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旅游学家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教学情况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吴承照,男,1964年11月出生,安徽合肥人,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高级规划师,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4年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

2007年至2008年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访问学者。

资料更新中……

社会任职:

1. 国际公园与游憩管理协会会员。

2.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3.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4.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5. 高校旅游教材编委会委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每届学生人数
风景游憩学 理论课 2 4 100名
旅游经济学 理论课 2 4 100名
专业英语(下) 理论课 2 5 125名
旅游规划概论 理论课 2 3 70名
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实践课 8 5 140名

实践性教学:

1.教学实习:自96年以来先后带领7届学生开展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仙岛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崂山西麓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崂山西麓风景恢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西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影响调查、天仙河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等教学实习活动,共24人。

2.课程设计:96级、97级、98级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99级池州市齐山白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00级安徽马鞍山市江心洲总体规划,01级天仙河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共150人。

3.毕业设计:96级崂山西麓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97级微山县环城水系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98级崂山西麓风景恢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99级寿县山水城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00级天仙河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共18人。

教学研究:

参与吴长福教授主持的校级重点教改项目《教学思想的传承》,负责一项子课题《风景园林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研究》2005-2006。

教学表彰:

2003年获韩国龙教育奖二等奖。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景观游憩学、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60多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黄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地学研究,本人负责子课题,“黄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1991年完成。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风景旅游资源时空筹划理论与实践,承担一项子课题,1999.1-2001.12。

3. 温州市瓯海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996.7-12,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旅游发展规划研究,1999.5-10,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5. 苏州市人民政府:吴县市环太湖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中法合作),1999.9-2000.6,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6. 连城县人民政府: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9.7-2000.5,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7. 连城县人民政府:连城县旅游发展规划,1999.7-2000.5,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8. 阳新县人民政府:千岛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0.7-2001.3,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9. 城阳区人民政府:崂山西麓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0.9-2001.4,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10. 新郑市人民政府:新郑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9-12,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11. 仙居淡竹森林旅游规划设计,2001.6-12,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12. 丽江城市概念规划国际招标项目:丽江旅游发展研究,2002.3-5。

13. 微山县滨湖1000米绿带规划设计,2002.10-2003.4,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14. 微山县城环城水系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2002.1-12,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15. 微山县微园规划设计,2002.3-6,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16. 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中德合作),2002.3-2003.3,项目负责,评审通过。

17. 杭州市政府:杭州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2003.7-8。

18. 上海港口管理局:上海水上旅游发展战略研究,2003.4-6。

19. 邹城市人民政府:邹城市田庄公园规划设计,2003.7-2003.9。

20. 寿县人民政府: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9-2004.2。

21. 黄岩富山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2002.5-03.12。

22. 高青黄河—大芦湖生态风情旅游区规划设计,2002.6。

23. 城阳区人民政府:崂山西麓风景恢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负责,2003.1-12。

24. 城阳区人民政府委托:崂山西麓风景恢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9-2004.6,项目负责人。

25.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乃古石林景区规划设计,2006.4-2007.3,项目负责人。

26. 济南市人民政府委托: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2005.7-2007.3,项目负责人。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基于风景园林的户外游憩理论关键问题研究,2005.1-2005.12,项目负责人。

28. 登封市人民政府:嵩山风景名胜区山麓地带资源保护利用规划,2005.10-2006.6,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

1. 人的需要与人居环境――现代城市游憩系统理论建构,1997年第五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CARDS杯)三等奖。

2. 游憩规划定性定位与定向,1997年获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论文竞赛佳作奖。

3. 社区游憩与城市半网络结构,1997年获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论文竞赛佳作奖。

4. 现代城市旅游规划技术体系,1998年获上海科技论坛论文三等奖。

5. 丽江城市发展概念规划,2003年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6. 新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获上海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7. 天仙河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5年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8. 十二五上海重大旅游项目开发与空间布局研究,2009年获上海旅游决策咨询二等奖。

9. 生态链设计与风景环境修复研究,2009年获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一等奖。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编、参编、主译著作9部。

出版专著:

1. 《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2. 《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出版社 1998

3. 《中国风景园林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2002

4. 《国家公园游憩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5. 《城市旅游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 《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7. 《景观与景园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8. 《景观游憩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9. 《区域景观规划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发表中文论文:

1 城市生态足迹的地域格局——以义乌市为例 吴承照; 陶聪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2010-11-20

2 城市生态命源区特征及其保护策略探讨——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 覃盟琳; 吴承照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规划师 2010-12-01

3 城市自然保护的内涵、历程与策略研究 吴承照; 张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15

4 上海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吴承照; 汪剑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市旅游委员会法规处 【会议】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09-21

5 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实践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会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 2009-09-11

6 生态环境预警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动态的评述 陶聪; 吴承照; 石鼎 上海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 2009-09-08

7 美国城市自然保护与开放空间的历史演变 吴承照; 方家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会议】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9-09-12

8 上海都市旅游吸引物分类分级系统研究 吴承照; 王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会议】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 2010-05-28

9 风景观、可持续管理与风景区理论建设研究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2008-11-15

10 户外游憩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上海城市公园自行车活动为例 吴承照; 马林志; 詹立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期刊】旅游科学 2010-02-28

11 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 吴承照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期刊】旅游学刊 2009-01-06

12 生态链设计与风景环境修复研究 吴承照; 洪佳文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期刊】中国园林 2009-04-15

13 永恒北川——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概念设计 吴长福; 张尚武; 卢永毅; 吴承照; 汤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2009-05-20

14 上海旅游产业结构健康指数及其应用研究 吴承照; 马林志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期刊】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15

15 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 曹霞;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期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30

16 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 曹霞;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期刊】人文地理 2006-04-30

17 正负态非等效假说在人居环境规划中的运用——以登封市发展战略规划为例 覃盟琳; 吴承照; 吴志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期刊】规划师 2006-08-01

18 以街旁绿地为载体再生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上海苏州河畔九子公园 吴承照; 曾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2006-09-30

19 上海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 曾琳;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 【期刊】规划师 2007-01-01

20 加强旅游规划的语言和词汇研究 吴承照 博士生导师 【期刊】旅游学刊 2007-03-06

21 基于CPSR规划模型的风景区环境生态规划研究——以云南乃古石林景区详细规划为例 覃盟琳; 吴承照; 周振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期刊】中国园林 2008-02-15

22 游憩生态学与旅游规划 吴承照 上海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期刊】旅游学刊 2008-09-06

23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 吴承照; 肖建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旅游系;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博士 副教授 【期刊】城市规划汇刊 2003-07-20

24 风景游赏规划研究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期刊】规划师 2005-05-25

25 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的类型与特征 吴承照; 徐杰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期刊】中国园林 2005-05-25

26 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 【期刊】城市规划学刊 2005-05-20

27 2010上海世博会的旅游战略地位与对策研究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上海 【期刊】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7-01

28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旅游开发研究 唐云; 松朱诚; 申洪源; 吴承照; 翁维国 南京大学;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旅游局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期刊】中国市场 2005-09-07

29 PRT学科发展的国际动态与中国的对接 吴承照; 刘莉萍; 曹霞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美国犹他大学公园游憩与旅游系;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上海 【期刊】旅游学刊 2005-12-30

30 立足市场 注重经营 发展差异性旅游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旅游系 副教授、博士上海 【期刊】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15

31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发育机制 申洪源; 朱诚; 唐云松; 吴承照; 翁维国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临沂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系山东临沂; 江苏南京; 浙江黄岩 【期刊】山地学报 2003-10-28

32 历史城镇发展的文化经济分析——以平遥古城为例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期刊】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30

3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图解——《国家公园游憩设计》评介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期刊】中国园林 2003-12-25

34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教学体系与方法探研 李瑞冬;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上海 【期刊】规划师 2004-01-25

35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旅游开发研究 唐云松; 朱诚; 申洪源; 吴承照; 翁维国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 江苏南京; 浙江黄岩 【期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10-30

36 景观资源量化评价的主要方法(模型)——综述及比较 吴承照; 曹霞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期刊】旅游科学 2005-02-28

37 现代城市旅游规划技术体系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期刊】城市规划 1999-10-09

38 旅游区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期刊】地理科学 1999-10-30

39 游憩效用与城市居民户外游憩分布行为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期刊】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2-30

40 辛勤开拓 硕果累累──记著名城市规划师董鉴泓教授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旅游系 【期刊】规划师 1999-06-25

41 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期刊】中国园林 1999-10-25

42 游憩与景观生态理论研究──在绍兴市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综合应用 吴承照; 刘滨谊 同济大学风景旅游系; 同济大学风景旅游系 【期刊】城市规划汇刊 2000-01-20

43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成因及旅游景观特色 朱诚; 俞锦标; 赵宁曦; 李刚; 吴承照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同济大学风景旅游系 【期刊】地理学报 2000-11-23

44 闲暇理论与开发策略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期刊】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30

45 风景园林研究进展——'99国际公园及康乐设施管理协会亚太地区会议综述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园林 2000-06-25

46 风景旅游规划的三元结构——来自澳大利亚自然公园的启示 吴承照; 薛海旻; 张杏林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苏州吴县市规划局 【期刊】城市规划汇刊 2001-05-20

47 从感性规划向数字规划进军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上海 【期刊】旅游学刊 2001-11-18

48 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对策——以平遥古城为例 阮仪三; 吴承照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期刊】城市发展研究 2001-05-30

49 离散型度假区规划研究——崂山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 吴承照; 薛海旻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苏州市吴中区规划局 【期刊】规划师 2001-12-25

50 福建连城赖源洞穴系统研究与旅游开发探讨 李刚; 俞锦标; 朱诚; 吴承照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同济大学风景旅游系 南京 【期刊】中国岩溶 2001-12-25

51 旅游规划的性质与方法 吴承照 同济大学 【期刊】城市规划 1994-05-09

52 旅游规划的性质与方法 吴承照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博士生 【期刊】城市规划汇刊 1994-06-15

53 西欧城市游憩规划的历史、理论和方法 吴承照 同济大学 【期刊】城市规划汇刊 1995-08-15

54 海南旅游发展与投资研讨会纪实 陈传康; 吴承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期刊】人文地理 1995-06-30

55 滨海景观游憩开发的潜力评价与结构规划——以日照市滨海景观为例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期刊】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12-30

56 都市旅游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上海都市旅游国际研讨会综述 陈传康; 吴承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期刊】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6-02-23

57 游憩规划的定性、定位与定向 吴承照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 【期刊】城市规划汇刊 1997-12-15

58 从风景园林到游憩规划设计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期刊】中国园林 1998-10-25

59 古村落——社区旅游综合体规划研究 吴承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会议】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2-11-01

60 城市化 工业化冲击下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保护策略研究 吴承照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会议】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 2005-09-01

61 生态链设计与风景环境修复研究 吴承照; 洪佳文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会议】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8-09-01

荣誉奖励:


1.1997年获第五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CARDS杯)三等奖。

2.1997年获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论文竞赛佳作奖。

3.1998年获上海科技论坛论文三等奖。

4.2003年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5.2003年获上海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6.2003年获韩国龙教育奖二等奖。

7.2005年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8.2009年获上海旅游决策咨询二等奖。

9.2009年获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一等奖。

媒体报道:


用世界的语言 讲中国的故事——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访谈

吴承照,1964年生,安徽合肥人。同济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景观游憩学、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著作6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60多项。2009年获得上海市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一项,四川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一项,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上海市旅游决策咨询成果二等奖一项。2004年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2008年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访问学者。

一个缺失专业,还是一种理想生活?1997年7月,一场全球城市规划界的盛会——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WPSC)在上海同济大学的召开,令一个中国大学缺失的专业浮出水面——游憩。

海德格尔的一句话在今天被用得熟滥,“人,诗意地栖居”——在城市要诗意地栖居,离不开游憩。在世界范围内,风景旅游正逐渐取代钢铁成为占世界第一位的产业,基于游憩发展的国民健康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旅游业、信息业和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三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时,游憩专业已呼之欲出。

1993年博士生期间,吴承照教授就开始了对游憩学的研究,98年他出版了中国城市游憩系统专著《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综合了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志在推动游憩学在中国的发展。

为人类创造丰富多样的户外生活空间,引导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望,他将自己所有的热爱和精力,以一种深沉的感情,致力于风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规划设计出许多社会认同的作品。吴承照教授在景观游憩学、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等领域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为我国该领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发展游憩学 创诗意健康栖居环境

吴承照教授最早接触游憩一词的是1991年,他还在开展风景区研究。查阅文献时,对国外文献中频繁出现的recreation一词感到很好奇,但认识很模糊,recreation怎么翻译,中文什么词能准确表达recreation的内涵?与国内普遍使用的旅游一词有没有区别?国内当时存在的多种译法,也激发了他的研究兴趣。

吴承照真正对游憩学的研究则是1993年从博士生期间开始的。通过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系统学习,他发现早在1933年雅典宪章就提出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之一,但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规划实践中,游憩处于次要、附属的位置上,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交通、居住、产业空间,而对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与交往却关注很少;博士期间,导师董鉴泓、阮仪三等教授对其博士论文的指导,更让他认识了对城市休闲游憩研究的重要性。

此后在博士论文写作及教学、国外访学、规划设计实践中,吴承照反复思考并不断梳理,系统得出了游憩一词的双重涵义:一是哲学层面上的概念,同健康、文明、精神、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强调游憩的意义与价值,这一层面很多学科都在研究;二是物质层面上的概念,同活动、环境、设施联系在一起,可规划、可设计、可运作、可管理,这一层面同风景园林、国家公园、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与管理等学科密切相关。

吴承照教授还指出,国际上围绕游憩形成两支队伍:一是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以不同层次专业、学术研究机构、规划设计机构为载体,二是政府管理、各类社会组织及俱乐部,游憩产业稳步快速发展。游憩学是门跨学科、多层次、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科,其社会目标是积极倡导户外运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文明和充满生活情趣的城市。从IFPRA,IFLA,ASLA研究成果以及美国一些大学PRT系专业设置来看,户外游憩是游憩学的主流研究方向,而这一方向的核心就是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管理的综合研究,现在国内一些学者介绍的LAC,ROS,VERP,VIM等理论就是这一领域的重要理论。

关于游憩和旅游,吴承照教授解释到:“旅游的本义说的是人通过一些交通工具,经历一定的时间后达到一个其他的地方去观光游赏,而游憩的概念说的是人闲暇时间内的活动,是更加直接、紧密的和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有一个公式能非常形象地说明旅游和游憩的关系:旅游系统=游憩+支持系统。这里的支持系统,说的就是交通、住宿等旅游的辅助系统。本质上,旅游就是到其他的地方去游憩,游憩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美国的游憩从一个世纪前的社区运动就开始了,其动力来自于居民自发与民间社会组织,经久不衰;中国呢?吴承照教授批评到:“我们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动力来自于政府的推动,具有时段性,其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足。现在的房地产建设,片面地重视气派和招揽性,其有些做法是明显错误的,是对游憩概念的误解和漠视。须知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并不等于大面积的草坪和绿化。”

游憩到底有多重要? 一个不能为市民生活空间作出系统合理安排的城市规划不是一个好的规划,一个不能满足市民游憩需要的城市不是一个好的城市,一个不能引导、激发市民开拓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城市必然走向衰落。游憩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游憩形态正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吴承照教授进一步解释。他还举例说明:“早在古罗马时期,曾有‘面包+闲暇’的生活,正是因为人们无法驾驭闲暇时间,只能靠消极的斗角活动打发时光,才最终导致了古罗马的灭亡。”游憩与社会发展、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我国的游憩学发展并不乐观。60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城市化进程中,以城市建设为主旋律,风景区建设也是以休疗养与观光发展为主线,在这期间有部分学者在规划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积极探索、思考游憩问题,引进一些国外游憩理论,但总体上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游憩理论和游憩规划设计方法论,在国家层面上缺少系统的游憩规划设计技术标准。无论是城市游憩系统规划还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均没有纳入法定的规划程序中。目前的状况是既没有教材也没有标准。

游憩理论应用于中国,体现在旅游规划、风景规划、城市规划几个方面,吴承照所在的同济大学较早开展了这方面理论与实践研究。风景规划上,从单纯的风景观赏转向生态风景体验,强调可持续利用,旅游规划强调基于游憩需求的地域景观特色提练、体验规划与可持续服务系统的建立,城市规划强调生活多样性空间的保护与创造,上海南京东路与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均融入了游憩的概念。游憩空间一般分基本空间与体验空间两类,现在有关体育运动的基本空间设计标准基本同国际标准接轨,如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但有关露营、野餐、健行等在我国日益兴起的户外游憩活动缺少相关规划设计标准,体验空间标准基本空白。“当前我们需要研究以至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游憩思想与理论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的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如同生态思维、审美思维一样,形成风景园林师的游憩思维,拓展风景园林学科视野与基础,为实现为生活而设计的理想奠定根本基础,积极推进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研究与实践;二是针对我国遗产地游憩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探讨保护利用与管理一体化的可持续规划方法。”吴承照进一步呼吁。

爱撒北川 为了永恒的记忆

“5•12”大地震使绵阳市北川县这个曾经山清水秀的人间桃源遭受毁灭性破坏,成为地震中人员伤亡最集中的地区。北川老县城因存在巨大地质安全隐患,新县城被迫另行选址。但北川地震遗址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是北川人民不舍的精神家园,这里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牵挂。为保留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实物见证,北川老县城将建成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是“5•12”汶川大地震后的四大地震遗址保护建设项目之一。吴承照教授作为“四川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概念设计”这一历史性课题的主要成员之一,对北川县城地震遗址特征、遗址价值和遗址生态安全系统进行了全面评估,为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总体构思和设计策略奠定了基础,同课题组一起形成遗址博物馆的概念设计方案。

方案以北川县作为大地震重灾区而遭受的巨大灾难为背景,结合北川县境内地震破坏严重、灾害类型全、工程破坏类型全等基础特征依据,对北川县域地震遗址加以保留、保护,以留存大灾难的记忆、展现人类爱的力量以及人对自然的再认识为出发点重新加以规划整合,建立一个对死难者加以纪念,并作为全人类经历特大自然灾害见证的遗址博物馆,以此进一步实现对生命的思考和尊重、对亡者的追思和悼念、对生者的安慰和宽容、对现在的把握和感悟及对未来的努力和憧憬等精神领域的功能外延。

该系列方案提出一种针对特殊集合化纪念性遗址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建立一个具有整体性和突出建设重点的保护重建框架,并形成多学科支撑的综合工作模式。

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既是体现全民意愿的国家行为,也是所在地灾后物质与精神家园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其实并不是单个的博物馆。和以往的博物馆不同的是,地震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由地震博物馆及综合服务区、县城遗址保护区及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组成的综合功能体。这样一个功能综合体,在我国博物馆建造史上尚没有先例。

大地震使数万条生命在瞬间被剥夺了生的权利,更多的人则是经历了生死的真正磨难与洗礼,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心理冲击的同时,也将激发起人们对于生命意义及真谛的思考,抛却自私、虚伪、无妄的东西,去感悟和重新诠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尊重生命也就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最好的诠释。作为地震遗址博物馆,其所关注和展示的内容也应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及人文精神。

2009年2月底,《永恒北川——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最终完成,并由上海市政府送交绵阳市。有关专家认为,该方案设计的完成,为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开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无痕,对北川伤痛的回忆也将最终转化为对北川未来的期许。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北川人也将乐观、勇敢地放眼未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家的扶持,建设一个全新的北川。而遗址博物馆在见证北川地震灾难的同时,更应当体现对于未来的关注,展现北川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成为北川人创造未来努力的起点。

保护风景资源 促进和谐发展

斑斓山石,奔腾河流,幽闭静水,先祖传承下地球上所有的美景,但我们却无法将美丽延续。这是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资金快速流动,观念快速变换。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如繁星替代晚霞般优雅美丽。对地球生存环境的关爱和保护,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灵净化器。吴承照教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贡献着。

“风景区农业转型的现实性与风景资源保护的紧迫性需要统一协调,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市场化、景观化调整,形成市场导向的生态农业景观,促进风景资源保护。”在风景资源保护上,吴承照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努力探索农业转型与风景资源保护的规划设计途径,如何将生态化发展的理念落实到生态养殖园规划设计与实际建设中,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产业生态群落、生态系统管理、生态链节点生态设计策略等生态养殖园策划、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传统农耕文化作为风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现代化、市场化浪潮中面临变异与更新的挑战,风景区三农发展的现实性与风景资源保护的紧迫性能否协调统一?在风景区边缘地带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市场化、景观化调整,形成市场导向的生态农业景观,促进风景资源保护。

以合肥紫蓬山风景区为例,吴承照教授向我们解释了农业转型与风景资源保护的规划设计途径。紫蓬山生态养殖园位于合肥市西郊,紫蓬山风景区边缘地带,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占地面积137公顷,水塘遍布,现状有大量水稻梯田,以传统农耕为主,在《紫蓬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定位为田园农业区。园区既定目标是建成为全国三大龟类养殖研发基地,大的用地性质未变,但农业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左右的人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稳定的首要问题,立体化、设施化、信息化、生物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公顷,欧盟国家的平均生态农业用地面积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3.7%,尽管比例不高,但代表了世界农业发展方向,在我国农业发展战略中也是把生态农业园作为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生态养殖园是生态农业园的一种类型,其基本内涵是从养殖生态系统合理化入手,通过生态工程与生物措施强化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通过养殖业与衍生产业复合系统建设,优化产业生态群落结构,提高养殖园的综合效益。吴承照教授在紫蓬山风景区边缘地带发展生态养殖园规划中,把水稻田改造为养龟塘,首先是农业景观的变化,对于风景区来说,更重要的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包括传统民居文化、水稻生产文化、田园景观肌理等,通过传统民居文化要素的保留以及田园景观肌理的延续、水稻生产文化的展示来实现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

“风景区内传统农耕文化向现代养殖文化的转变,涉及到风景区理论、政策等更深、更高层次上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下风景区三农发展?制定什么样的风景政策引导风景区三农发展?是我国风景名胜区面临的严峻的现实问题。”吴承照教授如是说。

最后吴承照教授寄语,祝愿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理论与方法论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解决国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能力与发言权进一步增强,学科地位进一步提升。他的心永远深深地寄托于这片土地,就像成熟的麦穗,扎根在土地,腰弯向土地。

文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0-12-23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