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人文社科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出版专著 发表论文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王渝生,1943年8月生,重庆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科技馆馆长、现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学习情况:

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

1981年毕业于中科院研究生院。

相继获中科院理学硕士、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

学术任职:

1993年起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0年5月起任中国科技馆馆长、研究员、技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

中国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反邪教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全国政协委员

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委员

国际博协科技馆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

科技馆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

青少年科教委员会委员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

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葡萄牙科学历史中心主任

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

中国关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他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和科普工作,发表论著百余部(篇),多次获奖。2003年他带领中国科技馆克服“非典”影响,“确保安全,优质服务”,参观人数逾百万,并及时举办了“防治‘非典’”、“梦系太空”、“航空百年”等科普展览和面向公众的科普报告会,反响热烈。他本人也身体力行,亲自在展厅接待观众,还应邀到全国各地做科普报告,在电视台、电台、网站和报刊杂志上进行科普宣传,并担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专题组组长,工作卓有成效。

资料更新中……

出版专著:

《自然科学史导论》王渝生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8.8

《科学寻踪》王渝生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10

《科技百年》王渝生 (1943.8~) 著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中华文化通志•数学卷》 王渝生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00-00

《数学大师》王渝生 著  石家庄 :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天文泰斗》王渝生 著 龙门书局出版社 1995-05-01

《郭守敬》王渝生 著  天津 : 新蕾出版社 1993.5, 1994.10重印)

《李善兰》 王渝生 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9

主编著作:

《回顾与展望》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和21世纪科技发展前景 王渝生 主编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奋斗与辉煌》王渝生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2-10-1

《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崛起》王渝生 主编  济南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中国数学史大系》王渝生 主编  石家庄 :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西学东传人物丛书》王渝生 主编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0

《革命圣地科技之光》王渝生 (1943.8~) 主编  石家庄 :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发表论文:

1.科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王渝生 《科技潮》2008年 第12期

2.“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王渝生 《科技导报》2009年 第6期

3.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2009年 第2期

4.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王渝生 《科技导报》2009年 第4期

5.警惕婴儿“定制”王渝生 苏婷(图) 《科技新时代》2009年 第3期

6.如果手机真会导致癌症王渝生 苏婷(图) 《科技新时代》2009年 第2期

7.美国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的“激光冷却捕捉原子”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9年 第1期

8.找到火星生命未必是好事王渝生 苏婷(图) 《科技新时代》2009年 第1期

9.皮埃尔•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10周年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23期

10.“老顽童”与青少年科普的不解情缘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2008年 第11期

11.“老顽童”与青少年科普的不解情缘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2008年 第11期

12.科普人生最辉煌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2008年 第10期

13.北京奥运开幕式对中国“四大发明”的新演绎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18期

14.天圆地方:鸟巢与水立方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16期

15.“四大发明”活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王渝生 《科学世界》2008年 第10期

16.谱写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新篇章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2008年 第8期

17.抗震救灾中的应急科普王渝生 苏青 李万刚 《中国科技教育》2008年 第7期

18.仿生科技助奥运“鲨鱼皮”点缀“水立方”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15期

19.中国地震史料的现代价值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12期

20郭沫若与中国科技史——在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王渝生 《郭沫若学刊》2008年 第2期

21.科技助写历史王渝生 《科学世界》2008年 第7期

22.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与地震成因理论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11期

23.从大陆漂移说一板块构造论看汶川大地震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10期

24.元素周期表在门捷列夫的梦境中显现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9期

25.X射线诱发放射性的发现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8期

26.X射线与多位科学家擦肩而过,伦琴除外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7期

27.哈雷彗星的发现:顿悟,但并非偶然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6期

28.漫游电世界王渝生 《少年电世界》2003年 第1期

29.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王渝生 《科学与无神论》2008年 第2期

30.王渝生:继续解放思想 破解发展难题《创新科技》2008年 第3期

31.瓦特•水壶•蒸汽机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5期

32.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4期

33.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王渝生 《科技创新与品牌》2008年 第3期

34.“尤里卡!”——浮力定律的发现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2期

35.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亲历有感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2008年 第1期

36.吴文俊:从寓理于算到机器证明王渝生 《科技导报(北京)》2008年 第1期

37.神奇的量子世界探险之旅——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王渝生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年 第1期

38.从《科普法》到《科学素质纲要》王渝生 《科学与无神论》2007年 第5期

39.努力提高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王渝生 《企业科协》2007年 第5期

40.努力提高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王渝生 《求是》2007年 第4期

41.努力提高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王渝生 《科协论坛》2007年 第3期

42.笔耕半个世纪 叩探算史千年——严敦杰先生的科学史研究和对中国珠算事业的贡献王渝生 《珠算与珠心算》2006年 第3期

43.实施两个《纲要》 发展科普事业王渝生 《科技馆》2006年 第2期

44.王渝生:未来十五年科普任务有多重《科学新闻》2006年 第12期

45.崇尚科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王渝生 《科学与无神论》2006年 第4期

46.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提案徐善衍 王渝生 杨志海 《中国科技教育》2006年 第3期

47.未来人才需要文理交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畅谈新形势下的科技教育郝东方 《中国科技教育》2006年 第3期

48.探索科学 精彩游戏——评《游戏中的科学》王渝生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年 第2期

49.贯彻实施两个《纲要》大力发展科普事业王渝生 《科协论坛》2006年 第3期

50.科普:作用于人类心灵的科学——访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中国科技奖励》2005年 第3期

51.建设创新文化 推进科学普及 为科技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王渝生 《安徽科技》2005年 第3期

52.建议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徐善衍 茅玉麟 刘巍 王景川 江泽慧 《中国科技产业》2005年 第3期

5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中国科技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王渝生 《科技馆》2003年 第1期

54.中国科学技术馆王渝生 《中国博物馆》2005年 第1期

55.科普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王渝生 《中国青年科技》2005年 第3期

56.以高度的使命感谱写科普教育新篇章王渝生 《企业科协》2003年 第5期

57.认真实施科普法继往开来奔小康王渝生 《求是》2003年 第6期

58.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中国科学技术馆王渝生 《经济世界》2003年 第2期

59.从世界一流科技人才看教育观念的更新王渝生 朱幼文 《中国科技教育》2002年 第1期

60.坚决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进行斗争王渝生 《科协论坛》2001年 第7期

61.坚持无神论 反对伪科学王渝生 《求是》2004年 第1期

62.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王渝生 《民主与科学》2004年 第6期

63.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王渝生 欧建成 《科技潮》2004年 第B08期

64.重视医学论文统计表的规范化王渝生 周厚永 张桂祯 江泽琴 《西南军医》2004年 第5期

65.中国科学技术馆王渝生 《中国政协》2004年 第9期

66.科普事业的新发展新机遇——“科普”进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和纲要编制内容王渝生 《科协论坛》2004年 第10期

67.成都军区中心医院1998~2003年发表论文的调查郑砾 李刚 王渝生 郭世远 《西南军医》2004年 第4期

68.科普•创新•弘扬科学精神——访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贾海红 《人民教育》2004年 第11期

69.亟待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王渝生 《中国青年科技》2004年 第3期

70.为奔向小康插上科技的翅膀王渝生 《中国政协》2004年 第B03期

71.科技普及任重道远王渝生 《科学中国人》2004年 第3期

73.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纪念中国科技馆开馆1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王渝生 《科技馆》2003年 第4期

74.以高度的使命感谱写科普教育新篇章王渝生 《科学新闻》2003年 第5期

75.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王渝生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 第4期

76.与时俱进的中国科技馆王渝生 《中国政协》2003年 第10期

77.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王渝生 周厚永 张韶咏 刘杰 郭颖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3年 第5期

78.与时俱进努力谱写科普教育新篇章王渝生 《首都信息化》2003年 第4期

79.贯彻《科普法》建好科技馆王渝生 《科协论坛》2003年 第7期

80.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中国科技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王渝生 《科技馆》2003年 第1期

81.传统8数学的机械化特征与21世纪数学的发展王渝生 《科学中国人》2001年 第7期

82.20世纪最耀眼的12组科技成果王渝生 《中外企业文化:中外企业论坛》2001年 第4期

83.残首断腰背向而立的汤若望墓碑王渝生 《民主与科学》2000年 第2期

84."科学与艺术:一枚硬币的两面":记李政道王渝生 《科技文萃》2000年 第6期

85."科学与艺术:一枚硬币的两面":记李政道王渝生 《科技文萃》2000年 第6期

86."最重要的是创造精神":记著名物理学家朱棣文王渝生 《科技文萃》2000年 第9期

87.普及科技知识,建设高水平的社会教育基地王渝生 《中国博物馆通讯》2000年 第11期

88.20世纪最耀眼的12组科技成果王渝生 《科技文萃》2000年 第2期

89.医院图书馆做好基础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王渝生 郭颖 徐倩侠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1999年 第2期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荣获国家图书奖

中国图书奖

全国优秀科技著作暨科技进步奖

20世纪科普佳作奖

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特别贡献奖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战略研究突出贡献奖

被评选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

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1:

王渝生: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

时间:2007-6-19 20:17:55 来源:北方新闻网

王渝生正在演讲

6月19日早晨,连续3天的中雨转成了濛濛细雨,“包头市反邪教教育集中宣传活动”在阿尔丁广场正式启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反邪教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渝生在启动仪式上做了题为“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报告,他轻松诙谐的演讲吸引了近千名观众。

与内蒙古有不解之缘

王渝生今年64岁,他说自己与内蒙古非常有缘分。1978年,王渝生报名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第一次研究生考试。在填报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填的是四川大学,第二志愿是云南大学,第三志愿就是内蒙古大学。后来受到妻子鼓励,他将第一志愿改成了中科院,但是第三志愿——内蒙古大学却没有改。

 

王渝生说,他来包头还费了一番周折,说明和包头很有缘份。平时他出行都是提前半小时到机场,可是6月18日他提前两小时就赶到了机场。可是因为雨大飞机停飞,王渝生又从北京东北角的飞机场赶到了西南角的火车站,连晚饭都没有顾上吃,就匆匆坐上火车于19日一大早赶到了包头。“今天来到包头,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以及在在濛濛细雨中打太极拳的近千名老人,我的感觉非常好,印象非常深刻。”王渝生说,“我们在北京时,一提起包头,大家都竖大拇指,一个200多万人口的城市,竟有1000个亿的GDP,真是了不起。”

科学有6个特点  

王渝生对科学有独到的认识与见解。他认为,首先,科学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其次,科学即科学体系。第三,科学还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思维的认识活动。王渝生指出,在科学这个概念里,要特别强调科学是对思维的认识活动。他认为,哲学与数学是贯穿在科学研究始终的具有工具性作用的学科。第四,科学是社会建制。第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如果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思想就是第一精神力量。讲到这一观点时,王渝生特别激动地指出,中世纪,我们中华民族共和国创造了足以让世界为之侧目的科学文化财富,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应当为之自豪。 

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 

王渝生演讲的主题是“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提到邪教,就不得不讲邪教与宗教的区别。王渝生说:“在境外考察时,经常看到一些搞邪教活动的人脸上没有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完全被一种邪魔的思想所控制,其中不乏上窜下跳者,都是别有用心的坏分子。有一次在瑞士日内瓦街头的电线杆下,他亲眼看到,几名邪教头头在分钱。所见所闻表明:邪教分子确实裹挟了一批受蒙敝的劳动群众,在境内外无恶不作。  

普及科学是公益事业  

王渝生认为,科学普及及科技创新对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人之双腿,鸟之双翼”,更是体现科技进步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他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娃娃身上,让中小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接触到科学。王渝生呼吁,科普工作一定要坚持社会公益性的方向,国家急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高层次领导和管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运行机制。  

用两句话自勉

 

12时,王渝生的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王渝生充满激情地说:“谢谢大家的热情。大家从上午9点半到12点一共坐了两个半小时,而且极少有人走动,非常感谢。我最后还要讲两句话。第一句,反邪教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它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宁,使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我为自己从事着这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感到幸福!第二句话,我是将反邪教作为一门学问,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来研究的。希望大家提高科学素质,用健身气功代替邪教气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不断学习,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全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文/本报记者 万 菲 摄影/实习记者 李 强

媒体报道2:

科协副主席王渝生解开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

CCTV.com 2007年12月17日 09:55 来源:CCTV.com

专题:2007诺贝尔科学之夜

CCTV.com消息(本网记者戴昕北京报道):诺贝尔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科学家什么时候才能获得诺贝尔奖?最有可能在哪个科研领域获奖?这些问题让不少国人牵肠挂肚。诺贝尔奖真的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吗?真正值得我们传扬的科学精神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在《诺贝尔科学之夜》节目的拍摄现场,采访了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渝生教授。

王渝生教授

中国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可能性比较大,获奖还要再等一二十年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是在生理学或医学这个领域获奖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我们国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加入了同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五国共同组成的六国基因组计划,绘制了第一个黄种人的基因图谱,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前列。所以我觉得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我们国家会比较领先。物理学和化学是传统的物质科学领域,中国起步比较晚。但是中国古代由于发展医学、农学和药学,所以在生物学领域,第一是比较有传统基础,第二是比较有现代前沿研究。所以我估计中国在这方面得奖的可能性比较大。

至于获奖的时间,现在和50年前不一样了。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为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第二年(1957年)就获奖了。但是现在很多获奖的项目都要等到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才能拿奖。今年的6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71岁,最大的是82岁,最年轻的也有66岁。所以,我估计中国科学家获奖,还要等到一二十年以后。

由于诺贝尔奖评选的一些技术问题,我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让我们提供获奖者的名单,我们一下提供了几十个人,经过我们审查又审查,最后提供了四个人。但是诺贝尔奖每个奖项最多只授予3个人。这种技术上的问题使我们没有获取。但这个技术上的问题与政府的态度有关,我们认为这是集体的成果,而不强调个人。但是诺贝尔奖的规定就是,它不是项目奖,而是个人奖。一般一两个人,最多三个人获奖。再比如,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获奖的时候,本来还有个女科学家吴健雄也可以获奖的。但是吴健雄是用实验来验证了杨振宁、李政道的理论成果,和她一起搞实验的也有两三个人,这样加起来就超过了3个人,所以就把吴健雄排除了。

王渝生教授(中)作为《诺贝尔科学之夜》的特邀嘉宾,出席节目现场。

获得诺贝尔奖和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科技实力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全面

获得诺贝尔奖和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科技实力肯定有关系,但也不是全有关系,因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只有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并没有天文、地理、数学奖。另外,我们认为诺贝尔奖是比较公正的,但是他们关注的主要还是西方的科研项目,对于亚洲的、非洲的、南美洲的的科学研究的关注还不是太够。我们还是肯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权威性,虽然它也有缺陷,也有发错的时候。比如说19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发给了一个丹麦人,他提出的理论是:寄生虫引发癌症。后来很快发现不是寄生虫,而是病毒引发癌症。另外还有一些很伟大的理论,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相对论,也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诺贝尔奖也有一些疏漏。但总的说来,它还是具有权威性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不要把诺贝尔奖看得太重。而是应该发展我们的科技实力,为人民谋幸福,这比拿诺贝尔奖更有意义。当然我们也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科学家拿诺贝尔奖。在这里我要说一句,我们国家把诺贝尔获奖者当成了民族英雄,当然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国外,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大学的一个普通教授,就是研究所的一个普通的研究人员,他们拿了诺贝尔奖以后,并没有改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境遇。他们依然在大学里骑着自行车上班,依然在研究所默默无闻地工作。没有像我们国家这样,把诺贝尔奖获得者当成一个英雄。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创新的源泉在人文

我觉得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因为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认识。科学家研究科学的目的,除了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外,还要有责任心,还要用他们的科学研究为人类福祉服务。这中间就有一个人文精神。我认为科学创新、科技创新的源泉在人文。科学家只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责任心,他才能够持之以恒,甘愿坐冷板凳,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科学研究,让科学研究造福于人类。所以我想正如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获奖者李政道说的,他引用的杜甫的一首诗,他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李政道解释说,我去研究物理的规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要想到的诺贝尔奖,不要想到会有什么个人的利益。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有成就的科学家、诺贝尔获奖者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一个很好的理解。所以我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我认为科技创新的源泉在人文。除了我们有一些科学实验、科学手段以外,更主要的是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求真务实、科学创新、团队精神、敢于冒险、敢于突破,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