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阮培均,男,汉族,1963年8月生, 贵州毕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农作物、药用植物良种选育及栽培研究。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农作物、药用植物良种选育及栽培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历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地级科研项目20多项。现主持在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省农业攻关科技计划课题1项、省长基金项目1项、地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

1.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黔西北山区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示范”,主持。

2.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苦荞黔苦系列新品种示范”,主持。

3. 国家科技攻关西部开发重点项目:“贵州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喀斯特生态区中度石漠化耕作区土地利用方案和轻度石漠化坡耕地农业保土耕作措施及技术研究与应用”,主持

4. 贵州省农业攻关科技计划课题:“粮食饲草作物间套栽培研究”,主持

5. 地区科技计划项目:“半夏系统选育研究”,主持

6. 地区科技计划项目:“草畜配套无害化生产技术示范”,主持。

科研成果:

1. “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毕单3号”,1992年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2. “优良玉米自交系449和411”,1993年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3.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研究及示范”,1993年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4. “优良玉米自交系449”,1993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玉米杂交种毕三1号和毕三2号的选育及应用”,1996年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6. “优良玉米自交系411”,1996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7. “毕节高海拔生态区玉米杂交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1998年获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

8. “优良杂交玉米品种毕单4号”,2005年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9. “优良玉米杂交种毕单10号选育及应用”,2006年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10. “黔西北山区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示范”2006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1. “中药材半夏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2010年获贵州省丰收计划三等奖。

12. “毕节地区粮食持续发展分析”,获毕节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理论研讨会二等奖。

13. “黔西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研究”,获《中国农学通报》首届优秀论文奖。

14. “黔西北山区玉米育苗移栽技术”,获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农、林、水优秀论文奖。

发明专利:

1 酒糟培养天麻蜜环菌生产种的方法 王彩云;王永;张翔宇;阮培均;严显进;吉云;文平 毕节市中药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6-02-03 2016-06-08

2 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 王彩云;王永;张翔宇;阮培均;严显进;吉云;文平 毕节市中药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6-02-03 2016-04-27

3 用五步法诱导淡黄花百合珠芽愈伤组织再分化出无菌苗 张翔宇;陈杰;阮培均;吉云;严显进;王彩云;王永;查钦;邹涛 毕节市中药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4-10-30 2015-03-11

4 一种扦插繁殖金铁锁 陈杰;阮培均;张翔宇;王永;严显进;吉云;王彩云;邹涛;查钦;李恒谦;周茂嫦;徐庆祝;赵健雄 毕节市中药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4-10-30 2015-02-18

5 一种台湾肖楠幼嫩叶片快速繁殖无菌苗 张翔宇;陈杰;阮培均;吉云;严显进;王彩云;王永 毕节市中药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4-10-28 2015-02-18

6 金铁锁带腋芽嫩茎无性快速繁殖技术方法 陈杰;张翔宇;阮培均;李恒谦;周茂嫦;徐庆祝 毕节市中药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4-09-16 2015-01-07

论文专著:


在《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村小康科技》、《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玉米科学》、《种子》、《贵州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作物研究》、《杂粮作物》、《耕作与栽培》、《现代农业科技》等刊物、出版物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独立或第一作者29篇);主编农业科研成果资料《耕耘》、《春华秋实》2部,近100万字。

出版专著:

1、《贵州西部玉米栽培》,阮培均,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月。

2、《耕耘》

3、《春华秋实》

发表期刊论文:

2017

1 不同采收期对金荞麦根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优先出版 陈维洁; 阮培均; 梅艳; 王海玲; 张俊; 赵明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0

2 黔西北优质蜜环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优先出版 王彩云; 王永; 严显进; 张翔宇; 吉云; 阮培均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1

2016

3 淡黄花百合珠芽诱导脱分化的研究 优先出版 张翔宇; 陈杰; 吉云; 严显进; 王彩云; 阮培均; 王永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9

4 基于SWOT分析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战略 张翔宇; 陈杰; 吉云; 王彩云; 严显进; 阮培均中国药事 2016/10

5 金铁锁带腋叶嫩茎的组织培养研究 优先出版 陈杰; 张翔宇; 查钦; 王彩云; 王永; 阮培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05

6 控制地上部生长对党参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严显进; 王永; 王彩云; 阮培均; 吉云; 黄晓旭 北方园艺 2016/17

7 基于DNA Barcoding的金银花及其易混品鉴别研究 优先出版 冯图; 何洋; 阮培均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4

8 种块茎腐烂病菌对不同居群半夏的影响 王海玲; 刘红美; 阮培均; 刘建新; 唐映军; 赵明勇; 张俊; 涂光洪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5

9 半夏及其易混品的DNA分子鉴定 冯图; 何洋; 阮培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02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瓜子金产量的影响 王孝华; 阮培均; 刘建新; 赵明勇; 梅艳; 张俊; 王海玲; 涂光洪 农业与技术 2016/02

2015

11 玛珈不同采收期研究 王孝华; 赵明勇; 阮培均; 梅艳; 张俊; 王海玲; 涂光洪; 刘建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22

12 淡黄花百合珠芽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出丛生芽的研究 张翔宇; 陈杰; 吉云; 严显进; 王彩云; 阮培均 北方园艺 2015/19

2014

13 喀斯特地貌温凉气候区鱼腥草适宜播种量试验研究 张俊; 梅艳; 赵明勇; 董恩省; 阮培均; 李锦康; 陈世熊; 虎明洪; 王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14/11

14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金荞麦影响的研究 王海玲; 王孝华; 赵明勇; 阮培均; 梅艳; 张俊; 涂光红; 刘建新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7

15 不同种植密度的玛珈根产量和品质 王孝华; 阮培均; 张俊; 赵明勇; 梅艳; 王海玲; 涂光洪; 刘建新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6

16 14份野生金荞麦的性状观测 阮培均; 王孝华; 赵明勇; 梅艳; 张俊; 王海玲; 涂光洪; 陈淼玲; 刘建新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3

17 不同氮肥和有机肥用量对鱼腥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明勇; 阮培均; 董恩省; 李锦康; 虎明洪; 陈世熊; 王鹏; 张俊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7

18 鱼腥草与玉米间作对鱼腥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王孝华; 董恩省; 赵明勇; 李锦康; 阮培均; 陈世雄 湖南农业科学 2014/04

19 金荞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王孝华; 赵明勇; 张俊; 梅艳; 阮培均; 王海玲; 涂光洪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4

2013

20 高寒山区鱼腥草栽培中硫酸钾施用量研究 赵明勇; 李锦康; 董恩省; 阮培均; 虎明洪; 陈世熊; 王鹏; 张俊 湖南农业科学 2013/22

21 不同播种密度对药用植物金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明勇; 阮培均; 王孝华; 梅艳; 张俊; 王海玲; 涂光洪 湖南农业科学 2013/16

22 半夏高产繁殖栽培技术研究 王海玲; 王孝华; 阮培均; 梅艳; 张俊; 赵明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5

2012

231 栽培措施对半夏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阮培均; 董恩省; 梅艳; 赵明勇; 李锦康; 王孝华; 陈世雄; 王海玲; 张俊 贵州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 2012-10-15

24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赵明勇;阮培均;梅艳;王孝华;王海玲;张俊; 作物杂志 2012年第3期,页码:93-98。2012-06-15

25 不同采收期对半夏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孝华;梅艳;王海玲;阮培均;赵明勇;张俊;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28卷13期,页码:285-289。 2012-05-05

26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王海玲;王孝华;阮培均;梅艳;张俊;赵明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28卷10期,页码:271-276。2012-04-05

27 不同种茎种植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品质的影响 梅艳;赵明勇;阮培均;王孝华;王海玲;张俊;周靖;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28卷7期,页码:276-280。2012-03-05

28 不同施氮量和采收期对金银花主要成分的影响 阮培均;王孝华;王海玲;梅艳;赵明勇;张俊; 贵州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1期,页码:62-64。2012-01-15

2011 

29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遮荫研究 王海玲;阮培均;王孝华;梅艳;赵明勇;张俊;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27卷28期,页码:307-310。2011-11-05

30 半夏种茎规格对产量、品质及植株的影响 王孝华;王海玲;梅艳;赵明勇;阮培均;张俊;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50卷18期,页码:3770-3774。2011-09-20

31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不同采收期研究 王海玲;梅艳;王孝华;阮培均;赵明勇;张俊;周靖;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22卷7期,页码:1734-1735。 2011-07-20

32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种植密度与施肥试验 梅艳;赵明勇;阮培均;王孝华;邵继庆;周靖;张俊;王海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50卷12期,页码:2499-2502。2011-06-20

33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适宜播种期研究 王孝华;阮培均;张俊;梅艳;王海玲;赵明勇; 中国现代中药 2011年13卷2期,页码:20-22。2011-02-16

34 毕节地区优质牧草品种(系)的引种筛选 梅艳;赵明勇;阮培均; 贵州农业科学 2011年39卷1期,页码:31-33。2011-01-15

2010 

35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播种期研究 赵明勇;梅艳;阮培均;王孝华;王海玲;邵继庆;杨远平;张俊;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2期,页码:51-53。2010-12-15

36 农业科技活动中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 李顺雨;张素杰;吴学大;付业春;阮培均;张志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22期,页码:24-25。2010-11-20

37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乐食高丹草产量的影响 梅艳;阮培均;赵明勇; 贵州农业科学 2010年10期,页码:77-79。2010-10-15

38 紫花苜蓿冬播次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孝华;阮培均;梅艳;赵明勇;金深逊;邵继庆;熊先勤; 湖北农业科学 2010年49卷10期,页码:2496-2499。2010-10-05

39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籽粒苋籽实产量的影响 赵明勇;阮培均;王孝华;梅艳;邵国庆;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17期,页码:337-338。2010-09-10

40 栽培密度和施肥对半夏产量与总生物碱影响的研究 阮培均;董恩省;梅艳;李锦康;王孝华;虎明洪;赵明勇;邵继庆;杨远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6(15) 页码:190-194。2010-08-05

41 贵州高寒山区优良牧草引种与评价 熊先勤; 李富祥; 韩永芬; 阮培均; 尚以顺 种子 2010年第29卷第4期,页码:90-94。2010-04-25

42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采收期研究 王海玲;王孝华;梅艳;阮培均;张俊;赵明勇; 耕作与栽培 2010年3期,页码:8-9。2010-06-26

43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种茎栽培研究 王海玲;王孝华;阮培均;梅艳;张俊;赵明勇;邵继庆;杨远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10期,页码:101-102。2010-05-20

44 道地特色中药材半夏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 阮培均;梅艳;王孝华;赵明勇;邵继庆;张俊;陈淼玲;王海玲; 贵州农业科学 2010年5期,页码:49-53。2010-05-15

45 不同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的影响 梅艳;阮培均;赵明勇;王孝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0年 49卷 5期,页码:1078-1081。2010-05-05

46 小麦套作菊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杨远平;阮培均;赵明勇;梅艳; 草业与畜牧 2010年2期,页码:23-25。2010-02-15

47 普那菊苣秋种次年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阮培均;梅艳;赵明勇;王孝华;杨远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4期,页码:1773-1776。2010-02-01

48 小麦套作菊苣不同密度及施氮量试验 王孝华;阮培均;梅艳; 草业与畜牧 2010年1期,页码:25-27。2010-01-15

2009

49 喀斯特山区半夏产量与4个经济性状的相关研究 阮培均;梅艳;王孝华;赵明勇;邵继庆;杨远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24期,200-203。

50 紫花苜蓿播种量与菊苣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赵明勇;阮培均;王孝华;梅艳;邵继庆;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3期,335-336。

51 小麦套普那菊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杨远平;阮培均;赵明勇;梅艳; 作物杂志 2009年5期,102-104。

52 普那菊苣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梅艳;阮培均;赵明勇;王孝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09年9期,163-166。

53 喀斯特山区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技术 阮培均;梅艳;王孝华;杨远平;赵明勇;邵继庆;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7期,35-35。

54 玉米与菊苣不同密度间作试验 王孝华;阮培均;梅艳;赵明勇; 草业科学 2009年 26卷 8期,137-140。

55 高产广适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梁黔云;付业春;范厚明;阮培均; 作物杂志 2009年 3期,96-97。

56 小麦套作菊苣试验研究 王孝华;阮培均;梅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1期,176-177。

57 牧草新品种黔草3号扁穗雀麦的选育 尚以顺;陈燕萍;舒健虹;熊先勤;阮培均; 贵州农业科学 2009年 37卷 4期,7-10。

2008 

58 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等高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种植研究 梅艳;阮培均;杨远平;王孝华;赵庆洪;王荣方;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36卷 34期,页码:14933-14934。2008-12-01

59 潜在石漠化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方式的效果 王孝华;阮培均;梅艳;杨远平;钱德钊;林英;邓学品;张以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08年 47卷 11期,页码:1261-1262。2008-11-05

60 苦荞黔苦3号秋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王孝华;阮培均;梅艳;赵明勇; 杂粮作物 2008年 28卷 5期,页码:321-324。2008-10-15

61 黔苦2号苦荞新品种春播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马俊;阮培均;程国尧;毛春;赵明勇;蔡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08年 24卷 9期,页码:210-213。2008-09-05

62 黔黑荞1号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梅艳;阮培均;王孝华;赵明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 卷 8期,页码:52-55。2008-08-17

63 黔苦2号苦荞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梅艳;阮培均;王孝华;赵明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36卷 19期,页码:7949-7951。2008-07-01

64 黔苦3号苦荞新品种春播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阮培均;毛春;赵明勇;程国尧;蔡飞;管仕英; 杂粮作物 2008年 28卷 3期,页码:182-185。2008-06-15

65 黔苦4号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阮培均;梅艳;王孝华;赵明勇;杨远平; 作物研究 2008年 22卷 2期,页码:92-94。2008-06-15

66 喀斯特生态区轻度石漠化坡耕地种植方式研究 王孝华;阮培均;梅艳;杨远平;顾尚敬;郑元忠;罗才军;王萍;赵明勇; 耕作与栽培 2008年1期,页码:40-41。2008-02-26

67 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 梅艳;阮培均;王孝华;杨远平;顾尚敬;罗才军;王萍;郑元忠;赵明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1期,页码:42-44。2008-01-27

68 优良墨白玉米种质在黔西北山区的改良创新利用 先新;刘朝峰;张志国;梁黔云;阮培均;罗仕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36卷 3期,页码:953-954。2008-01-20

2007

69 强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确保科技秘密安全 陈琴;阮培均;梅艳; 档案与建设 2007年4期,33-34。

70 毕节试验区坡耕地耕作制度分析 阮培均;王孝华;顾尚敬;梅艳;杨远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 13卷 19期,104-107。

2006  

71 玉米杂交种毕单15号种植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阮培均;梁黔云;马俊;梅艳;杨远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06年 22卷 7期,页码:243-246。 2006-07-05

72 喀斯特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阮培均;马俊;梅艳;先新; 玉米科学 2006年 14卷 3期,页码:137-141。 2006-06-15

2005 

73 有机生物复合肥不同底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梅艳;阮培均;马俊; 华北农学报 2005年 20卷 F12期,页码:27-29。 2005-12-30

74 黔西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阮培均,祖晓勤,范厚明,刘朝峰,粱黔云,马俊,梅艳,马贤森 玉米科学 2005年z1期,页码:128-129。 2005-12-30

75 玉米杂交种毕单4号的选育研究 余永芬,阮培均,刘朝峰,王国良,罗仕文,马贤森,先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05年 21卷 10期,页码:160-162。 2005-10-30

76 玉米杂交种毕单4号应用效益分析 阮培均,王国良,余永芬,刘朝峰,罗仕文,马贤森,先新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7期,页码:33-34。 2005-07-10

2004 

77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阮培均,马俊,梅艳,杨远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04年 20卷 6期,页码:147-149。 2004-12-30

78 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毕单10号的选育 梁黔云,范厚明,阮培均,罗新颖 中国农学通报 2004年 20卷 2期,页码:114-116。 2004-04-30

2003

79 毕单1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阮培均,梁黔云,马俊,先新 玉米科学 2003年 11卷 4期,页码:46-49。 2003-12-25

80 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毕单4号”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阮培均,马俊 中国农学通报 2003年 19卷 4期,页码:78-80。2003-08-30

2001

81 灰色局势决策在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吴学忠,阮培均,潘国元,邓培延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年 20卷 6期,页码:407-411。 2001-06-30

82 灰色局势决策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吴学忠,阮培均,潘国元,邓培延 玉米科学 2001年 9卷 2期,页码:41-43。 2001-06-25

83 黔西北山区玉米主要数量性状一般配合力间相关研究 阮培均,余永芬,王国良,罗仕文,梁黔云 玉米科学 2001年z1期,页码:17-18。 2001-12-30

84 模糊概率应用于玉米区试品种综合评价的研究 阮培均,钟声,吴学忠 种子科技 2001年 19卷 3期,页码:155-156。2001-06-12

2000

85 黔西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阮培均,张荣达,梁黔云 中国农学通报 2000年 16卷 6期,页码:33-35。 2000-12-25

1999年以前的

86 高寒山区几个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余永芬,阮培均,罗仕文 玉米科学 1999年 7卷 3期,页码:9-12。 1999-09-15

87 毕节地区粮食持续发展分析 阮培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8年 14卷 1期,页码:55-58。 1998-02-15

88 坡耕地高产玉米指示性状初探 阮培均 种子 1997年 1期,页码:21-25。 1997-02-25

89 玉米单产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 钟声; 阮培均 贵州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 页码:39-41。1997-08-11

90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阮培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6年 12卷 1期,页码:11-14。 1996-02-15

91 杂交玉米毕三1号和毕三2号的研究及应用 余永芬,王国良,阮培均,周光伟,刘朝峰 贵州农业科学 1996年 24卷 4期,页码:12-15。 1996-08-11

92 毕节地区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分析 钟声; 阮培均 耕作与栽培 1996年第1期,页码:8-10,1996-02-26

93 玉米品种密度追肥正交试验研究 钟声; 阮培均 耕作与栽培 1996年第3期,页码:20-23,1996-06-26

94 小麦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演变的分析 钟声,阮培均 种子 1995年6期,页码:24-26。 1995-12-25

95 玉米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的研究 阮培均 玉米科学 1995年 3卷 2期,页码:10-13。 1995-06-15

96 玉米不同育苗期及不同叶龄移栽对产量的影响 阮培均; 耕作与栽培 1993年1期,页码:35-38。 1993-03-02

97 玉米不同育苗方式移栽与产量相关试验 阮培均; 耕作与栽培 1992年3期,页码:35-37。 1992-06-29

98 玉米育苗移栽防治丝黑穗病 阮培均; 山区开发 1992年 4卷 1期,页码:68-68。 1992-03-01

会议论文:  

1、 阮培均;钟声;.黔西北山区玉米育苗移栽技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2003-09-01

荣誉奖励:


所获奖励:

荣获科技成果奖12项,即: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省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2项。其中主持完成的 “黔西北山区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示范”获2006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药材半夏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获2010年贵州省丰收计划三等奖。  

所获荣誉:

1. 1999年被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命名为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 2003年被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省人事厅授予“贵州省先进科技工作者”,记二等功一次。

3. 2004年被毕节地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称号。

4. 2008年被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授予“地管专家”荣誉称号。

5. 2009年被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管专家”荣誉称号。

媒体报道:


阮培均:成绩=1%的灵感+99%的汗水

在去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采访时,同车中有一位科技工作者,一路上不断向我们介绍窗外飘过的玉米、金银花、半夏等各类作物的生长习性、产量产值……当我惊奇于他的无所不知时,同行的人告诉我:“这就是我们地区药用植物良种选育及栽培研究方面的专家,地区农科所副所长阮培均。”

桶井村是阮培均在专家联系新农村活动中的联系点,对于这块土地,比许多村民还熟悉。他指着窗外裸露的岩石说:“这里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为了保住水土,提高农民收入,我们为这里引进了金银花,为了让金银花种植达到最优化,我们将本地金银花和外地金银花进行杂交,目前,实验已有新突破,新品种的诞生,指日可待。”

阮培均之所如此有信心,源于他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为了让土地得到合理运用,提升产量,他在桶井村进行了烟、草轮作牧草比较试验,在试验中,他将黑麦草钻石T、燕麦、光叶紫花苕3个牧草品种分别单作或混播,并重复3次,在实验过程中,起早贪黑,收集数据,对比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以光叶紫花苕单播与烤烟轮作牧草产量最高,亩产鲜草达4076公斤。

与他主持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苦荞黔苦系列新品种示范”、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粮食、饲草作物间套栽培研究”、地区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草畜(猪)配套无害化生产技术示范”、地区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半夏系统选育研究”等项目比较起来,烟、草轮作牧草比较试验仅仅是小菜一碟,这些大的项目往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

他的这些研究,为我区乃至全省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2006年至2008年完成的黔黑荞1号等4个苦荞品种在毕节、六盘水等地示范种植56.94万亩,新增苦荞总产量1152.76万公斤,新增总产值1806.66万元;2008年至2009年完成中药材半夏及配套实用集成技术示范21013亩,累计新增半夏干品总产量102.86万公斤,新增总产值4486.35万元……在桶井村采访时,记者发现,村民们一看见阮培均就涌上前来,咨询各类农业问题。

阮培均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近年来,他先后荣获省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项,省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三等奖1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出版物发表科研论文61篇;主编农业科研资料2部。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阮培均笑道:“而今迈步从头越。”

文章来源:《毕节日报》2010-12-30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