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在《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昆虫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专著4部;主编、副主编本、专科、研究生教材9部;翻译专著3部;编辑科普读物2部。
出版专著:
1. 《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创新与网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西部农业科技传播网络第三届年会论文集》赵惠燕 喻建波 胡祖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2-01
2. 《昆虫研究方法》赵惠燕 科学出版社 2012-03-29
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4. 《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预测预报》
5. 《IPM与发展》
6. 《WTO与中国农业 农村 农民》
7. 《农村妇女实用技术》
8. 《昆虫生态与测报》
9. 《农村妇女科技实用技术》
10. 《社会性别与参与式科技传播》
11. 《春季果园病虫害管理》
12. 《腐殖酸全营养肥实用技术》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Sa1的基因定位 王春平; 赵惠燕; 张改生; 罗坤; 李丹; 高欢欢; 邓明; 刘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会议】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10-18
2 WTO相遇中国社会性别与农业发展 赵惠燕; 李东鸿; 王学慧; 尚桂荣; 赵惠聘; 王秀娟; 刘慧娥; 詹义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3 加入WTO对陕西女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刘慧娥; 赵惠燕; 李东鸿; 王学慧; 詹义清; 王秀娟; 尚桂荣; 赵惠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4 社会性别与贸易全球化 赵惠燕; 李东鸿; 王秀娟; 詹义清; 尚桂蓉; 赵惠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5 WTO与陕西苹果的产业化发展 李东鸿; 赵惠燕; 赵惠聘; 尚桂蓉; 王秀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6 提高农民素质 增加农村收入 迎接入世挑战 王秀娟; 赵惠燕; 李东鸿; 尚桂荣; 赵惠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7 应对入世挑战 调整苹果产业结构——十里塬果农协会成立与运作的调查报告 李东鸿; 赵惠燕; 尚桂蓉; 赵惠聘; 陈西京; 赵锋 淳化县果业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8 存疑豆芫菁成虫特性及其行为的研究 张锋; 张淑莲; 陈志杰; 赵惠燕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会议】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06-30
9 陕西省纸房沟流域不同植被恢复区昆虫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张锋; 陈志杰; 张淑莲;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昆虫学研究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会议】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2005-06-30
10 恢复区不同植被昆虫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 张锋; 陈志杰; 张淑莲; 赵惠燕; 王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会议】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11-01
11 沼液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东鸿; 赵政阳; 赵惠燕; 雷延明; 尚东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洛川县果树研究所 【会议】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11-01
12 昆虫雷达软件平台发展及其研究 代美; 程登发; 陈林; 赵惠燕; 张云慧; 孙京瑞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会议】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10-01
13 WTO相遇中国社会性别与农业发展 赵惠燕; 李东鸿; 王学慧; 尚桂荣; 赵惠聘; 王秀娟; 刘慧娥; 詹义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14 加入WTO对陕西女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刘慧娥; 赵惠燕; 李东鸿; 王学慧; 詹义清; 王秀娟; 尚桂荣; 赵惠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15 社会性别与贸易全球化 赵惠燕; 李东鸿; 王秀娟; 詹义清; 尚桂蓉; 赵惠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16 WTO与陕西苹果的产业化发展 李东鸿; 赵惠燕; 赵惠聘; 尚桂蓉; 王秀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17 提高农民素质 增加农村收入 迎接入世挑战 王秀娟; 赵惠燕; 李东鸿; 尚桂荣; 赵惠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18 应对入世挑战 调整苹果产业结构——十里塬果农协会成立与运作的调查报告 李东鸿; 赵惠燕; 尚桂蓉; 赵惠聘; 陈西京; 赵锋 淳化县果业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 【会议】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 2001-12-01
19 10个小麦品种(材料)对麦长管蚜的室内苗期抗蚜性 胡想顺; 刘小凤; 胡祖庆; 张宇红; 赵惠燕; 张改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植物保护 2011-10-08
20 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胡祖庆; 亢菊侠; 胡想顺;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01-15
21 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 邓明明; 高欢欢; 李丹; 胡想顺; 胡祖庆;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期刊】生态学报 2011-12-08
22 微波辐射对麦长管蚜生态学特征及抗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张洪亮; 李丹; 陈堑;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10
23 纸房沟流域植被恢复区乔木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张锋; 陈志杰; 张淑莲; 李英梅; 赵惠燕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环境昆虫学报 2010-12-15
24 基于GIS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的抗性分析 王春平; 罗坤; 朱启迪; 李丹; 赵惠燕; 张改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10
25 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及主要类群的生态位 杜超; 赵惠燕; 高欢欢; 李建峰; 罗坤; 胡祖庆; 胡想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期刊】生态学报 2011-06-08
26 带有年龄结构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研究(英文) 郑立飞;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期刊】生物数学学报 2011-03-15
27 14份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王春平; 罗坤; 赵惠燕; 张改生; 李丹; 高欢欢; 邓明; 刘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核农学报 2011-08-20
28 西安地区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郭鹏飞;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陕西农业科学 2011-09-25
29 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杜超; 伏召辉;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园林局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21 17:07
30 麦长管蚜AFLP银染分析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赵永田; 王兴娥; 赵惠燕; 陈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期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15
31 UV-B辐射胁迫下桃蚜差异基因表达的分子生态初步研究 赵惠燕; 都二霞; 郭剑文; 张改生; 王春平; 胡祖庆; 胡想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10
32 不同紫外(UV-B)辐射时间对两种体色型麦长管蚜后代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胡祖庆; 亢菊侠; 赵惠燕; 汤兴春; 胡想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生态学报 2010-04-08
33 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灰色评判 王春平; 张伟; 赵惠燕; 陈堑; 罗坤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洛阳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10-05-15
34 基于局部特征提取的棉蚜天敌识别 刘婷;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08-28
35 具有年龄结构的食蚜蝇-蚜虫捕食模型 霍丽慧; 赵惠燕; 郑立飞; 吴养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生态学报 2010-10-23
36 蚜虫种群时空分布动态模型 李丹; 赵惠燕; 胡想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生态学报 2010-09-23
37 紫外诱导下麦长管蚜细胞色素b基因和SOD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盖民昊; 陈堑; 胡祖庆; 胡想顺;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10
38 基于GIS的有害生物分布预测系统研究开发 洪波; 陈林; 赵惠燕; 程登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01-28
39 农业女性化与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赵惠燕; 胡祖庆; 杨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期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02-15
40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蜜蜂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志勇; 赵惠燕; 葛凤晨; 薛运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期刊】昆虫知识 2009-03-15
41 扫描昆虫雷达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代美; 陈林; 赵惠燕; 程登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02-16
42 基于混合推理技术的蚜虫危害专家系统研究 贾京州;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03-28
43 紫外辐射对两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胡祖庆; 赵惠燕; 亢菊侠; 胡想顺; 李东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9-04-15
44 复杂背景下蚜虫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张继红;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04-11
45 长白山区中华蜜蜂与西方蜜蜂寄生瓦螨比较分析 李志勇; 薛运波; 赵惠燕; 常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期刊】蜜蜂杂志 2009-05-05
46 长白山区中华蜜蜂mtDNA非编码区至COII基因PCR及序列分析 李志勇; 薛运波;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期刊】湖北农业科学 2009-05-05
47 农业院校学科交叉的意义与实践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期刊】现代农业科学 2009-06-20
48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及传播模式创新与实践 赵惠燕; 胡祖庆; 杨梅; 王春平; 李东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7-10
49 害虫种群动态模型的燕尾突变分析 魏雪莲; 赵惠燕; 刘光祖; 吴养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期刊】生态学报 2009-10-15
50 紫外线胁迫麦长管蚜DNA变异的AFLP分析 赵永田;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生物技术通报 2009-10-26
51 Zn~(2+)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生态遗传学的影响 张傲;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1-10
52 小麦抗蚜品种(系)或材料的抗性遗传测定及筛选 杜利锋; 赵惠燕; 袁锋; 孙群; 张改生; 姚建秀; 李燕;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1999-12-15
53 我国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与展望 谢寿安; 吕淑杰; 袁锋;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03-25
54 XZ系列杂种小麦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的研究 赵惠燕; 李东鸿; 张改生; 张莉; 胡祖庆; 胡想顺; 韩春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7121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25
55 苹果花叶病的危害、产量损失与防治研究 李东鸿; 赵惠燕; 胡祖庆; 胡想顺; 张宇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0-25
56 生命随着志愿者的脚步延伸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副院长、教授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 【期刊】中国农村科技 2002-12-15
57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小麦等作物病虫害预测中的应用 张映梅; 李修炼;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2-11-30
58 苹果山楂叶螨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张翌楠; 赵惠燕; 李鑫; 雷金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大寨乡陕西杨凌 【期刊】陕西农业科学 2002-03-25
59 紫外条件诱导下麦长管蚜DNA的变异研究 姚建秀;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2001-03-22
60 杨陵地区麦二叉蚜在小麦品种Amigo上的抗性鉴定 赵惠燕; 袁锋; 刘宏伟; 张改生; 刘小凤; 王军卫; 刘军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2001-09-22
61 苹果生长前期昆虫群落空间结构分析 张翌楠; 赵惠燕; 李鑫; 龙建平; 雷金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本校毕业实习生; 杨凌大寨乡 【期刊】昆虫知识 2002-09-21
62 在Excel表中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胡想顺; 刘小凤; 赵惠燕; 李东鸿; 胡祖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2006-03-16
63 柳厚壁叶蜂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张锋; 陈志杰; 张淑莲;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6-03-30
64 诱导处理小麦对蚜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小麦特异基因的表达 祝传书;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6-04-30
65 探索农村参与式科技传播之新路——淳化县孙家咀村村民变化案例分析 赵惠燕; 李东鸿; 杨梅; 王秀娟; 詹义清; 董红; 陈玉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 陕西省教育厅考试中心 西安 【期刊】贵州农业科学 2006-08-15
66 紫外辐射诱导桃蚜DNA变异 都二霞; 郭剑文;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6-07-30
67 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技术传播与科技扶贫探索——以陕西省淳化县孙家咀村为例 李东鸿; 赵惠燕; 田芙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渭南市临渭区种子公司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 陕西杨凌;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 陕西渭南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9-10
68 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的原理与发展 胡想顺; 刘小凤;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 【期刊】植物保护 2006-06-08
69 麦二叉蚜取食两种不同抗性小麦所引起的基因表达差异 祝传书;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植物保护学报 2006-06-30
70 两种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抗性品种后对后来取食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李军; 赵惠燕; Udo HEIMBACH; Thomas THIEME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Federal Bi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BBA) Messeweg 11/12 Braunschweig D-38104 Germany; Bio-Test Labor GmbH Sagerheide Birkenallee 19 D-18184 Sager-heide Germany; 陕西杨凌 【期刊】昆虫学报 2007-02-20
71 小麦苗期禾谷缢管蚜生物学反应及抗蚜性分析 胡想顺; 赵惠燕; 胡祖庆; 郭晓晨; 徐烈琴; 李东鸿; 张宇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宝鸡市农科所; 宝鸡市渭滨区农技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陕西岐山; 陕西宝鸡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25
72 共生菌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胡祖庆; 赵惠燕; 胡想顺; 李东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25
73 温度胁迫对棉蚜存活及其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史彩华; 赵惠燕; 吴月宁; 提力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25
74 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李军; 赵惠燕; 李志刚; 韩诗畴; 安新城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 广州; 陕西杨凌 【期刊】昆虫知识 2007-07-15
75 美洲斑潜蝇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提力克; 赵惠燕; 加那尔; 史彩华; 赵科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2007-07-16
76 河南汝南宿鸭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研究 牛翔;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08-20
77 紫外线诱导对桃蚜生态学及线粒体基因COⅠ-Ⅱ突变的影响 都二霞; 赵惠燕; 郭剑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昆虫博物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昆虫博物馆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9-25
78 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科技推广模式研究 李科; 赵惠燕; 李振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河南省泌阳县板桥镇农业服务中心 陕西杨凌; 河南省泌阳县春水镇政府; 河南泌阳; 陕西杨凌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10-31
79 麦二叉蚜在10个小麦品种(系)室内苗期生物学反应及抗性分析 胡想顺; 赵惠燕; 胡祖庆; 李东鸿; 张宇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 【期刊】植物保护 2007-08-08
80 禾谷缢管蚜在三个小麦品种上取食行为的EPG比较 胡想顺; 赵惠燕; 胡祖庆; 李东鸿; 张宇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昆虫学报 2007-11-20
81 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区灌木林昆虫群落时间结构及动态 张锋; 张淑莲; 陈志杰;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 【期刊】生态学报 2007-11-15
82 基于案例和模糊推理的农业虫害专家系统研究 李龙龙;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11-28
83 麦长管蚜脱巴克纳氏共生菌的分子验证 胡祖庆; 亢菊侠; 赵惠燕; 胡想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生态学杂志 2008-01-15
84 基于案例的模糊推理机设计 李龙龙;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8-05-05
85 白水地区套袋苹果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董文广;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8-05-10
86 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孙联合;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驻马店市农科所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8-07-01
87 麦长管蚜在3个小麦品种上取食行为的EPG比较 胡想顺; 赵惠燕; 胡祖庆; 李东鸿; 张宇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8-07-10
88 棉蚜种群数量动态模型 郑立飞; 赵惠燕; 刘光祖; 吴月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期刊】生物数学学报 2008-06-15
89 棉蚜种群数量的动态分析 郑立飞; 赵惠燕; 刘光祖; 吴月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7-10
90 棉蚜HSP70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汤兴春; 赵惠燕; 焦少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8-10
91 杀虫真菌——弗氏新接霉蚜霉菌研究进展 李武高; 赵惠燕; 李随院; 胡想顺; 李东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09-30
92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张锋; 陈志杰; 张淑莲; 赵惠燕; 李军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陕西杨陵 【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30
93 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对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预测 张映梅; 李修炼;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30
94 麦蚜取食行为特殊刺探电位波形图(EPG)研究初报 胡想顺; 赵惠燕; Udo.Heimbach; Thomas Thieme; 李东鸿; 胡祖庆; 张宇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Federal Bi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BA) Messeweg 11/12 Braunschweig D-38104 Germany; Bio-test Labor GmbH Sagerheide;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Birkenallee 19 D-18184 Bagerheide; Germany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30
95 2种农药在丹参根内与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及规律的研究 李东鸿; 赵惠燕; 梁宗锁; 李亚玲; 王敬民; 卫新荣; 付亮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陕西商州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30
96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 祝传书;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30
97 不同强度紫外线对蚜虫生态学特征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李军; 赵惠燕; 赵学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25
98 天敌胁迫下食饵种群动态模型的突变分析 赵学达; 赵惠燕; 刘光祖; 郑立飞; 李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25
99 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病规律与药剂防治研究 李东鸿; 赵政阳; 赵惠燕; 胡想顺; 雷延明; 刘向阳; 尚东东; 高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洛川县果树研究所; 白水县园艺站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陕西洛川; 陕西白水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5-25
100 华北大黑鳃金龟引诱剂生物测定初探 胡祖庆; 亢菊侠; 赵惠燕; 时卫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陕西农业科学 2005-08-25
101 扩散对斑块上食饵-捕食种群生存的影响 吴月宁; 张辉; 赵惠燕; 刘光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数学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咸阳; 陕西咸阳; 陕西杨凌; 陕西咸阳7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0-25
102 秋季大棚袋栽生料食用菌中节肢动物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研究 郭剑文; 赵惠燕; 雷铃; 张广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陕西农业科学 2005-12-25
103 关中地区棉铃虫发生演变规律及防治对策 张锋; 张淑莲; 李军; 陈志杰; 赵惠燕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陕西杨凌 【期刊】陕西农业科学 2005-12-25
104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与展望 胡祖庆; 亢菊侠; 赵惠燕; 时卫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陕西农业科学 2005-12-25
105 提高科技推广效率的新模式——具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性科技推广模式 赵惠燕 ; 李东鸿 ; 尚桂荣 ; 薛文江 ; 赵惠聘 ; 赵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 陕西杨凌; 陕西西安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25
106 黑带食蚜蝇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曹玉; 赵惠燕 塔里木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新疆阿拉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 【期刊】陕西农业科学 2003-10-25
107 麦长管蚜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异研究 蔡凤环;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25
108 昆虫群落中的集团内捕食作用 马克争; 郝树广; 赵惠燕; 康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杨凌; 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陕西杨凌 【期刊】昆虫知识 2004-05-26
109 3个新引进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抗性的初步研究 胡想顺; 赵惠燕; 李军; 张宇红; 刘佰明; 李东鸿; 胡祖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Federal Bi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BA); Bio-Test Labor GmbH Sagerheide;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Heimbach; Messeweg 11/12 D-38104; Braunschweig; Germany; Thomas Thieme; Birkenallee 19 D-18184 Sagerheide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4-07-30
110 基于继承的专家系统知识库的设计模式 陈林; 赵惠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8-25
111 Richards模型的推广研究 郑立飞; 赵惠燕; 刘光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8-25
112 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草案) 李东鸿; 赵政阳; 赵惠燕; 李鑫; 梁俊; 胡想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研究所 陕西杨陵; 陕西西安;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11-30
媒体报道一:

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是最重要的
——专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惠燕教授
记者:从相关的媒体报道来看,由于农民滥用农药,已经对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这些负面影响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赵惠燕:农药作为一种必备的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满足人们对食物的消费需求功不可没。然而,农药又是有毒的特殊商品,使用不当会给环境和人畜及有益生物造成污染和毒害。
首先,我们说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据世界健康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农药急性中毒事件超过300万例,另外还有73.5万例慢性中毒事件和3.7万例癌症发生。中国是世界上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农药中毒事故也位列世界第一。2002年,我国农药中毒9874例,其中死亡620例。不仅如此,有些农药的残留潜在着致癌、致畸成分,我国癌症发病率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增长了3.2倍,祸首之一就是农药污染。同时,化学农药的使用,严重影人类的生殖能力。研究表明,有机磷类农药可对性腺和附睾产生影响,造成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障碍。由此可见,农药对人类的危害相当严重,不仅威胁着当代人的健康,还威胁着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农药对生态环境也有危害。近年来,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导致有害生物(如:害虫、植物病害、杂草、老鼠等)抗药性增强,而且严重危害其它有益生物(如:瓢虫、食蚜蝇、鸟类等)。据报道,1948年全世界抗药性害虫种类14种,1981年589种,目前抗药性害虫数目则超过了1500种。
农药不仅对生物有影响,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当严重。事实上,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率极低,只有不到百万分之一的农药起到杀虫防病作用,其余的都释放到环境中去了!据统计,全世界使用化学农药的面积不到2%,但北极企鹅体内却含有化学农药“666”!农药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还对大气、水环境有严重的污染。1998年,我国曾对全国10.97万千米河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河流长度70.6%被污染。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土壤能生产出对人类健康的农产品吗?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加,到2000年,我国已有108种重要害虫对一种以上农药产生了抗性!抗性增加使得农药使用浓度节节攀升。农民为防治病虫害的支出就越来越高。
同时,残留农药超标,对农产品贸易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农药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残留农药超标导致农产品贸易遭遇绿色壁垒,对农民、农业乃至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有资料显示,2001年,农业部门对全国20个省(市)130种蔬菜、水果的1.0187万个样品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农药残留超标率为19%;对14个省会城市9个蔬菜品种的9种农药和14种有毒有害物残留抽检,农药超标率为31.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农产品贸易。据统计,中国农产品出口因农药超标而被退回的事件每年都有五六百起,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亿元人民币,可谓令人震惊!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赵惠燕:一是农民缺乏安全意识,对人畜健康和安全使用也缺乏全面的认识。有些农民仅仅知道农药对人畜有害,不给自家吃的果树等产品打药,而给销售的产品滥施乱用化学农药。二是政府对农民缺乏指导,缺乏对农药生产和销售等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尽管我国已经公布了禁止使用的27种剧毒农药,但在黑市上仍然可以买到这些便宜农药。三是消费者缺乏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识。公众无法从现有的农产品里确认哪些是无残留的,哪些是有残留的;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
记者:农民使用农药究竟有哪些误区?
赵惠燕:具体来说,农民对农药的使用,有五个方面的误区:
第一,凡是农药皆有毒。农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一般对人畜无毒。如白僵菌、绿僵菌、BT、寄生蜂、性诱剂等,它们是以虫治虫、以病治虫、以病治病、以病毒治病虫,我们认为,这类生物农药应该大力发展和使用。
第二,高效速效农药是好药。过去几十年使用的剧毒农药(例如:3911、1605等)确实高效、快速,今天打药,明天死虫。而生物农药高效但低速,比如说白僵菌、绿僵菌施用时要求较高的湿度环境,而且发病时间较长,过程较慢,但是,一旦发病很快害虫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三,见虫就打药,见病就防治。实际上少数害虫的存在未必是坏事,有时候它们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棉花苗期的时候,少数蚜虫危害就能起到蹲苗的作用。陕西棉农有句话叫做“猴一猴,压塌楼”,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胡乱混用,不注意药剂的配伍。一般的农药使用说明书上都有注明,不能与哪类农药混用。而现实情况是,农田果园里有害虫吞噬农产品,农民就心急如焚,凡是药都放在一起打,不管有用无用。
第五,浓度越高越好。1000倍液杀不死,就用500倍液,管他说明不说明,危险不危险,。
记者:您这么一总结,还真点中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请您谈一谈,作为农民,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究竟该掌握哪些正确的方法?
赵惠燕:正确使用农药可降低农户防治病虫害的成本。我认为,当农民准备给自己的农产品使用农药时,要考虑病虫害发生时间、危害关键期、危害程度以及经济阈值等,综合以上因素,作出防与不防的决策。
建议农民朋友尽量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慢,但效果好,无污染,安全,成本低。
同时,建议农民朋友尽量结合农事活动实施物理防治。比如我们在疏花时见到介壳虫就压死它,耕地除草时发现地下害虫捡回去喂鸡。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场上的农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如果为了省钱购买禁用药,结果很可能要么自己中毒,要么农药超标,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因此,农民朋友购买农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正规农药。
文章来源:《农家女杂志》记者:高富强 2007-08-06
媒体报道二:

记2006年度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赵惠燕教授
赵惠燕博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之余,作为一名直接为农村妇女科技服务志愿者潜心研究农业科技传播理论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2000年来,平均每年直接为农村妇女进行科技培训48场(14400人次参加培训),社会性别与妇女领导才能培训5场(625人参加培训);争取科技扶贫专项研究16项,到位经费130万,为农村妇女提供农用物资70万元;为淳化、白水两县新农村建设成立社区发展基金管理小组12个,以妇女为主体的发展基金累计达到12万;主编出版相关专著3部,发表科技传播相关研究论文32篇。
众所周知,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女性化特点越来越显著,农村妇女科技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然而在农村,虽然许多先进生产技术的操作是由农村妇女直接完成,但在技术培训时往往由男性参加,妇女们的技术获取往往由丈夫“反刍”。这样的科技推广与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让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科技的直接受益者成了赵惠燕及其组织所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32年前,赵惠燕作为下乡知青和农村妇女在一起生活、劳动了3年,亲身体验到农村妇女的艰辛、无奈和无助。目前,农村妇女的生活状况并没改变多少;由于男性村民的外出打工,原来男性村民的劳动现在也落到女性的肩上。作为一名学农的女性科技志愿者,她决心用自己的所学为改变农村妇女的现状作贡献。
1997年,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她被选为中心副主任,宗旨是为农村妇女进行科技服务。从此,家里的电话就成为不公开的热线电话,有时一晚上能接到4、5个电话,对此,爱人称自己是接线员,是传话筒,是秘书。他和我一样我们接到电话后总是耐心地倾听,细心地解答,如遇到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就先把问题和对方的电话记下来,待自己搞清楚后或了解哪位专家能解答,就打电话告知对方。在石泉县银龙乡的科技培训会上,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特别高兴的拉着赵惠燕的手说:“她也当了一回大学生。”使赵惠燕颇受感动:农业需要科技作为生产力,农村妇女需要科技作为勤劳致富的工具!从农村妇女翘首引颈专心倾听讲解的神情里,赵惠燕找到了应竭尽全力服务的场所,找到了需要她的最佳听众。这种成就感不亚于她获得博士头衔!不亚于她晋升了教授职称!!不亚于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报告!!!。
为农村姐妹们实心办事,为她们真心办事是赵惠燕从事科技工作以来遵循的原则,无论是在中心做志愿者,还是到田间地头开展活动,她从来没拿过农村妇女的一分钱,从没向她们提出过任何要求。相反,每次下去,都会带上科技致富信息以及相关资料。
淳化县孙家嘴村妇女反映她们想知道先进的养羊技术,赵惠燕立刻请来养羊专家周占琴为她们讲课;周至小寨村的妇女反映大棚蔬菜有了问题,她和中心的专家随即赶到村中;铜川安村果园发生严重病虫害,她立马组织人力赶赴现场,并带去了高科技含量的肥料、农药和书籍资料;还是淳化县孙家嘴村人畜引水问题,她找专家咨询、设计,寻找经费…农村妇女姐妹们知道赵惠燕是真心为她们服务,所以有什么问题她们都找她,甚至村里的财务、夫妻的问题、婆媳的关系,妯娌的矛盾等等。
2001年在杨凌妇联的倡导下成立了杨凌巾帼专家团,服务中心集体加入,赵惠燕作为团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年农高会是她们最忙的时段,也是全省甚至西部妇女前来咨询最多、最集中的时候。所以每年专家团都参加咨询和服务,赵惠燕不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带病工作的近年,都要将自己所学倾囊相送。
怎样提高农村妇女科技素质?作为NGO组织,资金、场地、交通工具如何解决?这是实际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赵惠燕从项目入手,1992年在UNDP项目的资助下,开始组织并参加“妇女参与发展(WID)”小组,编写科普资料,先后赴乾县、合阳、周至、铜川、耀县等地,用自己所学为农村妇女讲解农业病虫害防治、绿色农业、环保知识等,为农村妇女咨询、解答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女能人作为科技推广的“二传手”。后来,积极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取得联系,争取与她们交流合作。为了作好这项工作,赵惠燕每个月都要到项目村停留1个星期,每次都要分男女村民进行6场培训(3个自然村),每次培训完了都要进行评估,每次结束后都要组织项目组进行分享,找差距和不足。她要求项目组每个成员每次下点都有论文报告,如:评估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多份,每人一个课题),财务报告等。这样不仅增加了项目组成员的责任心,提高了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推广效率大大提高了。
多年来,赵惠燕专门为农村妇女编写了《农村妇女实用科学技术》、《绿色食品、绿色消费与无公害化生产》等《帮你富》等系列科普书籍和资料,免费赠送给村民。村民们非常感激,因为她们太需要科技信息、太渴求致富了。
妇女姐妹们用她们的质朴、善良来回报专家团,用她们年复一年提高的收入来回答我们,一碗荷包蛋、一包蔬菜、一筐嫩玉米、一个大西瓜无不包含着她们对我对中心的科技工作者的感情。受科技培训和科技扶持的农村妇女姐妹们,现在有的已成为百万养蝎大户,有的已成为年收入一、二十万的蔬菜专业户,有的村已经成为无公害果蔬生产的专业村。一颗热心的付出,得到的是姐妹们的认可,自身价值的体现,为此赵惠燕感到自豪。
凡是应用中心成员传播推广的新技术的农户家庭收入提高、妇女精神面貌改变,农村环境改善。如淳化县孙家咀村村民人均收入从649元增加到1551元,家家有了电视机(2001年仅有25% 的人家有电视),户户有了移动电话(2000年以前连一部固定电话都没有)元,90%以前从来不在广众讲话的妇女增强了自信心,积极参与家庭和社区决策,成立的由妇女担任领导的互助组互助资金户均600元,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显著提高,使得男村民对他们刮目相看。80%参与培训的村民获得绿色证书。赵惠燕她们还建立了全国首家社会性别敏感的科技传播网络,与国内外20多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在为农村妇女科技服务、农村妇女的能力建设上积极创新,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大篷车”,受到省妇联乃至全国妇联的赞扬。
和大多数科教人员一样,赵惠燕同志每年都是超负荷、高效率的工作:承担《昆虫生态学》等7门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教学和生产实习任务。主编、副主编《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教材9本。研制《昆虫生态学》等8套软件,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获得西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壹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贰等奖。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UNDP研究项目、农业部“九五”重点项目、陕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48项。有11项研究获陕西省政府、教育部等单位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
她先后在《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8篇,28篇论文获中国昆虫学会、陕西省人事厅、科协、教委、灾协、省生态学会、昆虫学会等单位优秀论文奖。主编、副主编专著3部,翻译专著3部。
她的努力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陕西省“双学双比”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先进工会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