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发明专利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专家信息:


雷仲仁,男,博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植保系昆虫教研组副主任和昆虫实验室主任,植保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蔬菜害虫和蝗虫研究课题组组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

1993年获昆虫学博士学位。

199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并留植保所工作。

2006-2008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从事合作研究。

2010年3-5月,对美国哈佛大学、佐治亚大学、奥本大学和康涅狄格州大学等相关昆虫研究室及其专家进行了访问与交流。

2011年6-7月,对以色列全国主要地区害虫发生与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进行了考察与交流。

社会兼职:

1.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2.园艺园林病虫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昆虫学会理事。

3.北京市农业专家和北京市农业局专家顾问。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蔬菜害虫和蝗虫行为学、分子生态学及生物防治和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十一五”期间主持或参加的主要课题:农林危险入侵生物的分子生态适应机理。

2.国家“973”项目第二课题(2002CB111402):飞蝗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5BA529A01):蔬菜斑潜蝇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技术子课题。

4.国家自然基金(30671407):东亚飞蝗热调节行为与绿僵菌致病性的关系。

5.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8A08-21):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6.国家“973”项目第四子课题(2009CB119004-4):设施环境下害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及分化研究。

7.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3025):粉虱类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8.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3005):有机蔬菜综合防治病虫关键技术引进及本土化集成。

9.北京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D0707003040291) :基于食性分化的南美斑潜蝇种群分化机理研究。

10.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L2007SR15)。

科研成果:

利用鸣声分析技术首次对我国蝉科进行了鸣声分类研究,在国内率先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对我国棉铃虫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其种群间存在着广泛的迁飞扩散现象。目前主要研究蔬菜害虫和外来入侵害虫的爆发机理和控制技术,对斑潜蝇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套综合控制斑潜蝇为害的关键技术。在西花蓟马、斑潜蝇和蝗虫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研究与应用方面有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绿僵菌生产技术及其油剂和水分散粒剂、亚蝗微粒子虫繁孢工艺及水悬剂和饵剂等多项技术,特别是近年来研发了一种用于防治粉虱、蓟马等蔬菜害虫的白僵菌、绿僵菌孢子粉大量生产和干燥技术,研发了系列用于蓟马、斑潜蝇、粉虱等害虫诱捕的高效引诱剂及其配套应用的粘虫板生产和应用技术,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


高效引诱剂与粘虫板有机结合系列专利技术简介

一、蓟马高效诱捕型粘虫板

技术概况

蓟马高效诱捕型粘虫板是将蓟马喜好的颜色和对蓟马高效的引诱剂及缓释剂有机结合,而研发的一种高效诱捕型色板(黄板和篮板)。此技术克服了单一使用颜色板诱杀效果差的缺点,同时还克服了引诱剂易于挥发的缺点,不仅延长了粘虫板的使用时间,还可以减少诱虫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诱虫板的成本,使其更适合于推广应用。经保护地试验应用,对西花蓟马的诱杀效果是普通诱虫板的5倍左右,对烟蓟马的诱杀效果是普通诱虫板的10倍左右。该技术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增产增效情况

该产品通过在北京、陕西、山东等地的示范应用,比普通诱虫板可多诱捕5倍左右的蓟马,也可诱到较多的粉虱。特别在害虫种群数量较低时,对控制虫传病毒病可起到很好预防作用。

技术要点

利用昆虫对特定颜色、气味的趋性,通过在粘虫色板的表面增加特异性的诱虫物质和缓释剂及网格而形成一种防治效果明显的新型诱虫板(黄色和蓝色)。

该诱虫板使用方便、诱力强、统计计数简便、防治效果好、操作简捷、性能稳定、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对多种害虫高效、安全、环保的防治、测报和抗药性监测的有效方法。

适宜害虫和区域

各类蓟马(烟蓟马、花蓟马、西花蓟马、瓜蓟马、棕榈蓟马等)、粉虱、蚜虫等小型昆虫发生危害的温室及大田。

使用方法

在田间或温室中,诱虫板悬挂高度为与植株等高或者略高于植株。悬挂板数视植株大小、密度和板的大小而定。用于防治时,一般为每亩30-40张。用于监测时,在苗期开始悬挂,每亩2-3张或每棚2张。

二、斑潜蝇高效诱捕型粘虫板

技术概况

斑潜蝇高效诱捕型粘虫板是将斑潜蝇喜好的颜色和对斑潜蝇高效的引诱剂及缓释剂有机结合,而研发的一种高效诱捕型黄板。此技术克服了单一使用颜色诱杀效果差和引诱剂易于挥发的缺点,不仅延长了粘虫板的使用时间,还可以减少诱虫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诱虫板的成本,使其更适合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技术要点

利用昆虫对特定颜色、气味的趋性,通过在粘虫色板的表面增加特异性的诱虫物质和缓释剂及网格而形成一种防治效果明显的新型诱虫板。

该诱虫板使用方便、诱力强、统计计数简便、防治效果好、操作简捷、性能稳定、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对多种害虫高效、安全、环保的防治、测报和抗药性监测的有效方法。

适宜害虫和区域

各类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三叶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豌豆彩潜蝇等)、蚜虫等小型昆虫发生危害的温室及大田。

使用方法

在田间或温室中,诱虫板悬挂高度为与植株等高或者略高于植株。悬挂板数视植株大小、密度和板的大小而定。用于防治时,一般为每亩30-40张。用于监测时,在苗期开始悬挂,每亩2-3张或每棚2张。

三、粉虱高效诱捕型粘虫板

技术概况

粉虱高效诱捕型粘虫板是将粉虱喜好的颜色和对粉虱高效的引诱剂及缓释剂有机结合,而研发的一种高效诱捕型黄板。此技术克服了单一使用颜色诱杀效果差和引诱剂易于挥发的缺点,不仅延长了粘虫板的使用时间,还可以减少诱虫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诱虫板的成本,使其更适合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技术要点

利用昆虫对特定颜色、气味的趋性,通过在粘虫色板的表面增加特异性的诱虫物质和缓释剂及网格而形成一种防治效果明显的新型诱虫板。

该诱虫板使用方便、诱力强、统计计数简便、防治效果好、操作简捷、性能稳定、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对多种害虫高效、安全、环保的防治、测报和抗药性监测的有效方法。

适宜害虫和区域

各类粉虱(烟粉虱、温室白粉虱、黑刺粉虱、桑粉虱等)、蚜虫等小型昆虫发生危害的温室、大田及果园。

使用方法

在田间或温室中,诱虫板悬挂高度为与植株等高或者略高于植株。悬挂板数视植株大小、密度和板的大小而定。用于防治时,一般为每亩30-40张。用于监测时,在苗期开始悬挂,每亩2-3张或每棚2张。

其它: 

 一种孢子粉干燥方法 雷仲仁; 问锦曾; 王兆勇; 王海鸿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09-07-15

 一种诱虫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雷仲仁; 梁兴慧; 王海鸿; 问锦曾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10-01-06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9部。

出版专著:

主编出版了《中国蝉科志》。

发表论文:

2011

1. Wang SY, Lei ZR*, Wang HH, Dong BX, Ren BZ.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leafminer Liriomyza trifolii (Diptera:Agromyzidae) Mol.Biol. Rep 2011 38:687-692

2. Wang HH, ZR Lei*, X Li, YL Gao, and RD Oetting Rapid Cold Hardening and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Genes in the B-biotype Bemisia tabaci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2011 4 (1):132-139

3. Stuart R Reitz, GAO Yu-lin and Lei* Zhong-ren Thrips: Pests of Concern to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 10(6): 867-892

4. Yulin Gao,a Juan Luis Jurat-Fuentes,b Brenda Oppert,c Jeffrey A Fabrick,dChenxi Liu,a Jianhua Gaoe and Zhongren Lei* Increased toxicit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3Aa against Crioceris quatuordecimpunctata,Phaedon brassicae and Colaphellus bowringi by a Tenebrio molitor cadherin fragmentPest Manag Sci 2011 DOI 10.1002/ps.2149

2010

5. Tongxian Liu , Le Kang , Zhongren Lei , Ricardo Hernandez. Hymenopteran Parasitoids and Their Role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Vegetable Liriomyza Leafminers Recent Advances in Entomological Research: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0 228 – 243.

6. Zhao Liu, Zhongren Lei*, Baozhen Hua, Haihong Wang and Tongxian Liu Geermination Behavior of Beauveria bassiana (Deuteromycotina: Hyphomycetes) on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Nymphs J. Entomol. Sci. 2010 45(4):322-334.

7. Xing-Hui Liang, Zhong-Ren Lei*, Jin-Zeng Wen ,Ming-Liang Zhu The diurnal flight activit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 in greenhouse Insect Science 2010 17: 535-541

8. 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孢子萌发、酶活力及毒力的影响 岳梅; 雷仲仁; 孟涛; 王兆勇; 姚君明 植物保护 2010-04-08

9. 两种入侵粉虱热激基因Hsp70的克隆及温度胁迫下的种间差异表达 王海鸿; 雷仲仁 生态学杂志 2010-04-15

10. 信息化合物对西花蓟马的行为调控及其应用 梁兴慧, 雷仲仁* 中国蔬菜 2010 (22):23-27

11.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绿僵菌LA菌株对东亚飞蝗的致病力 朱彬洲,雷仲仁*,徐洪富,王兆勇,梁兴慧 中国生物防治 2010 26 (4):448-452

12. 两种潜叶果蝇简介 问锦曾, 雷仲仁* 植物保护 2010 36(4):173-174

2009

13. Zhongren Lei, T-X Liu Feeding, oviposition,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Liriomyza trifolii on Bt-cotton and conventional cotton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SCI) 2009 (99):253-261

14. 不同温度下4株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致病力 张素华; 雷仲仁; 范淑英; 问锦曾 植物保护 2009-12-08

15. 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进展 万方浩; 张桂芬; 刘树生; 罗晨; 褚栋; 张友军; 臧连生; 纠敏; 吕志创; 崔旭红; 张丽萍; 张帆; 张青文; 刘万学; 梁沛; 雷仲仁; 张永军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9-02-15

16. 估计粉虱若虫存活数量的新方法——氧化镁薄板法 王海鸿; 黄东东; 问锦曾; 雷仲仁 昆虫知识 2009-03-15

17. 东亚飞蝗耐高温能力及其体温调节行为 岳梅; 雷仲仁; 朱彬洲; 姚君明 昆虫学报 2009-10-20

2008

18. 色卡对西方花蓟马诱捕作用的研究 任洁; 雷仲仁; 花蕾 中国植保导刊 2008-04-20

19. 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B型和ZHJ-1型烟粉虱热休克基因hsp70和hsp90的表达 王海鸿; 雷仲仁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1-10

2007

20. 中国草蝉属—新种(半翅目:蝉科) 沈奕德; 雷仲仁; 杨吉琼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9-01

21. 培养基和温度对2株治蝗绿僵菌生长和毒力的影响 李树一; 雷仲仁; 李传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 2007-03-15

22. 重大外来入侵害虫三叶斑潜蝇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雷仲仁; 朱灿健; 张长青 植物保护 2007-02-08

23. 红火蚁的人工饲养方法 孙延勇; 王音; 雷仲仁; 问锦曾 植物保护 2007-04-08

24. 月斑虎甲对中华稻蝗的捕食作用 李红波; 花蕾; 雷仲仁; 刘世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09-10

25. 三叶斑潜蝇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雷仲仁; 姚君明; 朱灿健; 王海鸿 植物保护 2007-10-08

26. 温度对绿僵菌菌株LA06、 LD0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姚君明; 顾晓军; 问锦曾; 王海鸿; 雷仲仁 武夷科学 2007-12-15

2006

27. 北京地区西花蓟马发生为害调查研究 任洁; 雷仲仁; 张令军; 李红岭; 花蕾 中国植保导刊 2006-05-20

28. 绿僵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黄冬如; 雷仲仁; 问锦曾 广西植保 2006-06-30

29. 中国草蝉属一新种(半翅目:蝉科) 沈奕德; 雷仲仁; 杨吉琼 昆虫分类学报 2006-09-30

30. 烟粉虱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刘召; 雷仲仁; 花保祯; 王音; 问锦曾; 黄虹 植物保护 2006-06-08

31. 绿僵菌侵染小菜蛾幼虫过程的透射电镜观察 王音; 雷仲仁; 张青文; 问锦曾 昆虫学报 2006-06-20

32. 书讯 植物保护 雷仲仁 2006-10-08

2005

33. 对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红火蚁的考察 雷仲仁; 罗礼智; 郑永权; 程登发; 袁会珠; 曹坳程 植物保护 2005-06-08

34. 昆虫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 王海鸿; 雷仲仁 中国农业科学 2005-10-10

35. 南美斑潜蝇蛹的耐寒性研究 刘月英; 雷仲仁 甘肃农业科技 2005-03-26

36. B型烟粉虱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王海鸿; 雷仲仁 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暨昆虫保护、利用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5-10-01

37. 绿僵菌侵染小菜蛾体表过程的显微观察 王音; 雷仲仁; 张青文; 问锦曾 昆虫学报 2005-04-15

38. 东亚飞蝗感染绿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黄冬如; 雷仲仁; 王国平; 问锦曾 昆虫知识 2005- 03-26

2004

39. 南美斑潜蝇寄生蜂二中国新记录种 问锦曾; 王音; 雷仲仁 昆虫分类学报 2004-03-25

40. 豌豆潜蝇姬小蜂研究进展 冯红云; 雷仲仁; 问锦曾; 王音; 黄虹 中国生物防治 2004-05-08

41. 外来入侵生物及其控制策略 曹坳程; 芮昌辉; 雷仲仁 科技导报 2004-04-18

42. 黄卡诱捕美洲斑潜蝇效果研究 裴晖; 雷仲仁 江西农业学报 2004-09-30

43. 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鉴别、危害及防治 雷仲仁; 问锦曾; 王音 植物保护 2004-06-08

44. 绿僵菌治蝗研究进展 雷仲仁; 问锦曾 植物保护 2004-08-08

45. 小麦潜叶蝇呈加重发生趋势 张跃进; 曹雅忠; 雷仲仁; 姜玉英 植物保护 2004-12-08

2003

46. 绿僵菌油剂防治东亚飞蝗田间试验 雷仲仁; 问锦曾; 谭正华; 王音; 谢志庚; 李顺功; 吴福海 植物保护 2003-02-08

47. 5株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毒力测定 问锦曾; 雷仲仁; 谭正华; 王音; 符伟; 黄虹 植物保护 2003-06-08

2002

48. 几种昆虫几丁质抑制剂对东亚飞蝗的毒力测定和应用评价 雷仲仁; 问锦曾; 吕远刚; 王音; 黄虹 植物保护 2002-04-08

49. 美洲斑潜蝇在不同温度下的飞行能力 雷仲仁; 王音; 黄冬如; 程登发 昆虫学报 2002-06-15

50. 寄生于斑潜蝇的蝇茧蜂简介 问锦曾; 雷仲仁; 王音 昆虫知识 2002-01-21

2001

51. 中国小菜蛾变形孢虫研究初报 王音; 问锦曾; 雷仲仁 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1-10-01

2000

52. 我国蔬菜潜叶蝇寄生蜂简介(四)普金姬小蜂、冈崎姬小蜂等六种 问锦曾; 雷仲仁; 王音 植物保护 2000- 04-08

53. 我国蔬菜潜叶蝇寄生蜂简介(五)厚脉姬小蜂、宽脉姬小蜂等七种 问锦曾; 王音; 雷仲仁 植物保护 2000- 12-08

54. 美洲斑潜蝇的越冬与耐寒性研究 王音; 雷仲仁; 问锦曾; 孙福在; 吴孔明 植物保护学报 2000-02-15

55.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发育、取食、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王音; 雷仲仁; 问锦曾; 黄虹 植物保护学报 2000-08-15

1999

56. 我国蔬菜潜叶蝇寄生蜂简介 (一)攀金姬小蜂和芙新姬小蜂 问锦曾; 雷仲仁; 王音 植物保护 1999-06-08

57. 我国蔬菜潜叶蝇寄生蜂简介 (二)潜蝇姬小蜂、粗脉姬小蜂和栉角姬小蜂 雷仲仁; 王音; 问锦曾 植物保护 1999- 08-08

58. 我国蔬菜潜叶蝇寄生蜂简介 (三)圆形赘须金小蜂、底诺金小蜂、斯夫金小蜂和克氏金小蜂 王音; 雷仲仁; 问锦曾 植物保护 1999-10-08

59. 一种新型取样器——“阳光”捕虫器的设计与应用 雷仲仁; 问锦曾; 王音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9-02-15

1998

60. 云南贵州两省南美斑潜蝇的考察 问锦曾; 雷仲仁; 王音 植物保护 1998-06-08

61. 京郊蔬菜上潜叶蝇种群动态调查 王音; 雷仲仁; 赵光文; 问锦曾; 黄冬如 植物保护 1998-08-08

62. 南美斑潜蝇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 王音; 雷仲仁 ; 问锦曾 植物保护 1998-10-08

1997

63. 不同地区蟪蛄蝉求偶鸣声的比较 雷仲仁; 蒋锦昌; 李莉; 周尧 昆虫学报 1997-11-15

1996

64. 美洲斑潜蝇中国新纪录 问锦曾; 王音; 雷仲仁 昆虫分类学报 1996-12-15

65. 蔬菜上11种潜叶蝇的鉴别 雷仲仁; 王音; 问锦曾 植物保护 1996- 12-08

66. 两个不同地区棉铃虫种群的RAPD分析 雷仲仁; 郭予元; 李莉; 吴孔明; 王武刚; 戴小枫 植物保护学报 1996- 05-15

1995

67. 中国棉铃虫属两个近缘种的RAPD分析 雷仲仁 ; 李莉; 郭予元; 王武刚; 吴孔明; 戴小枫 植物保护 1995-10-08

荣誉奖励:


1.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 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3. 获国家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

4. 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5. 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

6.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7.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加)。

8.获农业部鉴定成果4项(主持或副主持)。

9.2008-2010年多次被评为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