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李必湖,1946年5月出生,湖南沅陵县人,土家族。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助手,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 2006年即被任命为正厅级干部;2018年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2018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一枚;2019年中国老科协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6年毕业于湖南省安江农校,毕业后留校给袁隆平老师当助手研究杂交水稻。
1970年在海南岛发现雄花败育的普通野生稻,为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3年与袁隆平等一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3至1976年在湖南农学院农学系学习。
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江农业学校技术员,怀化地区科协主席,安江农业学校副校长、杂交水稻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员。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四大、五大代表。
1984至1988年担任安江农校副校长、副书记、研究员。
1987年3月至11月担任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场技术顾问。
1988年8月至2003年6月担任湖南省安江农校党委书记兼杂交水稻研究所主任。
现任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怀化市人大副主任。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品种改良与原理和种子生物技术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
1.作物品种改良与原理
主要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原理、途径与技术;水稻种质资源评价、利用和创新;
水稻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逆性等主要性状的遗传、表达及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良原理和技术。
2.种子生物技术工程
利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开展水稻种质工程研究,培育出转基因水稻品种。以抗虫、抗病、抗逆种子生物技术工程为重点,以新品种、新方法为突破口,为种子产业化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科研成果:
1 水稻两栖栽培技术 胡爱生;欧立军;李必湖;张俊;吴泳晖;张克移;杨宗辉;肖建平;潘玉美 怀化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2011
2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组合645优238 肖建平;李必湖;胡龙湘;颜学明;全庆丰;易稳凯;刘建安;肖建清;宁鹏;夏兴旺 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2010
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组合金优238 肖建平;李必湖;王智课;全庆丰;谢培荣;胡龙湘;颜学明;陈湘国;向太双;谢军 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2010
4 籼型三系不育系安丰A 曾存玉;胡龙湘;陈兴中;全庆丰;宋克堡;谢培荣;王智课;李涛;刘建安;李必湖;王聪田;肖建清;王立新 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2009
5 安农标810S 宋克堡;宋泽观;李必湖;王聪田;匡晓东;曾存玉 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 2007
6 籼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袁隆平;李必湖;李实蕡;周开达;孙晓辉 湖南省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 2006
7 安农S-1籼型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研究 邓华凤;李必湖;周广洽;郭名奇;尹华奇;陈良碧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 2006
8 水稻标810S淡黄叶突变体的发现与研究 宋克堡;宋泽观;李必湖;王聪田;匡晓东;陈兴中;吴以平;吴厚雄;曾存玉;王付华;贺再新;吴青松;宁鹏;肖建平;陈湘国;向太双 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 2006
9 水稻中优281 陈湘国;李必湖;全庆丰;王聪田;匡晓东;唐显岩;向太双 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 2006
10 水稻Ⅱ优231 曾存玉;李必湖;张振华;王聪田;匡晓东;张德宁 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 2004
11 金优402的选育与应用 唐显岩;李必湖;吴厚雄;许琨;杨远柱;李伊良;黄群策;刘东平;杨年春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 2003
12 水稻金优179 曾存玉;李必湖;张振华;王聪田;匡晓东 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 2003
13 安农810S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邓华凤;刘爱民;李必湖;全庆丰;罗利民;曾新明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 1999
14 籼型杂交早稻威优402的选育与应用 唐显岩;李必湖;刘爱民;舒福北;张中型;毛勋;张德宁;罗利民;曾存玉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 1999
学术成果:
1. 1970年冬,按照袁隆平院士制定的技术路线,在海南发现“野败”,为攻克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保持系难关打开了突破口,促成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成功;
2. 1988年以来,指导助手育成国内第一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及一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金优402、威优402、八两优100等,为杂交水稻研究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
3. 多次受到国家、省、厅的表彰和奖励,其中籼型杂交水稻选育,1981年获国家特等发明奖(排第2);
4. 安农S-1籼型水稻温敏不育系研究,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第2);
5. 籼型杂交早稻威优402的选育与应用研究,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第2);
6. 安农S-1籼型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研究,199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排第2);
7. 籼型杂交早稻八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第2);
8. 此外还荣获光召科技奖、中华科教基金奖等,是国家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
发明专利:
[1]祝宇恒, 李必湖, 祝伟, 李垚垚. 一种种植水稻的可拼接嵌入式浮床[P]. 湖南省: CN220694031U, 2024-04-02.
[2]祝宇恒, 李必湖, 祝伟, 李垚垚. 一种适用于机械化操纵的平行式防风浪浮床[P]. 湖南省: CN220674703U, 2024-03-29.
[3]祝宇恒, 李必湖, 祝伟, 李垚垚. 一种适用于机械化操纵的平行式防风浪浮床[P]. 湖南省: CN117084160A, 2023-11-21.
[4]祝宇恒, 李必湖, 祝伟, 李垚垚. 一种种植水稻的可拼接嵌入式浮床[P]. 湖南省: CN117063825A, 2023-11-17.
[5]祝宇恒, 李必湖, 李垚垚, 祝伟. 一种用于水上浮床的播种、布料、育秧一体机[P]. 湖南省: CN109566167B, 2023-10-31.
[6]胡爱生, 李必湖, 饶华锋, 陶宏发, 肖建平, 欧立军, 臧皓. 一种高光效水稻的育种方法[P]. 湖南省: CN109380076B, 2021-05-11.
[7]李必湖, 胡爱生. 稻属植物种植方法[P]. 湖南省: CN109287414B, 2021-04-06.
[8]李必湖, 胡爱生. 稻属植物种植方法[P]. 湖南省: CN109287413B, 2021-01-19.
[9]李必湖, 胡爱生. 水面立体种养船式装置[P]. 湖南省: CN109392383B, 2020-12-11.
[10]李必湖. 适宜在淡水水面无土栽培的水稻育种方法[P]. 云南省: CN106962164B, 2020-02-07.
[11]祝宇恒, 李必湖, 杨建奎, 祝伟. 一种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P]. 湖南省: CN209628113U, 2019-11-15.
[12]祝宇恒, 李必湖, 祝伟. 一种用于水上浮床的播种、布料、育秧一体机[P]. 湖南省: CN209546421U, 2019-10-29.
[13]祝宇恒, 李必湖, 祝伟. 一种用于水上浮床的播种、布料、育秧一体机[P]. 湖南省: CN109566167A, 2019-04-05.
[14]祝宇恒, 李必湖, 祝伟. 一种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P]. 湖南省: CN109429684A, 2019-03-08.
[15]李必湖, 胡爱生. 水面立体种养船式装置[P]. 湖南省: CN109392383A, 2019-03-01.
[16]胡爱生, 李必湖, 饶华锋, 陶宏发, 肖建平, 欧立军, 臧皓. 一种高光效水稻的育种方法[P]. 湖南省: CN109380076A, 2019-02-26.
[17]李必湖, 胡爱生. 一种水面漂浮设施的生态自动化链接方法[P]. 湖南省: CN109368807A, 2019-02-22.
[18]李必湖, 胡爱生. 稻属植物种植方法[P]. 湖南省: CN109287413A, 2019-02-01.
[19]李必湖, 胡爱生. 稻属植物种植方法[P]. 湖南省: CN109287414A, 2019-02-01.
[20]李必湖, 祝伟. 一种淡水水面无土栽培水稻装置及其应用方法[P]. 湖南省: CN105432454B, 2018-06-22.
[21]王杰, 李必湖, 曹瑞, 杨孟, 张海燕, 周微. 一种水稻种植水上浮箱[P]. 湖南: CN207399956U, 2018-05-25.
[22]王杰, 李必湖, 曹瑞, 杨孟, 张海燕, 周微. 一种实验室水稻种植装置[P]. 湖南: CN207340871U, 2018-05-11.
[23]王杰, 李必湖, 曹瑞, 杨孟, 张海燕, 周微. 一种水稻种植用农药喷洒装置[P]. 湖南: CN206994163U, 2018-02-13.
[24]王杰, 李必湖, 曹瑞, 杨孟, 张海燕, 周微. 一种便于收集水稻种植容器[P]. 湖南: CN206993964U, 2018-02-13.
[25]王杰, 李必湖, 曹瑞, 杨孟, 张海燕, 周微. 一种新型水稻苗床肥料撒施器[P]. 湖南: CN206993709U, 2018-02-13.
[26]李必湖. 适宜在淡水水面无土栽培的水稻育种方法[P]. 云南: CN106962164A, 2017-07-21.
[27]李必湖, 祝伟. 一种淡水水面无土栽培水稻装置[P]. 湖南: CN205213687U, 2016-05-11.
[28]李必湖, 祝伟. 一种淡水水面无土栽培水稻装置及其应用[P]. 湖南: CN105432454A, 2016-03-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杂交水稻发源地--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史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发表期刊论文:
[1] 李必湖. 向恩师袁隆平学习[J]. 杂交水稻, 2022, 37 (S1): 181-182.
[2]欧立军, 胡爱生, 李必湖, 陈波. 水上浮床种植水稻的光合特性及生理特点[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2): 127-133.
[3]全妙华, 胡爱生, 欧立军, 胡冬炎, 李必湖. 耕作方式对水稻光合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2, 27 (03): 71-75.
[4]欧立军, 胡爱生, 李必湖. 水上农田水下鱼立体开发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2): 6371-6372+6545.
[5]胡爱生, 洪定国, 胡晋源, 刘巧燕, 李必湖. 共生系统构建的科学与技术[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2): 20-24.
[6]李必湖, 胡爱生, 谢常明. 广义杂交论与产业共生革命的兴起[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2): 25-29.
[7]肖建平, 陈湘国, 李必湖. 杂交稻中优281及其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 (09): 10+13.
[8]贺再新, 孙焕良, 李必湖, 曾晓珊, 李罗先, 贺勇, 孟桂元, 伍波, 朱洁文, 张海星. 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插条长度与成苗率及麻苗素质的相关性[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260-264.
[9]王聪田, 王国槐, 青先国, 李必湖, 郭清泉, 宋克堡, 匡晓东. 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的光合特性初探[J]. 杂交水稻, 2008, (01): 64-67.
[10]王聪田, 王国槐, 青先国, 郭清泉, 宋克堡, 李必湖, 曾存玉. 一个新的水稻黄化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09): 10-13+34.
[11]王聪田, 王国槐, 青先国, 郭清泉, 宋克堡, 李必湖, 严明理. 水稻淡黄叶突变体安农标810S基因表达量的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 2007, (04): 67-70.
[12]向阳,李必湖. 不同基因源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不同遗传背景下F_2育性变化规律的比较研究[J]. 作物研究, 2004, (02): 63-67.
[13]吴厚雄,宁鹏,谢军,肖顺勇,唐显岩,李光清,李必湖. 杂交早籼金优402主要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 2004, (03): 71-72+79.
[14]谢军,李必湖,吴厚雄,宁鹏. 自然生态法鉴定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起点温度的研究[J]. 种子, 2004, (01): 16-17.
[15]李必湖,向阳,张振华. 加入WTO对湖南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S1): 38-40.
[16]李必湖,吴厚雄,徐孟亮,梁满中,张振华,陈良碧.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J]. 作物学报, 2003, (06): 930-936.
[17]吴厚雄,肖辉海,李必湖. 植物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3, (04): 6-9+13.
[18]李必湖,李光清,宁鹏,谢军,唐显岩,吴厚雄. 早籼恢复系402生物学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J]. 作物研究, 2003, (02): 81-83.
[19]李必湖,向阳,余进怀,陈良碧. 水稻不同基因源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F_1育性变化规律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3, (03): 6-9.
[20]李必湖,向阳. 加入WTO对湖南农业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 (03): 197-201.
[21]李必湖,李光清,张德宁,宁鹏,张振华,吴厚雄. 明恢63生物学特性及其组合高产制种技术[J]. 种子, 2003, (02): 58-60.
[22]吴厚雄,李必湖,向阳,梁满中,徐孟亮,陈良碧. 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育性对温、光的反应[J]. 生态学报, 2003, (03): 463-470.
[23]向阳,李必湖,吴厚雄,陈良碧. 光敏、温敏核不育水稻核不育基因等位性及基因对数的研究[J]. 种子, 2002, (04): 37-39.
[24]王付华,李必湖. 不同秧龄移栽对恢复系播始历期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02, (01): 31.
[25]李必湖.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职教发展[J]. 湖南经济, 2001, (08): 52-53.
[26]向阳,李必湖,陈良碧,周建林. 亚种间杂交水稻低结实率的生理原因分析[J]. 作物研究, 2001, (02): 1-4.
[27]邓华凤,李必湖,莆红铁. 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八两优63[J]. 杂交水稻, 2000, (04): 46.
[28]邓华凤,李必湖. 两系杂交早稻八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 1998, (02): 6-8.
[29]唐显岩,李必湖,贾先勇. 优质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优402[J]. 杂交水稻, 1998, (02): 35.
[30]邓华凤,李必湖,刘友芳,舒服,田明喜.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提纯的实践与探讨[J]. 杂交水稻, 1997, (06): 10-12+25.
[31]邓华凤,李必湖,张学政,舒服,龚开伟. 安农810S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 1997, (02): 34-35.
[32]邓华凤,李必湖,周清明. 安农810S所配组合杂种优势观察与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1996, (03): 11-13.
[33]刘爱民,李必湖.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J]. 杂交水稻, 1996, (03): 25-28.
[34]邓华凤,李必湖,刘爱民,周清明.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J]. 作物研究, 1996, (01): 8-11.
[35]李必湖. 双季杂交稻组合配套栽培[J]. 农业科技通讯, 1984, (10): 31.
[36]袁隆平, 李必湖, 尹华奇. 谈谈杂交水稻——对水稻三系的认识[J]. 植物杂志, 1977, (01): 41-42.
[37]李必湖. 我们是怎样研究杂交水稻的[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7, (01): 7-10.
荣誉奖励:
1.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 1978年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
3. 1980年获湖南省重大成果奖。
4. 1981年获国家特等发明奖。
5. 1982年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奖。
6. 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7. 1988年被农业部聘为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8. 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9. 1990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0. 1996年被命名为首届“湖南科技之星”。
11. 1997年度中华农业科教奖。
12. 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3. 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4. 1999年获国家发明奖。
15. 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6. 2002年被授予湖南省首批优秀专家。
17. 2003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8. 2004年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19. 2008年获中华农业英才奖。
20.2018年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
21.2018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一枚。
22.2019年中国老科协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媒体报道:
1 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李必湖 今日科苑 2018-06-20
2 李必湖: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放飞伟大梦想 杨凯 中国高新科技 2018-06-01
3 开拓进取为事业 执着无悔兴教育——记我国著名杂交稻育种专家李必湖 高扬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08-15
4 锐意进取 创新成就未来——记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必湖 高扬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4-08-15
5 发现“野败”的功臣——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必湖研究员 本刊编辑部 农业科技通讯 2008-10-17
6 李必湖 杂交稻育种家的绿色梦想 北京农业 2008-06-15
7 五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第二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李必湖研究员 殷华; 杨冬赓; 韩文龙 世界农业 2008-05-10
8 “野败”:那通往科学高峰的青翠记忆——李必湖与袁隆平的故事 宋秀亮; 邓星煌; 冯菊 民族论坛 2005-10-30
9 一路壮歌响中华——记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安江农校党委书记李必湖 吴传刚 湖南经济 2001-08-08
10 李必湖同志事迹简介 湖南农业 2000-09-15
11 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南下干部佟景凯和两位科学家的故事 刘芝凤 湖南党史 1997-11-20
媒体报道一:
闪光的种子——记湖南省安江农校党委书记李必湖研究员
来源: 光明日报 2000年07月02日
提起杂交水稻,人们就会想起袁隆平。但许多人不知道,1981年,国家向杂交水稻研究者颁发特等发明奖,第一受奖人是袁隆平,第二受奖人便是李必湖。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党委书记、研究员李必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名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七一”前夕,湖南省农业厅党组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农业系统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科技工作者向李必湖同志学习。
5颗金灿灿的杂交种子
提起李必湖对科学的贡献,就要从30年前那5颗种子说起。1964年他在安江农校读书时,袁隆平正起步研究杂交水稻。他被袁隆平选入课题研究小组,从此便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0年,为了突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难关,李必湖第3次奔赴海南。他在三亚南红农场附近的一块沼泽地找到了一大片正抽穗扬花的野生稻。一株三个稻穗雄性异常的野生稻植株,就是他渴望已久的“野败”(雄蕊败育的野生稻)。他小心翼翼地将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脱下衣服包起,带回试验基地。他每天提水浇灌,守株待花,开一朵,就小心地用镊子夹着栽培稻的雄花与之杂交。一连5天,杂交了65朵小花。为防麻雀和田鼠,他把铺盖搬到田边精心呵护,终于收获了5颗金灿灿的杂交种子。
5颗种子改变了世界。“野败”的发现和转育成功,结束了杂交水稻研究徘徊的局面。他无私地把“野败”材料分送给13个省市的科技人员,开始了全国性协作攻关。1973年,终于完成了水稻杂交“三系”配套的创举,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籼型杂交水稻在全国应用推广以来,累计种植面积30亿亩,增产稻谷3500多亿公斤,增纯利逾千亿元,先后被引种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国内外种植的杂交稻,90%以上的组合和面积都是“野败”的细胞质。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李必湖赴美国德克萨斯州传授制种技术。
几十年来,李必湖一刻也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他担任安江杂交水稻研究所所长,与助手一道培育出威优48、威优49、威优402、威优438、金优402、八两优100、安农810S等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稻新组合,在全国15个省区推广,累计种植面积4亿亩,增产稻谷340多亿公斤,创利200多亿元。他指导助手邓华凤成功育成国内外第一个籼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安农S-1”,使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由三系变为两系、品种间优势变为亚种间优势的设想成为现实,继续保持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八五”期间,他和助手共取得9项科研成果。
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安江农业学校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誉:国家级重点中专,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先进单位……李必湖这个党委书记有什么绝招呢?
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管理,锐意改革,全面推行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1988年,他在怀化市桐木乡建立起学校第一个科教兴农示范基地。他为农民讲课,现场传授技术。3年时间,先后组织专业教师举办技术培训班98期,培训农民6400多人次。国务委员陈俊生称赞安江农校的经验代表了我国农业中专和农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他带领师生在洪江、靖州、芷江、中方等县市的10多个乡镇建立杂交水稻新组合制种及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多年来学校既为国家输送了尖端科学家,也为农村培养了1万多名实用人才,取得43项科技成果,其中8项次获国家级奖励,28项次获省部级奖励。安江农校成为全国农校一颗最亮的星。
“向我看齐”是李必湖的座右铭。1996年7月,沅江涨大水。7月16日,正在怀化开会的李必湖立即往回赶。但洪水已阻断了交通,他毫不退缩,一共转了7次车,3趟船,赶回学校部署抢险。17日清晨,洪水闯进了李树林等26户教职工的家。李必湖带领大家抢救财物。上午10点,洪水向学校杂交水稻研究所进逼,70公斤一包的种子李必湖扛起就跑,他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在校的教职工还有附近的农民都默默投入了战斗,6万公斤优质杂交水稻种子终于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中午,李必湖又去抢救学校图书馆。下午,他挨家挨户视察,可他的家早已浸泡在洪水之中。
李必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周围的人。芷江侗族自治县罗旧镇党委副书记周代岳就深有体会——李必湖是著名科学家,可一点架子也没有,像个农民。我和他一起在农民家住了3晚,彻夜交谈。他问我,如今的农民,与60年代有什么不同。我说没以前听话了,过去干部威信高,现在农民不买我们的账。他说:“这要具体分析。时代在变化,农民比以前更有思想,当然也有落后面。但农民最讲实际,如果我们改变作风,真正为农民着想,农民会买我们的账的。”这一年,农民制种获得了丰收,每亩收入比往年增加500元。农民好高兴,主动要求今年继续制种。白石坡村因变压器发生纠纷,一个组把另一个组的电线杆拔掉了。电停了一年,我们几次调解不好。我也曾想亲自帮群众架电线杆,但作为书记,拉不下这个面子。李必湖的言行打动了我。以他为榜样,我带领6个乡、村干部,为农民架好了7根电线杆。电通了,纠纷摆平了,农民该上交的任务第二天就完成了。不是农民不听话,而是我们的话没说到农民的心里去。李必湖给我的启发是:行动才是最重要的,种子自己不说话。
科技人员的一面旗帜
李必湖书记家门口贴着一幅对联:“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信马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人(横批)。”农校高级讲师王聪田说;“如今的对联大多是财源茂盛恭喜发财之类,我经过李书记家门口,却被这幅对联深深震撼了。”
“共产党人”对联就是李必湖人格的写照。他无私,带领助手完成许多成果,报奖时,助手把李必湖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他都悄悄把自己的名字移到后面;学校出台《精神文明奖惩办法》,规定教师在外获奖,学校给予对等奖励,已有70多人次获得了奖励,而唯独李必湖“违反规定”,拒绝奖励自己,拒奖金额达6万多元;他廉洁,不用公车办私事,即便是送女儿看病,也自觉交用车费。学校搞基建、招生,有人送红包、礼品,他一律拒绝,回绝不了的,就上交纪委。榜样的力量无穷,学校近年招生数千人,无一人向家长索要红包。他的住房是70年代的砖瓦结构平房,多处漏雨。省农业厅拨2万元给他维修住房,李必湖却将这笔钱“挪用”到了其他教师的房屋上。
家在洪江市熟坪乡的安江农校99级学生谢桥生,家里4口人,3个是残疾。21岁的姐姐瘫痪在床21年了,家里很穷。可是去年8月出现了转机:“那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揭开锅盖看,还喂我姐姐吃饭,我爹娘一个劲地说脏、脏,他好像没有听见。想起以前有人进我家捂鼻子的情形,我鼻子一酸想哭。他就是李必湖。李书记问我想不想读书。我说想是想就是没有钱。他说,来我们安江农校读书吧!你情况特殊,我们争取免掉你的学费。我成了全校第一个学费全免的学生。今年春天,李书记又一次来我家指导制种。听说我家没有钱买肥料,他掏出200块钱给我爹救急。现在我家的田里长满了绿色的秧苗,我们一家有希望了。”
学校的教职工生病住院,李必湖总是亲自去探望。学校守传达室的仲兆基是个孤老,李必湖家里有好菜就送给老人尝,上门与老人聊天,生病时,更是照顾入微。家庭屡遭不幸的高级讲师郭钟灵,受到李必湖的关怀和资助,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她至今还保留着解决媳妇、孙子城市户口的报告草稿,因为上面有李书记精心修改的笔迹。记者粗略统计,几年来他个人资助困难户的金额有12000元。
李必湖除了学校的工作,还兼任怀化市科协主席、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可他总是超负荷地工作。去年4月的一天,李必湖带病来到怀化市鹤城区清水井村,为农民讲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硬撑着讲完课,回答完农民的所有问题,被送进医院时,体温已高达39度。今年五一节,人们忙着去旅游,李必湖却背着10斤优质稻种,坐火车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甘溪乡洞雷村。他在洞雷村“旅游”了3天,分析了当地的自然条件,与村干部一起制定了调整产业结构,科技脱贫的3年规划。
十多年来,李必湖为13个县市,32个乡镇,98个村庄的农民义务讲课150多场,听课人数达24000人。在他和学校的帮助指导下,20万农民脱贫致富。怀化市科协副主席赵宪光说:“李必湖担任科协主席15年,特别重视农村科普工作,他撰写科普文章,组织科普巡回报告团,带领科协干部在芷江县碧河村办点,推广栽培金秋梨。我们把他看作是科技人员的一面旗帜。”
记者与李必湖交谈,印象最深的是这几句话:“我与种子打了几十年交道。我对种子和土壤有特殊感情。我们共产党人就好比是种子呐!”
媒体报道二:
双手捧出稻花香——记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必湖研究员
在李必湖自家门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下联“坚信马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横批——共产党人。
熟悉他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这的确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几十年来,他为我国水稻育种事业的发展,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双手捧出了稻花香!
投身科研,他是埋头苦干的实践者
李必湖,1946年出生在湖南沅陵的大山深处。“野菜野果当杂粮,红薯要当半年粮”的困窘日子,让李必湖很小就树立起了人生理想——“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
有了目标之后,李必湖全力以赴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披沙拣金,汲取营养。1964年,他考取了湖南安江农业学校。两年后,因表现突出留校工作。当时,袁隆平刚开始搞杂交水稻研究,李必湖便作为他的主要助手开始了圆梦之路。
上世纪70年代前,我国水稻的平均产量不到4.5吨/公顷。要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选育水稻优质良种迫在眉睫。为找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理想不育系、保持系,李必湖常年南繁北育,风餐露宿……
直到1970年,李必湖终于在三亚南红农场附近的一块沼泽地找到了一大片正在抽穗扬花的野生稻。终于,他找到了野生稻雄花不育株——“野败”。他兴奋地将稻株连根带泥,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用自己的衣服包着,搬回了实验基地。从此,他每天细心呵护,精心培育,直到收获了5颗金灿灿的种子。
5颗种子改变了全世界。“野败”的发现和转育成功,为攻克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保持系难关打开了突破口。1973年秋实现“三系”配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1976年,这一成果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目前,国内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占水稻播种面积的50%,增产稻谷约占总产的60%。全世界有23个国家和地区引种了杂交水稻。其中,90%以上的组合是“野败”细胞质。
荣誉接踵而至。1981年,李必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的籼型杂交水稻项目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
然而,李必湖没有就此停下奋进的脚步,而是向更高更远处奋力地走去。八五期间,他协助袁隆平院士主持杂交水稻研究工作,指导助手培育出威、汕优16,威优38,威优48,湘优102,威、金优402,威、金优191,汕优230等20多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南方稻区推广0.3亿公顷,增产稻谷400多万公斤,增利税287亿元。
作为一项中国转让的农业技术,杂交水稻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1987年,李必湖应邀赴美得克萨斯农场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在全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取得母本亩产130公斤的好结果,使美方坚定了发展杂交稻的信心,对杂交水稻技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1988年,李必湖指导助手邓华凤研究出国内第一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一1,使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由三系变二系、品种间优势变亚种间优势利用的设想变成现实,保持了杂交稻研究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良种培育出来还不算完,李必湖的目标是让贫困农民掌握知识和技术,早日脱贫致富。他积极行动,先后在湖南省10多个乡镇,建立起杂交水稻新组合制种及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现场教学,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在科研工作中,李必湖是一位扎扎实实的实践者。
服务农业,他是科技人员的一面旗
投身农业,服务农业发展,这是李必湖一直努力的方向。
他按照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在怀化市中方县桐木乡创办了学校第一个科教兴农示范基地,三年多时间里,累计推广科技项目15个,办培训班98期,印发资料34560份,全乡增产粮食326万公斤,增收利税329万元。后来,该基地被列入国家农科教结合试验示范区,安江农校亦成为全国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学校。
多年来,李必湖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学科研并举,科、科、推相结合,既为国家输送了尖端科学家,也为农村培养了1万多名实用人才,取得43项科技成果,其中8项次获国家级奖励,28项次获省部级奖励。期间,数不清的荣誉纷至沓来:国家级重点中专,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先进单位……
扎根科研,积极服务农业发展,李必湖是科技人员的一面旗。
鞠躬尽瘁,他是不折不扣的共产党员
多年来,李必湖为13个县市,32个乡镇,98个村庄的农民义务讲课150多场,听课人数达24000人。在他和学校的帮助指导下,20万农民脱贫致富,农民群众称其为“财神爷”。
“李必湖担任科协主席15年,特别重视农村科普工作,他撰写科普文章,组织科普巡回报告团,带领科协干部在芷江县碧河村办点,推广栽培金秋梨。我们把他看作是科技人员的一面旗帜。”怀化市科协副主席赵宪光这样评价李必湖。
的确,李必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是共产党员当中的典范:他无私奉献,不计名利,总是把科研成果更多地归功于自己的伙伴;他公正廉洁,心系群众,用自己的奖金为教师维修房屋;他敢作表率,带领教师职工同心协力面对困难,及时帮助有苦难的同志;他关怀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然而,谁知道,李必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多年,还常常超负荷地工作。去年4月的一天,李必湖带病来到怀化市鹤城区清水井村,为农民讲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硬撑着讲完课,回答完农民的所有问题,被送进医院时,体温已高达39度;2000年的“五一”劳动节,人们忙着去旅游,李必湖却背着10斤优质稻种,坐火车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甘溪乡洞雷村。“旅游”的3天中,他分析了当地的自然条件,与村干部一起制定了调整产业结构,科技脱贫的3年规划……
走到哪里,就工作到哪里;走到哪里,都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人。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共产党员——李必湖。
5粒种子改变世界,李必湖曾与袁隆平一道创造了中国杂交水稻的辉煌;心系百姓,服务农业,李必湖一定会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创造出更加动人的篇章!
李必湖科研成果获奖情况(部分)
1978年,“籼型杂交水稻”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V20A、二九南A”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
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家特等发明奖(排名第二);
1982年,“湘优102”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奖;
1998年,“籼型杂交早稻威优402的选育与应用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安农S一1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安农S一1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研究”获国家发明奖;
1980年,“籼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获湖商省重大成果奖;
2003年“金优402的选育及应用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家简介
李必湖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湖南沅陵县人,土家族。1946年5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1976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育种和推广工作,历任安江农业学校技术员,怀化地区科协副主席,安江农业学校(今怀化职业学院)副校长、校长,怀化职业学院院长,杂交水稻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员。
1970年在海南岛发现雄花败育的普通野生稻,为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做出了重要贡献。1973年,与袁隆平等一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1981年,荣获国家发明奖特等奖。撰有《我们是怎样研究杂交水稻的》、《杂交水稻组合配套栽培技术》等论文。“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科技之星,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出处:《科学中国人》2010年第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