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化学工程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

谭志诚,194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58年毕业于湖南长郡中学。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66年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留所工作至今。应日本学术振兴会和法国科学院邀请,分别于1987年和1991年赴日本和法国合作研究两年。1999年应邀赴莫斯科大学热化学实验室合作研究。2000年应日本文部省邀请,赴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分子热力学研究中心任外籍客座教授。现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热化学学报编委及武汉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和聊城大学特聘兼职教授,是我国热化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取得13项重大科技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中科院重大成果二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九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获准并主持完成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60余篇,6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1篇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奖。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20余名优秀人才,均在国内外教学和科研单位发挥重要骨干作用。1986年荣获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资助奖励。1991和1996年两度荣获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奖励。1995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荣获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993年和2004年被Elsevier出版社两度邀请担任国际热化学学报(Thermochimica Acta)编委,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学术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2006年被评选为“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及“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为我国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媒体报道 :

超越了世俗杂念而致力于某一事业的人,只是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精神自由飞翔;他们忘我地工作不是为了获取荣誉和利益,而是为了给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增添精神文明,并让自己的灵魂在这种创造性活动中得到升华。

谭志诚教授把一门基础性很强且偏冷门的热化学学科当作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并通过艰辛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他的梦想成为全人类的财富时,人们的幸福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执着追求  奋力拼搏跻身于世界先进科学之林

—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热化学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热化学家

谭志诚教授

                                                               本刊记者   张艳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湖南,有着“芙蓉国”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渔米之乡、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之乡。以“经世致用,敢为人先”为精髓的湖湘文化,更是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美玉良才。

四十年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攀登科学顶峰

1941年,伴随着抗日烽火,谭志诚出生在湖南长沙一户普通人家。湘江两岸笼罩的战争阴云,童年生活的颠簸流离,从小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战火洗礼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出生于战争年代的谭志诚尤为懂得和平的可贵,他立志要做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谭志诚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发愤学习,孜孜以求。1952年,谭志诚从长沙修业小学毕业考入湖南长郡中学,六年中他勤奋踏实学习,初中和高中全部课程均获优秀成绩,毕业时荣获全校优秀学生称号。1958年,谭志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家之梦。大学期间正是新中国建立后最困难的时期,谭志诚在艰苦条件下仍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的家乡长沙距武汉那时只有12小时火车旅程,他在武汉大学5年学习期间有10个寒暑假,他只在第一个寒假和最后一个暑假回家乡探望过家人,其余8个寒暑假期都是在学校复习功课和学习外语中度过的。外语教科书中的单词他记得滚瓜烂熟,同学们随问随答,他被称为“活字典”。他热心为同学服务,历任年级学习委员,工作努力,成绩斐然,深受师长和学友赞赏。通过在武汉大学这一科学殿堂五年的艰苦学习,谭志诚系统地掌握了化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这为他今后从事高、精、尖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使他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1963年大学毕业时,谭志诚成为同年级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那年,国家教委和中科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招收研究生。当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有300余名毕业生,仅有3人考取了研究生,谭志诚就是其中之一。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热化学专业招收的第一个研究生,从此开始了他在热化学领域40余年的科学研究生涯。

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谭志诚留所继续从事热化学研究至今。在这门基础性很强且偏冷门的学科领域内, 他以坐冷板凳啃硬骨头的坚强毅力,对自己酷爱的科研工作,四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潜心钻研,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做出了令人瞩目的突出成绩。谭志诚教授在低温量热学、微量热学、热容与相变及热分析等研究领域,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均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取得13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得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对我国热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事业的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他研制成功“新型相变储能材料”,解决了我国国防建设工程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荣获2004年度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他主持完成的“高精度全自动绝热量热装置研制”,2005年8月通过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我国热化学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十多年来,谭志诚教授在热化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就。他和同事们一道建立了4.2 - 1700 K温度区间用于物质热容测定及相变研究的四套精密绝热量热装置,经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这些装置,为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项目,如原子弹、火箭、导弹、人造卫星、神州号飞船、新型歼击机等的设计与研制,以及石油的热力开采和稀土资源的开发等,及时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基础热力学数据,为这些重大的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谭志诚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获准并主持完成了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任务。他在热化学研究领域,发表了2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他在“Science in China”《中国科学》、 “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国际化学热力学杂志》、“Thermochimica Acta”《国际热化学学报》、“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国际热分析及量热学杂志》、“Journal of Chemical & Engineering Data”《美国化学和工程数据杂志》、“Energy & Fuels”《美国能源杂志》、“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杂志》、“Inorganic Chemistry”《国际无机化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国际热科学杂志》、“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日本化学会志》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的200余篇论文中,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60余篇,其中6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 1篇获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奖。值得特别一提的是,2004年大连化物所总共发表472 篇SCI论文,谭志诚发表34篇,在全所数百名作者中排名第一。

谭志诚教授的人生经历,犹如一个在惊涛骇浪中驾舟的航海者——充满了惊险与挑战;而他就像一个永不弃累的登山者,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攀登着科学领域的一座又一座高峰,终于达到了光辉的顶点并且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从谭博士的不懈努力,看到了新中国惊人的活力

天道酬勤,谭志诚教授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在学术上潜心钻研所取得的卓越成绩,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1987年,日本学术振兴会授予谭志诚JSPS奖学金。国际著名热化学家、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化学热力学实验室主任菅宏教授,邀请他赴日本进行有关稀土化合物热力学的中日合作研究。在日本工作期间,谭志诚熟练的量热技术,独到的学术见解,奋力拼搏的工作精神,诚恳友善的人品,给日本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大阪大学理学部化学热力学实验室年报1988年第九期《 Research Report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Laboratory,Faculty of Science Osaka University 1988 No.9,P.9》专门撰文对他在日本一年的工作和人品做了很高的评价:“谭博士在一年内,完成了一般研究人员要3~4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他这种努力的精神,如果没有超人(Superman)的出现,将成为不破的记录永留史册。从谭博士的不懈努力,看到了新中国惊人的活力。谭志诚博士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是个诚实的人,我们为他的魅力所倾倒。” 学生们也深为谭志诚的为人所感动,当他回国时,该实验室全体师生员工专程去神户为他隆重送行。菅宏教授深有感触地说:“通过与谭博士的学术交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对中国文化那么崇拜,那么热心地在包括思想、哲学和宗教的广泛域内引进中国文化的意义。”

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者的微笑和成果,而在这些成果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除成功者自己之外,却鲜为人知。1991年,法国科学院马赛热力学及微量热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著名热化学家R.Sabbah教授,热情邀请谭志诚教授赴法国进行与能源和环保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谭志诚教授当时已年近五十,然而,他深知法国是微量热技术的发源地,为了掌握欧洲最先进的微量热技术,他还是毅然远涉重洋去法国。一到马赛,他就像旱天的鹅见到了水一样,一头扎进实验室,常常一天工作到十四个小时以上,离开实验室时深邃的夜空已是满天星斗。该研究所每天晚上十二点响铃并关闭大门,谭志诚经常因聚精会神做实验未听到铃声而被关在实验室,发现这一情况后,值班人员在关闭大门前,总要到谭志诚的实验室去提醒他一下。谭志诚以超乎寻常的拼搏精神,迅速掌握了该实验室难度很大的微量热技术,并提前完成了双方商定的中法合作研究计划。他卓有成效的工作,博得了法国同事的一致好评。 Sabbh教授对谭志诚熟练的量热技术和创新的学术见解十分赞赏。当他合作期满临近回国时,还特别写信给时任中科院院长的周光召先生,要挽留他在法国继续工作。谭志诚婉言谢绝了Sabbh教授的挽留,按时回到了自己工作的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为祖国工作的成就感和为中华民族争光的自豪感,是驱使他潜心在自己的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最大动力。他把成就和果实奉献给祖国,把困难和艰辛全部留给了自己。虽然很累,他却很快乐,因为心中充盈着对祖国和和对事业深挚的热爱之情。

谭志诚教授在“Science in China”《中国科学》及其他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热化学的研究成果的论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1993年10月,国际热化学学报(Thermochimica Acta)主编W. Hemminger教授专程从德国到北京,从二十几个候选人中遴选出谭志诚作为该学报的中国编委。该学报当时有26位编委,大部分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学者,第三世界国家只有谭志诚一位编委,从此也确认了他作为中国热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的学术地位。1993-1997年他任编委期问,由于他的努力, 中国作者在该杂志的论文发表率提髙了10 %。他为中国热化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编辑部的认可和中国同行的好评。2004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18届国际化学热力学大会期间,《Thermochimica Acta》主编, 美国Brigham Young大学 L. D. Hansen 教授和Elsevier 出版社化学和化工部主任 M. Thijssen 博士, 特别与谭志诚教授就中国热化学研究发展情况及再次邀请他担任编委的问题进行了交谈。该杂志编委会成员采取轮换更新制,由编辑部和出版社从世界各国遴选出该学科领域学术造诣很深的一流专家学者担任,每位成员任期三年,期满退出后不再进入。鉴于谭志诚在此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声誉,出版社和编辑部经研究讨论, 最后决定再次邀请他担任该杂志编委,任期2004 - 2008年,这再一次确认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一流水平地位。

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科学之林做出重要贡献

谭志诚教授潜心于热化学研究四十余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就,受到我国学术部门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鼓励。

1985年,王宽诚先生出资一亿美元,在香港成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目的在于为中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对中国大陆、台湾及港澳学者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及学术交流提供资助。1997年12月3日,中科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王宽诚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这次国家级的庆典活动,由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主持,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雷洁琼、王光英、卢嘉锡,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钱伟长、孙孚凌,国家基金委主任张存浩及国家12个部委的领导同志及王宽诚基金会的董事等300余人出席了纪念活动。谭志诚教授是两次荣获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者,这次他被特邀参加纪念活动,并作为10年来中科院400多名获资助的科学家代表,在纪念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他的发言赢得了大会热烈掌声,卢嘉锡、路甬祥、张存浩、白春礼和王宽诚先生的后人孙弘斐女士、王明勤先生等亲切地接见了他,并分别与他合影留念。纪念会上,放映了卢嘉锡题名的《悠悠报国志,拳拳赤子心》的录相片,谭志诚及他所负责的热化学实验室的研究活动和学术成就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看了影片并听了谭志诚的发言后,卢嘉锡副委员长握着谭志诚的手鼓励他说:“你在热化学实验室坐冷板凳啃硬骨头潜心钻研30多年,做出了这样好的工作成绩,很不简单,值得表扬,希望继续坚持下去。”王宽诚基金会董事、王宽诚的长子王明勤先生也十分感动地说:“如果王宽诚基金会资助的学者都能像谭志诚这样,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科学之林做出重要贡献,先父在天之灵亦会为之感到无限欣慰。”

谭志诚教授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学术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水平和科学成就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1999年,他被邀请赴莫斯科大学热化学实验室进行“纳米材料热力学特性”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2000年,他被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分子热力学研究中心聘请担任该中心第一任外籍客座教授,从事有机功能材料的热力学研究。该中心主任、日本热测定学会会长徂徕道夫教授致欢迎词说:“作为国际上最先进的热力学实验室,能有机会邀请到毕生致力于热化学研究并取得重大学术成就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谭志诚教授来此工作,我们深感荣幸。”

谭志诚教授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以超乎寻常的爱岗敬业精神,对自己酷爱的科学研究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以坐冷板凳、啃硬骨头的坚强毅力奋力拼搏,在热化学领域内取得了系统成就,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学术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

谭志诚教授以高尚的情操,默默地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无私奉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但荣誉与盛名似乎与他无关。他忘我地工作不是为了荣誉、地位和利益,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和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求最全,但求最好,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既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他的人生境界,正是因为谭志诚教授执着于这种追求和境界,才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

桃李满天下  芬芳满园香

谭志诚教授在热化学这一基础性很强且偏冷门的学科,潜心钻研四十余年取得重大成就的治学精神,极大地鼓舞着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年青一代。2003年11月30日,他应邀参加母校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并作了题为:“阔别珞珈四十载,潜心学术谱新篇”的报告,受到同学们的热列欢迎。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连走廊过道都挤满了人。原定一个小时的报告,持续到三个小时后,同学们还以热烈的掌声要求他继续讲述他在崎岖坷坎的科研道路上引人入胜的亲身经历。

谭志诚教授不但自己忘我地潜心学术钻研,而且还特别注重对青年一代科技人才的精心培养。他深知教坛任重道远,对学生教之以理,育之以情,才能成为学子们的良师益友。他特别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他哼哼教导学生:在做学问的同时,要学会做人。对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仅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撰写论文,还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学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要安、钻、迷,(即安下心,钻进去,迷住它)并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夯实基础、开拓创新,从而大大促进了学生在科研道路上的前进步伐。谭志诚教授对学生关怀备至如同自己的孩子,所有在他指导下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均获优秀成绩并按期毕业。他还为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或就业尽力推荐和联系,因此绝大部分毕业学生都找到了满意的出路。学生们对他怀着深挚的感激之情,在学位论文结尾的致谢词中写着:恩师指教,受益匪浅,义重情深,终身难忘。通过他精心雕琢和苦心栽培,至今已有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20余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均在国内外教学、科研单位发挥重要骨干作用。为此,谭志诚教授荣获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谭志诚教授还特别注重学术的传承,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把自己儿十年在热化学研究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青一代接班人。他甘当人梯,以极大的热情培养指导和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在他的努力下,热化学实验室从国外引进了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人才,作为热化学课题组的青年接班人和学术带头人,为该热化学实验室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谭志诚教授和该课题组新老成员40余年艰辛拼搏发展起来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热化学实验室,现已成为拥有两名国际杂志编委和近30名成员的科研集体,目前正以锐意创新的姿态投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伟大洪流,并向世界一流水平奋勇前进……。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