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主编教材10部。
出版专著:
1、《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C语言简明教程》 河北科技出版社 1997
3、《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等,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同心出版社 2005
4、《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2005年制造业发展高层论坛文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5、《IT项目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6、《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优化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7、《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辨识预警与对策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8、《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基于冲突检测的供应链协同计划 蒋国瑞; 段晓敏; 张瀚林 计算机工程 2010-03-20
2 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谈判模型和原型研究 顾传龙; 孙华梅; 蒋国瑞; 黄梯云 管理工程学报 2010-01-15
3 一种有限信息共享的全局寻优供应链双边协同计划方法 张瀚林; 蒋国瑞; 黄梯云 管理工程学报 2010-04-15
4 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的本体构建与应用 蒋国瑞; 袁通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5-15
5 多子系统软件项目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组合研究 单晓红; 蒋国瑞; 黄梯云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5-08
6 基于ISM的电子信息产品TBT预警顶层本体分析 蒋国瑞; 袁通; 缑雨真 现代情报 2010-06-25
7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信家庭电话分类研究 蒋国瑞; 王晓谊; 谢凤玲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6-23
8 一个优化的本体自学习构建模型及其应用 蒋国瑞; 赵亮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1-15
9 基于Agent的两阶段式一对多谈判模型 张蕊芬; 黄梯云; 蒋国瑞 计算机应用 2009-02-01
10 多agent两阶段多属性协商模型 王迎;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2-15
11 基于代价敏感SVM的电信客户流失预测研究 蒋国瑞; 司学峰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2-15
12 一种柔性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 蒋国瑞; 青海; 黄梯云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3-15
13 供应商关系管理关系质量信任模型研究 谢凤玲; 蒋国瑞; 刘召爽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03-11
14 自由现金流量预测模型研究——基于汽车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 石伟; 蒋国瑞; 黄梯云 财会通讯 2009-03-25
1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技术成熟度预测 王丽芳; 蒋国瑞; 黄梯云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5-15
16 基于改进的话题检测技术的TBT预警系统研究 蒋国瑞; 柳中胜; 黄梯云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08-01
17 基于CGE模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研究 蒋国瑞; 彭德斌 经济论坛 2009-08-01
18 面向技术受方的技术转移影响因素指标评价体系分析 蒋国瑞; 高丽霞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09-10
19 基于本体的TBT文档检索系统研究 蒋国瑞; 赵林伟 情报杂志 2009-10-18
20 基于文本挖掘的TBT预警系统实证研究 蒋国瑞; 柳中胜; 黄梯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0-10
21 竞争与合作并存下的协同谈判模型研究 顾传龙; 孙华梅; 蒋国瑞; 黄梯云 运筹与管理 2009-10-25
2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技术生命周期预测 王丽芳; 蒋国瑞; 黄梯云 未来与发展 2009-09-15
2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王岱凌; 蒋国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11-15
24 电子信息产品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蒋国瑞; 高丽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11-01
25 汽车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研究 蒋国瑞; 李慧; 顾传龙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1-15
26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蒋国瑞; 高丽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02-01
27 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原因探索 张志强; 蒋国瑞 商场现代化 2006-01-01
28 面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智能搜索Agent系统研究 蒋国瑞; 孙明 情报杂志 2006-02-18
29 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发展趋势 蒋国瑞; 薛万勇 国际经贸探索 2006-01-25
30 基于案例推理与Multi-agent的TBT预警系统研究 蒋国瑞; 赵新竹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02-21
31 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优化与政府规制研究 袁永科; 蒋国瑞 经济纵横 2006-02-15
32 基于信用和关系网的Multi-agent System信任体系 赵书良;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工程 2006-04-20
33 基于Multi-Agent自适应供应链系统研究 任荣平;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6-05-30
34 基于Lucene的TBT文档管理Agent系统研究 蒋国瑞; 孙明 情报杂志 2006-05-18
35 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蒋国瑞; 张志强 特区经济 2006-04-25
36 基于Multi-Agent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预测系统研究与开发 蒋国瑞; 任荣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6-08-01
37 基于Multi-agent的面向中小企业的柔性商务智能平台研究 蒋国瑞; 杨晓燕; 赵书良 商业研究 2006-07-25
38 北京制造业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余高潮; 蒋国瑞 商业时代 2006-09-30
39 资源约束下北京都市产业的发展 李阳; 蒋国瑞 城市问题 2006-06-27
40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及其应用 蒋国瑞; 赵新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09-20
41 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特点及其优化完善 袁永科; 蒋国瑞 商场现代化 2006-10-20
42 一种Multi-agent System的信任模型 赵书良; 蒋国瑞; 黄梯云 管理科学学报 2006-10-30
43 Multi-agent合作的委托-代理模型 赵书良;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工程 2006-11-20
44 基于Agent辩论谈判的奖励模型研究 伍京华;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12-21
45 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探析 蒋国瑞; 赵瑞君 商业研究 2006-11-10
46 我国汽车制造业知识地图的构建 蒋国瑞; 李阳 商业时代 2007-01-10
47 第四方物流的分布式数据挖掘系统研究 蒋国瑞; 杨晓燕; 李立伟 情报杂志 2007-01-18
48 基于Ontology的TBT文档搜索系统研究 张占一; 蒋国瑞; 黄梯云 情报杂志 2007-02-18
49 一种基于AHP方法的客户价值细分研究 蒋国瑞; 刘沛; 黄梯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03-11
50 两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技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李阳; 蒋国瑞 情报杂志 2007-03-18
5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0-1规划的分销商选择研究 杨世杰; 蒋国瑞; 黄梯云 统计与决策 2007-02-10
52 移动商务与传统商务销售商之间的价格博弈 伍京华; 蒋国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04-15
53 基于辩论的社会性Agent间的谈判模型 伍京华;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04-21
54 基于辩论的Agent谈判中威胁及其评价的形式化模型 伍京华;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05-21
55 基于协同学的Multi-Agent合作系统研究 蒋国瑞; 杨晓燕; 赵书良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7-05-15
56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 易庆丰; 蒋国瑞 商业时代 2007-05-10
57 RFID在制造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李立伟; 蒋国瑞 商场现代化 2007-06-10
58 适于描述多种组织结构的可复用的agent组织模型 赵书良; 蒋国瑞; 黄梯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07-15
59 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供应商选择系统 杨世杰;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7-15
60 Jena在基于Ontology的TBT文档搜索中的应用研究 张占一; 蒋国瑞; 黄梯云 中国科技信息 2007-08-01
6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张雯; 蒋国瑞; 黄梯云 商业时代 2007-07-10
62 应用AHP法确定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蒋国瑞; 李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07-25
6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雯; 蒋国瑞; 黄梯云 商业时代 2007-09-20
64 一种基于Agent的辩论谈判中的反驳模型 伍京华; 蒋国瑞; 黄梯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09-15
65 制造业企业知识管理逻辑结构研究 李阳; 蒋国瑞 情报杂志 2007-11-18
66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新思考 蒋国瑞; 臧国军 国际经贸探索 2007-10-25
67 电子信息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模型 蒋国瑞; 臧国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7-10-15
68 基于AHP法的制造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蒋国瑞; 李阳 制造业自动化 2007-10-25
69 面向客户生命周期的客户分析管理框架研究 蒋国瑞; 刘沛 商业时代 2007-11-30
70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基于调货中心的供应链库存模型 王敬芝; 蒋国瑞; 黄梯云 商业研究 2008-12-10
71 证据理论在软件项目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单晓红;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12-11
72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蒋国瑞; 周敏 经济纵横 2008-02-25
7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汽车制造业敏捷供应链绩效评价 蒋国瑞; 易庆丰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8-03-08
74 一种轻量级本体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 蒋国瑞; 赵亮 情报杂志 2008-05-18
75 隐性知识共享中合作的博弈分析 蒋国瑞; 李蕾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5-15
76 论隐性知识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蒋国瑞; 李蕾 科技与管理 2008-05-15
77 供应链环境下基于库存约束的多agent协同谈判研究 蒋国瑞; 王敬芝; 孙华梅; 黄梯云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06-15
78 基于Multi-agent的一对多淘汰制谈判模型研究 李冉冉; 孙华梅; 蒋国瑞; 黄梯云 信息系统学报 2008-06-15
79 企业岗位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 蒋国瑞; 冯超 统计与决策 2008-06-10
80 基于Multi-Agent的供应商选择系统 李冉冉; 孙华梅; 蒋国瑞; 黄梯云 计算机工程 2008-08-05
8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对欧盟TBT的SWOT分析及对策 周敏; 蒋国瑞 北方经济 2008-06-01
82 基于财务比率的自由现金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石伟; 蒋国瑞; 黄梯云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8-07-25
83 基于Agent的辩论谈判过程建模与系统实现 伍京华; 蒋国瑞; 孙华梅; 黄梯云 管理工程学报 2008-07-15
84 企业岗位知识地图构建研究 冯超; 蒋国瑞 图书情报工作 2008-06-18
85 中国制造企业IT成长的技术选择和关键因素 蒋国瑞 ; 刘云枫 ; 武玉英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5-07-17
86 基于Web的人才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董东; 蒋国瑞; 赵书良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03-28
87 TBT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影响及其对策 蒋国瑞 国际经贸探索 2004-04-25
88 基于Multi-Agent和Ontology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预测系统设计 蒋国瑞; 赵书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09-21
89 开放式远程教育智能考试管理系统 蒋国瑞 计算机工程 2004-11-05
90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客户流失预测研究综述 司学峰; 蒋国瑞; 李英毅 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 2009-05-01
91 基于动态规划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进度风险控制 单晓红; 蒋国瑞; 黄梯云 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10-01
92 基于动态规划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进度风险控制 单晓红; 黄梯云; 蒋国瑞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2006-09-01
媒体报道:
访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蒋国瑞教授
2007年工程硕士报考工作即将开始。为方便考生更多地了解各高校信息,选择自己理想的报考院校,也为了打造更多的工程硕士品牌,推进工程硕士文化的传播,中国GCT网启动了全国部分高校工学院访谈计划。本活动邀请全国著名大学工学院中主管工程硕士招生工作的院长、工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进行主题式访谈。我们将在访谈结束后的第一时间里,把访谈内容发布到中国GCT网上。本期我们的采访人物是: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蒋国瑞教授。(工学院访谈计划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吴娅楠,010-86835780 83337215 )
(人物简介:蒋国瑞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1999年至2001年在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作为回国留学人员,被北京工业大学引进。目前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软科学学会理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主席、程序委员;曾获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曾入选省部级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出版主编《IT项目管理》、《C语言简明教程》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教材11部;编写《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优化研究》、《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等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研究方向是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科学。)
记者:感谢蒋院长接受中国GCT网的专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贵院工程硕士的概况?
蒋院长: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依托北京工业大学“211工程”和理工学科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经、管、法”特色的教学科研型育人基地,现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以及项目管理、 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三个工程硕士点。
记者:2007年工程硕士报考工作即将开始,请问贵院以哪些比较突出的办学特色来吸引学生报考呢?
蒋院长: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办学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北京工业大学是以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的、社会急需的人才作为办学定位的。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建校40多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已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了约83000名学生(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约5300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在“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思想指导下,我院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与研究开发基地。
2、我院有一支事业心强、专业基础扎实、治学严谨的导师队伍。经管学院工程硕士导师队伍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经管学院的教授、国外知名教授和企业高级专家组成的。导师队伍中大多数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他们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他们热爱工程硕士教育事业,针对工程硕士教学和培养的需求,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以案例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并结合学生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研究工程硕士教材,针对目前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参与编写具有工程背景、理论联系实际且适合工程硕士学习的系列教材。同时,我院聘请外国专家、企业高级专家进行演讲和学术报告,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营造学术氛围。
3、建设并完善了科研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2001年我院成立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中心、中国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中心。2004年创建了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在“211”工程项目支持下,已经建成了计算机模拟教学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研究生创新基地、商务智能研究室、企业管理模拟与仿真实验室、技术与工程管理实验室等,总体使用面积近1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000万元,建成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的软硬件环境。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各类丰富的电子资源,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资源,尤其是大量全文数据库,为师生教学和科研提供着有力的支持。
4、工程硕士办学发展迅速并与国际接轨。经济与管理学院与10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交流项目。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我院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共同开设的中美合作工程管理硕士项目开始招生。我们提倡办学与国际接轨,既要学习国外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教材方面的先进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地的案例组织教学。
记者: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新型流通方式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发展迅速,各大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请蒋院长谈一下贵院的物流工程硕士的情况?
蒋院长:2004年我院招收了第一批物流工程硕士,近年报考人数在逐年增加。虽然这个专业有很好的预期发展前景,但目前还没有被得到充分的认识,报考的生源不如项目管理领域那么踊跃。但我们仍然准备全力打造物流工程硕士品牌,针对北京市物流行业的社会需求,我们设立的物流工程领域研究方向为:物流发展与物流创新战略研究、物流信息管理与物流信息化、物流管理咨询与案例研究、连锁经营与配送、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等。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部和我院都非常重视工程硕士的教学与培养工作,去年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教学大讨论,并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几所兄弟院校学习取经,我们在招生、培养和毕业三大环节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特别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大纲、培养模式、论文标准等重新予以修订。
针对物流工程领域新培养方案中的新课程,我们为每门新课程配备三位教师,采用送出学习、自学、参加培训和学科部统一进行教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力求提高对新课程的教学效果,确保工程硕士的教学质量。
记者:下面请蒋院长再介绍一下关于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的情况。目前从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上来看项目管理已成为各工程硕士领域的第一大专业,从2003年的几所院校到现在的近百所院校,您认为短短几年“项目管理”迅速火热的发展起来,原因是什么?这种火热是暂时的?还是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蒋院长:“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专业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确实已经成为热门专业之一,从去年报考我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的人数来看是迅速增加的,当然这种火热也有其必然的原因:
第一,从目前的需求情况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球化的运作已成为一个现实,整个地球已成为一个地球村,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逐渐在淡化。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各工作部门往往把一次性、独一无二的任务当成项目来做,其运作过程可以转变为项目管理的形式,这种形式非常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责、权、利分明,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从学员角度来看,这是工作的需求,自身发展的需求。经过几年的工程社会实践,具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在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方面更多的“充电”,特别需要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三,从学校角度来看,把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高技术的人才,看成是为社会的一种贡献,是为解决社会需求问题做得一项有价值的工作。
我认为项目管理的“火热”不是暂时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依然紧缺,像这种大幅提高整体素质的形式正好弥补了以前资源紧缺所带来的漏洞,所以说要接受再教育的生源会越来越多。我们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把好入学质量关,教学质量关,论文质量关。切实做到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证书的含金量,工程硕士学位证书的颁发,决不仅仅是一张证书的颁发,它是学生知识结构,研发能力,整体素质综合提升的体现。
记者:您认为学院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效应吗?打造品牌效应的关键是什么?
蒋国瑞:创造品牌,建设品牌是我校、我院的一件大事,是必须抓的。我认为:打造品牌首先应该把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放在第一位。学生知识结构,研发能力,整体素质综合提升的效果,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体现在对社会贡献方面,因此品牌是由社会的认可度决定的。当然导师队伍、硬件方面是完成塑造品牌不可缺少的因素。学院创造品牌的重心放在导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平台搭建,以及招生、培养、和毕业各个环节的高水平、高标准的要求上。
记者:非常感谢蒋院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预祝贵院2007年招生、培养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蒋院长:欢迎在2007年有更多优秀的考生报考我院,同时希望有相关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与我院合作培养自己管理层次的人才。
来源:《中国GCT网》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