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应用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发明专利 论文专著 教学情况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团队介绍

专家信息:


周又和, 男,汉族,教授,生于1957年5月,湖北汉川人。现任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1999年入选教育部CJ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力学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力学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国家111引智基地力学项目负责人和国家质量工程的教学团队负责人。曾任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首任院长、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和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兰州大学“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学术委员会主任,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观测站副站长,敦煌研究院“古代壁画保护”国家工程推广中心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的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板壳非线性力学、智能结构与动力控制、电磁材料及结构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非线性问题定量求解方法等研究。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国内率先开拓了电磁固体力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研究成果,尤其在超导固体力学研究领域,其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支撑了我国超导磁体的研制设计,实现了力学支撑的从“0”到“1”的关键行转变。他还将兰州大学的力学研究拓展到风沙环境力学,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电磁固体结构力学》专著1部。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七)、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排名第七)、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排名第一的2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获IEEE超导委员会授予的最佳贡献论文奖即“Von Duzer Prize”等。个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甘肃省政府授予的“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宝钢教育基金会授予的全国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中国科协授予的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的全国师德标兵称号、国家教学名师奖、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奖和徐芝纶力学奖等。周又和长期倡导并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办学模式的实践,在科研上不断开拓并取得进展的同时,仍一直坚守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已为本科生主讲课程8门,累积主讲3400余学时,曾主持国家质量工程的《理论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力学教学团队等教学项目;主持完成的力学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独立编著的《理论力学》教材于201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培养的博士中,2名博士先后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与提名、1名获中国力学首届优博,1人成长为CJ学者特聘教授并获国家杰青,1人入选中组部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获国家优青,1人入选CJ学者青年特聘教授等。

教育及工作经历:

周又和教授于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学习,1982年1月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2年1月和1984年12月在华中工学院力学系分别获学士与硕士学位,1986年1月任讲师。

1987年9月-1989年12月,兰州大学,获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0年1月至今。兰州大学力学系任教。1992年任副教授,1996年任教授,1998年任博士生导师。

199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CJ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在美国肯塔基大学与智能结构领域的知名学者H.S. Tzou教授从事合作研究。

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作为外国研究员在日本东京大学核工程研究实验室与该室主任教授、日本应用电磁材料与力学学会会长、国际应用电磁学与力学杂志主编、国际电磁固体力学知名学者Kenzo Miya教授在电磁固体力学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取得了具有实质性进展的创新成果,促成日本应用电磁材料与力学学会向兰州大学捐资 400万日元的研究生奖励基金。

1998年 6-12月和2002年3-5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与Q. Jiang教授合作从事压电体表面声波信息器件的力-电耦合研究。

学术兼职与社会任职:

1、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3、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特邀委员。

4、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5、曾任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

6、学术期刊《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副主编。

7、学术期刊《固体力学学报》副主编。

8、学术期刊《Acta Mechanica Sinica》编委。

9、甘肃省力学学会理事长。

10、兰州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自然科学学术分委员会副主任。

11、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观测站副站长。

12、科学出版社“非线性动力学”丛书编委。

13、《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计算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和《应用数学与力学》、《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等学术期刊的编委。

14、兼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伟长讲座教授”。

15、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6、兰州大学“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学术委员会主任。

17、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力学在新能源中的应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高温超导“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先进船舶材料及力学”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缺陷检测与结构完整性”陕西省工程推广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团队介绍:


多场耦合跨尺度复杂系统及其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的研究

  

由教育部CJ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周又和教授领衔的“多场耦合跨尺度复杂系统及其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研究”科学研究团队于2006年入选教育部“CJ学者”创新研究团队。  

该研究团队紧密结合西部地区风沙环境和地质灾害等重大国家需求课题,以及与高新技术关联的电磁智能材料的多场耦合行为等基础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定量研究和室内风洞、野外观测实验研究等。团队在2007-2009三年执行期内,在特色研究领域的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一些具有原创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国际学者的认可和积极评价,2篇学术论文获国际学术期刊最佳贡献论文奖;结合西部地区古文物保护、水电、铁路等工程中的地质环境与灾害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团队建设促成了固体力学于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团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郑晓静教授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在西部艰苦环境中通过团队协作和重大科学研究的开展促进青年学者的快速成长,团队中2人分别于2007、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博士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团队负责人简介:  

周又和,男,汉族,教授,生于 1957年5月,湖北汉川人,现任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CJ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兰州大学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CJ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与国家精品课程《理论力学》负责人;其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2)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10)各1项以及省部级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获IEEE超导委员会授予最佳贡献论文奖即Van Duzer Prize、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甘肃省优秀专家”、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师德标兵”、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于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指导的二篇博士论文分别于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于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创新群体项目和国家磁约束聚变能发展专项(等同于973项目管理)的一级课题,在校内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主持有执行211工程(1500万元)和985工程(2000万元)三期建设项目各1项。已在Phys. Rev. B、Phys. Rev. E、Phys. C、J. Applied Physics、Phys. Lett. A.、J. Geophys. Research、IEEE Appl. Superconductivity、Int. J. Solids and Struct.、Int. J. Non-Linear Mech.、Int. J. Eng. Sci.、《中国科学》和《力学学报》等权威国内外学术期刊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0余篇),应邀兼任3个国际学术期刊和5个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校外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与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野外观测站副站长和国家工程推广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的3个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