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食品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张兰威,男,1961年11月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5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8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食品科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2年:获食品科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1988.07—1991.06:东北农学院畜产品加工教研室助教,实验室主任。

1991.07—1995.06:东北农学院畜产品加工教研室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讲师。  

1992年:由农业部选派赴芬兰国学习乳品科学与工程技术。

1995.07—2000.09: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2000.09—2004.4: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2002-2003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Vermont作高级访问学者。   

2004.04—2005.4: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导。   

2005.4- 2006.6: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遗传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2006.6- 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社会兼职:

1.中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   

2.黑龙江省科顾委专家组专家。   

3.黑龙江省轻工联合会副会长。   

4.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   

5.中国食品学会乳酸菌分会常务理事。   

6.黑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   

7.黑龙江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8.黑龙江东方学院兼职主任教授。   

9. 《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中国乳品工业》《中国酿造》《现代食品科技》《农产品加工》《大豆通报》等编委。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专业课:《乳品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

研究生课:《食品发酵原理与技术》、《乳品科学与技术进展》。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的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46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乳品科学与技术、传统发酵食品产业化、乳酸菌及其活性产物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

1.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乳酸菌快速发酵关键技术及发酵液的综合利用研究”(NB08B007)。

2.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筛选及应用关键技术。

3.功能性乳酸菌(含益生菌)制剂的生产技术中试。

4.乳酸菌发酵系列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5.乳酸菌系列化发酵食品的工业化技术的研究。

6.优质酸奶菌株选育及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工业化生产技术。   

7.纯菌接种工业化生产发酵蔬菜的研究。   

8.传统风干香肠发酵机理的研究及生产技术。   

9.特殊乳酸菌含益生菌选育及系列发酵食品。

10.大豆组织蛋白脱腥剂研制及在肉制品中应用。

11.纯菌发酵传统风干香肠生产技术。

12.利用电化教学提高乳品工艺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科研成果:

(1)优质酸奶菌株选育及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工业化生产技术。

(2)纯菌接种工业化生产发酵蔬菜的研究。

(3)传统风干香肠发酵机理的研究及生产技术。

(4)特殊乳酸菌含益生菌选育及系列发酵食。

上述成果为建立特殊食品菌种库提供了资源和保证。并以实现发酵食品发酵剂和高活力功能性菌株为目标,建立乳酸菌菌种库和发酵剂中心,以发酵剂生产为核心,可以促进发酵乳制品及传统发酵食品——肉制品、发酵蔬菜及其它发酵食品纵向发展,实现其工业化生产,带动并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同时,此项目实施可以开发以乳酸菌、双歧杆菌为主体的活菌保健药品。

发明专利:

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1.发明专利号:ZL 96 1 15595.7;一种纯菌接种发酵蔬菜的工业化生产方法,2001.6.16。

2.发明专利号:ZL 02 1 44963.5;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制作方法,2006.3.15。

3.发明专利号:ZL 02 1 44935.X,乳酸杆菌的干粉制品生产方法,2006.1.18。

4.发明专利号:ZL 02 1 44936.8;乳酸球菌的干粉制品生产方法,2005.9.14

公开专利9 项

专利申请5项

用于申报专利的注册菌株6株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主编全国统编教材4部:

其中第一主编2部《乳与乳制品工艺学》(十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发酵食品工艺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轻工出版社,2011)。

第二主编十五规划教材教材2部(《畜产品加工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畜产食品工艺学》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主编国家级出版社专著1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   

3.主编省级公开出版著作、教材3部(黑龙江科技社1996;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7; 2003.2);   

4.副主编百科书1部《中国乳业大百科》,参编《中国保健食品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发表中文论文:

近5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

代表性论文:

[1] 郭春峰 张兰威 李靖妍 张英春 易华西 杜明 韩雪,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MRS肉汤培养基中水溶性胆固醇,分析化学,2011,39(6):894-897。

[2] 李琦 张兰威 韩雪 李沛军 马春丽 杜明 易华西,破壁方法对嗜热链球菌SP1.1胞内乳糖代谢关键活性的影响及其条件优化,食品科学 2011,32(9):183-187。

[3] Xue Han1,a, Lanwei Zhang1,b*, Zhen Feng2,c,Huaxi Yi1, Ming Du1, Lili Zhang1,Yanhua Li1, Weijun Wang,Dipicolinic acid contents used for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spores in raw milk,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83-185 (2011) pp 1467-1471 Online available since 2011/Jan/20 at www.scientific.net ©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183-185.1467.

[4] Yingchun Zhang, Lanwei Zhang, Yanfeng Tuo, Chunfeng Guo, Huaxi Yi, Xue Han, Ming Du. Inhibition of Shigella sonnei adherence to HT-29 cells by lactobacilli from Chinese fermented food and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S-layer protein involvement.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 2010, 161:667-672(SCI收录,IF=2.154 ).

[5] Yingchun Zhanga, Lanwei Zhang a,*, Ming Dua, Huaxi Yia,Chunfeng Guoa, Yanfeng Tuob Xue Hana, Jingyan Lia, Lili Zhanga, ,Lin Yanga,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Shigella sonnei in vitro for probiotic lactobacilli from fermented food, DOI:10.1016//j.micres.2011.02.006.

[6] C. F. Guo,* L. W. Zhang,*1 X. Han,* J. Y. Li, M. Du,* H. X. Yi,* Z. Feng,† Y. C. Zhang,* and X. R. Xu*, Short communication: A sensitive method for qualitative screening of bilesalt hydrolase-active lactobacilli based on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11, 94(4):1732-1737 (IF:2.46) (SCI检索号:000288641800011).

[7] Guo C F, Zhang L W, Li J Y, et al. Screening of Bile Salt Hydrolase-Act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for Potential Cholesterol-Lowering Probiotic Use.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Bio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2010,1:47-50(EI,国际会议).

[8] C.L.Ma, L.W..Zhang,H.X.Yi, M.Du, X.Han, LL.Zhang,Y.C.Zhang and Q.Li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actococci isolat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fermentd milks, J.Dairy Sci.2010,94(4):1691-1696(TBC:1-6 doi:10.3168/jds.2010-3738.

[9] 张英春, 张兰威.具有潜在抑制肠道致病菌的乳酸菌的筛选.中国乳品工业(核心),2011,39(2):9-12。

[10] Yanfeng Tuo • Lanwei Zhang • Xue Han • Ming Du •Yingchun Zhang • Huaxi Yi • Weiqin Zhang •Yuehua Jiao In vitro assessment of immunomodulating activity of the two Lactobacill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traditional fermented milk.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1) 27(3):505–511.

[11] 郭春锋,张兰威. 益生菌降胆固醇功能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报, 2010, 50(12):1590- 1599。

[12] 黄微微,张兰威,源于中国传统发酵蔬菜乳酸菌分离及发酵特性,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4):34-36。

[13] 马春丽,张兰威,高产酸性能乳酸菌的诱变选育,中国乳品工业,2010,38(7):15-17。

[14] 任静,宋兴舜,张兰威,原料乳嗜冷菌的分离筛选及高产脂肪酶嗜冷菌株的确定,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50-3551。

[15] 王伟军,李艳华 张兰威,葡萄汁降酸及澄清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酿造(China Brewing),2010,218(5:16-19)。

[16] Lanwei Zhang, Ming Du , Xue Han, Huaxi Yi ,Purification of transglutaminas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yoghurt making,第一届酶与生物催化大会,上海2010.4。

[17] 马春丽,张兰威. 高产酸性能乳酸菌的筛选及产酸机理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6(1):189-190。

[18] 黄微微 张兰威,乳酸菌在蔬菜发酵中的综合利用,食品科学,2010-2-15。

[19] 秦兰霞 王利 张兰威,玉米谷氨酰胺转氨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食品科学 2010,31(3):177-181。

[20] Li Xua, Lanwei Zhanga, , , Yumei Zhangb, Qinghai Shengc and Ai Zhaob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Hormone Contents Between Bovine And Human Colostrums,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2010.21:54-57.

[21] Zhen Feng • Lanwei Zhang • Xue Han Yanhe Zhang, •Codon optimization of the calf prochymosin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in Kluyveromyces lactis,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0) 26:895–901 DOI 10.1007/s11274-009-0249-2.

[22] Ying-Chun Zhang, Lan-Wei Zhang*, Yan-Feng Tuo, Chun-Feng Guo, Hua-Xi Yi,Jing-Yan Li, Xue Han, Ming Du. Inhibition of Shigella sonnei adherence to HT-29 cells by lactobacilli from Chinese fermented food and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S-layer protein Involvement,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 161 (2010) 667-672.

[23] Yanfeng Tuo Lanwei Zhang* Huaxi Yi et al,Short communication: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wild Lactobacill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foods on HT-29 cells ,J. Dairy Sci. 2010,93(6) 2362-2366.

[24] Huaxi Yi, Lanwei Zhang*, Yanfeng Tuo, Xue Han, Ming Du. A novel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class IIa bacteriocin-produc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Food Control 21(2010), 426-430.

[25] Huaxi Yi, Lanwei Zhang*,Chengwei Hua,Kai Sun, Lili Zhang. Extraction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inulin from Jerusalem artichoke and their effects on textural and sensorial characteristics of yogurt.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2010)3:315-319.

[26] Du Ming, Xu Weili, Yi Huaxi, Han Xue, Zhang Lanwei. Protective effects of bovine colostrum acid proteins on bone loss of ovariectomized rats and the ingredients identification.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2010,54:1~9(SCI收录,IF=4.356 ).

[27] Du Ming, Xu Weili, Yi Huaxi, Han Xue, Zhang, Lanwei. Beneficial effects of bovine colostrum acid protein on bone properties of ovariectomized rats.Annals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2009,55:548 (SCI收录,IF=1.970 ).

[28] Ming Du; Kejian Wang; Chengtie Wu; Lanwei Zhang*. Effects of Bovine Colostrum Acid Protein on Bone Loss and Hemobiochemistry Indexes in Rats [J]. Dai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89: 449~461.

[29] Ming Du, Cong Wang, Lanwei Zhang,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bovine colostrum acid protein on bone properties of ovariectomized rats. 2009 Joint ADSA- CSAS-ASAS Annual Meeting (13-7-2009).

[30] 张旭,崔艳华,张兰威*,由晓军2,乳酸菌电转化条件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5 Supp.2009:26-33。

[31] 崔艳华,张兰威*,谷氨酰胺转氨酶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09,1:31-36。

[32] 吴海波 张兰威 不同地域发酵蔬菜分离的乳酸菌抑菌效果及亚硝酸盐能力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9.2:80-83。

[33] 冯镇,张兰威,变温培养对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影响,中国乳品工业,2009 37(7)。

[34] 冯镇,张兰威,不同pH值培养乳酸球菌对其发酵活力的影响, 中国乳品工业,2009,37(3)。

[35] 王伟军;李延华;张兰威;马微;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乳风味物质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7卷4期(2009/04):179-183。

[36] 李延华,王伟军,张兰威 ,马微, 陈丽安 微生物法检测牛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对比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 年34卷01期。

[37] Huaxi Yi, Sanbai Xiong, Ming Du, Lanwei Zhang*. Purific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β-glucanase produced by Trichoderma viride TP09 isolated from sewage of beer-making, Eur. Food Res Technol,2008,227:821-826.

[38] Ming Du; Lanwei Zhang; Xiaosong Hu.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immune regulation activities in vitro of Se-GL-P, an antioxidant selenium-containing protein from Se-enriched Ganoderma Lucidum mushroom.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2008). Shanghai, China, 978-1-4244-1748-3/08, May: 156-162.

[39] 杨林, 陈家厚, 张兰威, 渡 令子, 基二,大米蛋白调控生长期幼鼠及成熟期大鼠肝脏脂类水平的研究,中华疾病控制杂志(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08,12(5):459-461。

荣誉奖励: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黑龙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黑龙江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1999年为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媒体报道:


立足工业优势 开办特色学院

——访哈工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兰威院长

[编者按]张兰威,1961年1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由农业部选派赴芬兰国学习乳品科学与工程技术,2002-2003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Vermont作高级访问学者。黑龙江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科顾委专家组专家,黑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科学青委会理事,《食品工业科技》、《中国乳品工业》编委。

记者: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2005年12月,前身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遗传工程研究院。那么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贵院最近几年在教学、师资及科研方面的发展情况。

张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02年开始筹建,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师队伍主要是通过吸收国内学校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外归国人员组建,目前在校教职工43人,教师28人,在岗教授5人,另外有4名海外兼职教授,3名国内兼职教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52%。

学院设有三个系: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系和生物化工系;四个研究中心: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国家轻工业甜菜糖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黑龙江省食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全国甜菜糖业标准化中心;一个实验室:中法国际乳品科学与技术实验室(HIT-INRA);两本期刊:《中国甜菜糖业》和《生物信息学》,其中《中国甜菜糖业》是我国唯一公开对外发行的甜菜糖业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生物信息学》是从2004年起对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学院现已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等多层次办学体系。 从2004年起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下招收生物化工专业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2007年招收食品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记者:与其他的传统农业院校的食品学院不同,贵院是工业大学食品专业起家,起步较晚,这些情况对于一个学院的发展利弊共存。请张院长谈一下贵院的发展特色,如何在今后更快更好的发展。

张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工业技术大学,在全国工科领域的航天、计算机、建筑技术等方面都是名列前茅的。饮食与人的营养、健康、疾控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食品工业已经成为第一大产值工业,在饮食健康和国际贸易方面,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技术成果渴求从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上也越来越高。从服务地方角度考虑,黑龙江地方资源丰富,我国商品粮的10%、牛乳的20%和很大一部分的大豆都是产自黑龙江,这些都需要深加工,增加其产品附加值,并提高其营养性和安全性。鉴于此,我们建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校要求哈工大要建就建一流的专业和学科,这是我们的目标。

从学科方向上讲,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在逐渐定位,要能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我在不同学校工作过,深感办学需要特色。专业特色的形成是诸多办学方面沉积凝练的过程,需要时间,我们在为特色专业发展而努力。为此,在课程设置中参考农业院校、轻工业院校、商业系统院校的教学体系和经验,同时也参考国外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与国外接轨。围绕我们要凝练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课程设置,我院的特色也正在凝练:

一是食品安全,我国在这一领域给与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要求我们更加重视食品安全检测,国内百姓也需要知道食品安全的知识。2006年6月,加拿大JR Lab 资深检测专家Cathy Cardinall来我校举办首次农药多残留扫描技术培训,目前我院与加拿大联合建立多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的项目也在洽谈中。

二是借助哈尔滨工业大学强大的工业优势,逐渐突出食品工程的地位,重点发展加工装备的改进和创新,尤其是新的加工技术装备,如膜技术、高温杀菌、超临界萃取技术。

三是立足黑龙江省的农业资源开展乳业研究,我国乳业发展迅速,但科技发展较慢,黑龙江又是乳业大省。2005年12月,以学院为主体与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联合成立了"中法乳业学院",目的是在乳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

四是组建生物化工研究队伍,借助黑龙江丰富的林产资源如浆果,在食品加工、活性物质提取及功效研究方向做研究及培养人才。

记者: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的食品工业。请您谈谈贵院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方向做一个展望。

张院长:提起食品添加剂,人们经常有不安全感。其实这是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认识存在的误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食品添加剂自身的突出特点改善了食物质地、口感,赋予食品了功能性、甚至营养性。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食品将是一个很粗糙的产品。实际上,人类饮食已经离不开添加剂了,正是人类的需求才使食品添加剂成为食品工业中一大产业。至于安全性,人们在研究和应用开发时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做过毒理性试验,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在合理使用情况下对食品及人体健康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有些食品添加剂有些负面影响,另外不法企业为了单纯追求食品的某一功能,不恰当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导致严重安全事件发生。当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渐进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不足的地方都会逐渐得到完善。

我们在学生课程设置和教师科研领域都很重视食品添加剂。单体是食品添加剂中的灵魂,我国很多高校的食品添加剂课程设置只侧重如何使用,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创新意识,为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注重食品化学和生物化工,从如何制备单体、如何获得纯度更高的单体、生产工艺、产品性质、产品使用方法、单体与食品中其他成分的相互关系、与人的健康关系等方面对食品添加剂做系统的安排,避免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研中我们侧重于单体的研制,因为制约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的问题是如何获得高纯度、高功效、高产量的单体。 记者:学术交流在科技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以达到"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强" 的作用,与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成立了中法乳联合实验室,并聘请了来自法国、爱尔兰、美国、台湾、日本的兼职教授。请您谈一下在各种的学术交流中,师生及其学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对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张院长:我们建院之初,就把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2004年开始和法国合作,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法国雷恩农学院(Agrocampus Rennes)签署的合作协议,法国雷恩农学院每年将以中法联合培养的名义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硕士研究生7~8名。目前已有三期硕士生赴法学习,一名研究生学成归国。2008年1月18日,法国雷恩农学院校长Gregoire THOMAS教授和雷恩农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室主任Françoise NAU教授一行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双方又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学院与雷恩农学院的科研合作、教师互访及学生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了初步协议。学术交流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再一个就是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

派出的学生能亲身感受法国雷恩农学院的教学思路,学成以后致力于哈工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建设。

记者:贵院的乳业研究是特色,刚才也提到与法国农科院合作成立了中法乳业联合实验室。那么针对于目前乳品价格上涨的现状,请谈一下您的看法。

张院长:我认为原料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反映了中国乳业高度发展与原料乳不足的供求矛盾。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奶制品等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奶源却严重不足。二是近两年来进口乳制品价格上涨,这是由于澳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主要乳业国家连续干旱导致牛乳产量下降,奶粉价格上扬,同时欧盟取消了对农民的生产补贴,也造成国际原料奶价格上涨。三是我国受世界农产品整体价格上涨冲击,生产原料的上涨必然引起乳价的上扬。

总之,乳价上涨是国内国际双重影响的结果,将会对中国的乳业发展和消费带来一定冲击,目前国内的原料奶高价格和大众乳制品价格不符合大部分人的经济条件。市场是一个系统的链条,涨价的受惠群体也比较分散,原料奶涨价会提高奶农收入,但与目前的消费支出相比较,奶农得到的实惠有限,即价格上涨最终的受益者也并不都是农民,这是我国乳业发展值得深思的问题。另外,乳制品在流通和广告宣传方方面费用太高。广告宣传是必要的,国外仅仅是对保健品的宣传费用高,对一般食品的宣传却并不多,但是国内对所有食品的宣传广告费用是惊人的。我想政府应该在广告宣传方面做积极有效的引导和调整,否则宣传费用最终还是要分摊到消费者头上。

记者:学术与产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院注重科研成果的开发与转化。请您谈谈学院是如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

张院长:科技成果转化对高校来讲,是一个挑战。过去高校不太注重产业化,更关注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如今高校的发展观念正在逐渐发生着改变,服务于社会的意识越来越强。我们在申请课题方面,既注重国家、省的科技重大需求,同时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目前在乳酸菌发酵剂如与北京弗蒙特生物技术公司进行发酵剂的合作,与蒙牛合作开发了发酵剂新产品。在食品添加剂生物化工中,我们依托黑龙江的资源进行功能性保健食品研究,与企业合作开展天然色素提取研究,另外苹果多酚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我们也在做提取研究工作。与企业合作是很有挑战性的,但也是最直接为经济服务的途径,既要在理论上有突破,又要能立即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成效,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完善功能。

记者:目前就业形势很严峻,当您的学生们走出校门的时候,您希望他们能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品质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张院长: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 精英式"教育。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社交能力,迅速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二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国孩子很聪明,但是在国际上成为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并不多,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创新学习环境;三是基础知识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宽口径基础知识的培养,四是专业技能的培养。

具体来说,我们突出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实施导师制,我院的本科生在校人数少,师资资源相对富裕,我们从2006年底开始尝试本科教育的导师制,学生大三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导师,空闲之余通过导师指导、查阅资料、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激发个人兴趣,实施个性化培养。二是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创造尽可能多的工厂实践机会。三是与法国农业科学院共建中法乳学院,从大四本科生中选拔部分学生进行法语培训,然后去法国雷恩农学院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习。

人才培养是后效应,需要时间检验。十年后,当我们的学生在食品领域中成为骨干,施展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时候,才能更好评价我们的教学体系。

记者:在校期间的实习为食品科学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际经验并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请您谈谈贵院在学生社会实习方面的情况。

张院长:实习、实践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认真贯彻如下五个内容:认知实习,对新生介绍专业概况,增加其对学科专业、食品工业的感性初步认识和对食品行业的宏观认识。课程实习,在专业课过程中学生进入工厂实际体验,对课程的工艺过程有更深的认识。毕业实习,综合整个食品专业知识,能够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巩固专业知识,通过实习报告反馈信息。实验课实习,在学校实验课程中加大了设计试验、综合实验内容的比重,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是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完成。

记者:最后请您对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展望。

张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建设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型学院。宗旨是通过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服务,同时借助黑龙江农业和林产资源优势,开发营养功能食品。注重"精英式"人才培养,培养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好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个目标指导下,我们吸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并与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开展深入实质性的合作。学院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根本,科学研究为重点,以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为特色,全面推动我院工作。我们坚持这个办学思想,哈工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专业上一定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出新一代适应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食品工业人才。我们很有信心,学校和社会各阶层也给与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来源:食品添加剂市场网  2008-05-27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