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土木建筑工程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刘博敏,男,1961年1月出生。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主任。

社会兼职:

1、全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

3、全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

主讲课程:

1、城市规划与设计;

2、城市详细规划原理;

3、城市规划研究方法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农村房屋建筑传统特色及院落布局(JS200605)/江苏省建设厅科研项目/2006-2009/排名1

2、金坛西岗镇沙湖村村庄建设规划(7601000008)/江苏省建设厅实验项目/ 2006/排名1

3、信息技术发展与城市结构形态关系研究(JS200163)/江苏省建设厅科研项目/2002-2004/排名1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城市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发表论文:

1 城市高密地区的理性高密增长——福州八一七路多重制约背景下的规划探讨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008-08-15

2 论现代城市更新与其发展趋势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系 1996-11-20

3 城市道路交叉口地区公共空间活力研究——以南京珠江路与太平北路交叉口为例 谭伟; 刘博敏 2010-10-15

4 地方园区空间规划策略初探——对地方园区空间规划的适宜性解析 段坤; 刘博敏 2010-10-15

5 现代城市商业空间形态发展的多维性——以南京商业空间系统演进为例 刘博敏 2009-09-12

6 规划功效性:城市复兴中规划实践的价值——对镇江老城区32项相关规划的功效性解析 段坤; 刘博敏 2009-09-12

7 从城市走向农村的规划模式——以南京和凤镇张家村为例 刘博敏; 倪冶 2009-09-12

8 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的互动关系 达婷; 刘博敏; 胡汉辉 2004-06-30

9 论“比特之城”存在的可能性——信息化时代下的CBD发展态势探究 戴德胜; 刘博敏 2004-06-30

10 城市中心理性高密增长:福州市中心规划探讨 刘博敏 2007-09-01

11 层次性与多元化——中国CBD发展的建构特征 戴德胜; 姚迪; 刘博敏 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006-02-28

12 市场经济下城市住区公共设施配套的新思路——以镇江南徐新城中心区规划为例 李江;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 2006-08-30

13 福州八一七路茶亭街段规划的启示 陈仪;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006-12-30

14 特定条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福州八一七路茶亭街段规划的启示 陈仪; 刘博敏 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007-01-28

15 基于城市复兴的城市滨水区发展规划——以镇江北湖滨水地区规划研究为例 王根生; 刘博敏 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院长高级建筑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 注册规划师 2005-04-20

16 公司总部办公选址因子分析——以北京市总部办公分布为例 戴德胜; 姚迪;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生; 城市规划系系主任 2005-05-20

17 回归自然 发展城市 弘扬文化 创造生活——扬州古运河东岸风光带规划设计 陈薇; 刘博敏; 刘捷 东南大学建筑系; 东南大学建筑系; 东南大学建筑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3-07-30

18 打造城市喧嚣中的“后花苑”——上虞市曹娥老区改造及曹娥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吴明伟; 吴晓; 刘博敏; 雒建利 东南大学建筑系; 东南大学建筑系;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4-01-09

19 城市规划教育改革: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江苏南京 2004-04-25

20 中关村信息产业专门化街区的建构 达婷;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2004-04-30

21 “比特之城”会到来吗?——信息化时代下的CBD发展态势探究 戴德胜;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004-11-05

22 城市发展中的潜在危机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教研室 2002-02-15

23 城市系统发展的网络化──对我国现行城市规划基础理念的思考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系 2001-10-25

24 量与质,城市经营理念的核心 刘博敏 东南大学建筑系 2002-08-09

荣誉奖励:


1、20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200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

3、2008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做好“集聚”文章 打造“中心”城市

  ——访东南大学教授刘博敏

“淮安已经具备了发展起来的交通优势、人文优势和生态优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从苏北振兴的大局来看,淮安的发展负有使命。” 东南大学教授刘博敏教授在总规成果论证会上如是说。

刘博敏教授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在城市规划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种优势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说到对淮安的认识,刘教授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他认为,淮安作为总理故乡,这种优势可以“放大”,更加注重挖掘“周恩来总理家乡”品牌,形成城市亮点。

“目前淮安的问题是分散,工业分散,农业分散,服务业分散,缺少主导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搞城市远景规划,就一定要研究如何集聚产业的发展,将淮安现有的优势集聚起来。”采访中,刘教授多次提到“集聚”的概念,他认为,聚沙成塔,汇流成河,只有集聚力量,才能形成真正的“中心”和“枢纽”。淮安的交通优势明显,可以集聚力量搞物流,依托物流服务形成辐射周边城市的“中心”;淮海广场的商业优势明显,可以继续进行品牌的提升和商场改造,打造辐射范围更大更广的商业“中心”。淮安要成为长三角北部中心城市,就必须形成辐射周边的优势产业。

刘教授认为,依靠“集聚”的力量,淮安有一个功能起来,都可能形成主导发展的优势:兴办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可以吸引四面八方的学生,为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为商贸繁荣提供消费支撑;打造旅游亮点,依托楚州区优越的人文条件和淮安运河之都的深厚历史,打造与旅游相对应的娱乐、休闲服务设施,提高淮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会吸引八方来宾。“淮安的运河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水系丰富,餐饮业发达,应更多地着眼于运河文化,发展旅游,形成自己的亮点。”刘教授如是说。

刘教授认为,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如何把经济搞上去,淮安搞城市规划,就必须回答,这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发展的方式、结构是什么。淮安的发展必须依托公共功能的整合,搞“紧凑”发展,分散了就无法形成产业优势,不能形成区域特色。“这样也符合节约的原则,将有限的资源汇集在一起,形成优势、强势,才能更有利于发展。” (陈良玉 张馨允)

来源:《淮安日报》2009年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