明; 佘小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09-10
5 延庆县马铃薯加工型品种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佘小玲; 董慧明; 齐金平 中国马铃薯 2005-06-25
6 马铃薯人工种子生产技术探索 孟树兰;董慧明;邓继武;孙胜利;申建平;张和平 中国马铃薯 2004-06-25
7 高效低成本生产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技术的研究 佘小玲; 张和平; 孟树兰; 董慧明; 刘立娟 中国马铃薯 2002-08-25
8 壮丰安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王俊英; 董慧明; 王自良; 李成章 北京农业科学 2001-04-20
荣誉奖励:
1.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2000年,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3.2003年,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4.2003年,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5.200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
6.2006年,京郊农村经济发展“十佳”科技工作者。
7.2009年,延庆县中药材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8.2002年,被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评为“土壤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9.201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媒体报道:
董慧明-农业种植-延庆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党委委员介绍
摘要:董慧明,大学本科,中国共产党,延庆县种植业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党委委员,推广研究员。
个人荣誉:
2000年 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
2005年 北京市劳动模范;
2006年 京郊农村经济发展“十佳”科技工作者;
2009年 延庆县中药材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沉着、温和、精干,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就是他带领延庆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全体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一干就是二十多个年头,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私的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贫瘠的土地。
他就是延庆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董慧明。
一九八三年三月,伴着改革的春风,离开了美丽的校园,他从北农大分校毕业回到了延庆。二十多年来,他带领农业技术人员跑遍了延庆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足迹踏遍了每一个乡村角落,把先进的技术教给了农民,把优良的种子送给了农民,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2000年,他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他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005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他为延庆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一、脚踏实地的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一)进行中草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增加农民收入
自2005年以来,为了推进延庆县农业发展,加强我县生态建设,治理沙尘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他带领技术人员,利用几年时间开展中药材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在全县进行示范推广,他指导技术人员开展了22个中草药品种引进筛选试验、进行了8项栽培技术试验和果药间作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共建设中草药生产示范基地16个,面积7400亩。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最终筛选出黄芩、板蓝根等7个适合在延庆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探索出了延庆地区的中药材黄芩、菊花、板蓝根和柴胡生产技术规程和栽培模式,引进推广了七项重大技术用于本地区中药材生产,将中草药的优质品种、配套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整合组装,为促进延庆县中草药产业发展做好科技支撑,从而提高全县中药材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
到2009年,全县累计推广以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6.58万亩,带动农户1.8万户,创产值3879.5万元,实现总效益3196万元,累计增加收入1069.6万元。有力的促进了延庆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又为保护北京和改善了我县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二)做好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减少面源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无限施用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从2007年开始,他同技术人员一起完成了农业部配方施肥推广项目。该技术主要在我县玉米、蔬菜、果树等主要农作物上实施,共测定土壤样品几千个 ,测产数据上万个,并主持完成了延庆土壤耕地质量数据查询系统。几年来,推广配方平衡施肥面积达100万亩/次。提高种植利用率5%,亩节省化肥5kg,减少化肥施用量5000吨,增收节支8000多万元。减少了土壤污染,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促进首都环境的改善和粮食增产
1、落实“人工种草项目”,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延庆是北京的西北大门,冬季地面裸露是沙尘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实施国家级重点生态项目京津地区风沙源人工种草项目,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地表裸露,降低沙尘危害,有效的保护本地区及首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按市京津地区风沙源人工种草项目的要求,他带领同事们顺利完成了2005-2009年人工种草项目任务,并已通过部级、市级验收。结合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几年来共完成紫花苜蓿、黄芩、柴胡等多年生牧草和中药材人工种草面积4万多亩,为我县生态建设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
2、“万亩春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增产效果显著
为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和产值,促进农民增收,树立高产典型,全面提升京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8和2009连续两年在康庄镇建设“万亩春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农业部示范区),他组织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进行科学种植技术指导,做到了技术到位、落实到位、服务到位。重点推广了“富友9”、“京单28”、 “农大364”等高产耐密型玉米品种。主要围绕“一增二改三提高”技术方案,重点抓了推广耐密型高产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应用玉米雨养旱作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培肥和适时收获等技术措施,提高玉米生产水平。2008年,万亩春玉米高产示范地块中最高亩产达1013.2公斤,比计划指标增产13%,创全市第一的好成绩,使玉米生产水平由高产田向吨粮田方向发展;2009年,在降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万亩”春玉米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达836.3公斤,比计划指标800公斤/亩增产4.5%,比当地平均单产增加14.3%。带动了全市玉米实现稳产高产。
二、搞好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技术人员和农民素质
(一)深入基层,为农民传授种植技能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如何把先进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他面临的课题和首要任务。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他和同志们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以点带面层层培训,从校园的讲台到农民的炕头,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到以村为单位的小型学习班,每年都有数十次。他积极组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22所,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以“1+1+X”工程项目为载体,带动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促进农民增收,他还联系各乡镇农办,针对农民在不同季节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情况,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采用VCD、幻灯、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让老百姓掌握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不同茬口应如何安排种植模式;针对不同病、虫害应采不同的防治方法。二十多年来,他与同事们一起,培训农民数万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宣传普及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加强指导,带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他本人十分注重培养技术推广人员,多次培训县、乡两级农业技术干部;组织中心技术人才外出观摩考察20余次, 120人次参加了活动,如到小汤山特菜基地观摩特菜种植情况、山东寿光学习越冬设施蔬菜管理技术、山西省粮食主产区观摩杂粮新品种种植技术等,扩大了专业技术人员视野,增加了知识面。他还组织全系统开展一年一度科技论文交流会,由各下属单位预赛,选拔出优胜者参加全中心决赛,与县科协合作出版《延庆科技交流学术月论文集种植专刊》。他承担北京农学院农技推广专业,在延庆地区的生态农业大专班多门课程的授课任务,通过技术培训及专业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广大农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有利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加农民收入
(一)开发优势杂粮和特种作物种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小杂粮营养丰富、药食同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农业产业化的亮点所在。结合延庆冷凉气候特点,他与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红薯育苗和14个彩薯品种的进一步对比筛选及脱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安排有潜力的5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对比及其晚熟试验研究,并建立一个30亩地的紫色糯玉米和水果玉米采摘园;开展南瓜嫁接西瓜试验和特色瓜廊示范;进行芽苗保健菜技术研究和种子原料的筛选;建立50亩特色谷子基地等,为发展本县特种作物和小杂粮种植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为本县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2009年,他提议并带领技术人员在西王化营村建立了一个集引种繁育、生态研究、技术培训、生产示范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展示园,收集杂粮类、蔬菜类、药材类等奇特新品种150个,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西王化营参观学习,促进郊区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探索农业生产发展与郊区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相结合的一条新路。
(二)开展有机玉米生产,服务农民企业
从2006年起,他依据延庆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了有机玉米生产试验示范工作,亲自带领专业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摸清了延庆有机玉米生产的技术规程,推广有机玉米种植5000亩,协助有关乡镇,通过了有机玉米生产(国家)认证。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有机玉米生产的效益,同时也为我县一家有机奶生产提供稳定、优质的饲料,经过他从协调,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使有机玉米生产与有机奶生产两家达成合作,有机奶生产收购价格比普通玉米高30%左右,共增加农民收入150万元。
(三)开展中草药订单生产,稳定提高效益
销售问题是制约中草药产业发展的瓶颈,种药农民多住在山区,土地多为偏僻、山岗地,为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种植风险,他主动同药商及企业联系,在药商、企业与农民之间牵线搭桥,建立调节机制,协调药材生产订单,服务种药农户。自2006年以来,共给全县签订黄芩等中草药订单6万余亩,涉及全县13个乡镇,为农民解决了种药的后顾之忧,也使往日的沙岗薄地,产生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多年勤奋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多年来,他一直从事一线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年的勤奋工作,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仅2005年前,他就多次荣获农业部丰收奖、市政府星火科技奖,2005年,“延庆县马铃薯加工型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列入《中国马铃薯》一书中;同年“延庆板兰根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被刊登在《北京农业》特刊中;2008年7月,“延庆县鲜食玉米品比试验及其生长特性研究”一文被列入《第十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2009年,“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甜玉米中农大413的影响”和“彩色红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被刊登在《延庆县科技论文集》中。2006年,“延庆县生态农业地质调查与评价”获“延庆县科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6年,被北京市人事局授予“京郊农村经济发展‘十佳’科技工作者”。 2009年,“延庆县中药材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出色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组织的充分肯定,他被聘为延庆县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北京市农作物品种第七届评审委员会委员。
数字是枯燥的,枯燥的数字需要汗水去描绘,事迹是平凡的,平凡的事迹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风风雨雨廿载,昔日的荒滩,已变成绿田,昔日的贫瘠已成为过去,这是一名共产党员青春的奉献、魂系塞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