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专家信息:


陈成斌,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1953年2月生,玉林市人,1977年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毕业。历任广西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科研外事办书记;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任野生稻研究室主任、国家种质南宁野生稻圃负责人、南宁野生稻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社会兼职:

1.国家野生稻圃负责人。

2.中国农学会遗传分会理事。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野生稻等植物资源研究。

创新成果:

自“六五”计划以来,陈成斌研究员一直参加和主持广西野生稻研究方面的国家、地方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等科研项目,是广西野生稻研究首席专家。1979-1981年参加全国野生稻普查与收集,深入广西各地调查野生稻分布状况,收集野生稻种质2000多份;1990-1992年补充收集桂东南野生稻种质资源2100多份,在容县发现普通野生稻新分布地。在此期间进行农艺性状与抗性鉴定、编目、繁种入库、分类和提供利用等工作。1996-1998年对南昆铁路沿线野生稻进行调查收集,发现株高4.1m的普通野生稻种质和70%的野生稻原生地被毁灭,呼吁国家加强野生稻保护。2002-2008年对广西野生稻本底进行全面系统考察收集,行程28万多公里。完成有野生稻记录的58个县(区市)的调查任务。考察发现新的原生地和特异种质资源,全面掌握广西野生稻地理分布现状、濒危状况与原因、生态信息等,建立数据库抢救收集濒危野生稻种质资源1万多份,使国家野生稻圃保存资源数量增加2倍以上,是世界上野生稻保存量最多的资源圃。 在农业部的资助下,他主持建立广西第一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保护面积40.54hm2,资源量110.9万份,是世界上野生稻连片生长最大的保护区,开创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新领域。同时,他还首次开展保护区生态学、保护区管理体系的研究,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此外,他还首次人工实验重演普通野生稻向亚洲栽培演变的进化进程,是栽培稻进化理论的重大补充;首创野生稻、野栽杂交后代花药培养一次成苗技术;完善野生稻DNA导入栽培稻的分子育种技术、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原生境保护与异位保存技术;建立广西野生稻共性、特性和图像数据库,把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在30年的研究工作中,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国际、国家和地方各类重大科研项目60多项,获得国家、地方科技成果奖18项,其中把药用野生稻DNA导入栽培稻,育成650kg/ 亩的濡稻新品种“桂D1号”、籼稻新品种“桂D2号”;创立野生稻花药培养一次成苗技术与高效花药培养基,培养出一批优异种质和优良品系。“野生稻DNA导入栽培稻”,“普通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花药培养”1991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利用与数据库系统”,1996年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广西农业科研跨世纪发展的思考”1996年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稻种资源繁种、鉴定、评价和利用”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稻种起源与演化”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野生稻资源整理、鉴定、补充收集及保存”200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有力推动野生稻和稻种资源研究的科技进步。

他先后在国家的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地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试论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论文获中国西部理论与发展研究特等奖;《普遍野生稻辐射后代质量性状的变异》等10篇论文曾先后获广西科协等优秀论文二等奖或三等奖。“十五”以来,先后出版《中国野生稻资源》(第二作者)、《广西野生稻资源研究》、《农业遗传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6部专著。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好评,为野生稻研究学科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陈成斌研究员在木豆、薏苡种质资源研究上也取得很大的成果,为广西喀斯特石山区石漠化治理、生态农业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农业遗传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5

广西野生稻资源研究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5

发表论文:

1 利用野生稻选育测253、测258恢复系及测交组合分子标记检测 莫永生; 黄娟; 梁云涛; 陈成斌; 蔡中全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01-15

2 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评估报告 徐志健; 陈成斌; 梁世春; 梁云涛; 曾华忠; 黄娟 广西农业科学 2010- 03-30

3 有机大米产业化与野生稻种质利用 陈成斌; 张烨; 梁云涛; 徐志健; 曾华忠; 梁世春; 赖群珍; 罗毓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05-16

4 野生稻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技术 徐志健; 陈成斌; 梁云涛; 梁世春; 曾华忠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6-20

5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展望 陈成斌; 赖群珍; 徐志建; 梁云涛; 黄娟; 梁世春; 曾华忠; 罗毓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06-16

6 广西沿海地区作物种质资源土著知识调查 陈成斌; 李丹婷; 农保选; 刘开强; 苏伟强; 杨荣仲; 陈怀珠; 黄熊娟; 刘义明; 杨显志; 黄惠民; 陆茂新; 苏永福 广西农业科学 2009-05-30

7 广西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黄娟; 杨庆文; 陈成斌; 梁世春; 张万霞; 乔伟华; 王家祥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8-10

8 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考察、收集及保护建议 曾华忠; 陈成斌; 杨庆文; 梁世春; 徐志健; 梁云涛; 罗毓喜 广西农业科学 2009-10-30

9 广西优质稻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 曾华忠; 陈成斌; 陆静丹; 徐志健 广西农业科学 2009-11-30

10 试论野生稻高蛋白种质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陈成斌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03-30

11 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探讨 陈成斌; 李杨瑞; 赖群珍; 梁世春; 梁云涛; 徐志健; 黄娟; 王启德; 黎家泳 广西农业科学 2006-05-30

1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应用 陈成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09-16

13 巴基斯坦的水稻生产概况 周行; 韦善富; 毛昌祥; 陈成斌 世界农业 2007-04-10

14 野生稻资源繁种栽培技术 梁世春; 陈成斌; 杨庆文; 徐志健; 赖群珍; 梁云涛; 黄娟; 曾华忠 中国种业 2007-08-15

15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档案建设技术探讨 陈成斌 ; 赖群珍; 梁世春; 徐志健; 梁云涛; 黄娟; 曾华忠 中国种业 2007-10-15

16 广西桂平市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梁世春 ; 陈成斌; 杨庆文; 柳哲胜; 罗毓喜; 李宏业; 赖群珍; 徐志健 西南农业学报 2007-10-28

17 广西薏苡种质资源考察报告 陈成斌; 梁云涛; 徐志健; 陆宇明; 曾华忠; 赖群珍; 梁世春; 罗毓喜 西南农业学报 2008-06-15

18 东亚薏苡遗传资源研究(英文) 梁云涛; 陈成斌; 徐志健; 黄娟; 曾华忠; 赖群珍; 梁世春; 罗毓喜; 黄仁健 广西农业科学 2008-07-30

19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陈成斌; 李杨瑞; 黄一波; 梁世春; 王启德; 赖群珍; 黎家泳; 梁云涛; 赵通; 徐志健; 陈福健; 黄娟; 李宇钊 广西农业科学 2005-05-30

20 桂东南地区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研究 任民; 陈成斌 ; 荣廷昭; 张万霞; 盖红梅;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03-30

21 广西武宣濠江流域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盖红梅; 陈成斌; 沈法富; 张万霞; 任民; 王玉薇;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06-30

22 SSR等位变异数对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结构分析的影响 杨庆文; 陈成斌; 张万霞; 时津霞; 任军方 中国水稻科学 2005-08-30

23 栽培稻与其野生近缘种的可交配性研究 王玉微; 陈成斌; 曾汉来; 张万霞; 任民; 盖红梅;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09-30

24 合浦县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陈成斌; 杨庆文; 林竞鸿; 梁世春; 黄示瑜; 徐志健; 黄娟; 梁云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12-30

25 野生稻资源分子标记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商榷 陈成斌 广西农学报 2003- 07-25

26 广西薏苡资源的保护、收集、整理与利用 陈成斌 广西农业科学 2003-05-30

27 广西石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唐秀玲; 何新华; 彭宏祥; 陈成斌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06-30

28 中国野生稻原生境保护方法研究 杨庆文; 张万霞; 贺丹霞; 陈大洲; 戴陆元; 陈成斌; 黄坤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03-30

29 喀斯特石山区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模式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为例 陈成斌; 梁世春; 彭宏祥; 黄娟; 徐志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04-01

30 野生稻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 陈成斌 广西农业科学 2004-07-30

31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 章琦; 赵炳宇; 王春莲; 林世成; 阙更生; 杨文才; 邢全党; 周永力; 李道远; 陈成斌; 朱立煌 中国农业科学 1999-06-20

32 提高薏苡发芽率方法研究 陈成斌; 覃初贤; 温东强; 陈家裘 广西农业科学 1999- 09-10

33 广西石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李达球; 何新华; 彭宏祥; 陈成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10-20

34 试论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原生境保存 陈成斌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2-08-15

35 广西喀斯特石山区木豆种植适应性试验 陈成斌; 陈家裘; 梁世春; 蒙炎成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0-12-30

36 提高野生薏苡种子发芽率的试验研究 陈成斌; 覃初贤; 陈家裘 中国农学通报 2000-10-25

37 普通野生稻辐射后代习性的变异 陈成斌 广西农业科学 2001-03-30

38 广西北回归线上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探讨 陈成斌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12-30

39 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初探——Ⅰ普通野生稻资源生态系统多样性探讨 陈成斌 ; 庞汉华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1-05-15

40 野生稻抗稻白叶枯病性(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评价 章琦; 王春莲; 施爱农; 白建法; 林世成; 李道远; 陈成斌; 庞汉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94-10-20

41 关于普通栽培稻演化途径之我见 陈成斌 广西农业科学 1997-01-10

42 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遗传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高立志; 周毅; 葛颂; 洪德元; 梁耀懋; 林登豪; 陈成斌; 吴妙坐; 黄德爱 中国农业科学 1998-02-20

43 南昆铁路广西段普通野生稻考察报告 庞汉华; 陈成斌 作物品种资源 1998-10-21

44 中国普通野生稻M_2代数量性状变异研究 陈成斌; 李道远; 陈家裘; 王象坤 广西农学报 1998-02-15

45 试论中国农业新技术革命 陈成斌 广西农业科学 1998-03-10

46 栽野稻杂种后代花药培养效率研究 陈成斌; 陈家裘; 黄勇; 李道远 广西农业科学 1998-05-10

47 普通野生稻辐射后代质量性状的变异 陈成斌; 陈家裘; 李道远; 王象坤 西南农业学报 1998-06-30

48 特异稻种桂D1号的高光效特性 冯世康; 陈成斌; 黄勇; 李道远; 陶美贞 广西农业科学 1992-04-30

49 合浦县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陈成斌; 杨庆文; 林竞鸿; 梁世春; 黄示瑜; 徐志健; 黄娟; 梁云涛 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 2005-09-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 1995-1998年连续4年广西农科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 1998年广西区科委评为广西科学基金优秀管理工作者,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3. 1999年广西区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4. 2008年广西农业科学院授予“八桂先锋行先进个人”称号;  

5. 1991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6. 1996年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7. 1996年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8. 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9. 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0.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1.200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媒体报道:


保护“植物大熊猫”——访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成斌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项目”的顺利实施,有一人功不可没,它就是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广西农科院副研究员陈成斌。

  2002年 9月,陈成斌与他的同事一起,在玉林市福绵区发现了大面积连片野生稻。在他的呼吁和倡导下,广西水稻专家们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在福绵区建成了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野生稻原位保护示范区。目前,这个由农业部支持筹建的广西野生稻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总面积达632亩,保存野生稻资源110.9万份。

  说起野生稻的家史渊源,陈成斌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从野生稻的分布、种类,到文物的出土、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还有野生稻研究的历史、进展、成果,陈成斌了如指掌。他说,世界上有 1/3的人以水稻为主食,而中国是亚洲栽培水稻的起源国,也是最早应用野生稻的国家。中国的野生稻资源原本非常丰富,但经过多年的时事变迁,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发展, 公路的扩张,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稻资源量受到严重损毁。以广西为例, 仅有的野生稻分布点只剩下20年前的21.2%,资源量的损失更达到95%左右。 陈成斌认为:目前,国家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过建立保护区将野生稻保护起来,人们的保护意识也日益提高,但由于野生稻一般分布在80公分以下的水塘、浅水滩里,很适宜开荒种稻,这使保护区外仅存的野生稻保存还很不乐观。 此外,也有许多人对保护野生稻的认识还不到位。陈成斌说,20年前,由于国家搞野生稻的家底调查,农业部门有许多人参与了调查工作,那些人对野生稻还认识。但现在在农业部门里,很多40岁以下的人都没见过野生稻,不认识就无从保护起来。“有这样一些地方官员,他们甚至说,我们搞了几十年农业,虽然不懂野生稻,可粮食不也照样增产吗?”

  不仅是野生稻的保护工作难做,野生稻的研究工作也面临着人才不足的矛盾。陈成斌告诉记者,野生稻是农业资源的基础,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野生稻的研究,则是基础中的 基础。而从事野生稻研究工作量大,多数时候是参与国家的项目课题,很难看得见独立的成果,许多科研人员因此耐不住寂寞离开了研究工作。“八五”期间广西农科院参与国家野生稻课题组研究的工作人员有 10 多人,到后来只剩下 3个人。这几年因为国家重视,研究人员才逐渐增加到6个人。

  陈成斌说,尽管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地方对野生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投入有限,但在国家的支持下,广西的野生稻研究和保护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 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多年来参与了国家 30项关于野生稻研究课题,其中 17 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虽然广西的科研人员在这些奖项中排名很后,可谁也不能否定,他们为国家的育种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野生稻的保护一般采取异位保护与原位保护两种方式,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广西野生稻的原位保护领域已达一定规模,保护体系也基本建立。异位保护工作也做得卓有成效,目前,广西农科院收集保存的野生稻种质资源进入国家库的有3000多份,地方库的有5000 多份。

  陈成斌说,野生稻对于国家来说就如同大熊猫一样珍贵,他希望大家都能对保护野生稻资源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关系到人类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计民生。

(摘自<<广西日报>>2005年8月3日)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