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邹德海,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畜牧师,现任江苏省滨海县科学技术局协理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会员,世界杰出华人协会会员,同时受聘担任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研究所终生高级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和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邹德海197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先后任技术员、股长、副乡长、乡长和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和副书记、协理员等职,此间还担任过中外合资企业总经理和董事长职务。
邹德海一贯崇尚好学多知,力行务实求真,勇于攻关排难,努力探索创新,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20多年来先后发表过20多篇管理创新、经济研究和政治学术论文,荣获多项全国管理创新研究和学术成果奖。被《人民日报》出版社编入《中国世纪专家》,人事部编入《中国专家大辞典》,《新华日报》亦作了报道,2008年入编《大众科技报社》编着的《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人才苑》,2010年第1期《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当代科学人栏目作了介绍。其主要研究与创新成果如下:
1989年任滨海县北坍乡乡长期间,在国内首次采用“双向选择法”,解决了基层畜牧兽医服务工作长期存在的矛盾怪圈。其经验文章《完善承包责任制、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北坍乡畜牧业实行双向选择承包制》,发表于《新华日报》(1989.11.8),该报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北坍乡经验的启示》,江苏省农林厅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该经验还为诸多领域和行业管理中的“双向选择”方法提供了范本,起到了先导作用。
1994年在县多管局工作期间,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工作思考,在《农业经济问题》杂志(1994.11)、《江苏农村经济》杂志(1994.12)上发表了《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振兴欠发达地区经济》和《农村多种经营产业的科学发展》一文,并被编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等图书。文章提出“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 等观点,从理论上解决了农村多种经营产业的科学发展向题,并对其它产业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1998年7月撰写《村级规模改革设想》一文,同年9月被盐城市科技信息网采用,并于1999年3月3日在《农民日报》上发表。文章针对当时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的诸多结构性矛盾,提出对行政村进行区划调整,扩大村的规模,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管理、公益事业投资、行政管理等成本效益。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关于并村的理论文章,成为各地开展村级规模调整工作的指导文献。该报摘编刘坚成预言,这篇文章可能会对中国农村改革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文章发表后不久,沿海各省即出现了行政村规模改革浪潮。若全国行政村规模调整结束,可减少数十万个村,每年节省各种成本开支上百亿元。由于该文的重大社会价值,被评为全国新时期人文科学创新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
1999年5月5日应约在《农民日报》上发表《科学指导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一文,文章着重从价值观层面上对农村存在的诸类问题阐述了意见,该文亦获得多项全国论文成果奖。
2001年6月初根据对全国工业形势的分析,建议县委县政府釆用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快速突破的发展方略。即利用独特海域优势,发展化工经济园区。对污染企业实行“集中布局、集中储污、集中治理、集中排放”,并为各地污染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经验。该建议被县委县政府迅速采纳。目前园区规模达三十多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37多家,总投资70多亿元, 2009年园区实现总产值72亿元,税收5。2亿元,成为全县经济的火车头。被国家化工部认定为全国最具投机价值的十大化工园区之一。
2000—2001年在对农村科技管理期间,提出要实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问题,为农业技术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奠定基础,并认真指导全县乡镇按标准化细则组织实施,这一经验被盐城市主管局行文推广。
2002年初撰写《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应对农业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一文.发表于《人文科学》杂志(2003.1).文章对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的现状、意义、实现形式、发展依托及实施步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大胆地阐述。
2004年1月撰写《借鉴市场规则,改革公务人员管理机制》一文,并于4月24日在中国管科院学术委员会学术成果交流会议上(哈尔滨)交流发言。文中的“借鉴需求法则,改革总量编制机制”、“引入竞争规则,改革选择淘汰机制”、“采用系统分离规则,改革执行与监督机制”和“实行法制规则,改革人治化运作机制”等方面的论述,受到与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并入选《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一书。
2005年2月撰写了《把社区化作为农村基本建设的永恒目标》一文,在《农民日报》(2005.5.7)和《国际学术交流》(2005.7)杂志上发表。文章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村基本建设现状,提出把社区化作为下阶段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发展建设目标的理论。文章对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战略价值作了详尽论述,并就实施条件、规划布局及规模、社区设计、推进措施与实施步骤等提出了可操作意见,为国家制定现阶段农村改革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化建设试点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同时,邹德海还撰写了《新时期怎样调动部下的积极性》、《略论新时期对部下的选择》等政治学术文章,在《行政杂志》(92.5.6)、《江苏组织工作》(91)和《领导科学报》(95.6.17)等刊物上发表。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现代经济与行政管理。
科研成果:
1989年任滨海县北坍乡乡长期间,在国内首次采用“双向选择法”,解决了基层畜牧兽医服务工作长期存在的矛盾,其经验文章《完善承包责任制、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北坍乡畜牧业实行双向选择承包制》,发表于《新华日报》(1989.11.8),该报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北坍乡经验的启示》,江苏省农林厅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该经验还为诸多领域和行业管理中的“双向选择”方法提供了范本,起到了先导作用。
1994年在县多管局工作期间,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工作思考,在《农业经济问题》杂志(1994.11)、振兴欠发达地区经济》《江苏农村经济》杂志(1994.12)上发表了《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一文,并被编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等图书。文章提出“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观点,在理论上解决了农村多种经营产业的科学发展问题,并对其他产业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1998年 7月撰写《村级规模改革设想》一文,同年 9月被盐城市科技信息网采用,并于 1999年3月 3日在《农民日报》上发表。文章针对当时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的诸多结构性矛盾,提出对行政村进行区划调整,扩大村的规模,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管理、公益事业投资、行政管理等成本效益。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关于并村的理论文章,成为各地开展村级规模调整工作的指导文献。该报摘编刘坚成预言,这篇文章可能会对中国农村改革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文章发表后不久,沿海各省即出现了并村浪潮。若全国行政村调整工作结束,可减少数十万个村,每年节省各种成本开支上百亿元。由于该文的重大社会价值,被评为全国新时期人文科学创新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
1999年 5月 5日应约在《农民日报》上发表《科学指导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一文,文章着重从价值标准上对农村存在的诸类问题阐述了意见,该文亦获得多项全国论文成果奖。
2000—2001年在分管农村科技工作期间,提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要实现标准化问题,为农业技术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奠定基础,并认真指导全县乡镇按标准化细则组织实施,这一经验被盐城市主管局行文推广。
2001年 6月初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建议县委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快速突破。即利用独特海域优势,发展化工经济园区。对污染企业实行“集中布局、集中储污、集中治理、集中排放”,并为各地污染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经验。该建议被县委、政府迅速采纳。目前园区规模已达十多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上百家,总投资近数十亿元,成为全县经济的火车头,被国家化工部认定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化工园区之一。
2002年初撰写《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应对农业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一文,发表于《人文科学》杂志(2003.1),文章对农民组织化的现状、意义、实现形式、依托及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大胆地阐述。
2004年 1月撰写《借鉴市场规则,改革公务人员管理机制》一文,并于 4月 24日在中国管科院学术委员会学术成果交流会议上(哈尔滨)交流发言。文中的“借鉴需求法则,改革总量编制机制”、“引入竞争规则,改革选择淘汰机制”、“采用系统分离规则,改革执行与监督机制”和“实行法制规则,改革人治化运作机制”等方面的论述,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并入选《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一书。
2005年 2月撰写了《把社区化作为农村基本建设的永恒目标》一文,在《农民日报》(2005.5.7)和《国际学术交流》(2005.7)杂志上发表。文章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村基本建设现状,提出把社区化作为新农村基本建设发展方向的理论,对实施农村社区化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战略价值作了详尽论述,并就实施条件、规划布局及规模、社区设计、推进措施与实施步骤等提出了可操作意见,为国家制定现阶段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