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人文社科 > 张箭 > 文章正文

摘要: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学部,是属于全国社科界几十万学者的共同的历史遗产,是属于全国知识界的上千万学者的共同的科学技术学术文化资源。作为这些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的正宗继承者保有者开发者之一,中国高校也理应创设自己的学部和学部委员。以利于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发展高等文科教育、褒奖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高校内的社会科学家、文科学术大师,以实际行动来重视社会科学。

关键词:学部和学部委员,科学院和院士,文科学部委员,社会科学研究,六大方面军。

一、学部和学部委员的由来和含义

院士,英语、俄语、日语分别为academician  ,академик,ァカテミ一會員。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某些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部分高级研究人员的称号。17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等近代意义上的学会科学院研究院,有了最初的近代意义上的院士、会员(academicians,也可译为会员)。1724年俄罗斯科学院创建,186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设立。1928年,国民党政府的中央研究院成立,1947年,国民党政府决定设立院士制度。1948年选出院士八十余人,分数理、生物、人文三组。这些学者便是中国现代意义上最早的院士。1949年全国解放,原中央研究院有少部分机构和人员迁台。1954年“中央研究院”重建。其院士的规模和学科分类至今仍如创建之时。1949年年底,中国科学院成立。1955年设立学部委员制度(即院士制度)。分数理化部、生物地学部、技术部和哲社部共四个学部,选出学部委员(院士)二百余人。1957年增补了十八人。中国的“学部”译成英语似可为the academic committee 或 the scientific division,中国的学部委员译成英语似可为the academic committee member 或 member of the scientific division。原中国科学院哲社部学部委员共64人(其中有三人是1957年增列的)。“文革”期间及稍后,学部和学部委员被迫停止了活动。1977年哲社部独立另建中国社会科学院。1980年中国科学院恢复了学部委员制度并增选学部委员,还把数理化部改为分为数理部和化学部,把生物地学部改为分为生物学部和地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由于种种原因不再恢复学部委员制度。1994年为配合设立中国工程院和选举工程院士,也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成立中国工程院并设立了七个学部,即机械与运载学部,信息与电子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能源与矿业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农业、轻纺与环境学部,医药卫生学部,首批工程院士有一百余人。2000年增设工程管理学部。2006年5月,中国工程院增设农业学部,并把原“农业、轻纺与环境学部”调整为“环境与轻纺学部”。这样,中国工程院现共有九个学部。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又从技术学部中分出一个信息技术学部。这样,中国科学院现共有六个学部。两院院士现共有1300余人(科学院士700来人,工程院士600余人)。由于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覆盖了中国工程院的九个学部,所以特别优秀特别出类拔萃的技术科学家还是双料院士。双料院士现有几十人(但按照新的章程,以后不会有双料院士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1948-2006),中国的院士、学部委员皆是中国各个学科领域最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家和社会科学家(不排除有极个别的例外),受到社会极大的尊重。

二、本不应由社科院来评选学部委员
    但据报载,最近(200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已在该院内部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和学部委员”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已推选出首批学部委员47人(限在职在岗者),首批荣誉学部委员95人(限离退休者),共142人。分属马克思主义,人文(文史哲),经济(含管理),国际问题,社会政治法学(含民族)五个学部。且今后每过二至四年便要增选一批。并将通过建立学部委员制度逐步向院士制度过渡。我们现在先要讨论的是,由社科院来设立学部委员合不合适,它具不具备必要的资格和条件。
    社科院设立学部委员无疑是模仿了现实的做法和历史上的做法。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科学院有院士,分属六个学部;中国工程院有院士,分属九个学部。历史上,中国科学院有学部委员,分属五个学部。其中一个是哲学社会科学部(限1955-1965)。不管是历史上的学部委员也好还是今天的两院院士也好,他们均是所在学科领域最优秀的专家学者(不排除有极个别的例外)。但历史上的学部委员并不仅仅出自甚至不主要出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现实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不仅仅出自甚至不主要出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中科院现共有120多个研究所,七万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例如,今天中科院院士中的约4/5便出自中科院以外的系统、单位。中国工程院并非一个实体,而仅仅是个协调管理机构,故今天的工程院院士全部出自工程院以外的单位(个别科学家当选为工程院院士以后又提到工程院去但任院长副院长者除外)。所以,由社科院选出的学部委员充其量只是中国社科院内部三十多个研究所4000来人(不含离退休者;4000多人中还有后勤行政图情保卫等人员1000来人)中的成就最大造诣最深的专家学者,远非中国社科界成就最大造诣最深的专家学者。
    在当今的中国社科界,事实上形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六大方面军,即一、社科院系统,包括中央的中国社科院,地方的省社科院,基层的地市州社科所;二、高校系统,包括各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大专。三、党校系统,包括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地市州党校等。四、出版新闻宣传系统,包括各学术期刊的编辑,各出版社的编辑,各级各类各种新闻单位(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的记者编辑等,中央、省、地市州宣传部的干部们。五、军队系统。六、散布在以上五大系统以外的社科研究人员,如中央各部委总局及系统所属社科类研究所,各省属社科类研究所及其研究人员,律师法官等,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研究室的人员,企业中的社科研究者,科技界中的社科研究者,其他人员等。在以上六大系统中,前两大系统的成果最多,影响最大。当然,在前两大系统中,一般说来,中国社科院、省社科院,各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成果更多,影响更大,水平更高(不排除有例外)。而中国社科院只是社科院系统这个方面军中的一支主力军,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科院则是这个方面军的另一支主力军,各地市州社科研究所则是这个方面军的地方军辅助军。所以,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所创造的社科思想理论学术价值只占全国的十几分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最顶尖的社会科学家并不都在社科院甚至不主要在社科院。中国现今的社科工作者按成就和造诣已大致形成了六个层次,即初级职称者,中级职称者,副高级职称者,正高级职称者,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委学科评审组成员、一级学科的全国学会的会长副会长(或理事长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不是某一级职称。但在有博士点的单位(如所、院系、研究室、教研室等),一般说来,博士生导师就比同单位非博导的教授研究员等成就大一些(当然也有少数例外)。现今博士点不仅在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日益增多,在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个别省社科院、少数一般大学也渐渐增多。不光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和分布也在增多和扩展。上述单位和系统也都有了数量不一的流动站。所以,有没有点、站实际上是衡量一个单位学术水平的尺度之一。在有点、站的情况下,是不是博导实际上也是评判一个学者成就大小的标准之一(再强调一下,仅仅是之一)。后三个职位的担任者也不是某一级职称,但担任了上述三个职位或上述三个职位之一的博导,其成就大体说来就比一般的博导大一些(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都不排除有例外)。而担任了上述三个职位、或上述三个职位之一的中国当今的社会科学家并不都在社科院甚至不主要在社科院。以我较为熟悉的史学界为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委历史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史学会的会长副会长(甚至包括理事)中的大多数便不是社科院的研究员,而是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教授、博导等。所以,由社科院选出的由社科院的研究员组成的社科院学部委员并不能代表中国社科界的最高水平最高声誉(就算选举十分公正)。
     或许有人会说,社科院选举社科院的学部委员管(关)你啥事,与你何干。但我认为,那样做一是擅用了属于全国社科界几十万学者的共同的历史遗产,即原中国科学院哲社部学部委员的历史遗产,擅用了属于全国知识界的上千万学者的共同的科学技术学术文化资源,即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及院士、中国工程院的学部及院士的学术资源。二是那样做会误导舆论误导群众,误以为中国社科院的学部委员是中国社科界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实际上有些报刊的报道已经有误导了)。
    所以我认为,如果要评社会科学的学部委员,那也不应由社科院在社科院内部评,而应由中宣部、人事部在全国的社科界人士中评选,把全国最拔尖最优秀的社会科学家评选出来。从而施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至于社科院想把本院内特别出类拔萃的研究员、博导、社会科学家遴选出来,让他们组成一个团体,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发挥积极作用,那么,选几十人出来组成一个学术委员会即可。下面再按目前所报道的设几个学科组或分委员会。入选者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或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或社科院学术委员会某某学科组(或分委员会)委员,等等。那样的话,就没有擅用历史遗产和公共资源,就不会引起误导,也就不管(关)旁人的事,我们也就不会置喙了。

三、 这学部委员≠那学部委员

可在一片疑惑声中,从在职在岗的学者中遴选出的首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47人的名单和从已离退休的该院学者中遴选出的首批95人的“荣誉学部委员”名单还是公布了。被一些文科专家学者呼吁经年的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看了这两则消息和这两份名单,不由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对于这47位和95位专家学者的造诣成就本文不予置评我也无力置评。而只想阐述:这学部委员≠那学部委员。“这”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那”首先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因为现今的中科院士是按学科专业纳入六个学部的,工程院士是纳入九个学部的。“那”第二指1980至1994年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那”第三指1955年至1965年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6年至1979年中科院学部和学部委员停止活动)。

这不等于首先是指含义不同。关于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含义,1980年恢复学部和学部委员以来国家的正式定位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从1994年设立时起),是国家设立的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着我国自然科学技术队伍、工程科学技术队伍的水平和声誉(新华社电讯稿)——这是国家对两院院士的标准定义和正式评价。而新评选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能否仿此定义,也定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国家设立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队伍的水平和声誉”呢?不能。因为它不是国家设立的,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个部省级单位自己设立的;它也不是中国社科界的最高学术称号,而只是中国社科院这个单位内的最高学术称号;它也不能代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队伍的水平和声誉,而只是代表中国社科院内部社会科学队伍的水平和声誉。横观两院院士纵览历史上的哲社部学部委员,他们都是从全国各界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家、社会科学家中遴选出来的佼佼者。明乎此,便就明白这学部委员≠那学部委员,或者说得直白一点,便就是不如了。所以,在新闻报道中提醒媒体不要出现“三院院士”的提法,如“与会者中有三院院士多少人”,而应该说明与会者中有科学院士多少人,工程院士多少人,社科院学部委员多少人。避免舆论误导。因为社科院学部委员是不能和两院院士相提并论的。

如前所述,中国今天的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事实上已形成了六大方面军。由此可见,只由其中一个方面军中的一支主力军(还不包括地方社科院)选出的“这”学部委员自然不等于“那”学部委员了。选了就选了呗。姑妄选之,姑妄观之。余性好奇,不知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画院、中央体育科学研究院这些既顶着“中国”或“中央”的头,又尾随着一个“院”的单位是否不甘示弱也选出自己的“学部委员”来?不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科院是否也选出自己的学部委员来?我们拭目以待。

四、应当设立高校系统的社科学部委员

鉴于中国社科院已擅用了属于全国社科界共同的历史遗产原“中国科学院哲社部学部委员”,擅用了属于全国学术界知识界共同的学术文化资源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和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的学部和院士,擅用了这些设置、称谓和名号,打破了平衡,抢先注册,开启了竞赛。作为这些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的正宗继承者保有者开发者之一,中国高校便也理应设置自己的学部和学部委员。以利于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发展高等文科教育、褒奖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高校内的社会科学家、文科学术大师;以便于稳定人心,匡正视听。

应该适时在教育部设立社会科学委员会,下设若干个学部。我认为可设语言文学部(含新闻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学部(含考古文博)、哲学部(含宗教学)、经济学部、法学部(含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部(含外国问题、国际关系)、管理学部、教育学部、艺术学部、体育学部共十个学部(我认为除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之外的学科都属文科,包括军事学。但军事指挥院校均不归教育部管,军事技术院校自有力学工学医学农学,故不设军事学部)。由于高校文科教师的数量是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员的约一百倍(在岗在职的社科院研究人员约3000人,在岗在职的高校文科教师约30万人),是社科研究六大方面军中最庞大最重要的加强方面军,故教育部社科学部委员的数量理应大大超过社科院的学部委员。不过,由于大专的文科教师水平相对较低,研究成果较少;一般院校的文科教师因本科教学任务重,其研究成果不多(自然有例外的突出的),所以,我们不必超出100倍,我看超出十倍或九倍即可。即从在职在岗的教师中选出首批470位教育部文科学部委员,在离退休的教师中选出950位荣誉学部委员。将来的增选视社科院学部委员的增选情况而定,原则是其总量相当于它的十倍。

教育部文科学部委员的全称可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初步的简称为“教育部文科学部委员”,进一步的简称为“教育部学部委员”,最后的简称为“学部委员”。

教育部文科学部委员的遴选的标准应是以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为主,兼顾其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指导情况;兼顾学科特点研究方向队伍发展,兼顾地区(如东部、中部、西部等)。对双肩挑的干部和学者(指既是文科教授博导等,又是正处副处级干部,或又是正校副校正司副司级干部,或又是正部副部级干部),在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同等的前提下也可照顾一点。但和普通学部委员差距明显的便不能上。

教育部文科学部委员的产生程序可以是这样:一、由文科教授、研究员们按所属一级学科自由申报(已有博士点的学科专业方向申报者应已是博士生导师,没有博士点的学科专业方向则已是正高职称者即可)。已离退休的申报荣誉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也可采取申报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二、申报者较多的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可先由所在院系所筛选一下,表明同意还是不同意;再由学校筛选一下,表明同意还是不同意。申报者较少的一般大学和大专,可由学校直接筛选。学校通过者便上报教育部。三、教育部对报送上来的申报者先搞一级学科的同行专家双向匿名通讯评审,筛选一次。四、再搞领导和同行专家分组开会评审。搞这一步时,应该实行回避制,即申报者不得当评委,评委不得申报。五、通过者在报上和网上公示三个月。对当选者的政治态度,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学风作风有异议者,可具名向教育部反映,由教育部核实,做出决定。六、公示期满后,由教育部发文,正式确认教育部文科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的入选者。其享受的待遇可参照社科院给予的社科院学部委员的待遇给予。

将来增选,则可视社科院的增选情况而定。

遴选教育部社科学部委员是件重大而严肃的事情,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做好。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今人曰,与时俱进,乘势而上。我们可以借设立和遴选教育部文科学部委员这个契机,把中国高等院校的文科科研和教学提升上一个台阶。

(作者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成都,610064)

[1]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