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人文社科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教学情况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刘毅,男,1964年3月出生,天津市人,无党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毕业,1987年7月南开大学毕业,获历史学、法学双学士学位。1993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器物学(古陶瓷);1995年起在职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明清史)。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博物馆学专业工作,曾任历史系系主任助理、文物博物馆学专业主任,现任历史学院文物博物馆学系教授、系主任,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器等文物考古和明清宫廷史的教学和研究,1994年当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学术兼职: 中国古陶瓷学会学术委员、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历年来曾经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过“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中国古陶瓷鉴定概要”、“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文物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专题研究”、“文物文献学研究”、“中国文物学概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等课程。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历史 。

研究成果:

曾出版过《明清皇室》、《明清宫廷生活》、《瓷器鉴定三十讲》等著作著作,参与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文物鉴定指南》等书的写作,在《华夏考古》、《中原文物》、《南方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南开学报》、《景德镇陶瓷》、《河北陶瓷》、《东南文化》、《福建文博》、《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收藏家》、《中国博物馆》、《博物馆研究》、《历史教学》、《紫禁城》、《中国文物报》、《历史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过文物考古和古代史方面的学术论文近40篇,其它文章20余篇。

论文专著:

一、陶瓷考古类:

1. 《青花瓷器的产生与元代社会文明》,《南开史学》1989年第2期。

2. 《晚唐宋初越窑若干问题思考》,《江西文物》1991年第4期。

3. 《瓷器彩饰人物图案起因初探》,《景德镇陶瓷》1991年第4期。

4. 《定窑“绣花”艺术蠡测》,《河北陶瓷》1992年第1期。

5. 《明清陶瓷官窑制度比异》,《南方文物》1992年第4期。

6. 《元代瓷器与杂剧》,《景德镇陶瓷》1992年第4期。

7. 《宋代官窑制度研究》,《河北陶瓷》1993年第2期。

8. 《古陶瓷的研究范畴及其方法》,《博物馆研究》1993年第2期。

9. 《北齐绿彩黄釉瓷罐》 1993年 第01期。

10. 《“瓦当”与“滴水”》 1993年 第07期。

11. 《东汉陶楼》 1993年 第08期 。

11. 《官窑制度的形成及其实质》,《中原文物》1994年第3期。

12. 《我国古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古陶瓷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集,《中国陶瓷工业》杂志社,1994年10月。

13. 《瓷明器述略》,《东南文化》1994年增刊第1号(《中国古陶瓷研究会1994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4. 《明代景德镇瓷业“空白期”研究》,《南方文物》1994年第3期。

15. 《三台窖藏时代商榷》,《四川文物》1994年第6期。(合作,第一作者)

16. 《定州花瓷琢红玉辨》,《收藏家》1995年第2期。

17. 《文物鉴定指南》(合作,瓷器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18. 《隋代玻璃器之一例》,《收藏家》1996年第1期。

19. 《景德镇瓷业成就及其成为“瓷都”的原因》,《南方文物》1996年第3期。

20. 《明清陶瓷茶具摭谈》,《华人文化世界》1996年第3期。

21. 《宋代黑釉茶盏的窑口鉴别》,《福建文博》1996年第2期。

22. 《青瓷莲花尊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9月。

23. 《陶瓷业窑神崇拜述论》,《景德镇陶瓷》1997年第3期;香港发行《China of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Volume2,Number 3—4,December 1998全文英译转载。

24. 《定瓷装饰三题》,《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

25. 《临城山下窑的初步调查和研究》,《河北陶瓷》1998年第1期。

26. 《定瓷的基本特征和仿定瓷的窑口鉴别》,《文物季刊》1998年第4期;香港发行《China of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Volume3,Number4,June 2000全文英译转载。

27. 《关于“唐三彩”的两个问题》,《河北陶瓷》1999年第1期。

28. 《“凤凰山窑”的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南方文物》1999年第2期。

29. 《北方早期青瓷初论》,《中原文物》1999年第2期。(合作,第一作者)

30. 《“唐三彩”所展示的唐人社会生活》,《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

31. 《“宣州官窑”及相关问题研究》,《考古》1999年第11期;香港发行《China of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Volume3,Number4,June 2000全文英译转载。

32. 《关于中国古陶瓷研究的几点思考》,《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4期。

33. 《“梅瓶”小考》,《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六辑,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11月。

34. 《中国高温釉器物的出现:从印纹硬陶到原始瓷器》,《(韩国陶瓷)第三传统:瓮器源流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博物馆,2000年11月。

35. 《中国发现的“高丽青瓷”研究》,《中原文物》2001年第3期。

36. 《高丽青瓷装饰技法分类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七辑,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

37. 《从高丽青瓷看古代中韩文化交流》,《2001年东北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韩国国立釜庆大学东北亚文化学会,2001年6月;另载《东北亚研究》第1辑,韩国国立釜庆大学东北亚文化学会,2001年10月。

38. 《走系统化、科学化的陶瓷鉴定之路――读李辉柄先生新作<中国陶瓷器鉴定基础>》,《中国文物报》,2002年2月20日第8版。

39. 《中国古代陶瓷茶具的变迁》,《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论--陈捷先教授、冯尔康教授古稀纪念论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40. 《越窑源流述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五辑(越窑国际学术讨论会专辑),杭州出版社,2002年10月。

41. 《<明清釉上彩瓷识真>序》,张安鸽编著《明清釉上彩瓷识真》卷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

42. 《论“窑系”》,《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八辑,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12月。

43. 《商周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器研究》,《华夏考古》2003年第3期。

二、陵墓制度类:

1. 《昭西陵与清代帝后丧葬礼俗更易》,《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4期。

2. 《明朝“陵山之祭”述论》,《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第2期。

3. 《宋代皇陵制度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1期。

4. 《明清皇陵制度比异》,《北方文物》1999年第2期。

5. 《清初三陵制度述论》,《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6. 《宋代陵寝制度述论》,《东洋学研究》第5辑,韩国东洋学研究会,1999年12月。

7.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概述》,《文物研究》第十二辑,黄山书社,2000年1月。

8. 《明朝皇陵祭祀制度研究》,《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0年6月。

9. 《明代帝王陵墓选址规则研究》,《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中华书局,2001年6月。

10.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论纲》,《南开学报》2001年增刊,2001年12月。

11. 《明代皇陵陵园结构研究》,《北方文物》2002年第4期。

三、明清宫廷史类:

1. 宋徽、钦二帝北廷受辱 刘毅 《紫禁城》 1990年 第06期

2. 《清朝的皇位确立方式和择储标准》,《南开学报》1992年第3期

3.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2年第9期全文转载。

4. 《〈明史·诸王传〉补正》,《南开学报》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7年第3期全文转载。

5. 《明清皇室》(独著,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10月)

6. 《明清宫廷生活》(独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

四、其他:

1. 《“妇人启门”墓饰含义管见》,《中国文物报》1993年5月16日第3版。

2. 《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台湾《历史月刊》1994年第8期。

3.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级定名问题》,《中国博物馆》1996年第3期。

4. 《“二重证据法”新论》,《南方文物》1997年第3期。

5. 《从金石学到考古学—清代学术管窥之一》,《华夏考古》1998年第4期。

6. 《“二重证据法”与历史学、考古学研究》,《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

媒体报道:

南开大学刘毅教授剖析唐和五代的瓷器

2009-6-18          来源:研究生记者团

6月18号上午,综合楼408教室,来自南开大学的刘毅教授给同学们带来一场《唐和五代的瓷器鉴赏》的精彩解说。

刘教授首先介绍了唐和五代的青瓷,青瓷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其中以浙江的越窑最为出名。中唐时期越窑开始烧出自己的特色,窑场主要集中在今慈溪上林湖极其附近,产品特征:胎色青灰,胎质细腻。到了晚唐时期,对瓷器开始注重装饰,表面有“细针划花”,出现了葵花碗、海棠碗等。提到青瓷,不得不提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两句诗连同诗题,实际上已经把“秘色瓷”的基本内涵说明白了,即“秘色瓷”出产于越窑,其颜色是青绿色即“千峰翠色”。除了越窑,还有寿州窑、洪州窑、鼎州窑也是比较有名的。

接着刘教授又介绍了另一种瓷器——白瓷,唐代的白瓷窑场主要集中在北方,与青瓷南北对峙,所以有“南青北白”之说。白瓷以河北邢窑所产的质量最高,唐诗中有不少对此的描写。定窑是继邢窑之后发展起来的有一个著名的北方白瓷窑场。景德镇窑在五代时开始兼烧青瓷和白瓷,其中白瓷胎微透光,外底中心有一凸起之乳针,这是它与定窑白瓷最大的不同。

最后,刘教授说,唐代的瓷器,除了产量大的青瓷和白瓷之外,其他品种还有黄瓷、黑瓷、花瓷、彩绘瓷等。瓷器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唐代咏瓷诗的发展。历来文化的发展总有属于其自身的生活土壤,而瓷器的身上传承了太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