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海洋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鲍献文,男,1965年5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物理海洋学博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

教育经历:

1984.09/1988.07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应用地球 物理 获学士学位

1990.09/1993.07 中国海洋大学 物理海洋学 获硕士学位

2003.06 中国海洋大学 物理海洋学 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07/1999.12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与大气学院 讲师

1999.12/2003.11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与大气学院 副教授

2003.12/2015.09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教授/副院长

学术兼职:

1、海洋调查专业委员会委员。

2、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3、福建省海洋预报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4、青岛市民盟科技委员。

5、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副秘书长。

6、民盟山东省委委员。

人才培养:


主讲课程:

作为骨干教师,主讲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海洋调查方法》和物理海洋、环境海洋专业研究生的《海洋环境监测》课程。

教学成果:

主持承担了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海洋调查方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海洋调查方法国家名牌课程建设”,编写了《海洋调查方法导论》、《海洋调查方法》高校教材,《海洋调查方法》一书被教育部列入面向21世纪教材。在1996年和2000年两次荣获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曾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海洋调查、近海环流和海洋动力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兴趣:

陆架浅海动力学、海洋数值模拟、海洋调查技术与方法、海洋可再生能源(温差能、潮汐潮流能)选划及开发利用、海洋工程咨询论证与环境影响评价。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作为主持人完成了1项国家863海洋监测领域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基金和3项国家863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3项国家973项目课题。主持了“胶州湾复线高速公路”、“福建重要海湾(罗源湾、沙埕港)数值模拟和环境研究项目”、 “温州市瓯飞工程用海规划与论证”、“海南洋浦神头港规划与论证”、“福建省涵江临港工业园区域用海规划与论证”等多项横向课题,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1、东海******航次(JLG530-2016-02-W-06),1648万,主持,2016年06月01日-2018年05月31日。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黄海暖流形态与变化对暖舌结构影响的动力机制研究”(41430963),350万,主持,2015年01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海湾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调控原理”,(2015CB452905),200万,参与,2015年01月01日- 2016年12月31日。

4、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黄海夏季冷水集中供冷系统装置研发与试验”,300万,主持,2014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

5、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及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渤黄海海洋动力环境和生态环境综合调查”(2012FY112200),932万,主持,2012年05月01日-2017年05月31日。

6、温州市瓯飞工程用海规划、论证及相关专题(20110474),2358万,主持,2011年07月13日-2013年12月31日。

7、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乳山口4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站址勘查及预可研”(GHME2010ZC08),570万,主持,2010年12月13日-2012年12月31日。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渤海盐度分布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环流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40976001,鲍献文,2010/1/1-2012/12/31,48万。

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系统集成与示范, 项目编号:2007AA092104,鲍献文,2008-12-1-2012-12-1,81万。

10、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胶州湾电厂热通量的影响研究及模拟预警,项目编号:200905010-11,鲍献文,2009-12-31-2012-12-31,70万。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渤海海峡季节性环流结构及其流量的年际变化研究,2005-03-31。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海层化过程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2000-03-31。

13、国家“十五”863海洋监测主题项目“全天候海雾遥感监测技术”。

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在一级学报共发表论文近110余篇,专著3部、教材1部。并在《JGR》、《JPO》、《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nce》、 《Oceanologica ACTA 》著名杂志及《Acta Oceanologica Sinica》、《China Ocean Engineering》、《科学通报》、《高技术通讯》等杂志发表SCI、EI论文四十余篇。几年来,他将水动力与泥沙耦合模型精细化技术应用于全国20多个重要海湾的研究。作为水动力负责人,完成海湾围填海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国家标准制定。主持了山东胶州湾大桥,广东湛江东海大桥,海南洋埔港规划和福建兴化湾港口规划等全国十余个重大涉海工程的数模论证工作。为地方重点涉海工程及用海规划提供咨询建议。在2008年抗击浒苔灾害中,他组织中国海洋大学有关技术力量,完成青岛奥帆基地及附近海域精细化海洋动力环境预报系统,为奥帆赛提供赛场动力环境保障。

2001年曾获海洋大学“天泰优秀人才奖”,2003年荣获第四届青岛青年科技奖,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记山东省二等功一次,2009年获山东省“兴鲁富民”劳动奖章,2012年获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首届“十佳标兵”称号。

1、2015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吴德星、陈学恩、鲍献文、林霄沛、宋军、马超、韩雪双、于华明、乔璐璐、郑沛楠、王国松,我国东部海区海洋动力环境关键过程及其精细化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国家海洋局

2、2015年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崔文林、宋文鹏、张波、曹雅静、鲍献文、王 娟、曲 亮、王家金、高晓慧、郑 琳、卜志国、姜独祎、单春芝、王 宁、杨 波,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集成技术系统,国家海洋局

3、2015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林民标、叶祥辉、杨树森、鲍献文、张利、兴化湾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福建省人民政府

4、2013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吴德星、林霄沛、万修全、陈学恩、马超、鲍献文、宋军,我国东部陆架海区海洋动力环境变化及其机制,教育部

5、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吴德星、陈学恩、郭心顺、鲍献文、吴爱娜、赵忠生、陈永兴、高占科、范洪涛、林霄沛,海洋仪器海上试验与作业基础平台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发明专利:

1 带辅助冷源的海洋冷水集中供冷系统中的冷量提取模块,ZL 2015 2 0791653.6, 鲍献文;黄定雄;鲍献忠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专利 2015-10-14 2016-04-13

2 带辅助冷源的海洋冷冻水集中供冷装置,ZL 2015 2 0791709.8, 鲍献文;鲍献忠;黄定雄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专利 2015-10-14 2016-04-13

3 带辅助冷源的海洋冷冻水集中供冷系统,ZL 2015 2 0791710.0, 鲍献文;黄定雄;鲍献忠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专利 2015-10-14 2016-04-13

4 一种带辅助冷源的海洋冷冻水集中供冷系统和集中供冷方法,ZL 2015 10660051.1, 鲍献文;鲍献忠;黄定雄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专利 2015-10-14 2016-01-13

5 黄海冷水团规模化综合利用系统,ZL 2012 1 0514247.6 ,鲍献文;于华明 鲍献文 中国专利 2012-12-05 2013-03-27

6 一种海水沿输水管输送过程中冷量损失的测量方法于华明;鲍献文;张义敏;于海庆;马杰于华明 中国专利 2012-06-05 2012-10-03

备注:按照专利名称发明人 申请人 来源数据 申请日 公开日排序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近100余篇,并在英国《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nce》、法国 《Oceanologica ACTA 》著名杂志及《Acta Oceanologica Sinica》、《China Ocean Engineering》、《科学通报》、《高技术通讯》等杂志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  

出版专著:

1、《海洋调查方法》,侍茂崇,高郭平,鲍献文,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

2、《海洋调查方法导论》,侍茂崇 高郭平 鲍献文,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3、《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罗源湾》,鲍献文,海洋出版社 ,2010年4月。

发表期刊论文:

2017年 

1 南海北部陆架坡折带潮流和低频流特征分析 张丛; 鲍献文; 丁扬; 毕聪聪; 万凯 海洋与湖沼 2017/02

2016年 

2 Tidal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 resonance of sexta-diurnal tides in a micromesotidal embayment, Song, D., Y. Yan, W. Wu, X. Diao, Y. Ding, and X.Bao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 2016,121, doi: 10.1002/2016JC012039.

3 A modeling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westward coastal current during summer in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Ding, Y., X.Bao, Z. Yao, C. Zhang, K. Wan, M.Bao, R. Li, and M. Shi (2016). Ocean Science Journal. (Accepted).

4 Climate projections of spatial variations in coastal storm surges along the Gulf of Mexico and U.S. East Coast, Z. Yao., Z. Xue, R. He,X. Bao, and Q. Ge, (2016).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doi:10.1007/s11802-017-3012-6

5 The impact of large-scale reclamation on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 A case study of Xinghua Bay, Yu, J., X.Bao, Y. Ding, W. Zhang, and L. Zhou (2016).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of China, 15(4):583-592, doi:10.1007/s11802-016-2911-2.

6 南海西南部海盆附近中尺度涡及其水文特征[J]. 郑淑贤, 鲍献文, 丁扬,万凯. 海洋湖沼通报, 2016(4):1-10.

7 马航MH370残骸漂移轨迹分析和预测[J]. 高佳; 牟林; 王国松; 李程; 董军兴; 鲍献文; 李欢; 宋军 科学通报, 2016(21):2409-2418.

8 东中国海遥感叶绿素数据重构方法研究[J]. 郭俊如, 宋军, 鲍献文,李静.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6(5):939-949.

9 东海黑潮与陆架海之间的水交换研究[J]. 宋军, 郭俊如, 鲍献文,牟林; 李静; 刘玉龙. 海洋通报, 2016, 35(2):178-186.

2015年 

10 Barotropic current fluctuations coupled with sea level drawdown in Yellow and Bohai Seas, Wan, K., X.Bao, Y. Wang, X. Wan, H. Li, and K. Liu (2015),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33(1):272-281,doi:10.1007/s00343-015-4056-3.

11 Regional downscaling of IPCC Sea surface wind predictions based on satellite data statistics,Yao, Z., Z.Xue, R. He and X. Bao (2015).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doi: 10.1007/s11802-016-2869-0.

12 Tid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enzhou offshore waters and changes resulting from the Wenzhou shoal reclamation project,Bao, M., X.Bao, H. Yu, and Y. Ding (2015).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14(6:931-940), doi:10.1007/s11802-015-2498-z.

13 渤海盐度年代际变异对环流结构的影响[J]. 毕聪聪, 鲍献文, 万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5(1):1-8.

14 基于Argo资料的梯度依赖相关尺度方法优先出版 张春玲; 许建平; 鲍献文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15 辽宁长海县附近海域颗粒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交换能力的数值模拟I模式的建立和验证 优先出版 郭俊如; 宋军; 夏颖颖; 鲍献文; 刘玉龙; 陈新平; 姚志刚; 袁泽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16 潮流能量的提取及对其流速的影响优先出版 鲍敏; 鲍献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17 渤海盐度年代际变异对环流结构的影响 优先出版 毕聪聪; 鲍献文; 万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2014年 

18 夏冬季北黄海水体浊度分布特征研究 王勇智; 鞠霞; 乔璐璐; 鲍献文 海洋与湖沼 2014/05

19 沙埕港湾口断面潮流及余流特征分析 万凯; 鲍献文; 姚志刚; 万修全; 夏颖颖 海洋与湖沼 2014, 45(4): 669-675

20 基于海温参数模型推算Argo表层温度 张春玲; 许建平; 鲍献文; 王振峰; 刘增宏 海洋通报 2014/01

21 舟山群岛海域潮流能数值估算与分析 侯放; 于华明; 鲍献文; 武贺 太阳能学报 2014/01

22 利用遥感SST反演上层海洋三维温度场张春玲; 许建平; 鲍献文; 王振峰; 刘增宏; 孙朝辉 海洋与湖沼 2014/01

23 西北太平洋的潮能通量与耗散 朱学明; 宋德海; 鲍献文; 刘桂梅 热带海洋学报 2014/01

2013年

24 Modelling studies of the far-field effects of tidal flat reclamation on tidal dynamics in the East China Seas. SONG, D.-H., X.-H. Wang, X.-M. Zhu, X.-W. Bao,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in press.2013:

25 近岸强海流切变锋作用下悬浮沉积物的输送和沉积——以山东半岛东端外海为例 王勇智; 乔璐璐; 杨作升; 鲍献文; 赵美训; 王关锁 沉积学报 2013/03

26 基于全球海洋模型GOCTM的海啸传播过程数值模拟——以2004印尼大海啸为例褚芹芹; 于华明; 鲍献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3

27 Observational and model studies of the circulation in the Gulf of Tonkin, South China Sea,Ding, Y., C. Chen, R. Beardsley, X.Bao, M. Shi, Y. Zhang, Z. Lai, R. Li, H. Lin, and N. T. Viet (2013).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118:6495–6510, doi: 10.1002/2013JC009455.

28 基于FVCOM的廉州湾及周边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拟(英文) 宋德海; 鲍献文; 张少峰; 张春华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3/01

29 海啸数值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鲍献文; 褚芹芹; 于华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3(3)

30 基于FVCOM的泉州湾海域三维潮汐与潮流数值模拟林作梁; 朱学明; 鲍献文; 刘钦政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1

2012年 

31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barotropic tides and tidal energy distribution in the Indonesian Seas with the assimilated 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Ding, Y., X.Bao, H. Yu, and L.Kuang(2012), Ocean Dynamics, 62(4):515-532,doi:10.1007/s10236-011-0518-0.

32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trapped waves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year 1990, Ding, Y., X.Bao, and M.Shi (2012).Ocean Dynamics, 62:1259–1285, doi: 10.1007/s10236-012-0563-3.

33 威海海上风电场海流与海冰特征分析宋威娇; 于华明; 鲍献文; 丁扬 海洋湖沼通报 2012/04

34 基于船载ADCP观测对罗源湾湾口断面潮流及余流的分析姚志刚; 鲍献文; 李娜; 李希彬; 宋军; 万凯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6

35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与研究 朱学明; 鲍献文; 宋德海; 乔璐璐; 黄必桂; 石新刚 海洋与湖沼 2012/06

36 夏、冬季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悬浮物输送机制的初步研究 王勇智; 乔璐璐; 杨作升; 鲍献文 泥沙研究 2012/05

37 潮汐电站建坝对乳山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高冠东; 鲍献文; 于华明 海洋技术 2012/03

38 夏季北黄海水体浊度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王勇智; 乔璐璐; 鲍献文; 李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39 北黄海冷水团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姚志刚; 鲍献文; 李娜; 李希彬; 万凯; 宋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6):9-15

40 基于FVCOM的廉州湾及周边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宋德海; 鲍献文; 张少峰; 张春华 海洋通报 2012/02

41 西北太平洋的一种潮汐数值同化模型 朱学明; 鲍献文; 黄必桂; 石新刚; 靖春生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2

2011年 

42 The contribution to tidal asymmetry by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idal constituents, Song, D.-H., X. H. Wang, A. E. Kiss, and X.-W. Bao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1: 116, CXXXXX.

43 Refining barotropic tide simulations for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 using a hybri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Ocean Dynamics, Yao, Z.-G., R.-Y. He, X.-W. BAO, D.-X. Wu, J. Song, IWMO. 2011

44 Winter heat budget in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effect from Huanghai Warm Current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Qiao, L.-L., X.-H. Wang, Y.-Z. Wang, D.-X. Wu, and X.W. B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1, 30(5), 56-63.

45 A spectrum mixture model analysis of the Kuroshio variability and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East China Sea, Song, J., H.-J. Xue, X.-W. Bao, D.-X. Wu, F. Chai, L. Shi, Z.-G. Yao, Y.-Z. Wang, F. Nan, and K. Wan,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1, 29 (2), 449-459

46 Numerical study of the barotropic responses to a rapidly moving typhoon in the East China Sea,Ding, Y., H. Yu, X.Bao, L.Kuang, C. Wang, and W.Wang. OceanDynamics, 61:1237-1259, doi: 10.1007/s10236-011-0436-1.

47 M2 tidal dynamics in Bohai and Yellow Seas: a hybrid data assimilative modeling study, Z. Yao., R. He,X. Bao, and D. Wu, J. Song (2011). Ocean Dynamics, doi: 10.1007/s10236-011-0517 -1.

48 基于FVCOM的厦门湾及其周边海域三维潮流数值模拟靖春生; 朱学明; 鲍献文; 宋德海 台湾海峡 2011/01

49 南海溶解氧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分析 刘洋; 鲍献文; 吴德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1(1/2): 25-32

2010年 

50 北黄海潮流、余流垂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鲍献文; 宋军; 姚志刚; 乔璐璐; 鲍敏; 万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51 东海大堤对湛江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研究(英文) 李希彬; 孙晓燕; 于华明; 鲍献文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10/01

52 冬、夏季北黄海悬浮物分布特征 鲍献文; 李真; 王勇智; 李娜 泥沙研究 2010/02

53 美国卡罗莱纳州区域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简介郑沛楠; 姚志刚; 李晓婷; 鲍献文 海洋学研究 2010/01

54 我国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初探——以温州灵霓北堤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为例 王勇智; 鲍献文; 王曙光 海洋环境科学 2010/01

55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 Yellow Sea water masses in summer 鲍献文; 李娜; 吴德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01

56 实施科技兴海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思考蒋秋飚; 鲍献文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3

2009年 

57 环日本岛沿岸海平面长期变化特征与机制的研究 朱学明; 丁广佳; 鲍献文; 张婕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6

58 Seasonal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water mass and suspended load in North Yellow Sea 李真; 鲍献文; 王勇智; 李娜; 乔璐璐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9/04

59 台风海面风场动力诊断模式的建立与模拟计算 宋德海; 鲍献文; 王勇智 台湾海峡 2009/03

60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surface axi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宋德海; 鲍献文; 王小华; 徐玲玲; 林霄沛; 吴德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9/03

61 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盐度变化的年代际及年际特征分析吕翠兰; 鲍献文; 吴德星; 陈学恩; 于华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62 东海大堤对湛江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研究李希彬; 鲍献文; 马超; 于华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63 由钢铁混凝土岸线带来的思考: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王曙光; 王勇智; 鲍献文; 宋军 海洋学研究 2009/S1

64 北黄海温盐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鲍献文; 李娜; 姚志刚; 吴德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65 利用有限体积模型对狭长海湾填海优选方案的研究 于华明; 鲍献文; 李希彬; 郝燕; 王朋 海岸工程 2009/02

66 基于FVCOM的钦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宋德海; 鲍献文; 朱学明 热带海洋学报 2009/02

67 吕宋海峡120°E断面水交换特征 鲍献文; 鞠霞; 吴德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2008年 

68 Numerical study of generation of the tidal shear front off the Yellow River mouth, Qiao, L., Bao, X., Wu, D., and Wang, X.,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08, 28,doi:10.106/j.csr.2008.04.007, 1782-1790

69 The observed currents in summer in the Bohai Sea, Qiao, L., Bao, X., and Wu, D.,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8, 26(2), doi:10.1007/ s00343-008-0130-4, 130-136

70 我国海洋能研究与开发述评 蒋秋飚; 鲍献文; 韩雪霜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12

71 常用海洋数值模式简介 郑沛楠; 宋军; 张芳苒; 鲍献文 海洋预报 2008/04

72 夏季北黄海南部定点高分辨率实测海流分析 于华明; 鲍献文; 朱学明; 陈学恩; 吴德星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04

73 我国海域使用后评价体系的研究 王曙光; 王勇智; 鲍献文 台湾海峡 2008/02

74 近十年中国海雾研究进展 张苏平; 鲍献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75 经济增长下的渤海环境容量预测 乔璐璐; 刘容子; 鲍献文; 李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2

76 我国海洋数据信息共享现状及立法建议 常虹; 于华明; 鲍献文; 韩雪双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01

77 海域使用后评价的初步研究王勇智; 王曙光; 鲍献文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01

2007年 

78 强化开发保护洋底矿产资源 王勇智; 刘洪滨; 鲍献文 海岸工程 2007/04

79 北黄海冷水团温、盐多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江蓓洁; 鲍献文; 吴德星; 许建平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04

80 东中国海及毗邻海域SST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宋德海; 于华明; 鲍献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S1

81 137°E断面温盐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白志鹏; 鲍献文; 吴德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第37卷,38-46

2006年 

82 赤道西太平洋1°45′S,156°E海区的半日内潮波特性(英文) 鲍献文; 张义钧; 孙丽; 杜涛; 方欣华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06/02

83 渤海夏季实测潮流特征 乔璐璐; 鲍献文; 吴德星 海洋工程 2006/02

2005年 

84 渤海中部断面环境要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俎婷婷; 鲍献文; 谢骏; 吴德星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85 东海陆架环流季节变化的模拟与分析 鲍献文; 林霄沛; 吴德星; 山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第3期,349-356

86 1990~1999渤海SSTa年际变化的特征 吴德星; 李强; 林霄沛; 鲍献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87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urrent system on the west coast of Guangdong of China in summer. BAO X.-W., Y.-J. Hou, C.-S. Che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5, 24(4):1-9.

2004年 

88 Optimal estimation of zonal velocity and transport through Luzon Strait using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technique 兰健; 鲍献文; 高郭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4/04

89 钦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鲍献文; 陈波; 侍茂崇; 邱绍芳广西科学 2004/04

90 渤海动力环境研究应关注的新问题 吴德星; 林霄沛; 鲍献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

91 黄、渤海热结构及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鲍献文; 苏洁; 郭心顺; 吴德星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92 黄海春季海雾形成的气候特征周发琇; 王鑫; 鲍献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03

93 渤海盐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可能的主导因素 吴德星; 牟林; 李强; 鲍献文; 万修全 自然科学进展 2004/02

94 渤海1958年和2000年夏季温盐场及环流结构的比较 吴德星; 万修全; 鲍献文; 牟林; 兰健 科学通报 2004/03

95 渤海夏季潮致-风生-热盐环流的数值诊断计算万修全; 鲍献文; 吴德星; 姜华 海洋与湖沼 2004/01

96 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 万修全; 吴德星; 鲍献文; 姜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97 2000年夏末和翌年初冬渤海水文特征 鲍献文; 万修全; 吴德星; 郭心顺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01

2003年 

98 夏季粤西沿岸流特征及其产生机制 杨士瑛; 鲍献文; 陈长胜; 陈菲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06

99 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潮流和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 万修全; 鲍献文; 吴德星; 郭心顺; 姜华 海洋科学 2003/05

100 东中国海环流及其相关动力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鲍献文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中国海洋大学 2003-05-01

2002年 

101 STUDY OF WATER-TRANSPORT THROUGH SOME MAIN STRAI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鲍献文; 高郭平; 吴德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2/04

102 渤海、黄海、东海AVHRR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 鲍献文; 万修全; 高郭平; 吴德星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05

103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林霄沛; 吴德星; 鲍献文; 江文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3

2001年 

104 渤海、黄海热结构分析 鲍献文; 王赐震; 高郭平; 黄磊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06

105 Effect of Sea Level Variation on Calculation of Design Water Level 左军成; 于宜法; 鲍献文; 刘德辅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1/03

106 中国东部海域卫星遥感PFSST和现场观测资料的差异 高郭平; 钱成春; 鲍献文; 侍茂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04

107 黄、渤海表层海温对台风过程响应数值试验 苏洁; 李磊; 鲍献文; 高郭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

108 胶州湾三维潮流及潮致余环流的数值模拟 闫菊; 王海; 鲍献文 地球科学进展 2001/02

109 胶州湾污染物COD的三维扩散与输运研究 闫菊; 鲍献文; 王海; 石磊环境科学研究 2001/02

2000年 

110 副高对黄渤海夏季异常海温影响的数值试验 苏洁; 李磊; 高郭平; 鲍献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111 南沙海区温度细结构正态性检验方欣华; 吴巍; 刘煜; 鲍献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

112 A three-dimensional tidal model in boundary-fitted curvilinear grids. BAO X.-W., J. Yan and W.-X. Sun, Esturine Coastal & shelf Science, 2000: 50: 775-788.

2000年以前的 

113 A three- dimensional coastal barotropic model in generalized curvilinear grids. BAO X.-W., W.-X. Sun, F.-Y. Shi,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999: 17(4):189-299.

114 ECOM模式在胶州湾潮流计算中的应用 鲍献文; 闫菊; 赵亮; 石磊 海洋科学 1999/05

115 WAVENUMBER AND DEPTH PROPERTIES OF TEMPERATURE FINESTRUCTURE IN THE REGION AROUND THE RYUKYU ISLANDS 鲍献文; 吴克俭; 罗义勇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999/03

116 THE HYDR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OCEAN REGION AROUND THE RYUKYU ISLANDS DURING SUMMER OF 1997 罗义勇; 鲍献文; 吴德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998/04

117 THERMOHALINE FINE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WATER MASSES AND CURRENTS SYSTEM IN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鲍献文; 方欣华; 刘学刚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996/02

118 海洋细结构综述 鲍献文; 方欣华 海洋与湖沼 1994/05

119 南海西南海域的内波和细结构方欣华; 鲍献文; 张玉琳; 劳治声 海洋与湖沼 1994/01

会议论文:

1 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型的舟山群岛海域潮流能资源分析 侯放; 于华明; 鲍献文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11-09-01

2 加强潮流能发电的研究与开发 鲍献文; 王勇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 中国会议 2008-03-28

3 由钢铁混凝土岸线带来的思考: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王曙光; 王勇智; 鲍献文; 宋军 河海区域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7-12-24

4 经济增长下的渤海环境容量预测 乔璐璐; 刘容子; 鲍献文; 李真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07-11

5 琼州海峡对北部湾潮汐和潮余流的影响俎婷婷; 郭心顺; 鲍献文; 林霄沛 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国会议 2005

6 渤海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 林霄沛; 吴德星; 鲍献文; 江文胜 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5

报纸文章:

1 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王海; 鲍献文 光明日报 2005/05/10

荣誉奖励:


1、2015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我国东部海区海洋动力环境关键过程及其精细化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排名第三。

2、2015年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集成技术系统),排名第五。

3、2015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兴化湾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排名第四。

4、2013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我国东部陆架海区海洋动力环境变化及其机制),排名第六。

5、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海洋仪器海上试验与作业基础平台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名第四。

6、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7、1996年和2000年两次荣获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8、2001年曾获海洋大学“天泰优秀人才奖”。

9、2003年荣获第四届青岛青年科技奖。

10、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1、研究成果曾荣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2、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

13、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

14、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奖。

15、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

16、2008年记二等功一次。

17、2008年获民盟青岛市突出贡献个人。

18、2009年获民盟山东省优秀盟员。

19、2009年获山东省“兴鲁富民”劳动奖章。

媒体报道:


面向大海 咫尺天涯——访物理海洋学家鲍献文教授

鲍献文教授近照

“大海是深邃的,面对大海才感到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我们在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知和掌握方面只做了很小的一部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大尺度上的,还有很多中、小尺度的现象,对我们的军事安全、生态保护等方面更加重要,而目前我们的研究很少涉及。对于大海,我们经常接近它,但是越接近越觉得它离我们越远,有一种咫尺天涯的感觉……”

——物理海洋学家鲍献文

克拉克爵士曾说:“要认识我们所居住的星球,那么,请从认识海洋开始。”海洋是我们的世界中神奇而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它占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而我们现在对海洋的了解程度,尚不如月球!早在35亿年前生命就在海洋中出现了,探索海洋如同探究地球上生命的历史。目前据科学家估计,深海约有1000万个物种未被命名……

我校海洋环境学院鲍献文教授曾多次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乘坐“东方红2号”进行海洋调查研究。带着对海洋调查事业的无限憧憬,记者采访了鲍献文教授,揭开了海洋调查的神秘面纱。

1993年的第一次远征:我们的国土没有真正属于我们

“我从1993年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有过三四十次的出海经历。我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93年在南沙的考察,也就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项目的调查活动。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我看到很多岛屿尽管在我们的国土范围之内,目前却被越南等小国家所暂居,对我们的调查工作也进行了一些干扰。平时我们很难注意到,但是到实地考察就发现了问题,就是我们的国土没有真正属于我们!夜幕降临的时候,在海上就能看到很多采油架上的照明灯,这些油井基本都不是我们国家的,但是却公然在我国的海域里开采资源,这表明我国在海洋管理、海洋资源开发、军事防御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在这次调查经历中,同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看到了很多陆地上见不到的景象,比如南海的晚霞,还有像宝石一样绿色的礁盘、各色的珊瑚,在湛蓝的海水中非常漂亮。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白天成群的海豚跟在调查船的周围,不时跃出海面。

我们也到过几个有我国驻军的岛屿,比如永暑礁,给岛上官兵送去淡水物资和各类物资,表示慰问。他们的环境非常艰苦,淡水缺乏,很多地方用水都是循环利用的,我们理应帮助他们。”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吃苦也是一个方面。”

作为海洋环境学院出海调查次数最多的专家,鲍教授告诉记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洋调查研究工作者,第一个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海上作业是十分辛苦的,经常要昼夜工作,要克服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第二个就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海上有些人会晕船,这个时候必须要能顶住,因为调查工作的计划很周密,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的计划进行;第三个要有做科研工作的严谨作风,一定实事求是。采集的数据必须是经过严格审核的,观察样品要认真仔细,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和资料的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海洋调查方式知多少?

说到海洋调查,很多同学的脑海中都充满了疑惑。究竟海洋调查的内容是什么?采用哪些方法?

鲍教授介绍说,海洋调查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以及声学、海洋遥感等等学科,每个学科的观测要素千差万别,但总体按照调查方式来看应该分成三类:

第一种方式是大面站观测,就是调查船航行到指定的位置上进行作业,比如采集样品(如海水)、放置各类自动观测的仪器(光学、声学等);第二种方式是连续站观测,调查船可能要停一至两天,按照预定时间间隔,经过多次重复观测采集数据,观察各个物理量随时间的改变情况。也可施放仪器到海底进行长时间连续重复观测;第三种方式是走航观测,在调查船航行的过程中,利用安装在船底的探头等进行连续不间断的采样(测流速、观察海底地形等)。

采样以后,按照各个项目的不同需要,进行数据和资料的处理,比如测海水中的营养盐、微量元素等等。

学生调查≠科学考察

我校涉海学科的高年级学生每年都会进行出海实习,那么学生的出海调查和专家的科学考察有什么区别呢?

鲍教授告诉记者,学生出海实习所做的调查和科学考察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海上实习普遍采用传统的调查仪器,目的不在于获取数据和资料,而重在培养学生的海上观测技能和动手能力,所以学生调查一般都在青岛近海进行;而专家的海上科学考察主要目的是获取科学研究所需的资料,地域的目的性非常强,范围也比较广,可能要去东海、南海甚至太平洋。而且每次考察都是任务明确的,所使用的仪器也更加专业、更加先进。

同时,鲍教授也表示:“除了我校传统的涉海学科以外,其它院系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加入教师的课题组,进行出海调查。像一些学生社团,如果要开展一些海洋调查工作的话,我们欢迎他们以搭载方式前来参加,以后东方红船将对外公布航次信息。但是对于单独的、没有科研任务的学生,我们一般是不提倡的,因为我们毕竟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只要有时间,我都愿意上船带领学生们去调查。我们目前所得到数据和资料对于浩瀚的大海来说是非常有限的,还有很多的未知等待你们学生去探索。”

东方红2号

东方红2号于1996年7月份首航,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为我们国家的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十年间,东方红2号出海几十个航次(一个航次历时一周至数月不等),平均一年要在海上执行任务230天左右,其中包括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126专项、国家908专项调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洋工程项目,以及为军方、油田部门进行调查等等,目前安全航行17万余海里,航迹遍布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等海域。这些调查为国家海洋基础研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资料。

“放眼全世界,我们海洋调查的硬件设施一点都不差。”

“我曾经去过韩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他们的海洋研究部门有过接触,甚至也在其中工作过一段时间。目前来看,我们在海洋调查方面,调查设备和国外是接轨的,甚至我们很多的设备比国外还要先进,比如Turbmap这个仪器,分近海和深海两套设备,我们学校都有,这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澳大利亚的海洋研究者来我校参观的时候,对我们的很多设备都特别羡慕。所以从硬件来看,我们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比国外差。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仪器所获资料的深度处理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些差距,这部分工作以后要抓起来。”

最后,鲍献文教授告诉同学们,研究海洋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比如海洋环境预报、防灾减灾。同时,海洋研究可以给海上战场环境保障方面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以增强国防实力。此外,海洋科学的发展对资源、环境、渔业、经济、医药等等领域,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做出突出贡献。

实习记者/摄影:孙劭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编辑:赖怡丹

[新闻链接]

鲍献文,男,物理海洋学博士,教授。1965年5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县,1988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海洋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系物理海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具有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评审员资格。目前主要从事海洋科学专业的教学以及近海环流和海洋动力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为骨干教师,他主讲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海洋调查方法》和物理海洋、环境海洋专业研究生的《海洋环境监测》课程,编写的《海洋调查方法》一书被教育部列入面向21世纪教材。目前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海洋调查方法国家名牌课程建设”。在1996年和2000年两次荣获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曾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承担教学工作同时,一直活跃在科研第一线,曾出访日本、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工作或合作研究。

近几年来,在一级学报共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并在英国、法国等著名杂志及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曾荣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曾获海洋大学“天泰优秀人才奖”,2003年荣获第四届青岛青年科技奖,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2007年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