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食品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发明专利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王大为,男,汉族,1960年3月出生,博士。现任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粮油与植物蛋白工程学科带头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于吉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3年8月至1995年12月,于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工作,任教研室主任;

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于吉林农业大学产业处工作,任副处长;

2000年1月至今,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任副院长;

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于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社会兼职:

1.吉林省养生保健协会常务理事。

2.国际药膳食疗保健学会常务理事。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生:《畜产品加工学》、《乳与乳制品工艺学》、《冷饮食品工艺学》、《调味品工艺学》、《玉米深加工技术》、《植物蛋白综合利用》专业课。

研究生:《食品风味化学》、《植物蛋白工程》课程。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功能食品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乳酸菌发酵豆奶。

2.纯酿香菇酒的研制。

3.低糖香菇脯的研制。

4.沙棘系列功能食品的研制。

5.玉米自由基清除剂提取技术及应用的研究。

6.玉米变性淀粉与酒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7.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省重点课题。

8.玉米方便食品的研制。

9.玉米活性多糖膨润片的研制。

10.玉米特用低聚肽制取技术的研究。

11.玉米营养露的研制。

12.乳酸菌发酵玉米奶。

13.鲜玉米冰淇淋的研制。

14.玉米花丝饮料的研制。

科研成果:

王大为教授其研制的新产品有5项已进行了产业化生产,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000万元以上。为企业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代表学校先后与其它单位合作实施了“甲鱼珍”、“百分果冻”、“黑加仑饮料”、“甲鱼香菇口服液”、“中华可乐”、“母婴葆”、“醇酿沙棘果酒及其系列饮品”、“玉米冰点”等多项高科技产品的工厂化生产及产品的市场推广,为企业创造效益9000万元以上。

发明专利:

1 玉米蛋白油脂模拟品的生产方法 王大为; 张艳荣; 胡耀辉; 刘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2007-07-18

2 一种玉米自由基清除剂的提取方法 王大为; 张艳荣; 刘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2008-03-05

3 一种无糖玉米糖果及其生产方法 王大为 ; 张艳荣; 刘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2008-08-20

4 甲鱼浸提液的制备方法及利用甲鱼浸提液生产的营养保健食品 王大为; 张彦荣; 崔树玉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1994-11-30

5 带有天然玉米粒形的玉米系列冰点的制作方法及产品 王大为; 张彦荣; 崔秋华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1999-07-28

6 玉米活性多糖的生产方法 王大为; 张艳荣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2005-07-20

7 姬松茸活性多糖的生产方法 李玉; 张艳荣 ;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2005-09-07

8 玉米蛋白高F值低聚肽的生产方法 王大为; 张艳荣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2006-02-15

9 植物种子中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方法 王大为; 张艳荣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2006-05-24

10 超临界制取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王大为; 张艳荣; 刘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2009-05-27

11 一种动植物多糖低聚化的方法 王大为; 张艳荣; 刘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专利】吉林农业大学 2009-06-17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 丁香、甘草协同抑菌作用研究 张雁南; 宁志亮; 陈长武; 王大为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 2010-11-01

2 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工艺优化 赵玮; 王大为; 李倩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 2010-12-15

3 玉米皮多糖的组成及结构 张艳荣; 刘相阳; 于君;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 2011-02-15

4 超声波辅助提取水溶性大豆多糖及纯化工艺 陈红; 张波; 刘秀奇; 李红;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 2011-03-25

5 不同方法提取大豆多糖的工艺优化研究 陈红; 王大为; 李侠; 王秀娟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02-15

6 玉米皮多糖制备、分离纯化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张艳荣; 于君; 刘相阳;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05-15

7 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工艺的优化研究 陈红; 张艳荣; 王大为; 刘婷婷; 张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05-15

8 丁香抑菌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张雁南; 陈艳 ; 彭欣莉; 王大为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06-15

9 强化米生产中营养液制备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张艳荣; 张雁凌;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06-15

10 超临界CO_2处理对米糠纤维物性的影响 王大为; 丰艳; 李毅丽; 郭雪飞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07-01

11 米糠超临界流体萃取物中植物甾醇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刘婷婷; 李毅丽; 刘相阳;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09-15

12 响应面法优化米糠挤出工艺及其物性研究 张艳荣; 丰艳; 孙丽琴;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10-15

13 响应面法优化米糠超临界流体脱脂工艺 王大为; 周清涛; 丰艳; 杜彩霞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10-15

14 高纤维玉米挂面生产技术 杨玉民; 王大为 吉林工商学院生物工程分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10-10-15

15 玉米皮多糖挤出低聚化的研究 王大为; 张娜; 刘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09-01-15

16 姬松茸低聚肽的制备及性质 张艳荣; 王大为; 张雅媛; 刘婷婷;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02-10

17 高纤维玉米酸奶生产工艺研究 张雁凌;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09-04-15

18 玉米膳食纤维挤出功能化及粒度对其物性的影响研究 张艳荣; 卜佳莹; 杨小盈; 王大为 *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09-05-15

19 微波辅助提取玉米皮中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陈红; 王秀娟; 李侠; 张艳荣;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09-07-15

20 粒度对玉米花丝物性影响的研究 张艳荣; 杨小盈; 卜佳莹;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09-08-01

21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黄宝玺; 王大为; 王金凤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外语系;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09-08-15

22 功能性米糠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研究 张艳荣; 丁伟;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09-09-15

23 发酵型五味子果酒的研制 黄宝玺; 王大为; 王金凤; 张巍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外语系;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酿酒 2009-09-20

24 超临界法制备玉米共轭亚油酸的工艺研究 王大为; 刘婷婷; 孙月琛; 于君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09-10-15

25 不同发酵剂对大米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 邓开野; 武国君; 于源德;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省黄龙食品有限公司 【期刊】粮油加工 2006-03-08

26 超临界CO_2萃取对蒙古口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王大为; 单玉玲; 图力古尔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6-03-15

27 玉米活性多糖减肥降脂作用的研究 张艳荣; 刘婷婷;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6-05-15

28 五味子棒冰的研制 尹佳;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长春 【期刊】食品科技 2006-09-20

29 蒙古口蘑保健饮品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的研究 王大为; 吴恩奇; 图力古尔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6-10- 15

30 麦芽糊精在冰淇淋中增稠稳定作用的研究 刘婷婷;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6-11-15

31 玉米膨化雪糕的研制 杨小盈;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长春 【期刊】食品科技 2006-10-20

32 挤出处理对蒙古口蘑肽提取率影响的研究 王大为; 刘婷婷; 图力古尔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7-06-15

33 超临界CO_2萃取在玉米亚油酸提取中应用的研究 王大为; 黄宝玺; 刘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7-07-15

34 玉米谷胱甘肽提取技术的研究 张艳荣; 陈丽娜; 刘婷婷;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7-07-15

35 红景天黄酮提取技术的研究 张艳荣; 辛红阳; 刘婷婷;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7-09-15

36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多肽制取技术的研究 王大为; 吴恩奇; 图力古尔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7-09-15

37 玉米皮中亚油酸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的研究 刘婷婷; 丁伟;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7-10-15

38 玉米花丝饮品对高脂血症鼠的降血脂作用 王大为; 许秀颖; 刘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7-11-28

39 玉米蛋白粉中β-胡萝卜素提取技术的研究 王大为; 李侠; 刘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食品科学 2008-11-15

40 蒙古口蘑多糖微波提取技术的研究 侯卓; 张娜;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8-03-15

41 超临界CO_2流体从玉米胚芽中萃取LA的研究 黄宝玺; 王大为 ; 翟景波; 杜研; 王金凤; 刘瑜 吉林修正药业新药研发中心;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雨润集团长春分公司;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长春 【期刊】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08-01-15

42 玉米花丝饮品对糖尿病鼠的降血糖作用 张艳荣; 许秀颖; 刘婷婷;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7-28

43 产学研一体化推进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校内基地建设 于雷; 王大为; 张艳荣 吉林农业大学 【期刊】高等农业教育 2008-10-15

44 胡麻胶在冰淇淋中应用的研究 王大为; 张艳荣; 黄惠芙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云南曲靖农业学校 吉林 长春; 吉林 长春; 云南 曲靖 【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04-30

45 磷酸酯淀粉在冰淇淋中的增稠稳定作用 王大为; 张艳荣; 张雁南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06-30

46 玉米膳食纤维在冰淇淋中应用的研究 王大为; 张艳荣; 张雁凌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3-04-30

47 发酵型沙棘果酒生产工艺的研究 王大为; 张艳荣; 张雁南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3-05-30

48 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皮纤维脂类物质的研究 张艳荣; 马福敏;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5-06-15

49 玉米活性多糖的抗便秘作用 张艳荣; 张雁南;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7-30

50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在玉米蛋白前处理的应用 金英姿; 王大为; 张艳荣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期刊】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5-09-08

51 玉米膳食纤维在饼干中应用的研究 张艳荣; 张雅媛;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5-08-15

52 超临界CO_2萃取对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及水解度影响的研究 王大为; 邵信儒; 张艳荣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5-08-15

53 玉米黄粉的深加工及应用前景 金英姿; 王大为; 张艳荣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乌鲁木齐 【期刊】吉林农业科学 2005-10-25

54 黑米中天然色素分离工艺的研究 邓开野; 武国君;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5-09-15

55 玉米活性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张艳荣; 陈丽娜;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11-30

56 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生产工艺的研究 张艳荣; 王大为; 祝威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天津商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4-09-15

57 低糖香菇脯生产工艺的研究 张艳荣; 李玉 ; 单玉玲; 刘婷婷;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4-10-15

58 发酵型香菇酒生产工艺的研究 王大为; 张艳荣;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食品科学 2004-12-15

59 绿豆柑皮汁缓解酒精中毒及利尿作用的研究 张艳荣; 刘婷婷;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长春 【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10-30

60 胡麻胶在面包中的应用 黄惠芙; 王大为 云南曲靖农业学校; 吉林农业大学 云南 曲靖 【期刊】食品工业 2004-12-20

61 甲鱼营养液提取方法的研究 王大为; 张艳荣; 张雁凌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06-30

62 影响冰淇淋膨胀率因素的研究 张艳荣; 王大为; 王彦征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吉林 长春 【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10-30

63 中国林蛙皮多糖类天然保湿因子的提取与鉴定 王大为; 张艳荣; 沙坤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吉林 长春 【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12-30

64 玉米膳食纤维在面包中的应用 张艳荣; 王大为; 张雁南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吉林 长春; 吉林 长春 【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12-30

65 玉米冰淇淋加工技术的研究 王大为 ; 张彦荣; 张雁凌 吉林农业大学产业处; 吉林职业师范学院 【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6-20

66 奶牛的测热及Blaxter、Weir公式验证 韩永祥; 石永春; 崔宝湖; 王大为; 于志著; 姜守尧; 刘作慧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大农牧场 【期刊】中国奶牛 1985-03-02

67 蒙古口蘑功能因子提取技术及应用的研究 王大为 吉林农业大学 【博士】吉林农业大学 2008-05-01

荣誉奖励:


1.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04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创新能手”。

3.2005年被吉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评为“吉林省创业先锋”。

4.2008年被评为“学习王洪军先进个人”。

5.2010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媒体报道一:


“黄金”人生__记全国职工创新能手、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王大为

我所做的一切,源于一个科研工作者心中燃烧的激情和对事业无限的钟情与热爱。

__王大为

人们称盛产玉米的地带为“黄金玉米带”,称玉米为“长在土地里的黄金”。以玉米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为主攻方向,并荣获“全国职工创新能手”称号的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王大为,一生与玉米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先后主持进行了《玉米方便食品的研制》、《玉米活性多糖膨润片的研制》、《玉米特用低聚肽制取技术的研究》、《玉米自由基清除剂提取技术及应用的研究》、《玉米营养露的研制》、《乳酸菌发酵玉米奶》、《鲜玉米冰淇淋的研制》及《玉米花丝饮料的研制》等12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有8项已经通过了成果及新产品鉴定,5个项目进行了产业化生产;以市场需求作为研究开发依据,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率100%,转让食品新成果新技术7项,签约总额390万元;曾获4项发明专利,主编及参编学术著作与教材6部,在各类学报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年仅44岁的王大为教授的人生可谓“黄金”人生。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王大为讲起话来精辟入理,目光中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当谈起科研开发思路时,他说:“科研人员要有四个意识,即市场意识、资源意识、高新技术手段意识及政治意识。所谓市场意识,就是要以市场需要为依据进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做到有的放矢。所谓资源意识,就是要掌握当地资源优势,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符合老百姓的需要。所谓高新技术手段意识,就是利用当今世界先进技术,达到高科技、高环保、高利润。所谓政治意识,就是要把握国家的政治经济导向,掌握国家政策和策略、大政方针、发展规划等,只有这样,所研发的产品才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四个意识如同四盏明灯,指引着王大为的科研方向。

当温家宝总理提出粮食安全问题时,王大为立即意识到,粮食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应上升到政治问题来认识。说到粮食,他马上想到吉林省的大苞米。吉林省是我国的玉米主产省,地处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玉米成为吉林农业的第一大作物,玉米产业曾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今天,吉林玉米却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顺价销售困难,库存积压严重,农民收入下降,财政不堪重负,财富变成了包袱。在新世纪里,吉林玉米何去何从,吉林玉米经济能不能与时俱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过调研王大为教授发现,吉林省乃至我国玉米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加工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玉米深加工业大而不强,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即原料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

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应该及时利用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来改造老工艺、老设备和老企业。玉米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有的产品附加值超过了玉米原值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玉米副产品也有相当高的价值,是宝贵的再生性资源,玉米深加工的前景十分广阔。

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王大为,打定主意要把玉米这块“黄金”彻底开发出来。他主持进行了《玉米特用低聚肽制取技术的研究》等多项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课题。经过不知多少个昼夜奋战,“鲜玉米系列冰点的制作方法及产品”、“玉米活性多糖的生产方法”等技术获发明专利,又经过不知多少个昼夜奋战,第三代无副作用健康减肥食品“玉米活性多糖膨润片”这项高科技产品完成工厂化生产的研究并拟在市场推广。

2003年11月7 日,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到吉林农业大学视察工作,王大为教授分管的食品学院粮油食品教学实践基地被选为视察单位之一。为充分展示学校的整体实力及工作成绩,王大为教授带领其他同志用一周的时间认真准备,制作展板5块,生产新产品3个系列8个品种,并重点介绍了他们在玉米精深加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受到在场领导的充分肯定及高度赞扬。

2004年4月1日,国家科技部领导视察王大为教授负责的研究室,在听取他作的关于玉米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科研课题汇报后对其在该领域的创新理念非常赞赏,建议他申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滚动项目。经专家论证及评审后同意立项并给予130 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王大为教授神秘地告诉我们,玉米浑身都是宝,现在他们已研发出从玉米皮到玉米脐所提炼的一系列功能食品,其中几项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条黄龙如果真的腾飞起来,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将不亚于整个一汽!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最难能可贵的是要有创新的激情。1983年,王大为教授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毕业后留校筹建畜产品加工专业。他利用带领学生实习的机会,先后实地考察了东北3省30多家食品加工厂,凭借着对食品加工行业的热爱和强烈的求知欲,5年中他不断地学习研究食品加工设备,掌握了300多台(套)机械的使用、维修和配套技术,为以后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成果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除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一直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一定要有创新的激情。”多年来,创新的激情无时无刻不在王大为的血液中奔涌,即便是躺在床上,只要突然间来了灵感,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赶到实验室立即投入实验,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下面这样几组数字:

有了创新的激情,王大为可以52天没回过一次家、38天没离开过实验室。在进行甲鱼营养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时,王大为任该产品的研制主持人及该项目实施的技术总负责人。他带领其他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52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实验设计、配方及最佳工艺条件筛选、工艺流程及设备确定、中试放大、全部材料分析整理,直至通过成果及新产品鉴定,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科研工作的最高速度。在这52天里,王大为同志没有回过一次家,并且有38天没离开过实验室。一次,当他困倦地伏在实验台上的时候,突然想到那天是儿子8岁的生日,他答应孩子要陪他一起过生日的,可是已经是深夜12点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顶着夜色匆匆赶回家,进门的那一幕让他的眼睛湿润了,桌上摆着一个完好的蛋糕,上面的蜡烛都已熄灭了,床上8岁的儿子抱着玩具熊睡着了。他心如刀割,想起妻子临出差前时唯一嘱咐他的一句话:“别忘了儿子生日那天回家陪他。”他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自责伴着泪水:“ 儿子,原谅爸爸。”

有了创新的激情,王大为可以5天5夜没离开过车间,每天只睡不到3个小时。新产品通过鉴定后的第3天,王大为就来到了项目实施地点进行现场勘察,并承担了工厂设计、工艺流程设计、设备布置、设备选型、指导设备安装调试、施工验收、培训技术人员及化验员、指导试生产等一系列技术工作。经过4个月的奋战,在一片平地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保健食品加工厂。在建厂过程中,王大为在技术上一人独挡几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项目参与指导单位及人员,为企业节约了设计费及安装调试指导费近40万元,通过了广东省技术监督局、环保局、劳动局及卫生防疫部门的联合验收,并开始进行产品的批量试生产。为了争时间,抢速度,王大为率领攻关小组昼夜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当时由于空调系统运转不正常,车间内温度高达34℃,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给还不够熟练的工人及技术人员提供及时的指导,使生产顺利进行,他本人5天5夜没有离开过车间。饿了,吃一口面包,实在太累,就在操作台上休息一会,每天睡觉时间不到3个小时。在他的感召下,工人和其它管理人员主动加班加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拿出了第一批合格产品。新产品“甲鱼珍”上市后一炮打响,以其显著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并以其优异的品质荣获中国国际抗衰老科学技术研讨会金奖,第三届中国医疗保健精品博览会金奖。

有了创新的激情,王大为可以连续两夜睡在阴冷的走廊里。在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教学水平随即性评估的工作中,王大为接受了在原新产品研发中心基础上建立食品学院粮油食品科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任务,且基地作为重点被检单位。为保证效果良好及在评估工作中为学校争光,他带领同志们不知牺牲多少休息时间,日夜奋战,重新调整安装仪器30余台套,创作各种彩图38幅,修建操作台及洗涤池9个,又把9间实验室粉刷一新。刚漆过的实验室门,白油漆晾干前无法关门,为了看护实验物品,王大为连续两夜睡在阴冷的走廊里。为充分展示食品学院的办学特色,为提高宣传展板的质量,他又收集、拍摄、创作照片200余幅,并在喷绘公司工作了三天两夜。在评估工作组视察期间共给各位来访者品尝了13个品种的新产品,并进行了现场操作及讲解,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及创新实力,受到了各位专家及领导的高度赞扬。过度的疲劳导致他多年的胃病复发,在接待专家领导检查的时候,胃部的疼痛阵阵袭来,豆大的汗珠一串串滴下,他忍着剧痛认真地讲解着。接待工作刚一结束,他就一下子倚墙滑坐在地上,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当这一切努力终于换来了领导、专家对吉林农业大学的高度赞扬时,他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正是在这种创新激情的驱动下,3年来,王大为几乎没能坐上一次班车回家,没有休过一个周末,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事业中。激情燃烧着他的整个生命。

如果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场战役,他愿做科技全方位转化的先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成果则是科学技术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要使第一生产力能够发挥作用并带来高效益,则必需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实施,并将最终产品推向市场。这种转化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何谓“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王大为在进行技术创新及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时,就具有这种超人的能量。他不但可以完成新产品的实验室研制及成果鉴定工作,还可以很好地完成该产品的中试放大、市场调研、工艺流程设计、工厂及车间平面设计、设备布置设计、设备选型配套、非标设备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培训人员、确定产品包装、起草企业标准、指导生产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同时还可进行技术转让洽谈及产品市场定位策略的制定。像王大为这种具有将实验室产品转化为工厂化产品,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全面产品开发,具有市场意识及较高社会化程度的科技精英,在我国目前尚属凤毛麟角。他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代表学校先后与其它单位合作实施了“甲鱼珍”、“百分果冻”、“黑加仑饮料”、“甲鱼香菇口服液” 、“中华可乐”、“母婴葆”、“醇酿沙棘果酒及其系列饮品”、“玉米冰点”等多项高科技产品的工厂化生产及产品的市场推广,为企业创造效益9000万元以上。

在与菲律宾福友公司合作实施“黑加仑饮料”生产项目期间,王大为承担了该项目的洽淡协商、可行性报告起草、产品配方筛选、工厂布局设计、车间平面布置设计、设备布置设计、设备选型等工作。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了多功能中央通道式车间布置设计,这样的布局既能保证车间卫生,又可节约空间,独具特色,受到了同行专家们的好评,吉林省食品工业协会还将其列为示范食品厂。

在与深圳招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母婴葆”项目时,深圳方派出了由食品工艺、食品营养、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方面的专家共10人所组成的代表团与我校谈判,而我方仅派王大为及1名随行人员前去洽谈。在长达5个小时的答辩中,王大为圆满地解答了对方提出的从微观分子水平的营养学问题到宏观工厂设计、设备、包装及市场预测等一系列问题,并以其广博的知识面,详实的科研数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精彩的表达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及好感,并最终与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事后深圳招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先生说:“我没有想到吉林农业大学会有这样的全才”。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为校办企业提供发展后劲,王大为受学校委托,组建了吉林农业大学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进行商业性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对外进行横向联合实施高科技项目。在中心建成不到2年的时间里,他率领全体科研人员研制开发出“醇酿沙棘酒”等7种新产品,并与3家企业进行了项目合作及项目转让的洽谈。其中“醇酿沙棘酒”、“沙棘爽口冰淇淋”及“鲜玉米冰淇淋”等产品以其能充分利用吉林省地产资源、口感及风味独特等优点,受到了原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的赞扬。

面对王大为这样一棵“摇钱树”,不知有多少企业早已“垂涎欲滴”,他们纷纷以重金聘请,然而王大为却不为名利所动,他毅然选择扎根于他钟爱的这片土地。在他看来,一个人如果刻意追求名利,就会浮躁,更谈不上专心致志地搞科研,真正的科研工作者要心态平和、奈得住寂寞,贵在持之以恒。金钱更不是万能的,它不能满足人们内心深层次的追求,而事业对人生才是最重要的,对事业的追求永无止境,事业的内涵比物质享受更深刻、更真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所在。

淡泊名利的王大为,对组织给予的荣誉和信任却格外珍惜。2004年11月 10日,当王大为从省总工会和校领导手中接过“全国职工创新能手”证书及奖牌时,激动万分:“我感谢科研组同志们的不懈努力,感谢校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谢同志们对我的关心,感谢企业界的朋友们……”王大为再一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一定要完成玉米全籽粒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吉林省玉米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玉米经济的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大为用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铸就着一位科学工作者的“黄金人生”。

来源:吉林省总工会 2005-01-25

媒体报道二:


王大为同志事迹介绍

王大为,男,中共党员,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粮油与植物蛋白工程学科带头人,副院长。吉林省养生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国际药膳食疗保健学会常务理事。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于吉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3年8月至1995年12月,于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工作,任教研室主任;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于吉林农业大学产业处工作,任副处长;2000年1月至今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任副院长;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于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他曾先后主持进行了《乳酸菌发酵豆奶》、《食用菌方便食品的研制》、《纯酿香菇酒的研制》等17项国家、省部级及与企业横向合作科研课题,现有14项通过了成果及新产品鉴定,其中《玉米变性淀粉与酒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发明专利6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报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及参编公开出版教材与著作5部。2004年被评为“全国职工创新能手”,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创业先锋”,2008年被评为“学习王洪军先进个人”。

以教书为荣,以育人为乐。王老师一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5年来,他爱岗敬业,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关心爱护学生,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历年来圆满地完成了学院安排的各项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已形成自己的教学与科研特色。

他认为:教师是智慧的使者,是文明的桥梁,是心灵的火炬,是人格力量的重要来源,为能从事这样一种职业,应当感到终生的荣耀。他以“学博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及时的融入课堂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他利用带领学生实习的机会,先后实地考察了东北3省及内蒙地区30多家食品加工厂,凭借着追求完美自我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望,5年中他不断的学习研究食品加工理论及仪器设备,掌握了300多台、套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配套技术,为以后能出色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爱无言表,无私奉献,以振兴教育为己任。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畜产品加工学》、《乳与乳制品工艺学》、《冷饮食品工艺学》、《调味品工艺学》、《玉米深加工技术》、《植物蛋白综合利用》等专业课;为研究生开设了《食品风味化学》、《植物蛋白工程》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他从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紧跟学科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他一直追求课堂要“活”,学生要“动”,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他几乎每堂课都要以生动有趣的典故或生产实例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了“以事说理、以理施教、以教育人”的教学风格。谈起他的课,学生们津津乐道:“王老师的课生动活泼,既学知识,又明事理,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

多年来,他不断进行新的改革和尝试,如在一些课程中引入“学生主题发言”式教学与“先实践后理论”式教学方式,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学习热情,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他所教过的学生都说“王老师对我们学习上要求非常严格,但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这是事实,同一内容的课程,即使讲了几十遍,他每次课前还要花上几个小时备课,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为了让每堂课充满活力,他专门向歌唱演员学习了发声原理,并练就了一个演员的本领,上课时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并配合肢体语言,通过深入浅出、思路清晰的讲解,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自我学习能力,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尤其是要学会自学。他总结的“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式学习法及“拓展联想式”学习法,使学生们受益非浅。

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只要有机会就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与他们交流,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思想感情,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给学生们讲为人处世的方法,讲科学生活的方法,讲科学研究的方法,讲择业的方法。好多学生常常在课后追着找他交流思想,寻求他的帮助,把他当作良师益友。几位曾经要辍学的学生在他的教育和鼓励下,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科学业,而且后来还考取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在专业课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动手操作,在仪器设备数量有限的条件下,他将学生每班分为3组分别上课,同样的内容要讲3次,工作量成倍增加,但却收到了人人能动手实践的极好教学效果。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他带领同志们不知牺牲多少休息时间,日夜奋战,重新调整安装仪器30余台套,创作各种彩图36幅,修建操作台及洗涤池9个,又把10间实验室粉刷一新。为充分展示学院的办学特色,为提高宣传展板的质量,他带领学生收集、拍摄、创作照片80余幅,使学生们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在评估工作组视察期间,他带领学生共制作新产品12种,给各位来访者品尝,并进行了现场操作及讲解,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及创新实力,受到了各位专家及领导的高度赞扬。过度的疲劳导致他多年的胃病复发,在接待专家领导检查的时候,胃部的疼痛阵阵袭来,豆大的汗珠一串串滴下,他忍着剧痛认真地讲解着。接待工作刚一结束,他就一下子倚墙滑坐在地上,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在场的同学和教师深受感动。

科技创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育人水平。他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科研、新产品开发、技术转让等多项任务。吉林省是玉米资源大省,因此,玉米精深加工技术的突破,是我省创新的主要方向,也是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在。他经过调研发现,吉林省乃至我国玉米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加工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应该及时利用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来改造老工艺、老设备和老企业,进行二次创业。

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他,打定主意要把玉米这块“黄金”彻底开发出来。自2001年以来,他先后主持进行了《玉米方便食品的研制》、《玉米活性多糖膨润片的研制》、《玉米特用低聚肽制取技术的研究》、《玉米自由基清除剂提取技术及应用的研究》、《玉米营养露的研制》、《乳酸菌发酵玉米奶》、《鲜玉米冰淇淋的研制》及《玉米花丝饮料的研制》等13项国家、省、市级玉米深加工方面的科研课题及与企业横向合作课题,成功地从玉米皮、玉米蛋白及玉米胚中提炼出一系列保健功能因子,其中几项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现有9项玉米深加工方面的科研课题已经通过了成果及新产品鉴定,5个项目进行了产业化生产,为吉林省的技术创新、科技创业及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以市场需求作为研究开发依据,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近几年转让食品新成果新技术8项,获发明专利4项,先后为15家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的积累与总结,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玉米非淀粉组分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的新理念,得到业内专家们的认可。

他的科技创新活动,为学院争取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大幅度提高了学院的科技创新实力,大大改善了学院的实践教学水平。他运用一手“教”,一手“放”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所谓“教”就是把个人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放” 指的是让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发挥学生自我主观能动作用,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挥自身的才干,使其适应力更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他常说:只有掌握渊博的知识、掌握高新技术、在科研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并有独到的创意,才能给自己的学生最大的财富。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深切的感觉到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火一样的激情

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工会 2008-9-17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