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电视剧部主任 李心安
电影《生死抉择》在极为敏感的重大现实题材开掘上,在将社会呐喊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视听作品的表现上,它的确获得了非同一般的成功,的确有新的探索、新的突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极为鲜活的经验。
反腐肃贪,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生死抉择》以其独具的尖锐、严肃的主题内容,扣准时代脉搏,聚焦社会热点,触及现实矛盾,唱晌了一曲反腐倡廉的正气歌,表现出艺术家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炽的忧患意识。影片主人公李高成是反腐败力量的代表,展示在银幕上的不仅仅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正直、廉洁、忠诚,而且还蕴涵了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精神。他与严阵为首的腐败势力的斗争及最后的胜利,显示出了正义必胜的社会发展趋势。他的人格力量是鼓舞人心、激发观众共鸣的精柿内涵。
近些年来,荧屏上出现了《苍天在上》、《天网》等一些优秀反腐败的电视剧。但把一个副省级领导干部作为腐败分子艺术的表现在银幕上,把一个大型企业领导班子的集体腐败形象的展现到银幕上,这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是少见的,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影片的创作者中也曾有人担心过作品的社会效益,是不是会损害党的形象。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影片《生死抉择》在正视了腐败的严峻形势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党对腐败的不懈惩治,看到了李高成等广大领导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看到了腐败和反腐败的反复较量中,反腐败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因此,站在党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作品,就必然会受到党的欢迎,激起人民群众的共鸣。
众所周知,作为艺术品的电影,唯其题材重大,唯其导向正确,是立不起来的。《生死抉择》的编导者们充分调动了影视艺术手段,在给观众带来力量和信心的同时,还带来了美娱的享受,其特点有三:
一、故事戏剧化。该片借鉴了商业片尤其是侦破片的一些成功模式,以层层剥笋的叙事结构,编织了一个悬念层出不穷,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矛盾深刻尖锐,情节紧凑而又一波三拆,人物命运扣人心弦,戏剧冲突激烈的反腐败故事。影片从始至终紧紧围绕着李离成的命运来展开,让观众逐步被李高成的人格魅力所析服,并与李离成同喜同忧,同悲同怒,直至斗争的胜利结束。
二、人物人性化。李高成的伟大人格是由他党性与人性凝结而成的。他与腐败团伙的斗争是逐步深入的,每一步都与人性、友情、爱情、亲情相纠缠。越到后来矛盾冲突越尖锐。当李高成发现自己当初一手提拔培养的中阳厂领导班子集体腐败时,他是那样的愤怒和痛心;当李离成发现妻子收下了郭中姚派人送来的三十万元之后,他的抉择就显得异乎寻常的艰难,他别无选择的亲自送妻子到检查院投案自首,并相许等待她出狱重聚;当李高成发现提拔他的恩师、现任上级领导严阵成为腐败势力的代表时,他作出抉择是最艰难的,同时,也是需要有相当的胆识和勇气的。影片对反面人物的描写没有概念化,一样当人来写。既写出了腐败分子的贪婪共性,也写出了每个腐敷分子的个性以及他们腐败的具体动机和不同的个人原因;既写出了他们令人憎恶的卑微人格的一面,也写出了他们人性中尚未泯灭的一面。如吴霭珍的贤妻良母,严阵的报恩思想,曹万山对养父严阵的孝心,冯敏杰的忏悔意识等等。
三、表演生活化。影片的表演群体追求朴实、自然、生活化的风格。李高成无论是在与群众的对话中,还是在省委会上的申辩中都没有高大全的做作。全片表演中没有曾经时兴过的故作潇洒,故作愤世嫉俗,没有油腔滑调的调侃。这样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强调了人物的真实感。影片《生死抉择》的成功为文艺工作者作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抓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代表党和人民心声的作品大有可为。当前我国影视文艺事业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特别是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品,包括军事题材的优秀作品。但那种震撼人心,令人荡气回肠的力作仍然太少。毋庸讳言,在一部分创作人员中,对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有畏难情绪,认为反映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缺乏生命力,雷区太多,不好把握,屹力不讨好等等。因而,在创作中有意无意的疏离了人民,疏离了现实,疏离了当前百姓最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事实上,被艺术家、史学家称道的经典之作,大多是在现实生活的最艺术与最本质的表现中获得升华,从而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二、抓主旋律作品,要拓展思路,紧扣时代的焦点,高扬真善美的大旗,对当代社会生活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有揭示和解决的勇气,同时要注意掌握好分寸。文艺作品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代表,就是要遵循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创作,“敢为人民鼓与呼”。军队影视创作就应为部队广大官兵鼓与呼,为部队现代化建设鼓与呼,为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鼓与呼。我们要以江泽民间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为指针,联系文艺创作实际,勇于创新出新,真正下苦功硬功,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军队的精品力作。
2000年8月31日《解放军报》第七版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