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王学国,男,中共党员,现任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科研科科长、研究员,辣椒课题主持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9-1983:吉林农业大学本科蔬菜专业。

1983-现在:吉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事蔬菜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同时承担全所科研工作。

学术兼职: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

2、中国辣椒研究协会理事。

3、中国辣椒杂志编委。

4、吉林省突出贡献人才。

5、吉林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

6、吉林省科技特派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承担的科研情况:

曾先后三次参加国家“六、五”至“八、五”农业部攻关项目“多抗、丰产、优质甜辣椒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子专题研究工作。

1、1995-2001年先后二次主持省科技厅“甜辣椒杂种一代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

2、2002-2005年参加了国家863科研项目“出口型优质抗病甜椒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子专题)研究任务,并任该项目组组长及责任人。

3、2004~2006年王学国同志又承担了长春市“北方三辣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专家大院项目,并被聘为项目首席专家和责任人。

4、2009年承担了吉林省财政厅和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分蘖洋葱、菜豆新品种选育”农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并聘任项目课题主持人。

科研成果:

先后获得国家、省、厅科技进步奖或推广奖17项,其中: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农业技术推广奖8项,阶段性成果2项。选育出5个辣椒新品种,4个进入中试阶段的不同类型杂交新组合,贮备了两个技术研究项目。

1 吉椒八号辣椒 王学国;于风影;曲景伟;程英魁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 2004

2 抗病、高产、优质甜椒新品种“吉椒二号” 时桂嫒;王学国;曲景伟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 2003

3 吉椒9号 王学国;毛芙蓉;王秀峰;程英魁;孙希卓;崔长辉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 2006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撰写科技论文15篇,主编3本科技图书。

出版专著:

1、《辣椒栽培技术200问》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胡萝卜主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杨有权; 邓国清; 王学国 农村科技开发 1997-09-10

2 甜椒品种对炭疽病抗性鉴定及抗源筛选方法研究 徐香瑞; 张波; 王学国; 毛芙蓉; 张志财; 卜显峰; 齐嘉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10-30

3 吉椒9515 王学国 吉林蔬菜 2003-09-25

4 吉椒八号辣椒选育报告 王学国; 于凤颖; 于凤颖; 毛芙蓉 吉林蔬菜 2004-01-25

5 吉椒9515 王学国 吉林蔬菜 2004-07-25

6 国外昆虫性激素开发利用的现状 杨有权; 王学国; 李佳宁 世界农业 1996-12-10

7 水苏的高产栽培技术 杨有权; 王学国; 李佳宁 吉林蔬菜 1996-12-25

8 俄罗斯农业上的检疫害虫 杨有权; 邓国清; 王学国 世界农业 1997-08-10

9 大蒜病毒病及其防治 杨有权; 杨素真; 王学国 长江蔬菜 1997-09-15

10 大蒜茎线虫的研究 杨有权; 邓国清; 王学国 长江蔬菜 1997-10-15

11 植物农药资源──野生葱 杨有权; 王学国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 1997-06-20

12 圆葱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一) 杨有权; 邓国清; 王学国 农业科技与信息 1997-01-15

13 圆葱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二) 杨有权; 邓国清; 王学国 农业科技与信息 1997-04-15

14 吉椒六号辣椒新品种选育报告 王学国; 于凤颖; 于斌 吉林蔬菜 1998-12-25

15 甜椒对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徐香瑞; 张波; 王学国; 毛芙蓉 2005中国植病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北海联合年会论文集 2005-08-01

荣誉奖励:


连续7年被评为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先进个人。

1、1986~2003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3等奖4项。

2、1991~2008年获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科技进步2等奖5项。

3、1991~2009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2等奖4项(1、1、2、6名)。

4、1999~2001年获吉林省政府科教兴农和丰收计划1等奖2项。

5、2001年获国家丰收计划2等奖。

6、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1等奖。

7、2006年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2等奖。

8、2009年荣获长春市科技进步3等奖。

9、2009年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2等奖。

媒体报道:


成功源于敬业

——记蔬菜育种专家王学国

王学国,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蔬菜专家。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为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辣椒课题主持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辣椒研究协会理事,中国辣椒杂志编委,吉林省突出贡献人才,吉林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科技特派员。

王学国老师从事蔬菜研究工作以来,始终把农业自主创新技术研究作为科技富民的出发点,把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作为工作奉献的落脚点。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科研工作严谨、认真,对工作始终高标准、严要求,不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用自己的青春去描绘养育他的土地,用辛勤的汗水滋润着吉林省蔬菜科技事业的发展。

一、坚定信念 务实追求

王学国老师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思想和行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够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理解。王老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行动中,言必信,行必果;默默奉献,爱岗敬业,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始终以乐观的奉献精神投身到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中去。他深深体会到,个人的理想只有置身于社会的变革,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已实现,才能大放异彩。由于多年的工作积累,他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牵头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出色地完成科研工作任务,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科技开发能力。

二、天涯海角 挥洒青春

为完成国家课题任务,使培育的新品种尽快地应用于生产,王学国老师于1985~1990年间,四次前往海南省三亚市进行辣椒南繁加代科研工作,每次去南繁加代试验研究都是半年时间,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试验环境差异很大,辣椒栽培方式、试验方法、试验结果截然不同内地,工作上可谓困难重重。但他没有气馁,依据当地气候的特点,制定详尽的科研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边干边学,出色完成了历年的科研任务。特别是在1985年南繁工作中,正值辣椒育苗阶段,海南省突遇30年不遇的11级台风,试验材料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但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任凭台风连续吹打,经他努力保住了辣椒试验材料,使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当时辣椒试验面积大,辣椒科研任务繁重,他白天劳累一身汗水,夜晚整理试验资料,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仍为院里节约科研经费3500余元。当年试验效果成为30个内陆南繁育种单位的先进典型,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的同时,为所在单位争得了荣誉,也为顺利地完成国家攻关任务作出了贡献。

三、情系三农 服务农民

2006年至今,王学国同志被吉林省农委、吉林省联通聘为12316新农村热线蔬菜专家,四年来累计接听农民技术咨询电话3万余人次,并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涉及的服务内容有蔬菜新品种的选择、蔬菜丰产关键栽培技术的答疑、蔬菜生产和产品市场的设计与预测,以及小杂粮丰产栽培技术的解答等。在12316科技服务活动中,他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工作技能,业务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通过信息平台的沟通,同农民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技术方面的探讨,深层次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而架起彼此相互信赖的桥梁。工作中,王学国老师以不断提高蔬菜科技星火带头人的科技水平和自身素质为目标,以服务农民为己任,让广大农民朋友尽快地接受并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关键技术,提高农民种菜的热情,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马秋是德惠市郭家镇葛家村的农民,夫妇俩一直靠种植蔬菜谋生。同专家相识前,每亩蔬菜的经济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家庭经济状况仅是维持温饱,生活始终捉襟见肘。通过12316信息平台与王学国专家相识后,专家对其进行重点技术指导,2006年1亩豇豆获利4800元,马秋夫妇专程赠送两面锦旗,表达对专家的谢意。有了上一年的蔬菜种植经验,马秋夫妇心里有了底,又恳请专家为1公顷露地蔬菜重新进行生产设计。通过专家的技术服务,加之自身的努力,当年获得经济收益4.5万余元,家里不仅还清了欠款,而且还有经济结余,他们感慨地说:“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开心,日子有奔头了”。同时,王学国老师又为他们设定新的目标,自己富裕不算富,一定要把周围的群众带动起来,实行区域优势蔬菜种植,特色经营,才能让大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在王学国专家的引导下,他们与企业联姻,采取企业无偿经济投入、订单农业种植等蔬菜经营方式,2008~2009年由马秋带领周围农户共种植延后蔬菜260亩,主要有马铃薯、辣椒、豆角、菠菜、黄瓜等蔬菜作物,使当地农民获得经济收入70余万元。2009年马秋家的泥土危房换成了当地最好的四间砖瓦房,喜迁新居,解决了夫妻俩的后顾之忧。其致富技术经验先后被吉林日报、吉林省乡村电视频道、长春市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乡村序曲栏目进行了报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王学国老师作为全国12316农村热线农业专家代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7频道(天脊共筑行动)文艺晚会活动,并接受晚会主持人的现场采访。

2006年6月,通过12316信息平台,王学国老师又同长春市绿园绿康大葱栽培技术专业合作社社长赵凤歧建立了联系。该合作社主要是经营大葱种苗的运输,并以种植大葱为主。在以往大葱种苗运输过程中,葱苗腐烂,成活率低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种植技术方面,大葱栽培技术落后等关键技术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地种植户和葱苗的经营者,技术难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与专家相识对接后,专家为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建议其育苗后期少灌水,蹲苗,少浇冲施肥,提高葱苗单价,运输葱苗时,通过建立通风隔断等技术手段,保证葱苗的质量,使种植大葱的农户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在田间管理方面,提出了科学营养施肥技术、大葱综合病害防治等措施,解决了大葱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使当地大葱产业向着健康、有序、可持续性方向发展。2007~2009年该合作社共运输葱苗60车,种植大葱600公顷,为当地新增经济效益2190余万元。其该合作社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的经验,在吉林电视台“我是农民”人物访谈节目中进行了宣传。由王学国专家指导的致富技术经验,先后在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专家访谈栏目、专家和农民人物访谈节目中进行了现场采访,同时农民赠送一面锦旗,表达对专家的谢意。

由于王学国老师在12316技术服务工作中的出色表现,2010年1月12日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和吉林省联通共同主办的“农科之星”活动中,他获得了“最佳贡献奖”。评选组委会给予王学国专家如下的评价:在知识的天空探求真谛,在人性的字典里找寻真诚,面对名利处之淡然,从不喝农民一口水,不吃农民一顿饭。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为农民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四、勇攀高峰 硕果累累

在科研工作中,王学国老师踏实肯干,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对工作兢兢业业,时常对不懂的技术问题进行揣摩、研究,直到弄懂为止。农业技术研究周期长,研究深度无止境,受多因素制约,对每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都极富有挑战性,也是一种考验,王学国老师之所以能够耐得住这种寂寞,取得这么多的科技成果,就是源于他内心充满着希望,心里始终装载着农业、农民,并努力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断做出奉献。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参加工作后,他始终从事甜辣椒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曾先后三次参加 国家“六、五”至“八、五”农业部科研攻关项目“多抗、丰产、优质甜辣椒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子专题技术研究。1995-2001年主持省科技厅“甜辣椒杂种一代新品种选育”项目的研究,累计选育6个辣椒品种和一批杂交组合。2002~2005年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出口型优质抗病甜椒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子专题)研究任务,并任项目组组长及责任人,该项目已经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在参加该项目工作中,王学国老师主要开展了辣椒亲本材料创新技术研究,首次发现了大果型辣椒三段式徒手脱冠去雄技术。由于该项技术的发现,在其制种技术上为丰富大果型辣椒亲本资源,加快其杂交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奠定了基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他主持的“多抗、丰产、优质吉椒八号辣椒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2006年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2等奖,该品种选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4~2006年王学国同志又承担了长春市“北方三辣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专家大院项目,并被聘为项目首席专家和责任人。在参加专家大院项目科研活动中,王学国同志依据作物的特征特性,通过三辣关键栽培技术的完善和技术组装等手段的运用,创新了三辣栽培模式,改变北方三辣传统栽培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三辣生产中单位面积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对我省三辣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他主持的“北方三辣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项目,2009年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2等奖,新增社会效益2.3亿元。2009年王学国同志又承担了吉林省财政厅和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分蘖洋葱、菜豆新品种选育”农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并聘任项目课题主持人,目前正积极制定科研计划,以饱满的热情带领课题组开展此项科研工作。

参加工作26年来,王学国同志荣获农业科技成果20项,据测算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达3.5亿元,撰写科技论文15篇,主编3本科技图书,10次被本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其中1991-2009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2等奖4项(1、1、2、6名);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1等奖1项;1986~2003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3等奖4项;1991~2008年获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科技进步2等奖5项;1998~2007年有2个辣椒品种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2001年获吉林省政府科教兴农和丰收计划1等奖2项;2001年获国家丰收计划2等奖1项;2009年荣获长春市科技进步3等奖1项。

五、淡泊名利 拥有梦想

王学国老师,一位质朴的农业科研人员,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26年来,他把生命的意义,寄托在劳动和科研工作中,从不过度宣染自己的工作业绩。他不善言谈,且用双脚丈量绿色的田地,走过去,付出的是艰辛和汗水;留下的,是一片片沉甸甸的果实。他脚踏实地,凭借两手种出了绿色和希望。在他的心中,始终装载着自己的梦想,那就是“为农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他始终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我甘愿做一粒石子,为农民的富裕铺设一条致富之路。

来源:《吉林农业》2010年第5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