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发表论文:
1 小麦吸浆虫几种主要禾本科寄主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调查 段云; 武予清; 吴仁海; 蒋月丽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2-15
2 成虫期不同光照处理对甜菜夜蛾的影响 刘长营; 刘顺通; 段爱菊; 张自启; 武予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10
3 小麦红吸浆虫大尺度空间格局的初步分析 夏鹏亮; 武予清; 尚素琴; 魏永平; 刘顺通; 段爱菊; 张自启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4-15
4 猎物种类对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杨淑斐; 武予清; 段云; 蒋月丽; 申小卫; 刘顺通; 高新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3-10
5 LED光照对棉铃虫成虫明适应状态和交尾的影响 段云; 武予清; 蒋月丽; 吴仁海; 赵明茜 生态学报 2009-09-15
6 害虫的灯光防治研究与应用进展 武予清; 段云; 蒋月丽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9-15
7 小麦红吸浆虫成虫的黄色粘板监测 武予清; 赵文新; 蒋月丽; 段云 植物保护学报 2009-08-15
8 不同颜色诱捕器对直纹稻弄蝶的诱集效果 蒋月丽; 武予清; 段云; 魏永平 河南农业科学 2009-12-15
9 东亚小花蝽对四种害虫的捕食作用 武予清; 赵明茜; 杨淑斐; 段云; 蒋月丽 中国生物防治 2010-02-08
10 LED光照对小菜蛾成虫生物学的影响 段云; 吴仁海; 武予清; 蒋月丽; 赵明茜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1-15
11 棉籽饼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防治试验 武予清; 李素娟; 韩松; 刘爱芝; 段鹏飞; 王伟 河南农业科学 2006-04-15
12 棉籽饼提取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成分分析 武予清; 韩松; 李素娟; 刘爱芝; 常洪雷; 刘玉霞; 顾一民 华北农学报 2006-08-28
13 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模式对麦蚜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 李素娟; 刘爱芝; 茹桃勤; 武予清; 韩松 华北农学报 2007-02-28
14 蚕豆叶正反面对朱砂叶螨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杨淑斐; 武予清; 段云; 徐静; 张裕垒 河南农业科学 2007-09-15
15 黄色灯对小菜蛾成虫生物学的影响 段云; 武予清; 杨淑斐; 吴仁海; 赵明茜 植物保护 2007-12-08
16 黄色灯对金纹细蛾的防治作用 段云; 刘顺通; 段爱菊; 刘长营; 张自启; 武予清 河南农业科学 2008-12-15
17 不同波长光对棉铃虫飞翔活动影响的初步研究 蒋月丽; 曹雅忠; 李克斌; 尹姣; 武予清; 段云 植物保护 2008-12-08
18 小麦吸浆虫监测方法评价 武予清; 蒋月丽; 段云 河南农业科学 2008-08-15
19 三种不同波长绿-黄光对甜菜夜蛾产卵生物学的影响 蒋月丽; 段云; 武予清 植物保护学报 2008-10-15
20 吡虫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麦蚜有效剂量的评价 刘爱芝; 王晓军; 武予清; 李素娟; 李巧丝 河南农业科学 2003-01-15
21 河南省主要金龟子(蛴螬)种类分布、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一) 李素娟; 刘爱芝; 武予清; 罗金荣; 殷花娥 河南农业科学 2003-04-15
22 河南省主要金龟子(蛴螬)种类分布、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二) 李素娟; 刘爱芝; 武予清; 罗金荣; 殷花娥 河南农业科学 2003-05-15
23 河南省主要金龟子(蛴螬)种类分布、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三) 李素娟; 刘爱芝; 武予清; 薛太勤; 李鸿胜 河南农业科学 2003-06-15
24 河南省主要金龟子(蛴螬)种类分布、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四) 李素娟; 刘爱芝; 武予清; 李鸿胜; 薛太勤 河南农业科学 2003-07-15
25 麦蚜危害对优质面包小麦品质的影响 李巧丝; 武予清; 李素娟; 刘爱芝; 刘媛媛 植物保护 2003-02-08
26 几种杀虫剂防治甘蓝菜青虫药效试验 刘爱芝; 李素娟; 武予清; 俞国辉; 罗金荣 现代农药 2003-08-10
27 小麦中黄酮类化合物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保川; 陈巨莲; 倪汉祥; 孙京瑞; 武予清 植物保护学报 2003-02-15
28 农副产品粗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刘爱芝; 李素娟; 武予清; 常红雷; 焦朝宗; 韩松; 祝小莉 河南农业科学 2004-12-15
29 麦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及吡虫啉有效用量的评价 刘爱芝; 王晓军; 李素娟; 武予清; 李巧丝 植物保护 2002-06-08
30 朱砂叶螨久效磷抗性的室内选择及交互抗性 武予清; 李世功; 李素娟; 刘爱芝; 赵明茜; 杨俊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12-30
31 棉花单宁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武予清; 郭予元 中国棉花 2000-08-30
32 几种新型杀虫剂防治烟蚜效果比较 刘爱芝; 李素娟; 武予清; 李世功 植物保护 2000-08-08
33 转Bt基因棉单宁及总酚含量的初步测定 武予清; 郭予元; 曾庆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6-20
34 不同性质的杀虫剂对麦田天敌的影响 刘爱芝; 李素娟; 武予清; 李世功; 白怀瑾 华北农学报 2001-12-15
35 应重视小麦抗病虫基因的开发研究 刘红彦; 武予清; 宋玉立 河南农业科学 2001-01-22
36 河南省蛴螬暴发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刘爱芝; 李素娟; 武予清; 李世功; 罗金荣 河南农业科学 2001-04-22
37 20%甲氰菊酯乳油防治山楂叶螨药效试验 李巧丝; 李世功; 武予清; 李素娟; 刘爱芝 河南农业科学 2001-12-22
38 棉花单宁-黄酮类化合物对棉铃虫的抗性潜力 武予清; 郭予元 生态学报 2001-02-25
39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吸浆虫田间抗性鉴定 李素娟; 刘爱芝; 武予清; 李世功; 马新丽; 丁征宇 植物保护 2001-06-08
40 小麦灌浆期抗禾谷缢管蚜的生化机制 李素娟; 武予清; 刘爱芝; 李世功; 韩世平 植物保护学报 2001-11-15
41 花生田蛴螬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刘爱芝; 李素娟; 武予清; 李巧丝; 罗金荣 华北农学报 2002-06-15
42 小麦抗蚜育种研究进展 武予清; 李素娟; 刘爱芝; 李世功 河南农业科学 2002-02-22
43 烟粉虱无公害治理有效药剂的研究 刘爱芝; 李素娟; 武予清; 李世功; 李惠军; 沈云亭 河南农业科学 2002-11-22
44 植食叶螨抗药性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刘芹轩; 武予清 遗传 1994-09-28
45 棉花品种的抗螨机制研究 武予清; 刘芹轩; 高宗仁; 钟昌珍 中国农业科学 1996-06-20
46 爱比菌素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及生物学影响 武予清; 刘孝纯 华北农学报 1997-03-20
47 几种农药增效剂的杀虫增效效果研究 杨青云; 武予清; 陈云堂; 张建伟; 陈连玉; 曹杰 河南农业科学 1997-09-15
48 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对朱砂叶螨抗性的筛选鉴定 武予清; 刘芹轩; 钟昌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09-20
49 小麦吸浆虫几种主要禾本科寄主各生育期所需积温和日照时数的比较分析 段云; 武予清; 吴仁海; 蒋月丽 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 2009-10-27
50 昆虫天敌产品的开发与展望 武予清; 李素娟; 刘爱芝; 韩松; 张玉亭 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七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5-10-01
51 异色瓢虫的人工饲养与应用 段云; 武予清; 杨淑斐 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10-01
媒体报道:
武予清:守望麦花飘香
2007年以来,世界粮食市场动荡不安。“民以食为天”,中国领导人对于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出台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其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武予清博士作为该体系首批被聘任的功能科学家,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长期以来他主要负责黄淮海麦区的病虫害防控工作和小麦吸浆虫的课题研究。
武予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河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四、五届河南省委员会委员。
深入田间深入农民,解决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一直是武予清博士的主要职责。1984年,刚满19岁的武予清从河南农学院植保系毕业,进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从事农业害虫防治工作。1986年“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任务下达后,包括郭予元院士等国家级科研单位的大批专家来到开展小麦害虫防治技术研究。郭院士学识渊博、不畏艰苦、平易近人的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期间,武予清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学术功底不扎实,如果想在害虫防治学科有所作为,有必要进一步深造。
1995年获得华中农业大学昆虫学硕士学位后,武予清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师从郭予元院士攻读博士学位。他在棉花抗虫性研究中发现我国沿用水解单宁作为棉花抗虫物质是一个错误概念,棉花中几乎测定不出这个物质。1996-1997年在四川大学皮革工程实验室石碧院士指导下,完成了棉花缩合单宁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监测方法。他从两位导师身上学到了“求真”的科学研究真谛。
由于在植物抗虫性研究方面的成就,2002年受到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在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生命农学研究科宫田正教授实验室继续从事植物抗虫性博士后研究。宫田正教授是中日昆虫科学研究交流的友好使者,在日本期间除了课题研究以外,协助武予清博士考察了许多地区先进的农作物害虫无农药和减农药防治。这对武予清博士在回国后对中国农作物害虫防治的研究课题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日本期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马万杰院长亲赴名古屋大学看望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希望他早日学成归来,用所学的知识为害虫防治学科的发展和解决农业生产重大问题服务。
自2005年回国后武予清博士获得了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发明了“新概念防蛾灯”等国家专利,并发表了无害化害虫防治机理和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10多篇,“黄光干扰防治蛾类害虫技术的研究应用”的科技成果目前已经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的鉴定。
近年来武予清团队的足迹踏遍黄淮海麦区的6个省市,考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培训农民指导防治。对迅速扩展蔓延的一种小麦检疫性根部病害的发生情况调查和防治建议、辛硫磷三唑酮农药拌种导致大面积小麦药害等考察报告都引起了小麦体系首席肖世和博士、农业部相关领导和媒体的高度重视。在小麦吸浆虫防治方面率先实施“黄色粘板监测成虫出土,穗期喷药保护统一防治”的轻简化技术措施,并开始在黄淮海麦区示范推广,效果十分显著,深受示范区群众的好评。
不断发现、创新是武予清团队的使命。他的团队在2008年春天率先用高空系留气球在100米高空捕捉到了麦蚜,采用沙砾气流模型描述了麦蚜4月下旬到5月份由黄淮海南部向我国北方麦区迁飞过程,找到了麦蚜迁飞的直接证据,为麦蚜的区域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他的团队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曹雅忠研究员的协助下,2008年3月设立我国第一台吸虫塔用于监测小麦蚜虫的迁飞。
坚持害虫无害化防治方向一直是武予清博士的坚定目标。目前在大田作物中,寄生蜂释放防治害虫是最成功的生物防治技术之一,他的团队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小麦吸浆虫寄生蜂资源的调查,以期能为小麦吸浆虫的可持续和无害化防治提供有效的技术措施。
来源:《科学中国人》2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