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文化艺术 > 文章正文

水墨人生,是生命力划破空间的轨迹 

对于艺术家来说,最可怕的就是重复自己。

而对于徐勇民来说,他的创作他的探索,都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换句话说,他的人生很像他的作品,有时候如浓墨重彩般华丽,有时又像水墨画一样单纯、洁净。

徐勇民的创作风格有过几次较大的改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徐勇民的连环画作倍受好评,但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他一改往日的画风,重新调整自己的创作视角,从而迎来了另一个硕果累累的阶段。那段时期,他最引人注目的是重彩作品,像获得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的《飞起来》,像被深圳美术馆收藏的《东方水仙》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徐勇民的重彩作品属于工笔,但它们已经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勾线和层层的渲染,而是以现代艺术的造型手法,来直接面对现实的题材,或者,是以现实环境的视觉经验,来把握“绘画”自身的感受。

徐勇民的作品充溢着生命的激情,作为一个画家,徐勇民的作品早已受到国际国内同行及专家的认可。但作为他自己,却从不满足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来,徐勇民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语言又进行了新的思考。这种思考既有对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的传承,又容纳了对笔墨语言的现代性思考。徐勇民有意识地将它们应用到一些特别的题材,解构传统或重建新艺术就成为可能。徐勇民欧洲之行的《巴黎掠影》系列如此,多年探索的《马球》系列也是如此。在徐勇民眼中,前者是把清晰化为朦胧,将一个异域的城市放置于中国的笔墨形式中糅合、碰撞;马球运动则意味着力量、速度与勇气,画的是古人的奔跑姿态,传递的却是现代人的境界和情怀。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徐勇民水墨画中点、线因素的现实来源和艺术背景。

无论是对艺术本体语言有意识的研究,还是这种语言的运用所导致的风格上的变化,其实都是在诠释一点:无论是作为画家的徐勇民还是作为教授的徐勇民,总在不断地用作品验证对艺术的思考。

  与其说这是徐勇民对艺术的孜孜探求,不如说这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所导致的生命力的冲动与创造力的勃发。

  也许这应该归功于徐勇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再认识。

  令徐勇民惊诧和感动的是陕北老太太的“作品”。他无法想象,在那样一种困苦的生活中,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坐在炕头上随手剪出的窗花、娃娃,完全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它真切、朴实,没有艺术最忌讳的浮躁、装腔作势等毛病,洋溢着对生命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

这,就是蕴藏在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中的精神力量。对于艺术家来说,对于徐勇民来说,只有它才是作品永恒的主题,才是灵感永不衰竭的源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