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6年在内蒙古高原、坝上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等地进行了退化天然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围封、浅耕翻改良措施对天然羊草草地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等的影响。(2)不同的草地管理措施(耙地、刈割、施肥、播种密度)对补播能否成功有显著的影响。(3)枯草层厚度对种子发芽和种苗成活率的影响。(4)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1)围封、浅耕翻改良措施均能促进退化羊草草甸草地的植被恢复,围封、浅耕翻3~4年后的羊草草地,植被总盖度、高度、植株密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均较放牧草地显著提高,其中浅耕翻草地的改良效果最为明显。围封、浅耕翻改良草地3~4年后,羊草重要值显著上升,围封草地、浅耕翻草地羊草的优势度分别上升为92.16%,94.66%,较放牧草地分别提高了22.54%和20.04%。围封、浅耕翻改良措施提高草地土壤含水量,其中浅耕翻改良措施较围封措施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围封、浅耕翻改良措施可以提高土壤中尤其是10~20cm、20~30cm土层中有机质和土壤全氮的含量,其中围封措施对土壤底层中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更为有利。
(2)不同的管理措施(耙地、刈割、施肥、播种密度)对补播能否成功有显著的影响,直接撒播、对植被不进行扰动,即使施用肥料和增加播种密度也很难使补播的物种种苗成功建植。耙地扰动可以通过降低植被盖度、增加种子与土壤接触、增强了光照和土壤表层温度,从而增加种苗出苗和生长表现,有利于种苗成功建植。对土壤进行扰动,耙地镇压以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种子入土1-2cm)是提高种苗尤其是羊草种苗出苗率的必要条件,也是补播羊草成功恢复草地植被的关键。野生和栽培羊草的适合播种深度为1-2cm,最深不宜超过4cm。无芒雀麦的种苗建植能力要优于羊草,表现为出苗快、生长快,不覆土(土壤不扰动)出苗率也高于羊草,无芒雀麦补播建植的效果要好于羊草。
(3)天然枯草对种苗建植总的来说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了种子出苗率,即通过阻止种子与土壤接触而显著降低出苗率。试验表明位于土壤中的种子其出苗率显著高于枯草层表面、枯草层与土壤表面的出苗率。在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管理实践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去除枯草使种子落入土壤,才能保证种子有较高的出苗率和种苗成功建植。
(4)退耕地经过耕作,水分条件好,土壤肥力高,产草量在恢复初期很高,吸引家畜放牧,但初期主要生长一年生牧草,放牧导致牧草生长不充分,难以形成繁殖器官,土地迅速退化,采用封育后,十几年就可以迅速恢复到健康水平。
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围封自然恢复、草地补播恢复、草畜置换植被恢复、退化沙化人工草地重建、退耕地封育自然恢复等5种植被恢复模式及相应的技术。其关键技术为退化草地围封与补播技术。这些技术在130公顷天然草地植被恢复试验区和7000公顷示范推广区应用,试验区植被盖度恢复到70%以上,示范推广区植被盖度恢复到50%以上,平均每公顷增产干草分别为3000千克和2000千克,累计2004-2006年增产干草2.8万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00万元,并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项技术可在北方不同类型退化草地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由上述部分技术与其它技术组装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草地植被建植与恢复技术”2005年12月20日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