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食品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夏文水 ,男,1958年 9月出生,江苏人。现任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食品加工与配料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甲壳素研究会副主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教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1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化系。

1985.6.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化专业理学硕士。

1989年在无锡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3年被国家公派赴意大利ANCONA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8年始被聘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淡水鱼类加工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

教学情况:

指导学生情况:

1.硕士研究生:已毕业55名。

3.博士生:已毕业38名。

4.博士后:3人。

主讲课程:

1.1994-2008,食品工艺学,本科生课程 。

1.食品工艺学,本科生课程 。

2.食品技术原理,研究生课程 。

3.食品工艺进展,专业硕士课程 。

4.食品科学与工艺概论,博士生课程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食品加工研究。重点研究开发应用于食品、医药的天然资源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功能性食品;食品大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江苏省重点成果转化项目“生物酶法制备氨基多糖新型食品添加剂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BA2009082);

2.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标导向项目“氨基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理论探讨”,(SKLF-MB-200805);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解壳聚糖活性的双功能酶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批准号20876068)。

科研成果:

(1) 2011年,完成江苏省创新企业家“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鱼糜加工中的应用”,通过验收。

(2) 2011年,完成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水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课题编号2007A090302059),通过验收。

(3) 2010年,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生物酶法食品添加剂和配料高效安全制造”(课题编号2007AA100401),通过国家级验收;2007年。

(4) 2010年,完成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点项目“功能性壳聚糖基组织器官止血修复材料的产业化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07AA091603),通过国家级验收。

(5) 2010年,完成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安全高效食品添加剂研制”(课题编号2007498621),通过验收。

(6) 2010年,完成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项目“饲料添加剂碘酸钾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课题编号2008),通过验收。

(7) 2010年,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大宗海洋水产动物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课题编号2006AA09Z444),通过国家级验收。

(8) 2009年,主持完成项目“生物酶法制备氨基多糖食品添加剂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南通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通科鉴字[2009]第07号),成果达到国际领先。

(9) 2009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水解壳聚糖活性的双功能酶作用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20576104)。

(10) 2009年,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壳聚糖降脂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20571034)。

(11) 2008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具有水解壳聚糖活性的双功能酶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050295005)。

(12) 2008年,完成项目“风味休闲水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通过南通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字[2008],科鉴字[2008]第110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

(13) 2007年,主持完成无锡市科技计划招标项目“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项目编号DL060001)。

(14) 2007年,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计划“壳聚糖壁材包被生物活性物质的技术研究”(项目编号D200518008),通过验收。

(15) 2006年,主持完成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橄榄深加工技术”,(国科发农社字[2003]293号,项目合同编号03EFN217100327),通过验收,成果达国内领先。

(16) 2006年,完成项目“耐贮型开袋即食海蛰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通过南通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字[2006],科鉴字[2006]第116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

(17) 2006年,完成项目“鱼精调味料”,通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宁波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字[2006]006号,科鉴字[2006]第57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18) 2006年,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淡水鱼和低值海水鱼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合同编号2001BA501A-25);通过验收。

(19) 2006年,完成项目“鱼蛋白胨(粉)”,通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宁波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字[2006]005号,科鉴字[2006]第56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0) 2006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专一性酶水解壳聚糖机理的研究”,(项目编号20271023 )。

(21) 2006年,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创新抗焦虑药AF-5的研究” (课题编号2002AA2Z3117)。

(22) 2005年,完成项目“海鱼腌制加工新技术及产业化”,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苏科鉴字[2005]第1285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3) 2005年,主持完成江苏省科技发展计划(高技术研究)项目“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和保鲜剂的研究”(项目编号BE2003316),通过省级验收(苏科验字[2005]第202号。

(24) 2005年,完成国家奶业专项计划项目“华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编号2002BA518A10)中“牛胎盘免疫调节多肽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通过鉴定成果(冀科鉴字[2005]第270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5) 2005年,完成国家奶业专项计划项目“牛胎盘中具有保护胃粘膜功能的活性蛋白质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通过鉴定(冀科鉴字[2005]第271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6) 2005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大分子结晶机理及其控制结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06010)。

(27) 2005年,主持完成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生物法综合利用虾加工下脚料”(项目编号BE2002318),通过省级鉴定验收(苏科鉴字[2005]第70号,苏科验字[2004]第427号),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8) 2005年,完成2002年无锡市科技攻关重点计划项目“壳聚糖多功能抗菌棉织物及其制品”(项目编号D102003,)。

(29) 2004年,完成项目“特色香糟鱼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苏科鉴字[2004]第1157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0) 2004年,主持完成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海洋活性物质甲壳低聚糖的酶法生产技术”(项目编号BE2001394),通过省级验收(苏科验字[2004]第156号),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1) 2004年,完成江苏省“十五”科技发展计划(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计划)“蔬菜食品加工保鲜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BC2001386),通过省级验收(苏科验字[2003]第630号),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2) 2003年,完成江苏省“十五”科技发展计划(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计划)“苹果汁酶法加工新工艺”(项目编号BC2001511), 通过省级验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3) 2003年,完成“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肉制品发酵剂产业化研究”(2001BA501A11),通过省级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4) 2002年12月,完成“冰橄榄的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项目,技术负责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5) 2002年12月,完成“橄榄汁的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项目,技术负责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6) 2002年11月,完成项目“健智宝营养粉和奶粉加工技术”,技术负责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7) 2002年6月,主持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甲壳素酶法改性研究”,通过教育部验收。

(38) 2002年1月,主持完成项目“蝇蛆蛋白质和甲壳素的深加工技术”,通过江苏省科委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9) 2000年12月,主持完成中国轻工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甲壳低聚糖的制备”。项目负责人。通过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0) 2000年12月,主持完成“九五”国家技术创新项目(重点工业性试验)“生物工程技术生产新型乳制品”,与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技术负责人。通过国家级鉴定验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6月获“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

(41) 2000年12月,主持完成“生物技术应用于莲藕深加工”项目,通过江苏省科委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转让给江苏五琼浆集团,产品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食品奖,1999年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该项目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

(42) 1996年6月,主持完成国家“八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新生婴儿配方乳的研究”,项目主持人,通过国家级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3) 1999年6月,完成轻工业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食品工业加工深度与国外的比较”,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省级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4) 1996年10月,完成轻工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功能性母乳化豆乳粉的研制”,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部级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专利(授权与申请):

1. 一种用酶水解法从蝇蛆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 专利号ZL02138647.1 2005年授权

2. 一种甲壳低聚糖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专利号ZL03112619.7 2004年授权

3. 一种营养粉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03114051.3

4. 一种奶粉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03114050.5

5. 一种酶法改性乳蛋白的方法及其应用 ZL200410041849.X 2006.6年授权

6. 一种糖基化亚硝基血红蛋白色素及其制备和应用 ZL200410103203.X 2006年授权

7. 一种酶法综合利用虾加工下脚料的方法 ZL200510038285.9 2007年授权

8. 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ZL200510040933.4 2006年授权

9. 从牛胎盘分离纯化免疫调节活性多肽的方法 申请号 200510012463.0

10.一种可常温保藏的砂锅鱼头的加工方法 ZL200510094344.4 2006年授权

11. 一种利用微生物混合发酵剂制作鱼肉发酵香肠的方法 ZL200610040085.1 2009授权

12.1-甲基环丙烯与壳聚糖联合处理的特色热带水果保鲜方法 ZL200610040672.0 2009年授权

13.一种重组糯米藕的生产方法 ZL 200610166425.5 2009年授权

14.一种综合利用橄榄的加工方法 申请号200610166433X

15.一种水芹菜软包装制品的加工方法 申请号200710019666.1

16.一种可食性包装纸的制备方法 ZL 200610088429.6 2009年授权

17.一种草鸡的熝烤加工方法 申请号200710191476.8

18.一种PET瓶装澄清型莲藕汁系列饮料的加工方法 申请号200810123327.2

19.一种果蔬及果蔬制品复合护色剂的配方及其应用方法 申请号200910182921.3

20.一种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方法,申请号 2010101038629 (武汉)

21.一种壳聚糖的病原微生物灭活方法 专利申请号 20101054770507

22. 一种加速鱼腌制及快速成熟的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010110528.6

23. 利用乳酸菌发酵剂制作发酵鱼糜的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010201869.4

24. 利用微生物发酵剂制作鱼米混合鱼糕的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010201886.8

25. 快速溶解壳聚糖、以高底物浓度制备壳寡糖的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010172203.0

26. 一种家禽复合矿物质的配制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010547705.7

27. 适用于高粘度料液体系的酶反应器 实用新型专利201020206637.3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EI 80多篇)。

出版专著:

(1) 《食品工艺学》,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2) 《 肉制品加工技术与原理》,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海洋食品加工技术》,参编,中国海洋出版社,2010。

(4)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

(5) 《现代食品安全学》.参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发表论文(近5年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Wenshui Xia, Ping Liu, Jing Liu. Advance in chitosan hydrolysis by non-specific cellulas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99:6751-6762 .

(2) Wen-Shui Xia, Dongxia Lee,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o-<\beta>-D- Glucosaminidase from Commercial Lipase. Carbohydrate Polymers.2008.74,544-551.

(3) Krishna P. Rai, Chunhui Zhang, Wen Shui Xia. Effects of pure starter cultures on physico-chemical and sensory quality of dry fermented Chinese-style sausage,J Food Sci Technol, 2010, 47(2):188–194.

(4) Yanshun Xu, Wenshui Xia, Biogenic and volatile amines in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sto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Yanshun Xu, Wenshui Xia,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bi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ilver carp sausages inoculated with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FOOD CHEMISTRY, 2009.

(6) Liming Zhao, Wenshui Xia, Stainless steel membrane UF coupled with NF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sodium hydroxide from alkaline wastewater in chitin processing. Desalination 2009, 249, 774–780.

(7) Wei,X.L.; Wang, Y.F.; Zhu, Q.; Xiao,J.B.; Xia, W.S. Effects of chitosan pentamer and chitosan hexamer in vivo and in vitro on gen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cytokines. Food Agri Immuno. 2009, 20(3), 269–280.

(8) Wei,X.L.; Wang, Y.F.; Xiao,J.B.; Xia, W.S. Separation of chitooligosaccharides and the potent effects on gene expression of cell surface receptor CR3. Int J Biol Macromolecules. 2009, 45, 432–436.

(9) Songlin Li, Chen Wang, Wenshui Xia,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o-b-D-glucosaminidase of Aspergillus sp. CJ22-326 from Escherichia coli, Carbohydrate Research. 2009, 344: 1046–1049.

(10) Songlin Li, Liang Chen, Cheng Wang, Wenshui Xia.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nd-type Chitosanase of Aspergillus Sp. CJ22-326 from Escherrchia coli. Carbohydrate Research, 2008, 343(17):3001 - 3004.

(11) Jingna Liu, Jiali Zhang, Wenshui Xia. Hypocholesterolae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chitosan samples in vitro and in vivo. Food Chemistry, 2008, 107:419-425.

(12) Ping Liu, Wenshui Xia, Jing Liu. The role of Carboxyl groups on the chitosanase and CMCase activity of a bifunctional enzyme purified from a commercial cellulase with EDC modificatio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8, 41:142-148.

(13) Jiali Zhang, Jingna Liu, Ling Li, Wenshui Xia. Dietary chitosa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rats fed high-fat diets. Nutrition Research, 2008, 28(6):383-390 .

(14) Zhiyong He, Wenshui Xia,Jie Chen,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Chinese olive (Canarium album L.) fruit. Eur Food Research & Technology. 2008, 226(5):191-1196.

(15) Jun-sheng Shu, Wen-shui Xia, You-jin Zhang, et al. Low-temperatur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ogen Monoxide with Carbon Monoxide on Copper Iron and Copper Cobalt Composite Oxides [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HYSICS, 2008,21(4): 393-400.

(16) Xiaoe Chen, Wenshui Xia, Strain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media composition of chitosanase-producing fungus Aspergillus sp CJ 22-326.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 2008, 7(14): 2501-2508.

(17) He Zhiyong; Xia Wenshui,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kernels from Canarium album L,FOOD CHEMISTRY,2007,102(3):808-811.

(18) He Zhiyong; Xia Wenshui,Analy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Chinese olive (Canarium album L.) fruit by RPHPLC-DAD-ESI-MS,FOOD CHEMISTRY ,2007,105(3):1307-1311.

(19) Yang Yan;Zhang JingSong;Liu YanFang;Tang QingJiu;Zhao ZiGao;Xia WenShui,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a 3-O-methyl-D-galactose-containing neutral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Phellinus igniarius, CARBOHYDRATE RESEARCH,2007,342(8):1063-1070.

(20) Hu Yongjin;Xia Wenshui;Liu Xiaoyong,Changes in biogenic amines in fermented silver carp sausages inoculated with mixed starter cultures,Food Chemistry,2007,104(1):188-195.

(21) Yongjin Hu, Wenshui Xia, Changrong Ge,Effect of mixed starter cultures ferment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lver carp sausages,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7,23:1021-1031,

(22) Qiuping Zhong, Wenshui Xia,Effect of 1-methylcyclopropene and/or chitosan coating treatments on storage life and quality maintenance of Indian jujube fruit,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40(3):404-411.

(23) Jing Liu, Wenshui Xia,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ifunctional enzyme with chitosanase and cellulase activity from commercial cellulos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6,30(1):82-87.

(24) Sindayikengera Severin, Xia Wenshui,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aseins By Two Different Proteases and Their effect on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Resulting Protein Hydrolysates, SHIPIN KEXUE,2006,27(2):64-71.

(25) Wen-xiu Gu,Wen-shui Xia,Catalytic synthesis of D-Glucosaminic acid from D-glucosamine on active charcoal-supported Pd-Bi catalysts,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2006, 25 (4):297-301.

(26) Wen-xiu Gu,Wen-shui Xia,A novel synthesis of2-amino-2-deoxy-D-gluconic acid and its complexation with Cu(II) in alkaline medium,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6, 24 (10):1458-1461.

(27) Kequan Zhou, Wenshui Xia,Can Zhang, Liangli Yu, In vitro binding on bile acids and triglycerides by selected chitosan preparations and their 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39: 1087-1092.

(28) Wang Liming,Wenshui Xia, Iso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novel acidic polysaccharide with glucokinase-stimulating activity from coarse green tea , J. Food Biochemistry, 2006, 30(2):187-202.

(29) S.severin, X.wenshui,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whey proteins by two different protease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resulting protein hydrolysates, J. Food Biochemistry, 2006, 30(1):77-97.

(30) Sindayikengera Severin, Xia wenshui,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caseins and whey proteins and their hydrolysates from Protamex, J.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2006,7(2):90-98.

(31) Sindayikengera Severin and Xia Wenshui, Milk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nents as nutraceuticals: Review,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05,45:645-656.

(32) Ssonko Umar Lule and Wenshui Xia. Food Phenolics, Pros and Cons: A Review. Food Review International. 2005, 21(4),367-388.

(33) 夏文水,罐头食品的技术创新与开发,中国食品工业,2010,183(3):18-20。

(34) 张茜,夏文水,壳聚糖对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水产学报,2010,34(3):342-348。

(35) 刘静娜, 张家骊, 夏文水, 壳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

(36) 舒俊生,徐志强,夏文水.甘油和丙二醇热裂解生成羰基化合物研究[J].烟草科技,待发。

(37) 夏文水,姜启兴,许艳顺,我国水产加工业现状与进展,科学养鱼,2009,12,1-3。

(38) 夏文水,姜启兴,许艳顺,我国水产加工业现状与进展,科学养鱼,2009,11,2-4。

(39) 郑海波,夏文水,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特性及其肉质嫩度的比较,水产学报,2009,33(1):151-156。

(40) 赵黎明,夏文水,虾蟹壳生产甲壳素废碱液的成分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09 。

(41) 赵黎明,夏文水,不锈钢膜超滤澄清甲壳素碱煮废水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9。

(42) 姜启兴,夏文水,小球藻脂肪氧合酶酶学性质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9 。

(43) 钟秋平,夏文水,1-甲基环丙烯、乙烯利和壳聚糖涂膜处理对油梨完熟天数及腐烂的影响,食品科学,2009 。

(44) 邹玉萍,夏文水,尼泊金酯对蒸煮袋熟鱼防腐保藏,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 。

(45) 陈季旺,夏文水,木瓜蛋白酶中具有水解壳聚糖活性的酶组分分离纯化,食品科学,2009 。

(46) 陈季旺,夏文水,鱼降压肽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及其活性稳定性,食品科学,2009 。

(47) 孙月娥,夏文水,陈洁,鱼油海藻糖酯的合成与表面性质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9 。

(48) 孙月娥,夏文水,陈洁,硅胶柱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分离制备亚油酸海藻糖单酯,食品工业科技,2009 。

(49) 刘静娜,夏文水,张家骊. 壳聚糖物化性质对其体外结合脂类和胆酸盐能力的影响. 食品科学,2008,29。(1):45-49

(50) 陈季旺,孙庆杰,夏文水等,影响碱酶两步法制备大米淀粉工艺条件的研究,食品科学,2008,29(1):158-161。

(51) 杨锡洪,谢万翠,王维民,韩天石,夏文水,壳聚糖延长高水分含量番薯果脯保质期的研究,食品与机械,2008,24(1):61-62,66 。

(52) 陈小娥,方旭波、余辉、夏文水.曲霉产壳聚糖酶的水解作用模式,过程工程学报,2008,8(2):350-354(EI收录) 。

(53) 杨春瑜,夏文水,姜启兴,薛海晶,阿伦.黑木耳超微粉多糖分子量分布和降血脂功能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08(6):23-32 。

(54) 杨春瑜,夏文水,杨明.双水相萃取鸡蛋清中溶菌酶分配平衡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9):45-51 。

(55) 杨春瑜,夏文水,姜启兴,薛海晶.气流粉碎对黑木耳蛋白溶出率和富集规律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8(11):17-21 。

(56) 杨春瑜,薛海晶,夏文水.超微粉碎对木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7): 35-38 。

(57) 杨春瑜,夏文水,姜启兴,薛海晶.超微粉碎对绿茶黄酮类物质提取率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J],食品科学, 2007(9):319-324 。

(58) 李玲,张家骊,刘静娜,夏文水. 壳聚糖降脂保肝作用的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2007, 26(2): 7-9 。

(59) 杨焱,张安强,刘玉敏,刘艳芳,张劲松,夏文水,桑黄多糖中3-O-甲基-半乳糖的分析鉴定,药物分析杂志(Chin J Pharm Anal),2007,27(7),54-57 。

(60) 夏文水,谭丽,壳聚糖固定化酶研究进展,食品与机械,2007,23(6),7-10,13 。

(61) 谭丽,夏文水,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胰蛋白酶的研究,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26(3):1673-1689 。

(62) 吴晓琛,许学勤,夏文水,酸浸草鱼腌制工艺研究,食品与机械,2007,23(6),105-107,141 。

(63) 夏文水,姜启兴,张家骊,莲藕方便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食品与机械,2007,23(1),139-142 。

(64) 陈季旺,夏文水,黄爱妮,汪芳安,鱼降压肽的酶法制备工艺及其理化性质,水产学报,2007,31(4):512-517 。

(65) 乌德,姜启兴,夏文水,鱿鱼软骨壳聚糖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研究,食品与机械,2007,23(4),18-23 。

(66) 任健,郑喜群,王文侠,刘晓兰,林国平,夏文水,葵花粕中分离蛋白的成分及特性,农业工程学报,2007,23(6):252-255 。

(67) 任健,郑喜群,刘晓兰,林国平,夏文水,葵花粕中2S清蛋白的分离制备及性质研究,粮油加工,2007,1:166-168 。

(68) 任健,郑喜群,刘晓兰,林国平,夏文水,水酶法提油工艺对葵花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食品科技,2007,7:81-83 。

(69) 任健,郑喜群,刘晓兰,林国平,夏文水,葵花籽仁酶解体系中绿原酸的分离纯化技术,中国油脂,2007,32(1):59-62 。

(70) 任健,郑喜群,刘晓兰,林国平,夏文水,中性蛋白酶对葵花分离蛋白水解作用的研究,中国油脂,2007,32(8):59-62 。

(71) 任健,郑喜群,王文侠,张云龙,夏文水,超临界CO2流体技术提取葵花籽油的研究,中国调味品,2007,8:42-44 。

(72) 刘靖,夏文水. 双功能酶水解壳聚糖和纤维素的活性中心研究,食品与机械,2007,23(2):31-33 。

(73) .刘靖,夏文水.色氨酸残基在双功能酶CCBE中的作用.食品科学,2007,28(9):95-99。

(74) 刘靖,夏文水.纤细素酶中双功能酶的化学修饰和活性中心,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5) 何志勇,夏文水,盐酸处理对壳聚糖的降解作用研究,食品与机械,2007,23(5):45-48 。

(76) 章银良,夏文水,海藻糖对盐渍海鳗肌动球蛋白影响的研究,食品科学,2007,28(7),39-43 。

(77) 章银良,夏文水,海鳗盐渍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中国农业学报,2007。

(78) 章银良,夏文水,超高压对腌鱼保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36-2638 。

(79) 祁兴普,夏文水,白鲢鱼肉粒干燥工艺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7,28(2):166-169 。

(80) 李全阳,夏文水,祝丽香,等,一种乳酸菌多糖对酸乳凝胶影响极力探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 (SCI收录)。

(81) 李全阳,夏文水,徐德平,一种乳酸菌胞外多糖糖链结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 28 (4): 655—657 (SCI收录)。  

(82) 吕兵,陈洁,夏文水,乳化剂、油浓度及油滴粒径对乳状液中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粮油加工,2007,3 。

(83) 陈小娥,方旭波、夏文水.壳寡糖的酶法制备,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2 。

(84) 吕兵,陈洁,夏文水,有氧补偿乳状液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化学工程,2006,3。

(85) 任健, 郑喜群, 杨勇, 林国平, 夏文水,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南瓜籽油的研究,食品与机械,2006,6 。

(86) 房新平,夏文水,生庆海,王玉良,多级色谱纯化牛胎盘免疫调节多肽及性质测定,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6,33 (6): 42-45 。

(87) 顾文秀,夏文水,2-氨基-2-脱氧-D-葡萄糖酸的绿色合成新方法及碱性介质中与Cu(II)的络合,中国化学,2006, 24 (10): 1458—1461 。

(88) 魏文志,夏文水,吴玉娟,小球藻糖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性质测定,食品科学,2006,27(11):101-104 。

(89) 魏文志,夏文水,吴玉娟,小球藻糖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评价,食品与机械,2006,5 。

(90) 姜启兴,夏文水,龙虾壳中色素的稳定性研究,食品科学,2006,27(7):61-64 。

(91) 赵希荣,夏文水,二元取代壳聚糖季铵盐的抗菌活性,食品与生物技术,2006,25(5):55-60 。

(92) 何志勇,夏文水,中药青果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中成药,2006,28(7):1024-1026 。

(93) 何志勇,夏文水,吴刚,橄榄核仁营养成分分析,营养学报,2006,28(2):189-190 。

(94) 何志勇,夏文水,两种不同橄榄核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食品科学,2006,27(3):188-190 。

(95) 刘靖,夏文水,纤维素酶中双功能酶水解壳聚糖作用方式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5)31-35 。

(96) Tahirou,夏文水,甲壳低聚糖对酸奶品质的影响,食品工业,2006,145(4):35-37 。

(97) 纵伟,夏文水,大叶紫薇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食品与药品,2006,8(6):21-24 。

(98) 纵伟,夏文水,大叶紫薇总三萜对脂肪细胞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食品科学,2006,7。

(99) 纵伟,张勇,夏文水,大叶紫薇总三萜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6.2 。

(100) 纵伟,夏文水,超声强化提取大叶紫薇叶中总三萜的研究,食品与机械,2006,3。

(101) 章银良,夏文水,高温加热食品丙烯酰胺问题的探讨,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4。

(102) 姚芳,夏文水,不同生长期仙人掌的营养及生理活性成分分析,食品与机械,2006,113(3):80-82 。

(103) 曹卫春,夏文水,黄原胶对酸性乳饮料稳定性影响的研究,食品科技,2006。

(104) 王学东,李庆龙,张声华,夏文水等,葡萄糖氧化酶与溴酸钾对小麦粉蛋白改性的初步研究,食品科学,2006,27(1):86-89 。

(105) 钟秋平,夏文水,壳聚糖木薯淀粉明胶复合可食抗菌保鲜膜性能的研究,食品科学,2006,6 。

(106) 钟秋平,夏文水,1-MCP结合壳聚糖涂膜延迟油梨果实后熟的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06,3 。

(107) 赵希荣,夏文水,壳聚糖的抗菌防腐活性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 。

(108) 李剑芳,张静娟,邬敏辰,夏文水,酸性β-甘露聚糖酶固态发酵工艺与粗酶性质,食品科学.2006,5。

(109) 陈季旺,孙庆杰,夏文水等,大米肽的酶法制备工艺及其特性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

(110) 陈季旺,孙庆杰,夏文水等,碱酶两步法制备大米蛋白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6,22(5):169 。

(111) 丁文平,王月慧,夏文水,脉冲核磁共振和DSC测定淀粉回生的比较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1 。

(112) 李全阳,夏文水等,凝固型酸乳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食品工业与发酵,2006,32(3):116-121

(113) 任健,郑喜群,林国平,唐华丽,夏文水,水酶法提油工艺对葵花籽油质量的影响,中国粮油学报,2006,3 。

(114) 纵伟,夏文水,薄层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大叶紫薇叶中的总三萜含量,食品科学, 2005,4:222-225 。

(115) 钟秋平,夏文水,1-甲基环丙烯处理延迟采后油梨果实后熟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47-150 。

(116) 夏文水,Sindayikengera Severin,食品中乳蛋白的重要作用,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24(6):100-105 。

(117) 刘靖,夏文水,纤维素酶中具有壳聚糖水解酶活性成分的鉴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5,21(5):713-716。

(118) 刘靖,夏文水,纤维素酶水解壳聚糖的特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2):157-160 。

(119) 李全阳,夏文水,张进山等,酸乳中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离与纯化,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0):139-141 。

(120) 王学东,辛锋,夏文水,等. 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5, 24(3):18-23 。

(121) 王尚玉,舒静,夏文水,燕麦麸皮β-葡聚糖的微波辅助浸提技术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2):157-160 。

(122) 钟秋平,夏文水,壳聚糖对芒果香蕉腐败病菌抑菌性能研究,食品科学,2005,26(11):253-256 。

(123) 钟秋平,夏文水,壳聚糖木薯淀粉明胶复合可食抗菌保鲜膜性能的研究,食品科学,2005。

(124) 何志勇,夏文水,吴刚,橄榄核仁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食品科技,2005,9,98-100。

(125) 尹艳军,夏文水,王玉良等,牛乳经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生产低醇乳酒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2(7):117-121。

(126) 谭李红,夏文水,张春晖,一种混合发酵剂对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 2005,6:90-91,95。

(127) 赵希荣,夏文水,食品级壳聚糖乳酸盐的制备、表征和抗菌活性,中国乳品工业,2005,8:24-26 。

(128) 杨锡洪,夏文水,新型无硝血红蛋白着色剂的特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26(4):148-150 。

(129) 杨锡洪,夏文水,酶法水解血红蛋白制备亚铁血红素肽,食品与机械,2005,21(3)。

(130) 陈季旺,孙庆杰,夏文水,利用米糠蛋白制备类阿片拮抗肽和降血压肽的研究,食品科技,2005 。

(131) 顾文秀,谢为明,夏文水,朱传征,“碱性催化反应液中葡萄糖酸钠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世界,2005,46(10),595-597,620 。

(132) 顾文秀,谢为明,夏文水,朱传征,“还原糖存在下相应糖酸的快速定量的化学检测方法的建立”,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41(12),945-946。

(133) 陈季旺,姚惠源,孙庆杰,夏文水,预分离米糠蛋白类阿片拮抗肽的离子交换工艺,食品科技,2005 。

(134) 何志勇,夏文水,壳聚糖澄清对沙棘果汁酚类成分的影响,食品科学,2005,5 。

(135) 李剑芳,邬敏辰,夏文水,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江苏食品与发酵,2005 。

(136) 王黎明,夏文水,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的研究,食品科学,2005,26(7)。

(137) 王黎明,夏文水,水法提取茶多糖工艺条件优化,食品科学,2005,26(5)。

(138) 吴刚,夏文水,壳聚糖结构对抗菌性能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2005,26(5)。

(139) 候萍,夏文水,巧克力牛奶乳化剂的复配及优选,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3)。

(140) 纵伟,夏文水,崔宝良,大叶紫薇叶和果实中三萜酸的HPLC/UV/MS指纹图谱比较,中成药,2005,27(7):754-756 。

(141) 顾文秀,谢为明,夏文水,超声波提取乌饭树叶色素极其稳定性的研究,2005,4。

(142) 顾文秀,谢为明,夏文水,朱传征,“超声波协助提取乌饭树叶色素的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4):74-78 。

(143) 丁文平,王月慧,夏文水,理化指标对大米粉胶凝特性的影响,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 。

(144) 房新平,生庆海,夏文水,酶法水解牛胎盘下脚料,中国乳品工业,2005,33(3)。

(145) 赵希荣,夏文水,阳离子壳聚糖的干法制备,化工进展,2005,24(3)。

(146) 李全阳,夏文水,乳酸菌胞外多糖特性及其合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国乳品工业,2005,33(5)。

(147) 李光水,夏文水,β-环糊精与肉桂醛包合物的制备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食品科学,2005,26(2):142-145 。

(148) SSonko Umar Lule,夏文水,橄榄混浊汁饮料加工工艺,食品工业,2005,2:5-7 。

(149) 赵希荣,夏文水,干法制备天然阳离子壳聚糖的条件优化,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3):68-70 。

(150) 谭李红,夏文水,张春晖,发酵菌株对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 2005,21(4):29-431 。

(151) 纵伟,夏文水,崔宝良,大叶紫薇叶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及结构,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2005,24(1):65-68 。

(152) 尹艳军,夏文水,杨凯,乳品加工中高新技术的应用,中国乳品工业,2005,33(1):43-45 。

(153) 汤化钢,夏文水,维生素E微胶囊化研究,食品与机械,2005,1:4-6 。

(154) 钟秋平,夏文水,壳聚糖对芒果炭疽病菌、蒂腐病菌的拮抗作用,食品与机械,2005,21(1):25-27 。

汤化钢,夏文水,维生素E功能及其微胶囊化,粮食与油脂,2005,3:7-9 。

荣誉奖励:

 

科研奖励:

(1)2006年“生物工程技术生产新型乳制品”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10;

(2)2005年“壳聚糖酶法改性技术及应用”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7;

(3)2003年“甲壳低聚糖的制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5;

(4)2007“低值水产生物法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 2007年“淡水鱼传统风味食品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9;

(6)2009年《食品工艺学》高校教材,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5;

(5)“甲壳低聚糖的制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教学奖励:

(1)2004年“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5;

(2)2004年“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获江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5;

(3)2003年江南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

(4)2002年江苏省第七届优秀研究生导师;

(5)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6)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7)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8)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专家;

(9)江苏省科技先进专家;

(10)江苏省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技术建设先进工作者;

(11)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12)江南大学教学名师;

(13)江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

媒体报道一:

教学科研齐头并进——记校教学名师夏文水教授

来源:中共江南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

提起食品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系主任夏文水教授,认识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年纪不大,获得的荣誉却不少,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江苏省第七届优秀研究生导师、江苏省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技术建设先进工作者,是江苏省 “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等等。

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夏教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说,要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用心去做。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了某事,才能有做好的可能性。其次要肯花时间去做,要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知识,以便及时传授给学生。第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课既要讲得条理清楚,又要生动形象。2004年,夏教授的“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提起科研工作,夏教授更是侃侃而谈,他强调科研要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出发,以服务社会和人民为宗旨,不能单纯为科研而科研。同时,科研的成果要想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联,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成果的转化反过来又会促进科研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夏教授的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转让给有关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苏州市海健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夏教授相关研究为基础,研制开发了以壳低聚糖为主要原料,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等功效的康心胶囊。他曾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壳聚糖酶法改性技术及应用”获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提名奖。

夏教授对农民的脱贫致富也极为关注。夏教授曾到素有“莲藕之乡” 美誉的扬州宝应县考察,发现那里的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深加工技术。于是夏教授凭借自己长期从事蔬菜加工掌握的酶技术,帮助农民解决了果汁变质、沉淀的技术难题,将埋在泥里的莲藕变成了美味的果汁,现在日本市场上70%的莲藕产品都来自宝应县。莲藕深加工项目入选2005年江苏省“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50佳短平快科技富民项目。目前,夏教授正从事母乳替代品的研究。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再一次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夏教授开发的产品。

不少人认为,教学和科研两者很难兼顾。而夏教授认为,只要能统筹安排,抓住主要矛盾,教学与科研不仅不冲突,而且是相互促进的。科研工作关键是要发挥团队的优势。而对于教学工作,尤其对于专业课的教学,因为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中只有为同学们提供最新的资料和最前沿的知识,才能让同学们学有所得。此时,如果能把科研的东西融入到教学,将对教学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为科研工作都是针对该学科最尖端的领域展开的。 (记者团 孙倩倩)

媒体报道二:

为了大地的丰收

——记江南大学加快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应用

2009年06月15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过国忠 侯杰

5月17日,星期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夏文水教授,冒着初夏的炎热,坐车近2个小时,又一次来到江苏扬州宝应县。   宝应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民的收入基本上靠田里的出产。在农民的眼里,夏文水可是个“财神爷”。   

“10多年来,他每年都要来这里好多次。我们称他‘财神爷’,可不是随便叫叫的,是他将素有“莲藕之乡”之称的宝应水塘中一根根莲藕,变成了一罐罐美味的饮料和方便即食食品,使宝应莲藕走出了国门。在日本,70%的莲藕产品都是宝应生产的。莲藕,已成为我们主要的农业特色产业。最近,他又来帮我们开展莲藕废弃物的增值综合利用研究。”县里熟悉夏文水的一位地方农业技术人员说。   

其实,在江南大学,类似夏文水这样的教授并不少见,早已形成了一个“科技为农服务”的大团队,多年来,他们把新的技术、成果、信息,送到农民手里,让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南大学坚持“服务国计民生”的办学宗旨,大力倡导“教师学以致用,用以富民”。目前,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等为依托形成的农产品加工学科群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资源,成为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5年来,江南大学仅在涉农领域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5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6项。   

送科技下乡,是江南大学代代相传下来的好传统。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大批专家深入全国各地农村和食品企业调研,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农民和企业的需求,发挥农产品加工科研优势,帮助大家“排忧解难。”   

据江南大学科研处统计,近5年,共组织教授、专家等科技人员300多人次,走访30多个地区,签订400多个科技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达近亿元,涉及项目投资近20亿元,产生经济收益超亿元。同时,学校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积极合作,先后在江苏张家港、河南漯河等地设立研究基地,与金健米业、光明乳业等50多家企业共建了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今年以来,仅该校食品学院的130多名教师,就承担着大大小小250多项农业科技项目。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村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是我校的重点,更是肩负的一个责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南大学校长陈坚说。   

江南大学发明的“短梗霉多糖新型银杏生物保鲜剂技术、淀粉浆料纳米改性剂的技术、大豆蛋白质高效酶解关键技术、牛蒡功能性成分深加工”等新技术,都已在各地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应用。   

“玉米淀粉糖、系列变性淀粉与多元醇开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是江南大学与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等6家联合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年协作攻关中,突破了多项变性淀粉生产及应用难题,成功开发出90型高果糖浆、结晶果糖、全糖粉、糖醇等新产品;开发了淀粉质明胶、慢消化淀粉、低污染复合变性硬脂酸淀粉酯、淀粉质能量胶、麦芽糖基分枝环糊精等系列变性淀粉产品及其生产技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就与地方企业合作,先后在长春大成集团建成年产3000吨结晶果糖、年产1万吨湿法变性淀粉生产线,在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年产1万吨湿法变性淀粉生产线上、年产2万吨干法变性淀粉生产线等示范生产线。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经济效益6亿元。   

为了大地的丰收。江大人带着一份责任,带着一份激情,无数次地步入寻常农家田头,为农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拓展了农民的致富渠道,创造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09-06/15/content_71634.htm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