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农牧优良品种引进研究、甘薯育种研究、农业综合开发等专业技术工作。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福建省甘薯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2007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水稻亚亚种间杂交新组合“特优420”选育》2000年获宁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3、《甘薯新品种“宁丰408”选育》2000年获宁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4、《农牧优良品种引进研究》2005年获宁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皇后黑李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获宁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6、《太子参茎尖组培防治花叶病研究》2008年获宁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7、《茎尖菜用型甘薯品种引进及周年生产技术研究》2007年获宁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8、主持选育的甘薯新品种“宁薯6号”2007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
发表论文:
1 甘薯新品种宁薯10号的选育 潘祥华; 林夤; 王少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福建农业学报 2010-06-15
2 甘薯新品种宁薯6号的选育 潘祥华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09-09-17
3 配方施肥对甘薯新品种宁薯6号产量的影响 潘祥华; 林夤; 陈芦根; 王少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09-10-15
4 松杉木屑栽培5个猴头菌菌株的比较试验 阮瑞国; 丁李春; 潘祥华; 罗仰奋; 陈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 福建福安 【期刊】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6-02-28
5 皇后黑李生物学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林松苍; 魏泽平; 郑宜清; 潘祥华; 陈陆安; 陈兰进; 林春生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安市隆丰水果场; 福安市隆丰水果场 福建福安; 福建福安 【期刊】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02-25
6 姬菇新菌株宁姬018选育及生物学特性 阮瑞国; 丁李春; 潘祥华; 陈华; 罗仰奋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 福建福安 【期刊】浙江农业学报 2006-03-25
7 珍稀菇榆黄蘑新菌株“宁黄16号”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阮瑞国; 丁李春; 罗仰奋; 潘祥华; 陈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 福建福安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06-10-30
8 脱毒太子参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郑丽惠; 林丛发; 钟爱清; 陈芦根; 潘祥华 福建省福安市范坑乡农技站; 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 【期刊】福建农业科技 2006-10-30
9 闽东野菜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陈华; 施满容; 潘祥华; 张永佳; 阮瑞国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 福建福安 【期刊】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1-28
10 榆黄蘑“宁黄16号”松杉木屑分离、驯化和栽培研究 阮瑞国; 丁李春; 潘祥华; 陈华; 罗仰奋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 福建福安 【期刊】食用菌学报 2006-12-30
11 2004早稻新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结果分析 郑长奇; 游天智; 潘祥华; 陈立忠; 汤成财; 钟爱清 宁德市农科所; 蕉城区农业局; 宁德市农科所; 周宁县农业局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6-03-30
12 皇后黑李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林松苍; 魏泽平; 郑宜清; 潘祥华; 陈陆安; 陈兰进; 林春生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福安市隆丰水果场; 福建省福安市隆丰水果场 福安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6-03-30
13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宁香8号生长的影响 阮瑞国; 丁李春; 罗仰奋; 潘祥华; 陈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安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6-03-30
14 珍稀菇榆黄蘑新菌株宁黄16号生物学特性研究 阮瑞国; 丁李春; 罗仰奋; 潘祥华; 陈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科学研究所 福安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7-11-15
15 榆黄蘑“宁黄16号”松杉木屑分离、驯化和栽培研究 阮瑞国; 丁李春; 潘祥华; 陈华; 罗仰奋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 福建福安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7-08-15
16 新品种宁薯6号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潘祥华 宁德市农科所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8-11-15
17 嫩梢菜用甘薯周年生产技术 潘祥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作物杂志 2005-06-15
18 营养和环境条件对宁猴6号菌丝生长的影响 阮瑞国; 丁李春; 潘祥华; 罗仰奋; 陈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安; 福建福安 【期刊】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12-28
19 红凤菜的栽培技术 阮瑞国; 陈华; 刘玉容; 潘祥华; 罗仰奋 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 【期刊】蔬菜 2004-09-15
20 皇后黑李的推广与栽培技术 林松苍; 魏泽平; 郑宜清; 潘祥华; 陈陆安; 陈兰进; 林春生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福安市隆丰水果场 福安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5-12-15
21 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宁猴6号菌丝生长的影响 陈华; 阮瑞国; 丁李春; 潘祥华; 罗仰奋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 福安; 福建 福安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5-12-15
22 松杉木屑栽培香菇宁香8号高产技术 阮瑞国; 丁李春; 罗仰奋; 潘祥华; 陈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安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5-12-15
23 嫩梢菜用甘薯周年生产技术研究 潘祥华; 陈华; 陈芦根; 罗仰奋; 李廷春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安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5-06-15
24 姬菇松杉木屑驯化栽培研究初报 阮瑞国; 丁李寿; 罗仰奋; 潘祥华; 陈华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安 【期刊】闽东农业科技 2005-06-15
25 旱稻良种宁晚47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潘祥华; 杨炎官; 徐乃耕 福建省宁德地区农科所; 福建省宁德地区农科所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1999-01-15
26 甘薯宁丰408的选育 潘祥华; 林建生; 林起; 罗坚; 罗辉 福建省宁德地区农科所 【期刊】作物杂志 1999-06-15
27 毛木耳集约化立体代料栽培技术 潘祥华; 陈芦根; 龚翔 福建省宁德地区农科所; 福建省宁德地区农科所; 福建省宁德地区农业学校 【期刊】中国食用菌 2000-09-15
28 柑桔锈螨种群动态研究 罗仰奋; 蔡子坚; 郑宜清; 潘祥华; 温寿星 宁德市农科所; 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 宁德市农科所; 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 福建福安; 福建福州; 福建福安 【期刊】华东昆虫学报 2001-12-30
29 甘薯新品种宁丰408的选育及应用 潘祥华; 罗坚; 林建生; 罗辉; 林起 福建省宁德地区农科所; 福建省宁德地区农科所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02-07-17
30 晚杂“汕优155”中试结果 阮瑞国; 潘祥华 福建宁德地区农科所 【期刊】福建农业科技 1995-08-01
31 浅析优质稻米品种选育的问题 杨炎官; 徐乃耕; 潘祥华; 钟爱清; 林建生 宁德地区农科所; 宁德地区农科所 【期刊】福建稻麦科技 1998-02-15
32 优质旱稻品系宁晚479的选育及应用 潘祥华; 杨炎官; 徐乃耕 宁德地区农科所; 宁德地区农科所 【期刊】福建稻麦科技 1998-11-15
33 宁早517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徐乃耕; 杨炎官; 潘祥华 宁德地区农科所 【期刊】福建农业科技 1998-02-01
34 二系法水稻育种研究初报 池和宝; 缪道新; 林和玉; 潘祥华; 陈若平 宁德地区农科所; 宁德地区农科所 【期刊】福建稻麦科技 1992-09-30
35 “宁光优1号”特征特性及其利用 池和宝; 林玉和; 廖道新; 陈若平; 潘祥华; 刘兆平 宁德地区农科所; 宁德地区农科所 【期刊】福建农业科技 199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