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缪炳良,男,1960年5月出生,江苏张家港人。现任江苏中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江苏省农科院,一直专注于红莲型杂交水稻技术的育种研究工作。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推广和营销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计委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

科研成果:

多年红莲型杂交稻技术,成功克服了红莲型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的技术难关,育成我国第一个能大面积应用的红莲型杂交稻品种——粤优938,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社会增值效益约35亿元。

1、“亲本循环提保纯技术”,200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

1 红莲型不育系亲本的提纯保纯方法 缪炳良; 李传国 2005-09-21

2 一种红莲型三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 李传国; 缪炳良; 伍应运 2005-01-26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 杂交水稻新组合中莲优950制种技术 钟亮; 缪炳良; 左雨跃; 杨晓巧; 黄志国; 李京 江苏中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泗阳县农业局 2010-03-15

2 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考与建议 缪炳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南京 2007-10-15

3 稻米品质诱变育种之我见 黄宝才; 缪炳良; 张志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1999-05-30

4 优质高产杂籼新组合粤优938的评价与应用 缪炳良; 黄宝才; 张支明; 李传国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1999-07-30

5 杂交中籼稻粤优938 陈志德; 仲维功; 李传国; 杨杰; 缪炳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 南京 2002-01-25

6 几种重穗型杂交稻的耐荫性差异 严建民; 翟虎渠; 万建民; 张荣铣; 缪炳良; 黄宝才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2002-11-30

7 对照新国标看我省目前的稻米品质 缪炳良; 黄宝才; 张长斌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六合县种子公司 2001-01-30

8 杂籼稻粤优938亲本特性及杂交制种技术 沈建新; 缪炳良; 黄宝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2001-07-30

9 杂交中籼粤优938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冯祯涛; 闵建成; 缪炳良; 黄宝才; 张支明; 杨晓巧 金湖县种子公司;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2001-01-30

10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粤优938的选育与利用 李传国; 仲维功; 缪炳良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001-05-30

11 诱发突变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及其今后研究方向之我见 缪炳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南京 1994-07-20

12 离子注入小麦M_1代形态生理效应研究初报 柳学余; 崔叶龙; 陈礼文; 缪炳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1995-06-20

13 模拟核爆辐照小麦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戚成云; 缪炳良; 周云生; 柳学余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1996-05-30

14 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株的增产节肥效果研究 缪炳良; 林凡; 王正芳; 顾松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大中农场 南京 1996-03-20

15 水稻辐射敏感性不育研究 Ⅰ.辐射对当代群体雌雄配子育性的影响 缪炳良; 柳学余; 崔叶龙; 陆兆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南京 1992-04-30

16 M_2代穗选法筛选小麦产量构成性状的效果 缪炳良; 柳学余; 莫建华; 崔叶龙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南京 1992-06-29

17 水稻辐射敏感性不育研究 Ⅱ.选育辐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学基础 缪炳良; 柳学余; 崔叶龙; 陆兆新; 严建民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南京 1992-08-28

18 辐育小麦特早熟种质早扬3号及其配合力分析 缪炳良; 柳学余; 吴雷; 黄宝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南京 1992-10-27

19 离子注入稻麦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崔叶龙; 缪炳良; 黄宝才; 柳学余; 杨鹤峰; 陈秀兰; 何震天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京 1993-12-31

20 应用辐射易位技术从簇毛麦向普通小麦转移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初报 缪炳良; 柳学余; 莫建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南京 1993-08-29

21 评度小麦苗期辐射敏感性的形态指标 缪炳良; 柳学余; 周华平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1987-07-02

22 Υ射线和EMS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 柳学余; 周华平; 缪炳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1987-06-30

23 小麦辐射诱变筛选高蛋白基因型 缪炳良; 柳学余; 周华平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1988-12-30

24 Augment 设计在突变系产量鉴定中的应用 缪炳良; 柳学余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1989-03-02

25 农作物诱变育种的目标 缪炳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1989-06-30

26 辐照母本花粉蒙导小麦远缘杂交亲和Ⅰ.普通小麦×四倍体小麦 缪炳良; 柳学余; 莫建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1990-08-29

27 诱变效应比较研究中的指标性状及其突变临界值的无偏估计 缪炳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1990-12-27

28 辐照母本花粉蒙导小麦远缘杂交亲和 Ⅱ.普通小麦×节节麦 缪炳良; 柳学余; 莫建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1991-08-29

29 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花粉的辐射效应研究 虞秋成; 尹道川; 缪炳良; 朱际君; 王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1991-10-28

30 γ射线、微波与EMS复合处理改良小麦品质的研究——理化诱变因素对诱发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效果 柳学余; 周华平; 缪炳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所 1985-12-27

31 试论江苏省水稻生产结构调整 缪炳良; 黄宝才; 潘学彪 江苏省农科院; 江苏省农科院;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 2000-09-30

32 优质高产杂籼新组合粤优938高产制种技术 冯祯涛; 王学明; 闵建成; 缪炳良; 黄宝才; 张支明; 杨晓巧 金湖县种子公司; 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 2000-12-12

33 WTO与江苏农业支持政策的经济分析 王永作; 缪炳良 2002-10-01

媒体报道:


育种市场化的实践者

——记水稻红莲型不育系专家缪炳良研究员

现任江苏中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省农科院水稻育种专家缪炳良研究员,多年从事红莲型杂交稻技术,成功克服了红莲型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的技术难关,育成我国第一个能大面积应用的红莲型杂交稻品种—粤优938,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社会增值效益约35亿元。粤优938等红莲型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其意义不仅在于产量、米质和适应性等品种特征方面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可有效避免我国因长期使用单一野败型不育种质可能带来的品种抗性风险。

缪炳良生于1960年5月,1982年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江苏省农科院,一直专注于红莲型杂交水稻技术的育种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计委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针对当时红莲型不育系应用上存在育性不稳定和杂种优势不明显的两大问题,缪炳良发明了“亲本循环提保纯技术”,使红莲型不育系的繁、制种纯度保持在99.9%以上,使杂交制种纯度保证在98%以上,该技术已经于200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针对红莲型不育系与当时野败型恢复系杂种优势不明显的问题,缪炳良发现含有粳稻血统的籼稻品种(系),普遍对红莲型不育系有较好的恢复性和杂种优势,其后他带领课题组,通过籼粳杂交育种途经改良恢复系,先后培育出R938、R950、R510、R517等一批红莲型恢复系。

由R938与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 测配的杂交组合粤优938,于200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由于产量、米质和适应性的优异表现,深受南方稻区稻农的喜爱。缪炳良考虑到粤优938的栽培技术和制繁种技术与当时的野败型杂交稻品种有较大差距,很难想象在没有粤优938品种育成人员参与的情况下,依靠当时种子生产商与种子销售商的力量能将粤优938推广开来。因此,基于依托技术发掘品种推广潜力和更多地获取开发效益回哺育种研究的考虑,缪炳良及课题组决定自己建设经营平台,走“自主品种、自主经营”的路子,果断成立了红莲型开发实体(由瑞丰公司到中南公司),专门做粤优938的产业化开发。公司成立以来,从2003年-2006年,粤优938累计推广面积3000余万亩,先后通过皖、鄂、赣、浙、湘、豫、桂、渝8省品种审定或引种审定,取得直接创收5000万元的经营业绩。

缪炳良及课题组成员在过去的9年中,亲历了由一个品种建起一个种子公司,并使这个公司由小做到大,由弱做到强的过程;亲历了产业化给新品种推广带来高速度、高效率、高回报的过程。这种经历使他们对育种研究的方向有了两点观念性的转变:①育种的事业行应该转变成种子企业行为。只有将育种的事业行为变成企业行为后,才能促使育种者参与市场竞争、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育种目标,从而提高育成新品种的使用率。②育种要从出品种的概念转变到出产品概念上来。以往,一项育种工作在品种通过审定后就告结束,今后要突破这样的定式。一个品种通过审定后,有了合法进入市场的资质,但品种不等于产品。从品种到产品还需要通过繁制种、栽培等系列配套技术的定位,而品种推广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由品种育种人延伸做比较适宜。

针对粤优938 在推广中所表现出的抗倒性弱的问题,缪炳良及课题组对原来的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 进行了杂交育种改良,选育出了新的红莲型不育系“中莲1A”。该不育系已经于2008年通过江苏省鉴定。由中莲1A 与红莲型恢复系R950测配的杂交组合中莲优950已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湖南省审定。由于抗倒性得到改良,中莲优950 已经成功取代粤优938,正在审定稻区迅速推开。

从2006年开始,粤优938、中莲优950等红莲型品种通过中南公司和国内其他种子经营企业推介示范,还在东南亚国家快速推开。2009-2010年由中南公司负责生产、由中国国内其他种子公司间接出口到菲律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红莲型系列杂交稻品种总计达1百万kg。

缪炳良研究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将带领中南公司全体人员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红莲型水稻育种技术,为我国杂交水稻事业和世界的粮食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2010年第10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