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史少甫,男,1955年出生,湖北天门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0年9月,史少甫从荆州农校毕业后,就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社会兼职:

1.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家服务团专家。

2.天门市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

3.天门市农业局党委委员。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作物栽培。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承担和参与主持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16项。

1.棉花高产高效大面积栽培示。

2.棉花营养钵五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3.棉花应用缩节安技术。

4.红麻时令模式栽培技术。

5.棉花全程覆盖栽培技术。

6.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7.棉花综合增产技术。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分别在《中国棉花》、《湖北农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移栽棉僵苗的成因及防止措施》、《天门棉花“八五”成效与“九五”科技兴棉对策》等23篇论文。

发表论文:

1 2005年湖北省天门市棉花大面积早衰 史少甫; 段银庭; 万月娥; 王国清; 陈传安; 能远军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中国棉花 2006-02-15

2 湖北天门市2006年棉花生产情况 段银庭; 史少甫; 万月娥; 王国清; 陈传安; 能远军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中国棉花 2007-05-15

3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试验示范效果初探 史少甫; 齐时中; 熊远军; 段银庭; 陈传安; 张琴 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天门; 湖北天门 【期刊】湖北农业科学 2007-07-30

4 湖北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羿国香; 段银庭; 齐时中; 史少甫; 陶家文 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武汉 【期刊】中国棉花 2007-08-15

5 湖北天门市当前棉花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史少甫; 段艮庭; 王国清; 陈传安; 王琪娥; 万月娥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中国棉花 2008-07-15

6 天门市实施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示范区项目进展 史少甫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局 【期刊】中国棉花 2003-03-25

7 天门棉花的调整与产业发展思路 史少甫; 段银庭; 李晓月 湖北天门市农技推广中心; 湖北天门市农技推广中心 【期刊】中国棉花 2002-01-25

8 传统棉田耕作制度的弊端与调整改革对策探讨 史少甫; 段艮庭; 李晓月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局;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局 【期刊】中国棉花 2002-03-25

9 天门市棉花总产九次超五万吨 徐原嘉; 史少甫; 代开平; 刘生平 湖北天门市农牧局 【期刊】中国棉花 1994-02-20

10 移栽棉僵苗滞发的防止 徐原嘉; 史少甫 湖北天门市农牧局 【期刊】中国棉花 1994-05-20

11 不同揭膜期对移栽地膜棉产量的影响 王少华; 别墅; 涂修亮; 史少甫; 戴开平 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天门市农业局 【期刊】湖北农业科学 1995-07-30

12 油茬棉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史少甫; 代开平 湖北天门市农业局 【期刊】中国棉花 1996-10-20

13 天门棉花“八五”成效与“九五”科技兴棉规划 史少甫; 代开平; 段艮庭; 李月娥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局 【期刊】中国棉花 1996-10-20

14 影响棉花产量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王保民; 何钟佩; 徐原嘉; 刘生平; 甘建军; 史少甫; 代开平; 段银庭 北京农业大学作物化控室;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棉花学报 1997-06-20

15 天门棉花持续高产栽培技术 史少甫; 胡清亚; 代开平; 徐原嘉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局 【期刊】中国棉花 1997-08-20

16 棉花营养钵苗床简化管理技术 何兆如; 史少甫; 代开平; 段艮廷; 李月娥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局;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局 【期刊】江西棉花 1997-02-26

17 天门市棉花总产超百万担 徐原嘉; 史少甫; 何兆如; 刘生平; 代开平 湖北省天门市农牧局; 湖北省天门市农牧局 【期刊】中国棉花 1991-04-01

18 移栽棉僵苗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史少甫 天门市农牧业局 【期刊】湖北农业科学 1992-01-31

19 影响棉花质量的综合因素与提升对策 史少甫; 段艮庭; 万月娥; 王国清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局;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局 【会议】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 2004-08-01

20 收获方式对油菜籽收获率的影响 史少甫; 万月娥; 王国清; 段银庭; 陈传安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会议】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 2007-03-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被誉为天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获荆州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4.湖北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5.获湖北省“丰收计划”二等奖。

6.获天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7.获天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8.获天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9.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0.2000年被授予“湖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

11.2001年被授予“模范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深情润沃土 丹心育银花

—记天门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史少甫

史少甫,男,汉族,1955年出生,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0参加工作,现任天门市农业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被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授予“湖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模范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天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以总产皮棉百万担,植棉能手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而闻名遐迩。今天,它更以年产皮棉13次超百万担、棉花总产量占全省1/10和占全国1/80而创下全国之最。

史少甫,就是一个与天门棉花“百万担”密不可分的名字,一位亲身见证天门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历程的科技工作者,一名令干部职工肃然起敬的公务员,一个全市百万农民衷心爱戴的“棉痴”、“棉王”、“棉魂”。

心系百姓的“棉痴”

1980年9月,史少甫从荆州农校毕业后,就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工作扎扎实实,兢兢业业,且善于开动脑筋,获得了单位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198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他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更是全身心地扑在农技推广工作第一线。 

在史少甫眼中,雪白的棉花不单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经济作物,更是天门百万棉农当年生活的保障和未来生活的希望。

熟悉史少甫的人都知道,他身患血吸虫病,现已发展为早期肝硬化,但为了准确掌握棉花生长发育动态,指导全市棉花生产,他总是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因为棉花的生长周期长、环节多,工作量太大,他一年到头都在忙,特别是每年七、八月份,更是他最忙的时候。酷热的夏季,骄阳似火,此时的棉田里暑湿交蒸,人站上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可史少甫放弃了节假日,早晨一身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身药水,在棉田里调查研究,一干就是一天。有时忙起来常常忘了吃饭,等晚上回家时,衣服早已汗湿了几回。

有一次,他到卢市、净潭万亩地膜棉示范片上巡回指导,有半个月没有回家,孩子因高烧住到医院,爱人托人带信让他一定回来。他说:“孩子住进了医院有医生照看,我去了也不顶多大的用。”地里的事忙完后,他才疲惫地回到家中,本来一肚子埋怨和委屈的爱人看着他黑乎乎的双手和消瘦的脸庞,心中的怨恨化作心疼的泪水簌簌地掉了下来。

1991年7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袭击了天门,64万亩棉田普遍受灾,项目区的20万亩棉田受涝。望着白茫茫的一片汪洋,人们悲观失望,都认为棉花已经完了。正患感冒的史少甫,拖着蹒跚的脚步带病来到了重灾区的净潭、卢市棉区,一边指导抗灾抢排抢管,一边下水观察棉株动态。他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棉花的可塑性、无限生长习性和抗逆性,大胆地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坚定信心科学管,抗灾再创百万担”的抗灾补救建议。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一建议不切实际,市委主要领导认真听取建议之后,提出了“保八争九攻百万”的抗灾目标,并指示将抗灾补救措施用《天门农技》抗灾专刊迅速印发到农民手中,指导抗灾补救。会后,他又带病深入重灾区,向农民宣传只要棉尖不淹没,就有成活的希望;只要加强管理,一样可以长出好棉花的道理。和棉农一直算经济帐,手把手指导棉农实施推迟打顶、推迟拔杆、加大施肥等一系列特殊措施。结果大灾之年,天门棉花居然创造了棉花单产过双百(斤)、总产再超百万担的奇迹!

2009年8月的一天,烈日炎炎,酷暑如炽。在百里棉海之中,有一位满头花发的高级农艺师,站在田间,不顾脸上流淌的汗水,精心地向周围的棉农讲授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他讲得认真,棉农们听得恳切,渴求的目光聚集在高级农艺师的脸上,景仰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刚讲完,来不及站转身,田间地头已响起了真诚而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镜头,无数次出现在全市百里棉乡的每个村、每个组、甚至是每块地。

常言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史少甫干工作始终有那么一股拼劲,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棉花事业的发展上,家里的事情很少顾及,即使每次出差、开会回来,他往往是把包一扔就钻到棉花地去了。为此,爱人常说“他见了棉花比见了家人还亲!”老伴虽说有想法,但是每当看到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返回家中,实在是不忍心再说什么了。

多年来,史少甫的生活十分俭朴,除了看书学习,基本没有其他嗜好,除了正常的生活开支,他的工资几乎全部用在购买农业书籍、科技刊物上了,有一次甚至将爱人让他买衣服的钱全买了书。近三十年来,他收集了天门55年的气象资料,积累了数百本农业资料,这些资料占据了他的两个房间。正是通过无微不至的观察、海纳百川的积累、深入透彻的分析、穷尽心智的研究,终于实现了使天门棉花单产从70、80到90、100公斤的历史性跨越,结出了累累硕果。

忠实事业的“棉王”

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天门棉花的高产高产稳产,正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带动,得益于天门百万农民心中的科技带头人“棉王”史少甫。

1991年,他参加全省精加工棉种课题联合攻关,主持天门点区的研究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第二年他乘势在全市推广创办10万亩的精加工棉种大样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轰动效应。省农业厅专门在天门召开现场观摩会,中南五省的有关专家都慕名前来参观。天门棉花从此结束了传统播种毛棉籽的历史,实现了农民种棉不留种。

1992年,他与科研单位联姻,开展地膜覆盖保温栽培技术的攻关,到1995年,全市地(双)膜棉面积达到27万多亩,首次创下了棉花皮棉亩产125公斤的纪录。

1996年,他提出了实施棉花“三色工程”(黑色――有机肥、白色――地膜、红色――精加工包衣棉种)的新举措,在全省进行了推广。《湖北日报》、《湖北科技报》、《湖北农业》等多家报刊进行了宣传报道。他执笔编写的《棉花三色工程技术要点》印数超过15万册。

199年,他借助“农业科技推广年”的契机,提出了“科技兴棉效益年”的思路,并拟定实施方案,全市仅棉花一项,农民就增收6500万元。

199年后,他借助省委、省政府在天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积极探索,提出了“更新品种、创新模式、革新技术”的新思路,积极引进推广抗病棉、彩色棉、杂交棉、转基因抗虫棉,试验示范了20多种棉花套改模式,使全市优质棉面积达到了40万亩以上,高产高效模式在20万亩以上。

作为天门的“棉王”,史少甫和他的同事们实现了天门棉花高产高质高效的“三级跳”。即改棉花直播为营养钵育苗移栽,改棉花自由生长为定位定量化学调控,改毛籽播种为精加工棉籽,完成了由稳产向高产的飞跃;推广双(地)膜棉保优栽培,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棉花“三色工程”,实现了由高产向高产优质的转型;改一季单收为一季多收,推广综合配套高产技术,实现了结构调整、节本增效。作为全省棉花专家,他每年接听全省各地棉农电话咨询300多次,多次做客湖北电视台解答棉农疑问,《农民日报》报道他为《撒播丰收的人》。

进入新世纪,入选“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的他,经常探索和实践“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此,他结合天门实际,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性地提出“五抓”。

即:“抓粮棉油蔬四大板块”方案,扭转了2001年全市棉花、油菜生产的低迷状况,我市2003年被评为“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市”,2008年被评为湖北棉花大市;“抓现代农业展示”方案,引领农民科技致富。我市初步形成了市有展示园、镇有展示场、村有示范户的三级科技推广网络。“抓粮油高产创建”方案,全市开展水稻(早、晚稻)、棉花、大豆、玉米、马铃薯6个万亩连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实行了“马铃薯示范区”从播种、施药、施肥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2009年3月23日,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春季农业工作暨粮食高产创建现场会”参观了天门的现场,省领导和与会代表给予了高度评价。“抓抗灾农业”,2006年稻飞虱大爆发时期,他带领植保站技术人员天天下乡检查督导,组织编写了稻飞虱防治“十子歌”( 手拿脸盆查虫子,对症下药配方子。长短药效配对子,田间上水分厢子。无水毒土薰虫子,推广机防杀虫子。手动喷雾五桶子,药剂打到稻草子。全市上下同调子,虫口夺粮增票子。),并将技术要点制成光盘,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十字歌”在全省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对防治稻飞虱起到了积极作用,挽回粮食损失4000多万公斤。2008年初,天门油菜遭到了百年一遇的冰冻雪灾,他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灾区,科学指导农民追肥、防病、割苔,并建立了油菜抗灾补救试验区,其补救措施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国油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年全市油菜增收1.6亿元,《人民日报》记者专程到天门专访了他,并进行了报道。“抓轻简化栽培”,他推广棉花无土育苗和免耕栽培,促进了农民节本增收。由于效益显著,2008年农业部分别在天门召开了全国油菜全程机械化和棉花无土育苗栽培两个大型现场会。

洁白无暇的“棉魂”

洁白的棉花纯洁无暇,象征着育棉人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随着工作的变动,从2003年起,史少甫担任天门市农业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作为领导干部,他十分注重党性修养,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官先做人。”

他经常告诫自己也告诫同事:“人要知足”。他强调厉行节约,崇尚开支节俭、办事讲效率的好作风,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从不私客公请,公车私用。

从结婚生子到儿子上大学、读研,他从未请过一次客,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他未因私用过公车。虽是局领导,但只要是独自一人到市外出差,他通常都是搭车去。仅2004年他外出开会、报送材料26次,有18次是搭乘班车,其中有一次他到黄冈开会,转了两趟车才回到天门。

他分管的业务科室和二级单位,争取的项目资金逐年增加,而各项开支却逐年下降。2004年农业局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分给他600公升汽油票和6000元生活招待票指标用于业务开支。因为他的节俭,年底结账时,还剩300公升汽油票和1500元招待票,他主动地退还给了局计财科。

因为出身农家,史少甫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有难,他总是倾力帮助,农民有求,他总是有求必应。他经常利用农民空闲的夜晚时间为农民传授技术,夜里还召集植棉能手们开会。农民是淳朴的,对这个一心想着他们的高级农艺师,倍加尊敬,把他当成自己的贴心人。

他住在农家时,有什么吃什么,从不添更多的麻烦。在渔薪镇时,一位老太太曾对记者说,“农业局那个老史真行,天天拎个水杯就下地了,我觉得他就跟我们家人一样。”

为了推广“稻鸭共育”新模式,史少甫和四位同事自带锅碗瓢盆扎根马湾镇廖湾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劳动3个多月,打消了农民的思想顾虑,当年推广稻鸭共育面积2000亩,为农民亩平增收200多元。获得丰收后,廖湾村村民自发地给市农业局送来了“科技推广,利国利民”的牌匾。

农民把他当贴心人,他更是把农民当朋友。为了推广瓜—棉模式,腊月二十五,他和黄潭镇有关人员冒着雨雪购回甜瓜种籽,在万场村试种,目前已发展到3000多亩,亩平收入高达3500元以上,增收后的农民给单位送来了“送我金钥匙,帮我开富门”的匾牌,给史少甫送来了土鸡蛋,他婉言拒绝了。对此他这样解释,“我只是做了工作份内的事,就收人家的礼物,这像什么话?”

农业局是市政府管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职能部门,虽是清水衙门,但是不少经销商总想打“专家广告”效应牌诱导农民购种,以赚取高额利润。因此,有不少人想让史少甫出一下面,帮助联系一下俏销种子,或是在推广培训会上露一下面。

他说:“损害棉农利益的事情,我不能做,我决不利用个人影响为别人拉一个品种、做一个广告,给自己、给党的脸上抹黑。”

由于他的高风亮节,市纪委从2005年开始的“廉洁从政”宣教活动,史少甫每年都是市委树的典型。在全市2007年开展的“争做八个方面表率”党风廉政宣教活动中,由市纪委牵头,天门日报社、天门电视台、天门电台对史少甫勤政廉政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滚动立体式宣传报道。《中国人大》专刊宣传报道了他“要当百姓贴心人”的感人事迹。

对人民有功的人,人民记住了他。农民誉他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选他为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常委)、市劳动模范。领导记住了他,评他为湖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模范公务员、湖北省首届人民满意公务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行敬佩他,投票选举他为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棉花专家组专家。

如海深情润沃土,一片丹心育银花。30年的辛苦耕耘,30年的试验探索,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到如今年过半百满头花发,他奉献出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和赤诚的一片丹心,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农民的富裕,始终忠实地践行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品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农民誉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被市委树为勤政廉政的红旗手,赢得了天门百万人民由衷的称赞,获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成为了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标兵!

来源:湖北农业网2010年2月3日

媒体报道二:


痴心追求——记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史少甫

史少甫是市六届人大代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农业局总农艺师。他心怀百姓,认真履职,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他立足岗位,情系农村,痴心育棉29年,使天门棉花实现“三级跳”,被称为天门“棉王”。

史少甫始终牢记人民的重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认真行使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几年来,他亲自领衔提交建议4件,参与联名5件。

受传统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的影响,天门农业一直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农民收入无法显著提高。史少甫调查了解这一情况后,在天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与支持,得到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充分利用国家现行政策,积极向上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加强农产品质量治理,促进了全市粮、油、菜、水产、畜禽等产品的快速发展。

史少甫说:“人民选我当人大代表,是对我的肯定与信任,我就必须当老百姓的贴心人,积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凡农民有难,他总是倾力帮助,农民有求,他总是有求必应。为了推广“稻鸭共育”新模式,史少甫和四位同事扎根马湾镇廖湾村,当年推广稻鸭共育面积2000亩,农民亩平增收200多元。获得丰收后,廖湾村村民自发地给市农业局送来了“科技推广,利国利民”的牌匾。

2008年12月,在市六届人大农口选区代表述职评议会上,史少甫的述职报告赢得了选民代表阵阵掌声,满意度测评达到了100%。

为了履行好职责,每次人大常委会会前,史少甫都认真阅读专项工作报告,积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围绕审议议题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撰写发言提纲,做到有的放矢。2007年8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小农水建设情况的报告,史少甫根据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针对当前极端灾害性气象事件频发的特点,要解决好大沟大渠建设与小沟小渠疏浚同步、大水系与小水系配套、出资与出劳协调、建设与管护责任统一四个问题,并建议水利建设要全面规划,科学安排,分步实施。市政府采纳了史少甫等人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天门市农田水利2007-2015年建设规划》,及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作出了决定。该决定对推进我市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如今57岁的史少甫,已经从农业系统的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但他仍然把自己当作农业战线上的一员,时刻惦记着地里的庄稼,牵挂着老百姓的困难。今年,我市遭遇60年一遇冬春夏三季连旱,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面对突发性、高频率的灾害性气候,他忧心忡忡,急匆匆来到重灾区,没来得及休息就直奔地头察看灾情,手把手的指导农民抗灾抢收。退下领导岗位的他密切关注着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总结以往的抗灾经验,收集应灾图片1万多张,正在编写《天门农业灾害及案例剖析》一书,书中的抗灾技术将成为天门市抵御自然灾害的宝贵财富。

史少甫先后被评为市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模范公务员、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棉花专家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