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发明专利 论文专著 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推广培训 荣誉奖励

专家信息:


李世东,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山西应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78.9-82.7: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读本科。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2.9-85.7: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土传病害生态学及其生物防治。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2.9-96.7: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抗病性的生化和分子机理。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5.9-1992.7: 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任助理教授和讲师。讲授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从事棉花病害、农作物有益微生物和植物病害生防制剂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1996.7-1997.2: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7.3-99.6:亚洲浆纸业公司林业研究发展部(印尼、新加坡)高级研究员和病虫害处处长。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林业微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推广、示范和培训等方面的业务和管理工作。

1999.9-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课题组负责人。从事植物土传病害生态学及其综合治理、生物农药和土壤污染控制等研究。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防治》杂志编委和副主编。

人才培养:

近年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0余名。

网址链接:

中国蔬菜土传病害信息网 http://www.soilborndis.org/cn/products_detail.asp?id=31&menuid=38

北京启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qigaobio.com/cn/index.asp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

近年承担的部分科研项目:

“十五”期间:   

1、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新型生物农药研制与产业化”和“新型生物农药研制与开发”,课题编号分别为2001AA246和2003AA246010,实施年限分别为2001年10月-2003年12月和2004年1月-2005年10月;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利用变性梯度电泳分析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项目编号:30571247,实施年限:2006年1月-2008年12月;

3、主持,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三七根腐病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1ZCBFB01L053,实施年限:2001年9月-2006年8月;  

4、主持,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Sciences:Investigation of Biological Control Potential of Sporidesmium sclerotivorum on Soybean Stem Rot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China, grant No.C/3048-1,Project period: 2000/09—2003/08;  

5、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课题“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中的分课题“三七根腐病生物防治技术和安全使用标准研究”,分课题编号:2001BA701A58-04,实施年限:2003年5月-2005年10月;

6、主持,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开放实验室项目:“食线虫真菌的菌寄生性研究”,实施年限:2003年1月-2005年12月;

7、主持,与“辽宁本溪壮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大豆生物型种衣剂开发,实施年限:2003年3月-2005年12月;

8、参加,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实施年限:2004年10月-2006年12月;

9、参加,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真菌生防制剂的产业化研究”,实施年限:2000年9月-2005年10月;

10、参加,“863”计划专项,“新型多功能生物农药研发”,项目编号:2003AA241130,实施年限:2003年5月-2005年11月;

11、参加,国家西部开发科技行动计划项目:真菌生防制剂研发,项目编号:2001BA901A29,实施年限:2001年7-2003年11月;

12、参加,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食线虫真菌制剂研发,项目编号:02EFN212200168,实施年限:2001年9月-2003年8月;

13、参加,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大豆和小麦土传病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开发”,实施年限:2001年-2007年。 

“十一五”期间:

1、主持,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设施园艺土壤主要蔬菜病原物污染的快速生态修复” 课题,实施年限:2006年11月-2009年10月;

2、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蔬菜土传病害防治”岗位科学家;

3、主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招标项目子课题“抗重茬制剂的研发与应用”,新增留所经费25万元,实施年限:2006年10月-2009年9月;  

4、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项目“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课题“中药材土壤病原性生物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子课题,实施年限:2006年11月-2009年10月;

5、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项目种子贮存、栽培生产、商品流通等环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课题“三七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子课题,实施年限:2006年11月-2009年10月; 

6、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及特色产品研究开发”项目”河北省道地中药材菊花和麻山药重要病虫害的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和应用”课题,实施年限:2006年10月-2009年9月;

7、参加,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农业生物药物创制” 重大项目“农作物重大病害多功能广谱生防菌剂研究和创制”课题,实施年限:2006年11月-2010年10月; 

8、参加,国家“十一、五”粮食丰产工程项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实施年限:2006年10月-20010年11月;

9、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林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课题,实施年限:2006年10月-2010年9月;

10、参加,“948”项目,“国外有益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专题(项目编号2006G8(2)-12,实施年限:2008年8月-2009年7月;

11、参加,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作物纹枯病技术解决方案与示范”课题,实施年限:2007年10月-2010年9月;

12、主持,2008年度“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产品生境控制与质量分子检测技术专题,“有机氯杀菌剂百菌清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其工程菌构建”课题;

13、主持,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设施蔬菜抗重茬病害多功能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实施年限:2008年1月-2008年12月。

“十二五”期间:

1、主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蔬菜土传病害防控,编号CARS-25,2009-2015;

2、主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新型粉红粘帚霉生物农药中试生产及应用,合同编号:2010GB23260558,起止年限 2010-04-01 至 2012-04-01;

3、参加,转基因重大专项,抗大豆菌核病重要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4、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蔬菜卵菌病害;

5、国家“863”计划项目,农作物重大病害生物农药战略新产品创制及核心技术研究,起止年限 2010-04-01 至 2015-04-01。 

主要研发成果:

主要围绕日益严重的农作物和园艺作物土传病害问题,开展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和产品研发。获得如下主要成果:

1、有益微生物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建立了包括菌寄生真菌、食线虫真菌、防病芽孢杆菌和化学农药降解菌等有益微生物在内的菌种资源库,共24属1032株;发现了在自然土壤中既可捕食线虫又可寄生病原真菌的两栖单顶孢菌;筛选获得了高效粉红粘帚霉67-1、地衣芽孢杆菌BH-1和淡紫拟青霉HLD-5-8菌株,分别用于防治大豆菌核病、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病、三七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和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现51Kd几丁质酶和75Kd葡聚糖酶在粘帚霉67-1菌寄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予以纯化;明确了生产菌株的营养需求和发酵条件;建立了原生质体制备和基因转化体系。为研发新型多功能有益微生物菌剂奠定了基础。

2、生防菌剂等无公害农药研发:1)建立了粉红粘帚霉孢子粉规模化生产工艺,试制出可湿性孢子粉剂1种,用于防治大豆菌核病和小麦纹枯病等;2)研发出以淡紫拟青霉和地衣芽孢杆菌为主要有效成分的大豆生物型种衣剂,防治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3)以载银无机抗菌剂为主的种衣剂,防治大豆和小麦土传病害。在辽、鲁、冀、豫、晋等地多年的试验表明,上述制剂的防效与常规化学农药基本持平,且增产效果显著。

3、土传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1)针对设施园艺作物的土传病害问题,研发了土壤化学熏蒸和以芥菜等芸薹属植物材料为主的生物熏蒸技术,制订了土壤处理法的操作技术规程,田间对病菌、线虫和杂草的灭生效果达99%。为农用溴甲烷的替代使用提供了选择。2)为重建有益功能微生物群,研制了防病地衣芽孢杆菌BH-1和粉红粘帚霉67-1固体菌剂和杀线淡紫拟青霉HLD-5-8固体菌剂;3)为有效阻此病菌的再入侵和保护侵染点,研制了如2所述的生物型、载银抗菌和丝柏油醇种衣剂,以及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农利灵”为主要成分的菌药混配剂等,分别用于大豆、小麦和三七的种子种苗处理。

4、土传病害综合治理研究:针对制约名贵中药材三七种植的根腐病问题,明确了病因和初侵染来源;开发了种子种苗处理剂、病土快速生态处理剂和根腐病水肥调控防治技术;形成了一套“三七根腐病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控制了三七根腐病的为害,防效达70%以上,并在主产区云南省文山州得到推广应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初步形成了大豆、小麦和设施蔬菜根病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5、其他:1)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利用DGGE技术证明转Bt基因棉对土壤微生物无明显影响;利用RT-PCR技术明确了水稻纹枯病菌在田间土壤中的周年动态;进行了水稻纹枯病菌与粉红粘帚霉67-1在土壤中互作的种群分子生态研究。2)土壤化学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获得可在48小时内对具环境激素效应的农药“百菌清”降解率达90%的高效降解菌株TP-D1;证明该菌株可以“百菌清” 作为唯一碳氮营养;鉴定表明该菌株为Ochrobaterium sp.;研究了营养需求和发酵条件。

发明专利:


发明公开:

[1]郭荣君,张世昌,李世东,张宇璐. 一株娄彻氏链霉菌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14921365A,2022-08-19.

[2]孙漫红,李世东,范乐乐,袁梦蕾,钟增明,黄英秋. 一种淡紫拟青霉微菌核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14854665A,2022-08-05.

[3]卢晓红,高毓晗,李世东,孙漫红. 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12806391A,2021-05-18.

[4]卢晓红,孙漫红,李世东,史欢,郭荣君. 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P]. 北京市:CN112772658A,2021-05-11.

[5]郭荣君,李世东,吴玉洪,张世昌. 具除臭、促生作用的嗜吡啶红球菌Rp3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12011485A,2020-12-01.

[6]郭荣君,牛红杰,李世东. 一株具防病促生功能的小链霉菌及其应用[P]. 北京:CN108220194A,2018-06-29.

[7]赵佳凝,苏梓南,陈曦,李玮琳,卢晓红,李世东. 一株抑制生鲜蔬菜上附着的肠道条件致病菌的黄连内生细菌及其应用[P]. 北京:CN108004172A,2018-05-08.

[8]郭荣君,王军强,李世东,荆玉玲,高毓晗,孙瑞梁. 一株具防病、促生、抗旱功能植物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P]. 北京:CN108004185A,2018-05-08.

[9]郭荣君,李世访,髙之蕾,李茜,李世东. 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产碱菌及其应用[P]. 北京:CN105886416A,2016-08-24.

[10]李世访,郭荣君,髙之蕾,李茜,李世东. 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苍白杆菌及其应用[P]. 北京:CN105420136A,2016-03-23.

[11]李世访,郭荣君,李茜,高之蕾,李世东. 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放射形根瘤菌及其应用[P]. 北京:CN105331561A,2016-02-17.

[12]李世东,郭荣君,张家家,孙漫红,缪作清. 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防真菌混和菌剂及其应用[P]. 北京:CN105265487A,2016-01-27.

[13]李世东,孙漫红,孙占斌. 一种转几丁质酶基因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工程菌株及其应用[P]. 北京:CN104988080A,2015-10-21.

[14]孙漫红,孙占斌,李世东. 一种转脂滴包被蛋白基因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工程菌株及其应用[P]. 北京:CN104611243A,2015-05-13.

[15]孙漫红,董佩佩,李世东. 一种液体发酵中试生产粉红粘帚霉厚垣孢子的方法[P]. 北京:CN103484421A,2014-01-01.

[16]缪作清,陈三凤,任晓洁,李世东,郭荣君. 一种降解百菌清的细菌菌株及制备方法[P]. 北京:CN102373165A,2012-03-14.

[17]张拥华,张保元,李世东. 一种大量制备粘帚霉厚垣孢子的方法[P]. 北京:CN101451107,2009-06-10.

[18]郭荣君,李世东,史秀珍. 一株可高效降解杀菌剂百菌清的降解菌及其应用[P]. 北京:CN101338284,2009-01-07.

[19]张拥华,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 一种真菌孢子可湿性粉剂[P]. 北京:CN1907036,2007-02-07.

[20]马承铸,李世东,陈昱君,顾真荣,王勇,周薇,缪作清,夏振远,李荣华. 三七根腐病田土壤的快速生态修复组合剂[P]. 北京:CN1875719,2006-12-13.

[21]缪作清,刘杏忠,李世东,郭荣君,张拥华,孙漫红. 一种捕食线虫真菌菌株及制备方法[P]. 北京:CN1775942,2006-05-24.

[22]李世东,郭荣君. 防治土壤传播和种子传播病害的种衣剂[P]. 北京:CN1669433,2005-09-21.

[23]李世东,张拥华,刘杏忠,缪作清,郭荣君. 一种微生物(SGM-1)及其制备方法[P]. 北京:CN1621510,2005-06-01.

[24]张拥华,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 一种微生物(HLD-1)及其制备方法[P]. 北京:CN1621511,2005-06-01.

[25]郭荣君,李世东,刘杏忠,孙漫红,缪作清,张拥华,杨怀文. 一种地衣芽孢杆菌菌株(B-0A12)及其制剂[P]. 北京:CN1621514,2005-06-01.

发明授权:

[1]孙漫红,李世东,范乐乐,袁梦蕾,钟增明,黄英秋. 一种淡紫拟青霉微菌核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14854665B,2022-09-23.

[2]郭荣君,李世东,吴玉洪,张世昌. 具除臭、促生作用的嗜吡啶红球菌Rp3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12011485B,2022-04-08.

[3]赵佳凝,苏梓南,陈曦,李玮琳,卢晓红,李世东. 一株抑制生鲜蔬菜上附着的肠道条件致病菌的黄连内生细菌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8004172B,2020-11-27.

[4]郭荣君,牛红杰,李世东. 一株具防病促生功能的小链霉菌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8220194B,2020-05-22.

[5]李世访,郭荣君,髙之蕾,李茜,李世东. 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苍白杆菌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5420136B,2020-05-19.

[6]郭荣君,李世访,髙之蕾,李茜,李世东. 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产碱菌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5886416B,2020-05-12.

[7]郭荣君,王军强,李世东,荆玉玲,高毓晗,孙瑞梁. 一株具防病、促生、抗旱功能植物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8004185B,2020-04-17.

[8]李世东,郭荣君,张家家,孙漫红,缪作清. 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防真菌混和菌剂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5265487B,2019-10-11.

[9]李世东,孙漫红,孙占斌. 一种转几丁质酶基因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工程菌株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4988080B,2019-05-21.

[10]李世访,郭荣君,李茜,高之蕾,李世东. 一株防治植物根癌病的放射形根瘤菌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5331561B,2018-10-23.

[11]孙漫红,孙占斌,李世东. 一种转脂滴包被蛋白基因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工程菌株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4611243B,2017-07-18.

[12]孙漫红,董佩佩,李世东. 一种液体发酵中试生产粉红粘帚霉厚垣孢子的方法[P]. 北京市:CN103484421B,2016-03-23.

[13]张拥华,张保元,李世东. 一种大量制备粘帚霉厚垣孢子的方法[P]. 北京市:CN101451107B,2011-11-23.

[14]郭荣君,李世东,史秀珍. 一株可高效降解杀菌剂百菌清的降解菌及其应用[P]. 北京市:CN101338284B,2010-07-07.

[15]张拥华,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 一种真菌孢子可湿性粉剂[P]. 北京市:CN100569079C,2009-12-16.

[16]郭荣君,李世东,刘杏忠,孙漫红,缪作清,张拥华,杨怀文. 一种地衣芽孢杆菌菌株(B-0A12)及其制剂[P]. 北京市:CN100532538C,2009-08-26.

[17]李世东,郭荣君. 防治土壤传播和种子传播病害的种衣剂[P]. 北京市:CN100382706C,2008-04-23.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文章80余篇。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部分文章的PDF版本见http://www.soilborndis.org/cn/products.asp?menuid=39)

发表英文论文:

1. Senyu Chen, James E. Kuele,Manhong Sun, et al., 2012, Preceding crops affected iron-deficiency chlorosis and ves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soybean cyst nematode-infested fields, Crop Science, doi: 10.2135/cropsci2012.03.0170, published online 8 Oct. 2012

2. Shi, Xiu-Zhen; Guo, Rong-Jun; Takagi, Kazuhiro; Miao, Zuo-Qing; Li, Shi-Dong*,Chlorothalonil degradation by Ochrobactrum lupini strain TP-D1 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metabolites, World J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1,27(8):1755-1764(DOI: 10.1007/s 11274-010-0631)

3. Y. L. Suo, R. J. Guo, S. D. Li and B. C. Zhu, 2011, Rapid assesment of antagonistic potential of Bacilus strains against the infection with Phytophthora capsicii, In: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edited by M. S. Reddy and Qi Wang, the Proceedings of the 2nd Asian PGPR Conference, August 21-24, 2011, Beijing, China. China Agri. Sci. and Tech. Press

4. M.H. Sun , S.D. Li, 2011, Effects of carriers and pesticide adjuvants on Clonostachys rosea 67-1 and plant growth, In: New Frontiers in Plant Pathology for Asia and Oceania, the 4th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concurrent with the 18th biennial Australasian Plant Pathology Society conference, 26-29 Apr. 2011, Darwin, Australia, p114

5. S. Li,Z. Miao,R. Guo, M. Sun, 2011, Use of corn stalk as carrier of plant disease biocontrol agents for management of vegetable soilborne diseases in greenhouse. In: New Frontiers in Plant Pathology for Asia and Oceania, the 4th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concurrent with the 18th biennial Australasian Plant Pathology Society conference, 26-29 Apr. 2011, Darwin, Australia, p37

6. Xiaojie Ren, Sanfeng Chen, Shidong Li,Lysobacter ruipuensis sp. Nov., a chlorothalonil-degrading species, isolated from heavily TPN-polluted soil. Internatnal Journal of System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7. Wang, Bin; Liu, Xiaoying; Wu, Wenping; Liu, Xingzhong*; Li, Shidong,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gene cloning of an alkaline serine protease from a highly virulent strain of the nematode-endoparasitic fungus Hirsutella rhossiliensis,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09, 164(6): 665-673.

8. Joana Bernardes-de-Assis, Michelangelo Storari, Marcello Zala, Wenxiang Wang, Daohong Jiang, Li ShiDong, Meisong Jin, Bruce A. McDonald, and Paulo C. Ceresini, Genetic Structure of Populations of the Rice-Infecting Pathogen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 from China,Phytopathology, 2009, 99(9): 1090-1099.

9. L Gao, X. Z. Liu, M. H. Sun, S. D. Li, J. L. Wang. 2009. Use of a novel two-stage cultiv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growth and sporulation of several biocontrol fungi. Mycoscience, , 2009, 50(4): 317-321.

10. Guo, Rongjun; Liu, Xingzhong; Li, Shidong*; Miao, Zuoqing. In vitro Inhibition of Fungal Root-Rot Pathogens of Panax notoginseng by Rhizobacteria. Plant Pathology Journal,2009, 25(1): 70-76.

11. M. TAO, S.D. LI, and Y.H. Zhang,2008,Development of real-time quantitative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Gliocladium roseum 67-1, an effective biocontrol agent, in soil. Phytopathology, S155

12. R. J. Guo, X. Z. Shi, K. Takagi , Z. Q. Miao, S. D. Li. 2008. Isolation of a novel chlorothalonil-degrading bacteria, Ochrobactrum lupini strain TP-D1,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metabolite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oil Remediation,Nanjing,pp93-94

13. Li SD, CZ Ma and YJ Chen, Occurrence and management of root rot disease of Panax notoginseng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XVI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gress, Vol 2, 786-787, Glasgow, Scotland, UK, 2007

14. Wang B, Wu W, Liu X, Li S, 2007,An alkaline serine protease and gene cloning from a high virulent strain of nematodeendoparasitic fungus Hirsutella rhossiliensis, JOURNAL OF NEMATOLOGY,39 (1): 87 (Abstract)

15. Xie Xiangming, Xing Nan and Li Shidong, Real-time PCR Assay for Population Dynamics Detection of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Rhizoctonia solani AG1-1A in Soil,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Yogyakarta, Indonesia, August 20-24, 2007. P73

16. Xingzhong Liu and Shidong Li, 2005, Fung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Crop Pests. I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Mycology, ed. Zhiqiang An,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pp723-747

17. Rui Ma, Xingzhong Liu, Heng Jian, Shidong Li, 2005, Detection of Hirsutella spp. and Pasteuria sp. parasitizing second-stage juveniles of Heterodera glycines in soybean fields in China, Biological Control 33:223-229

18. LI Shi-Dong, 2004,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survival of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n field soil under rice-wheat rotation. Agri. Sci. in China, 3:448-455

19. MA Gui-zhen,LI Shi-dong,XIE Bing-yan and LU Guo-zhong, 2004, Mycoparasitism of Nematode-trapping Fungus Monacrosporium ellipsosporium and Its Biochemical Basi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3:37-43

20. ZHANG Yonghua, MA Guizhen, GAO Huilan and LI Shidong, 2004, Mycoparasitism of Gliocladium isolates in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gri. & Life Sci.), 30(4):412-413

21. Shidong Li, Zuoqing Miao, Yonghua Zhang, Xingzhong Liu, 2003, Monacrosporium janus, a new nematode-trapping hyphomycete parasitizing sclerotia and hyphae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Mycological Research,107:888-894

22. Zuoqing Miao, Xingzhong Liu, Shidong Li, Meixian He, 2003. Dactylella pseudoclavata sp.nov., a new species of nematode-trapping fungus.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81:1-5

23. S.D. LI, Y.H. Zhang, Z.Q. Miao, and X.Z. Liu. 2001. Nematode-trapping hyphomycetes as mycoparasites on sclerotia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soil. Phytopathology 91:s55

24. Shidong Li, 2000, Occurrence and pathogens of Acacia spp. and Eucalyptus spp. root rot diseases in Indonesia and Peninsular Malay, in: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p68, Beijing, China

25. Li Shidong, 1995, Quantitative Assay of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n Soil, Soil Biol. Biochem., 27(3):251-256

26. Li Shidong and Mei Ruhong, 1991, Application of "Yield-increasing bacteria " in greenhouse crops.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lasshouse Application Techniques(Liu,Buzhou, eds), Agricultural Press,Beijing, pp289-292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王忠玉,黄英秋,郭荣君,孙漫红,卢晓红,郑卉娜,李世东.淡紫拟青霉菌剂防治根结线虫病应用效果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22(12):73-74.

[2]郭成瑾,陈杭,王喜刚,郭荣君,沈瑞清,李世东.育苗基质添加复配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及根腐病发生的影响[J].北方园艺,2022(16):52-57.

[3]袁梦蕾,范乐乐,赵雪,钟增明,孙漫红,李世东.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04):831-839.

[4]杨柳,周清华,王东歧,郭荣君,付宏阳,张文秀,葛蓓孛,李世东.土壤熏蒸与水肥菌/药一体化技术联用防控设施番茄病害[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04):890-895.

[5]范乐乐,郭妍,赵雪,孙漫红,李世东.淡紫紫孢菌微菌核发酵滤液生防活性及代谢组学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04):821-830.

[6]张世昌,张宇璐,谭晓东,郭荣君,李世东,罗明.拮抗链霉菌26B的筛选及其在不同含水量土壤中对白菜软腐病的防病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3,39(01):157-166.

[7]吴玉洪,郭荣君,马桂珍,李世东.嗜吡啶红球菌Rp3生长及降解粪臭素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24(06):82-89.DOI:10.13304/j.nykjdb.2021.0139.

[8]李霁虹,荆玉玲,孙瑞粱,马桂珍,郭荣君,李世东.无色杆菌Am77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及其菌丝际定殖和迁移特性研究[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1(02):7-14.

[9]李霁虹,荆玉玲,马桂珍,郭荣君,李世东.无色杆菌77的基因组构成及其趋化和耐药特性[J].生物技术通报,2022,38(09):136-146.DOI: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2-0112.

[10]李世东.植物医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病害治理挑战、机遇和创新[J].植物保护,2022,48(02):1-8+15.DOI:10.16688/j.zwbh.2021595.

[11]呼李乐,黄晓庆,卢晓红,李世东,罗明.不同抗性黄瓜品种连作对枯萎病菌群体遗传分化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22,52(05):813-820.DOI:10.13926/j.cnki.apps.000775.

[12]张卓然,杨柳,王东歧,荆玉玲,王巍,郭荣君,肖能武,向世标,李世东.十堰市部分地区魔芋腐烂病发病类型和重要致病菌[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12):116-124.DOI:10.13304/j.nykjdb.2020.0815.

[13]刘同先,丁伟,沈佐锐,杨忠岐,许永玉,李洪连,原雪峰,马德英,文才艺,董金皋,刘芳,邱宝利,王源超,张正光,黄丽丽,黄国华,操海群,潘月敏,韩强,黄金光,刘会香,刘怀,侯有明,王宗华,刘长仲,缪卫国,刘国坤,郭永霞,罗朝喜,梁广文,曾玲,李华平,顾爱星,左豫虎,李向东,张大羽,吴元华,段玉玺,尹建,潘洪玉,钟国华,张跃进,赵中华,陈根强,林晓民,张友军,万方浩,高希武,李世东,褚栋,赵洪海,梁文星,王森山,张世泽,李俊凯,谭辉华,王文明,周洪友,赵思峰,王兰,芦光新,崔汝强,李会平,尚巧霞,赵晓燕.论“植物医学”学科与专业的建设[J].植物医生,2021,34(03):1-6.DOI:10.13718/j.cnki.zwys.2021.03.001.

[14]陈莹莹,王亚楠,吕斌娜,谭晓东,李世东,孙漫红,马桂珍.粉红螺旋聚孢霉67-1短链脱氢酶基因CrSdr功能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1,37(04):749-760.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21.06.001.

[15]吴海霞,袁梦蕾,江娜,马桂珍,孙漫红,李世东.粉红螺旋聚孢霉高效生防菌株的筛选与评价[J].植物保护,2021,47(03):54-60+95.DOI:10.16688/j.zwbh.2020120.

[16]耿妍,张世昌,郭荣君,张爱香,Govrin Eri Moshe,李世东,沈瑞清,罗明.贝莱斯芽胞杆菌B006对不同水肥条件下娃娃菜生长及软腐病防效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1,37(03):531-537.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21.04.004.

[17]王亚楠,陈莹莹,范乐乐,马桂珍,李世东,孙漫红,暴增海.粉红螺旋聚孢霉与枯草芽胞杆菌共培养发酵滤液生防与促生活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01):222-229.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21.03.014.

[18]缪作清,郭荣君,陈昱君,王勇,卢晓红,李世东.三七种苗的带菌检测及消毒处理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12):5-9.

[19]王东歧,杨柳,耿妍,牛红杰,郭荣君,向世标,肖能武,李世东.生物菌肥与化肥组合施用可有效提升白菜品质[J].农业与技术,2020,40(20):4-7.DOI:10.19754/j.nyyjs.20201030002.

[20]吴玉洪,张世昌,田茜,马桂珍,郭荣君,李世东,钟增明.堆肥臭味物质——粪臭素高效降解菌Rp3的分离和鉴定[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04):576-584.DOI:10.13254/j.jare.2020.0387.

[21]荆玉玲,郭荣君,李世东.黄瓜枯萎病菌菌丝际细菌种群丰度变化及其影响黄瓜生长的原因初探[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0,36(05):751-760.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20.05.016.

[22]牛红杰,荆玉玲,郭荣君,李世东.具防病并提高植物耐旱功能的小链霉菌HS57的筛选[J].植物保护,2020,46(03):131-137.DOI:10.16688/j.zwbh.2019224.

[23]耿妍,郭荣君,张爱香,GOVRIN Eri Moshe,李世东.不同土壤水势下贝莱斯芽孢杆菌B006菌剂对茄子的促生增产作用[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37(03):398-406.DOI:10.13254/j.jare.2020.0026.

[24]卯婷婷,陶刚,赵兴丽,王琦,李世东.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0,36(02):258-264.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20.02.011.

[25]赵玳琳,陶刚,卯婷婷,王廿,赵兴丽,娄璇,孙漫红,李世东.微生物制剂对草莓重要真菌病害的作用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35(03):456-462.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19.03.010.

[26]杨春,钟增明,孙云水,李世东,吕平香,缪作清.四硫代碳酸钠对蔬菜根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8,44(04):20-27+59.DOI:10.16688/j.zwbh.2017395.

[27]王琦,冯静红,孙占斌,姜维治,李世东,孙漫红,马桂珍.氧化胁迫对粉红螺旋聚孢霉生长和产厚垣孢子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18,34(04):168-173.DOI: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070.

[28]王军强,王连国,郭荣君,马桂珍,李世东.枯草芽胞杆菌B006产表面活性素的培养条件优化[J].生物技术通报,2017,33(04):214-221.DOI: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7.04.028.

[29]聂海珍,孙漫红,李世东,钟增明.棉隆与淡紫拟青霉联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效果评价[J].植物保护学报,2016,43(04):689-696.DOI:10.13802/j.cnki.zwbhxb.2016.04.024.

[30]贺字典,吴素霞,宋晓飞,谢新宇,李世东.生防菌与茄病镰刀菌在黄瓜根际动态变化[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32(03):357-364.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16.03.011.

[31]高毓晗,李世东,郭荣君.sfp基因转化增强了Bacillus subtilis 168的定殖能力和对黄瓜茎内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32(01):76-85.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16.01.012.

[32]高玉亮,缪作清,孙漫红,郭荣君,朴光一,李世东.延边地区抑制黄瓜枯萎病菌土壤放线菌的调查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37(04):321-325+339.DOI:10.13478/j.cnki.jasyu.2015.04.010.

[33]王淑芳,汪晶晶,王军强,王琦,马桂珍,李世东,孙漫红,暴增海.海洋生防细菌在黄瓜根际土壤的定殖规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06):1095-1099.

[34]王淑芳,马桂珍,孙漫红,李世东,暴增海.粘帚霉几丁质酶GcCHI1的结构鉴定及其抑菌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01):107-115.

[35]张子龙,李凯明,杨建忠,缪作清,李世东,侯俊玲,王文全.轮作对三七连作障碍的消减效应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08):39-46.

[36]王振,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孙漫红.有机物与淡紫紫孢霉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协同防治[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01):130-138.

[37]高之蕾,李茜,郭荣君,李世东,李世访,王红清.2株桃树根际细菌Alcaligenes faecalis对根癌病的抑制作用[J].果树学报,2015,32(02):267-273+172.

[38]张家家,李世东,郭荣君,彭毅,孙漫红,缪作清.淡紫紫孢菌Y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67-1组合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06):787-794.

[39]董佩佩,孙漫红,李世东,彭毅,罗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厚垣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菌物学报,2014,33(06):1242-1252.

[40]王淑芳,马桂珍,李世东,孙漫红,暴增海,付泓润,葛平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评价粉红粘帚霉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植物病理学报,2014,44(04):422-427.

[41]田甜,孙漫红,李世东.棉隆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协同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04):503-510.

[42]李世东.2014蔬菜产业大会专题报告摘编之一:我国蔬菜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分析[J].蔬菜,2014(07):1-3.

[43]李胜男,郭荣君,刘志奇,王九明,李世东.生物制剂对温室大棚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长江蔬菜,2014(12):63-65.

[44]王淑芳,马桂珍,暴增海,李世东.生防菌粉红粘帚霉制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4):13242+13255.

[45]李茜,刘伟,郭荣君,李世东,李世访,王红清,朱立新.毛桃种子表面根癌土壤杆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J].果树学报,2014,31(03):501-507.

[46]张婷,李世东,缪作清.“秸秆降解生防菌强化技术”对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1):1416-1425.

[47]贾珂,李世东,刘桂君,郭荣君.枯草芽孢杆菌B006产surfactin突变株特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抑制能力[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29(04):538-546.

[48]董佩佩,康涛,孙漫红,李世东,罗明.粉红粘帚霉67-1厚垣孢子形成与贮存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0):48-51.

[49]张子龙,王文全,缪作清,李世东,杨建忠.主成分分析在三七连作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3,32(06):1636-1644.

[50]缪作清,李世东.防病生物有机肥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蔬菜,2013(11):22-24.

[51]许梦秋,姜杰,孙漫红,谢响明,李世东.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粉红粘帚霉67-1转化体系构建[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29(02):263-269.

[52]马桂珍,王淑芳,李世东,孙漫红,暴增海,付泓润,葛平华.土壤因子对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67-1消长动态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29(01):97-103.

[53]张凌娇,李世东,缪作清.连作条件下土壤中甘蓝枯萎病菌的致病力变化和种群遗传结构分化[J].植物病理学报,2013,43(01):58-68.

[54]张晔,孙漫红,李世东,罗明.链孢粘帚霉HL-1-1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29(01):74-82.

[55]王淑芳,马桂珍,暴增海,李世东,陈月,钱媛媛,尹璐.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作物杂志,2012(05):30-35.

[56]姜杰,谢响明,李世东.粉红粘帚霉67-1转几丁质酶基因转化子生物学特性及高效工程菌株的筛选[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151-154.

[57]杨琦瑶,索雅丽,郭荣君,李世东,许修宏.枯草芽孢杆菌B006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菌组分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02):235-242.

[58]刘会清,吴迪,张爱香,马海莲,李世东,郭荣君.在生物有机肥中加入淡紫拟青霉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02):39-43.

[59]梁志怀,魏林,李世东,李基光.植物病原性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2(05):73-77.

[60]李世东、缪作清,2012,番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问答,金盾出版社,北京,152页 

[61]李世东、缪作清,2012,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见《蔬菜标准园生产技术》,农业出版社,北京,第120-136页  

[62]马桂珍,王淑芳,暴增海,李世东,孙漫红,付泓润,葛平华.粉红粘帚霉67-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研究[J].作物杂志,2011(06):77-80.

[63]马海莲,刘会清,郭荣军,李龙江,李世东.芽孢杆菌在棚室黄瓜育苗上的应用研究[J].北方园艺,2011(23):33-34.

[64]李世东,缪作清,高卫东.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04):433-440.

[65]钟增明,李世东,高会兰,孙漫红.链孢粘帚霉寄生核盘菌菌核相关基因的EST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02):207-213.

[66]耿文义,郭荣君,李世东,许修宏.用于土壤中生防芽孢杆菌B006和BH1检测的SCAR标记及其特异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02):233-240.

[67]宋晋辉,刘会清,李世东,郭会婧.淡紫拟青霉在大棚蔬菜育苗基质中的动态变化[J].北方园艺,2011(06):161-163.

[68]刘会清,张爱香,马海莲,李世东,郭荣君,孙漫红.生防菌剂与生物有机肥复配对黄瓜抗病促生效果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1(05):1-4.

[69]刘会清,马海莲,左利兵,张爱香,李世东.生防菌对连作草莓防病促生效果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01):33-35.

[70]马承铸,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崔星明,顾真荣.在蔬菜作物生长期中二硫氰基甲烷和四硫代碳酸钠处理根围土壤的安全性和效果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1,27(01):28-32.

[71]张爱香,马海莲,李雪萍,仝在利,李世东,王晓涛.款冬花根腐病的发病情况与病原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02):99-101.

[72]刘会清,张爱香,马海莲,李雪萍,仝在利,李世东.药剂处理种茎对款冬花出苗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02):93-95.

[73]刘会清,张爱香,马海莲,李雪萍,仝在利,李世东.款冬花枯萎病的病原分离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73-75.

[74]马桂珍,王淑芳,暴增海,吴少杰,夏振强,李世东.海洋多黏类芽孢杆菌L_1-9菌株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作用[J].食品科学,2010,31(17):335-339.

[75]王宏乐,李世东,郭荣君.黄瓜根分泌物中的7,8-苯并黄酮及其对枯萎病发生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10,40(04):411-418.

[76]郭荣君,李世东,张晶,张旋,穆光远,王忠玉.基于营养竞争原理的大豆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0,40(03):307-314.

[77]马桂珍,王淑芳,暴增海,吴少杰,夏振强,李世东.多粘类芽孢杆菌L_1-9菌株对番茄早疫病的抑菌防病作用[J].中国蔬菜,2010(12):55-59.

[78]肖慧,曾燕,李进瞳,李兴,李世东,马承铸,严新,郭兰萍,王继永.三七连作障碍缓解方法初探[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24(03):5-7.

[79]张保元,孙漫红,张拥华,谢响明,李世东.Clonostachys rosea 67-1液生孢子形成及其抗性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0,40(01):103-105.

[80]李世东、章力建,2010,微生物制剂在防治农业立体污染中的应用,立体污染综合防治-农业卷,章力建和蔡典雄等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第202-207页

[81]郭荣君,李世东,章力建等,2010,土壤农药污染与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立体污染综合防治-农业卷,章力建和蔡典雄等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第287-291页

[82]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2010,设施园艺土壤生物污染修复技术,立体污染综合防治-农业卷,章力建和蔡典雄等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第292-299页

[83]索雅丽、郭荣君、李世东,2010,芽孢杆菌病害生防潜力的室内快速评价,植物细菌病害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62-163页 

[84]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孙漫红,牛玉山,杨国锦,林淑敏.生防菌剂在设施蔬菜土壤生物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Ⅰ.对温室环境和蔬菜生长的影响初报[J].中国果菜,2009(09):10-13.

[85]马承铸,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杨少军,顾真荣.有机硫熏蒸剂在设施蔬菜土壤生物污染治理中应用效果评估[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04):41-46.

[86]李世东,缪作清,2009,我国农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见《生物防治创新与实践》,杨怀文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第261-270页

[87]浦寅芳,马桂珍,暴增海,李世东.重寄生菌粉红粘帚霉SS-1-1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酿造,2009(11):11-13.

[88]郭荣君,李世东,缪作清,李社增,鹿秀云.麻山药土传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08):1041-1042.

[89]陶萌,李世东,张拥华.土壤中生防菌粉红粘帚霉67-1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J].中国生物防治,2009,25(01):35-40.

[90]高会兰,李世东,郭荣君,张拥华.链孢粘帚霉寄生核盘菌菌核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2009,25(01):48-54.

[91]浦寅芳,马桂珍,暴增海,李世东.核盘菌菌核重寄生菌的分离筛选[J].河南农业科学,2008(11):80-83.

[92]段杉,谢响明,李世东,缪作清,张永军.转基因抗虫棉对根区土壤真菌影响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04):7-12.

[93]陈昱君,王勇,李世东,马承铸,刘云芝,王启芳,伍忠翠,李云华.生防制剂与土壤熏蒸配套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12):1482-1484.

[94]陈昱君,王勇,刘云芝,王启芳,马承铸,李世东,伍忠翠,李云华.三七根腐病防治技术研究Ⅰ复配剂拌种(苗)与土壤熏蒸配套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11):1329-1331.

[95]王勇,马承铸,陈昱君,李世东,刘云芝,杨建忠.土壤处理对三七根腐病控制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10):1213-1214.

[96]郭荣君,李世东,2008,生物农药,《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编写,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第132-142页.

[97]李世东,2008,真菌生物农药研发,中国科技成果,2008年第16期,第56页 

[98]史秀珍,李世东,郭荣君,缪作清,仝赞华,刘新刚.Ochrobactrum lupini TP-D1降解百菌清产物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2):118-121.

[99]马桂珍,高会兰,张拥华,李世东,谢丙炎.粘帚霉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作用及其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06):628-632.

[100]唐影,李世东,缪作清.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2007(04):383-390.

[101]马桂珍,张拥华,李世东,谢丙炎.rRNA基因ITS区序列分析在粘帚霉属生防菌株种级分类上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05):704-707.

[102]马桂珍,高会兰,张拥华,李世东,谢丙炎.链孢粘帚霉几丁质酶的诱导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05):905-908.

[103]郭荣君,李世东,李国强,刘书义,李长松,Yoshihiro Ohtsu.芽孢杆菌JPC-2的营养竞争测定及其对小麦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07(05):107-111.

[104]张拥华,李世东,王桂琴,大津善弘,王忠玉.粘帚霉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豆菌核病试验[J].植物保护,2007(05):141-142.

[105]暴增海,马桂珍,张拥华,李世东.粘帚霉发酵液对大豆的促生作用及对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效果[J].种子,2007(09):56-58.

[106]李世东,李明社,缪作清,郭荣君.生物熏蒸用于治理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7(04):68-71.

[107]李晶晶,张拥华,陈巧云,李世东,谢响明.粉红黏帚霉67-1菌株寄生核盘菌菌核的酶学动态研究[J].菌物研究,2007(02):107-109.

[108]暴增海,马桂珍,张拥华,李世东.粘帚霉菌株对大豆促生及菌核病防效的研究[J].中国种业,2007(04):42-43.

[109]张拥华,李磊,彭志刚,李世东.粘帚霉可湿性粉剂助剂的初步研究[J].农药,2007(02):94-96.

[110]郭荣君,李世东,章力建,李正,土壤农药污染与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立体污染防治,农业立体污染防治,2007,出版中

[111]王怀松,张志斌,李世东,2007,土壤热水处理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中国蔬菜,2007(2):28-30

[112]王玉峰,张淑香,李世东,2007,黑土中大豆连作障碍诊断系统的建立初报—主要障碍因子的确立,农机化研究,2007(2):164-165 

[113]孙超,郭荣君,李世东.载银无机抗菌制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病理学报,2006(06):550-554.

[114]马承铸,李世东,顾真荣,陈昱君,周薇,王勇,刘云芝,夏振远,李云华.三七连作田根腐病复合症综合治理措施与效果[J].上海农业学报,2006(04):63-68.

[115]李明社,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赵震宇.生物熏蒸用于植物土传病害治理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2006(04):296-302.

[116]张拥华,李晶晶,彭志刚,李世东,谢响明.粉红粘帚霉67-1菌株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J].中国生物防治,2006(04):303-307.

[117]缪作清,李世东,刘杏忠,陈昱君,李云华,王勇,郭荣君,夏振远,张克勤.三七根腐病病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07):1371-1378.

[118]马承铸; 顾真荣; 李世东; 刘杏忠; 缪作清; 陈昱君; 王勇; 刘云芝; 冯光泉; 夏振远; 李云华,两种有机硫熏蒸剂处理连作土壤对三七根腐病复合症的防治效果,上海农业学报, 2006, (01): 1-5.

[119]陈巧云; 张拥华; 李世东; 刘杏忠; 谭万忠,捕食线虫丝孢菌的菌寄生性测定,菌物学报, 2006, 25(01): 115-119.
  
[120] 程惠珍、高微微、陈君、张蓉、李世东等,2006,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体系建立,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7(6):109-114

[121]李世东、张克勤、缪作清等,2006,三七根腐病菌Cylindrocarpon sp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云南大学学报,28(S1):342-346.

[122]李世东、马承铸、陈昱君等,2006,三七栽培地病原性连作障碍的生态修复,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导论》,陈士林和肖培根主编,中国医药出版社,北京,第240-245页.

[123]高微微、赵杨景、陈士林、李世东、王继勇,2006,药用植物栽培地的可持续利用,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导论》,陈士林和肖培根主编,中国医药出版社,北京,第225-232页

[124]周峻沛, 顾英琦, 李世东, 莫明和等, 2006,利用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YMF3. 00003 菌株研制生物杀菌剂,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5): 456~460

[125]李明社,缪作青,李世东,赵震宇,2005,用于土传病害防治的土壤处理技术,见《中国作物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编著,北京,第342-351页

[126]冯兰香、李世东、夏善龙、谢丙炎,2005,多伦县芹菜黑心病大发生,中国蔬菜,9:57-58

[127]郭荣君、李世东、章力建,李正,2005,土壤农药污染与生物修复研究进展,中国生物防治,21(3)129-135

[128]郭荣君、王步荣、李世东李世东,2005,营养对生防菌株BH1芽孢产量的影响研究,植物病理学报,35(3):283-285

[129]黄英、陈昱菌、李世东、莫明和,2005,利用侧孢短芽孢杆菌YMF3.00003菌株研制生物杀菌剂,见《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生物防治》,杨怀文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第423-428页

[130]郭荣君、Ohtsu Y、李世东、庄兰芳,2005,拮抗芽孢杆菌的体外筛选新方法,见《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生物防治》,杨怀文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第404页

[131]缪作清、李世东、常晓莲,2005,毛壳菌杀线虫活性的初步研究,见《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生物防治》,杨怀文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第472页

[132]马桂珍,张拥华,李世东, 2005 ,粘帚霉固体培养基筛选,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7:490~493

[133]陶刚,刘杏忠,李世东等,2005,产几丁质酶木霉生防菌株的生化测定,西南农业学 报,18:452-455

[134]马桂珍、李世东、谢丙炎、吕国忠,2004,食线虫真菌椭圆单顶孢的菌寄生作用及其生化机制,中国农业科学,37:370-375

[135]马桂珍,李世东,张拥华等,2004,核盘菌重寄生菌链孢粘帚霉HL-1-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植物病理学报,34(4)307-313

[136]张拥华、高会兰、马桂珍、李世东,2004,粉红粘帚霉67-1菌株寄生核盘菌研究,植物病理学报,34:211-214

[137]刘立志、王启方、张克勤、李世东,2004,三七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活性产物的初步分离,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4):357-359

[138]陶刚,刘杏忠,王革,李世东,2004,木霉几丁质酶对烟草赤星病菌的作用机制,中国生物防治,20(4):252-255

[139]徐进军、李世东、杨之为,2004,马铃薯茎线虫的培养,西北农业学报,13(4):77-80

[140]李世东,2004,土壤有机改良与植物线虫治理,见《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刘杏忠等主编,第十七章(第210-220页),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

[141]张拥华,李世东,刘杏忠,2003,葡聚烯糖和Harpin蛋白对两种番茄病害的防治效果,中国生物防治 19(2):95-96

[142]马桂珍、李世东、谢丙炎等,2003,粉红粘帚霉对核盘菌和立枯丝核菌的菌寄生作用机制研究,菌物系统(增刊),22:402-405

[143]张拥华,李世东,刘杏忠,2002,在中国发现巴氏杆菌寄生柑橘根线虫,植物病理学报,32(3):284

[144]李世东,刘杏忠,2000,食菌核葚孢霉---一种有潜力的菌核病生防菌,中国生物防治16:177-182

[145]李世东、张拥华、缪作青、刘杏忠,2000,中国菌核病菌重复寄生性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摘要),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珠海,第178页

[146]李世东,1998,植物微生态系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见《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和徐维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37-47页

[147]李世东, 1995, 超氧歧化酶的诱导与植物的抗病性, 见《植物的诱导抗病性》, 董汉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 北京,54-62页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

[1]谭娇娇;张世昌;郭成瑾;王喜刚;郭荣君;沈瑞清;李世东. 土壤中马铃薯黑腐果胶杆菌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C].植物病理科技创新与绿色防控——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366.

[2]谭娇娇;郭成瑾;王喜刚;郭荣君;沈瑞清;李世东. 宁夏马铃薯黑胫病发生分布和病原菌鉴定[C].植物病理科技创新与绿色防控——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371.

[3]张宇璐; 郭晓静; 张紫星; 郭荣君; 李世东. 不同黄瓜品种对枯萎病抗性及其根际细菌群落特征解析[C]陈万权.病虫防护与生物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29.

[4]李霁虹; 郭荣君; 马桂珍; 李世东. 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77在黄瓜枯萎病菌菌丝际优势存在的原因[C].病虫防护与生物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14.

[5]袁梦蕾; 范乐乐; 孙漫红; 李世东.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温室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作用研究[C].病虫防护与生物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26.

[6]张世昌; 郭荣君; 李世东; 罗明. 低水肥条件下芽孢杆菌B006对苗期白菜根际细菌群落的调控和促生作用[C].病虫防护与生物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27.

[7]吴海霞;江娜;袁梦蕾;孙漫红;马桂珍;李世东. 粉红螺旋聚孢霉寄生核盘菌菌核及相关酶类活性研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75.

[8]江娜,孙漫红,李世东.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乙酰化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76.

[9]荆玉玲,郭荣君,李世东. 黄瓜枯萎病菌菌际细菌种群变化的机理探讨[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77.

[10]耿妍;郭荣君;张爱香;Eri Govrin;李世东. 不同土壤水分供应条件下,芽孢杆菌B006对茄子生长和发育的影响[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87.

[11]吕斌娜; Rakibul Hasan; 江娜; 李世东; 孙漫红.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菌株Crmapk互作蛋白的筛选[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84.

[12]吕斌娜; 孙占斌; 李世东; 孙漫红. MAPK基因调控粉红螺旋聚孢霉寄生核盘菌机制的初步研究[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49.

[13]孙占斌; 王琦; 李世东; 孙漫红.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聚酮合酶基因功能研究[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50.

[14]王琦; 孙占斌; 孙漫红; 李世东; 马桂珍.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基因的功能研究[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51.

[15]牛红杰,郭荣君,李世东. 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放线菌HS57的筛选及发酵条件[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52.

[16]杨藜; 卢晓红; 李世东; 吴波明. 植物残体大小及带菌量对菜豆根腐病的影响[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63.

[17]杨藜; 卢晓红; 吴波明; 李世东. 中国菜豆根腐病原菌分离鉴定[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64.

[18]姜维治; 孙占斌; 孙漫红; 李世东.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异核体不亲和性蛋白基因功能研究[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93.

[19]王琦; 孙占斌; 李世东; 马桂珍; 孙漫红.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过氧化氢酶基因功能研究[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03.

[20]孙占斌,李世东,孙漫红.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热激蛋白基因功能研究[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73.

[21]张俊; 孙占斌; 李世东; 孙漫红.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产孢内参基因的筛选[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77.

[22]黄晓庆; 孙漫红; 卢晓红; 李世东. 寄主诱导的黄瓜枯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61.

[23]王军强,郭荣君,李世东. 枯草芽胞杆菌B006产表面活性素的影响因子研究[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67.

[24]静雨; 孙漫红; 李世东; 孙占斌.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转醛醇酶基因的功能研究[C].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98.

[25]孙占斌,李世东,孙漫红. 粉红螺旋聚孢霉67-1转几丁质酶基因高效工程菌株的构建与筛选[C].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99.

[26]高毓晗,郭荣君,李世东. 不同组分比例的surfactin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C].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77.

[27]孙占斌,李世东,孙漫红. 链孢粘帚霉HL-1-1脂滴包被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C].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27.

[28]聂海珍,孙漫红,李世东. 棉隆与淡紫拟青霉联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C].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96-497.

[29]李茜; 郭荣君; 李世东; 李世访; 王红清. 土壤中根癌土壤杆菌的荧光定量检测[C].“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08.

[30]张家家,郭荣君,李世东. 生防菌相容性测定方法比较及不同菌株混和对黄瓜生长的影响[C].“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97.

[31]贾珂,郭荣君,李世东. 芽孢杆菌B006及其surfactin突变株对黄瓜枯萎病的抑制作用[C].“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98.

[32]田甜,孙漫红,李世东. 棉隆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联合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研究[C].“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99-500.

[33]孙占斌,孙漫红,李世东. 链孢粘帚霉HL-1-1生防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C]“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502.

[34]王振,缪作清,李世东. 有机添加物与淡紫拟青霉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协同控制[C].“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503.

[35]索雅丽,郭荣君,李世东. 芽孢杆菌B006脂肽类抗生素的拮抗特性及其在辣椒根际的检测[C].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29.

[36]孙漫红,周婷,李世东. 粉红粘帚霉67-1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灰霉病和大豆菌核病效果评价[C].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06.

[37]吕平香,李世东. 二烯丙基二硫醚熏蒸土壤对辣椒疫病的防治作用[C].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78-482.

[38]耿文义、郭荣君、李世东,2010,生防芽孢杆菌B006的RAPD-SCAR分子标记的转化,第六届全国生物防治研讨会论文摘要集,银川,P111 

[39]郭荣君,侯著贤,李世东. 载体和助剂对芽孢杆菌B006和BH1菌体存活的影响[C].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12.

[40]缪作清; 郭荣君; 孙漫红; 李世东. 几种有机硫土壤处理剂对土壤中线虫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C].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14-1115.

[41]贺超兴; 张志斌; 王怀松; 李明社; 李世东. 高温热水灌注法处理土壤防治温室番茄根结线虫效果的研究[C].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183.

[42]李世东;马承铸;陈昱君;张克勤;李明社;夏振远;缪作清;李云华. 经济作物土传病害治理中的甲基溴替代技术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17-419.

[43]马桂珍;暴增海;杨文兰;吴学仁;张拥华;李世东. 粘帚霉(Gliocladium spp.)固体培养基的筛选[C].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2004:259-265.

[44]陶刚; 王革; 刘杏忠; 李世东; 杨君. 木霉几丁质酶的初步分离与鉴定[C].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武汉大学期刊社,2004:42-45.

[45]马桂珍; 李世东; 张拥华; 谢丙炎; 吕国忠. 植物真菌病害生防优良菌株链孢粘帚霉HL-1-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C].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3:211-217.

[46]汪斌; 吴文平; 刘杏忠; 李世东. 被毛孢OWVT-1丝氨酸蛋白酶HR的分离纯化、性质研究及cDNA克隆[C].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菌物学会,2003:456-457.

[47]马桂珍;李世东;谢丙炎;张拥华;刘杏忠;吕国忠. 粉红粘帚菌对核盘菌和立枯丝核菌的菌寄生作用机制研究[C].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菌物学会,2003:408-411.

[48]张拥华,李世东,刘杏忠. 一株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具强寄生性的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C].新世纪(首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2002:184-186.

[49]李世东; 张拥华; 缪作清; 刘杏忠. 中国菌核病菌重复寄生性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C].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0:194. 

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推广培训:


荣誉奖励:


1. 200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