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尹光华,男,1972年6月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辽宁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任主任助理和学术秘书。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长期从事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方面的研究工作。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副主编出版著作2部,参编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2项授权),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年9月——1995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7月,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获硕士学位。 
2001年7月——2005年7月,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获博士学位。 
2005年12月——2008年2月,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 
1995-07--1996-08 甘肃省永昌县农业局 技术干部。 
1999年7月——2011年7月,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2011-8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兼职:  
1、中国农业水土工程学会会员。 
2、中国作物学会会员。 
3、辽宁省土壤学会理事。 
4、《中国海洋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刊物的审稿人。   
 人才培养: 
  
  主讲课程:  
生态学、 土壤学。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71300-生态学 
 090301-土壤学 
 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招生方向 
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机理及其调控 
 农业节水新型产品的研制 
 作物高效用水调控技术;作物光合作用调控技术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亢振军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沈业杰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佟娜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现指导学生 
郝亮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丛培飞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李文惠  硕士研究生  071012-生态学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农田水循环和作物高产栽培。   
 主要研究方向: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理论与调控技术研究,微灌设备的研制。 
 
  承担的科研情况: 
 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行业(农业)专项课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课题、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环渤海辽西玉米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2017),第1主持人。 
 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课题“东北半干旱地区主要农作物微灌节水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与应用”(2013—2017),第1主持人。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春玉米水肥一体化研究”(2013—2017),第1主持人。 
4.花生液膜节水增产技术集成模式核心示范,主持,其他级,2011-01--2011-12。 
5.春玉米节水高产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创新,主持,国家级,2011-01--2015-12。 
6.水分与养分亏缺对密植高产玉米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主持,省级,2010-01--2011-12。  
7.工厂化治沙关键技术及复层栽植模式研究,参与,市地级,2009-01--2011-12。  
8.辽河平原滨海与内陆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主持,国家级,2009-01--2013-12。  
9.农业旱作节水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主持,省级,2008-01--2011-12。  
  科研成果: 
 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1项。 
 1 节水栽培与灌溉技术 刘作新;尹光华;蔡崇光;张玉龙;李桂芳;王友芬;张旭东;谭国栋;王振营;孙仕军;高鹏;于广星;黄毅;裴泽莲;代贵金;姜洋;郑昭佩;杨丽娟;梁海军;姚志刚;高军侠;侯守贵;舒乔生;尤晓东;唐力生;孟维忠;杜尧东;诸葛玉平;孙敏章;王建;魏义长;王志玉;李春龙;向晓明;张坚强;宫辛玲等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5 
 2 低山丘陵半干旱地区农林业持续发展与综合治理研究 刘作新;王建;庄季屏;曹同;杜尧东;郑昭佩;蔡崇光;尹光华;肇恒哲;于海清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0 
 3 低山丘陵半干旱地区农林业持续发展与综合治理研究 刘作新;王建;庄季屏;万毅成;郑昭佩;蔡崇光;曹同;尹光华;李桂芳;杜尧东;雷启迪;肇恒哲;于海请;张志学;廉鸿志;王仕新;张璐;张国枢;崔剑波;唐力生;向晓明;李法云;孙中和;李哲;丁世同;董海涛;廉树华;王俊峰;逄赢;郭浩;杨毅敏;薛大新;于永祥;张兆峰;陆宪明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1 
 4 沈阳地区农业节水战略与节水技术体系研究 刘作新;张坚强;高鹏;尹光华;王树雨;蔡崇光;刘长胜;魏义长;王志玉;郑红颖;刘素君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1 
  发明专利: 
 1 一种玉米滴灌可溶性肥 尹光华;谷健;黄鹏飞;郭金路;王晓东;李经纬;薄琳;叶云雪;杨志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5-12-31 2017-07-07  
2 一种玉米滴灌装置 谷健;尹光华;黄鹏飞;郭金路;王晓东;李经纬;薄琳;叶云雪;杨志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5-12-31 2017-07-07 
 3 一种玉米浅掩式地表滴灌装置 谷健;尹光华;郭金路;费振敏;胡波;刘莉;张洪文;刘玉成;张晓红;韩彦红;李墨染;高庆新;宝琴;李伟;杨阳;于久全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6-12-12 2017-06-30 
 4 一种风沙半干旱区玉米防蚀微地形模型 尹光华;谷健;费振敏;胡波;刘莉;张洪文;刘玉成;张晓红;韩彦红;李墨染;高庆新;宝琴;李伟;杨阳;于久全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6-12-12 2017-06-16 
 5 一种耐热黑砂烹饪器及其制备工艺方法 鲍正山;尹光华;陈勇 四川省庄王黑砂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09-28 2017-03-29 
 6 一种田间玉米地下滴灌装置 谷健;尹光华;李文惠;黄鹏飞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4-12-29 2016-07-27 
 7 一种玉米交替地下滴灌装置 谷健;尹光华;黄鹏飞;郭金路;王晓东;李经纬;薄琳;叶云雪;杨志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5-12-31 2016-06-01 
 8 一种水土保持型可降解液态地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尹光华;周晓乐;王维;张成文;宋国献;邓首春;孙仕军;梁文举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4-06-17 2015-12-30 
 9 田间玉米地下滴灌装置 谷健;尹光华;李文惠;黄鹏飞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4-12-29 2015-06-03 
 10 一种田间地下滴灌带铺设装置 尹光华;谷健;尤晓东;李文惠;张旭东;黄鹏飞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4-12-29 2015-06-03 
 11 一种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尹光华;郝亮;谷健;刘作新;孙毅;丛培飞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2-12-14 2014-06-18 
 12 一种可降解粉剂地膜的搅拌装置及方法 尹光华;张雷;侯有信;佟娜;刘作新;谷健;郝亮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1-11-11 2013-05-15 
 13 一种可降解液态地膜的田间机械化施用方法 尹光华;侯有信;张雷;刘作新;佟娜;郝亮;谷健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1-11-11 2013-05-15 
 14 一种用于烟草薄片线搅拌器的刮刀清理装置 刘沪明;刘银初;丁文彬;曾海苓;尹光华;胡晓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卷烟厂 中国专利 2012-07-19 2013-01-09 
 15 一种新型微灌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刘作新;王振营;袁枫;尹光华;张法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巍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0-12-29 2012-07-11 
 16 一种可降解粉剂地膜的搅拌装置 尹光华;张雷;侯有信;佟娜;刘作新;谷健;郝亮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1-11-11 2012-07-11 
 17 一种钢架结构大棚,专利号: 201010619934.50  尹光华;张法升;刘作新;亢振军;王振营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0-12-31 2012-07-04 
 18 一种新型微灌带,实用新型,专利号:201020686454.60  王振营;刘作新;袁枫;徐其军;尹光华;张法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巍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0-12-29 2011-09-21 
 19 一种田地试验小区土壤隔水的方法,专利号:200910188040.2   尹光华;张法升;刘作新;亢振军;王振营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9-12-30 2011-07-06 
 20 一种多通道数据采集控制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号:201020689153.90  王振营;刘作新;袁枫;孙文强;尹光华;张法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巍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0-12-29 2011-06-29 
 21 一种农田节水灌溉的实施方法,专利号:200910188040  刘作新;张法升;尹光华;王振营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9-10-23 2011-05-04 
 22 多用途土壤样品采集装置 王振营;刘作新;曲威;张法升;尹光华;王月;刘兴斌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9-07-02 2010-03-03 
 23 原状土柱采集组合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820231884.1 王振营;刘作新;尹光华;刘兴斌;张颖;苗永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8-12-19 2009-09-16 
 24 将附加内容插入视频的方法和装置 尹光华;徐常胜;林如晖;余新国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中国专利 2005-08-01 2006-02-01 
 25 一种微重力渗灌管及其制备工艺和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专利号:ZL03111403.2   蔡崇光;刘作新;尹光华;李桂芳;王振营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3-04-09 2004-10-13 
 26 一种营养型土壤保湿剂及其配制方法 刘作新;王振营;赵京考;王志玉;蔡崇光;;李桂芳;尹光华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3-03-19 2004-09-29  
备注:按照专利名称 发明人 申请人 数据库 申请日 公开日排序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50余篇。副主编出版著作2部,参编4部。 
  发表中文论文: 
 1 不同性能液态地膜对盆栽花生土壤增温保水和增产量的效应 孙仕军; 陈志君; 王维; 夏桂敏; 尹光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10-15 
 2 辽西半干旱区浅埋式滴灌对春玉米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金路; 谷健; 尹光华; 李雪 生态学杂志 2017-09-15 
 3 基于CROPWAT模型的阜新地区春玉米灌溉制度的确定 郭金路; 尹光华; 谷健; 刘作新 生态学杂志 2016-10-20 13:19 
 4 液态地膜覆盖影响土表蒸发过程的机理研究 谷健; 尹光华; 郝亮; 李文惠; 黄鹏飞 土壤 2016-06-15 
 5 交替地下滴灌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鹏飞; 尹光华; 谷健; 刘作新; 郭金路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6-03 15:12 
 6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文惠; 尹光华; 谷健; 黄鹏飞; 贾兆宾 生态学杂志 2015-12-15 
 7 液态地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尹光华; 谷健; 郝亮; 王维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6-15 
 8 液态地膜拉伸强度和透湿性的试验研究 王维; 尹光华; 孙仕军; 李文惠; 许志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12-15 
 9 留茬和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风蚀量的影响 丛培飞; 尹光华; 谷健; 李文惠; 黄鹏飞 生态学杂志 2014-07-22 09:40 
 10 液态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尹光华; 郝亮; 赵永红; 谷健; 刘作新 生态学杂志 2013-06-15 
 11 不同材料膜覆盖对地温和花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尹光华; 佟娜; 郝亮; 谷建; 刘作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11-10 
 12 不同材料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尹光华; 佟娜; 郝亮; 谷健; 刘作新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8-15 
 13 玉米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及品种筛选 沈业杰;尹光华;佟娜;张法升;谷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4-15 
 14 东北地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水分的影响 孙仕军; 闫瀛; 张旭东; 王铁良; 尹光华 玉米科学 2011-04-15 
 15 辽西半干旱区抗旱高产玉米品种筛选 尹光华; 沈业杰; 亢振军; 张法升; 刘作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1-05 
 16 玉米品种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尹光华; 沈业杰; 张颖; 张法升; 刘作新 华北农学报 2010-12-28 
 17 辽西半干旱区春玉米节水高产技术集成模式研究 尹光华; 沈业杰; 张法升; 佟娜; 刘作新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2-05 
 18 基于CROPWAT对玉米产量与水分关系的研究 亢振军;尹光华;刘作新;张法升;关莉 玉米科学 2010-10-15 
 19 辽西玉米需水规律及灌溉预报研究 亢振军;尹光华;刘作新;张法升;沈业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9-15 
 20 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格局反演 张法升; 曲威; 尹光华; 刘作新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4-15 
 21 CMC聚合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刘作新;曲威;苗永刚;王振营;尹光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09-15 
 22 改性玉米秸秆制备农用保水剂及其性能研究 苗永刚; 刘作新; 尹光华; 王振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03-10 
 23 植物纤维地膜的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效应 李文军; 刘作新; 舒乔生; 尹光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11-10 
 24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有限补灌制度研究初探 王玉民; 尹光华; 王瑄; 吴高伟 现代农业科学 2008-09-10 
 25 四种不同类型土壤保水剂保水性能的比较 宫辛玲; 高军侠; 尹光华; 张自坤; 刘作新 生态学杂志 2008-04-15 
 26 土壤保水剂与氮肥的互作效应研究 宫辛玲; 刘作新; 尹光华; 舒乔生; 李桂芳 农业工程学报 2008-01-15 
 27 辽西半干旱区春玉米有限补灌制度研究 尹光华; 刘作新; 张自坤; 李文军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7-12-20 
 28 中国北方半干旱区机械化坐水种技术研究 尹光华; 陈温福; 刘作新; 张旭东; 张和喜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03-30 
 29 风沙半干旱区春玉米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初报 尹光华; 陈温福; 刘作新; 舒乔生; 张自坤 玉米科学 2007-02-15 
 30 东北丘陵半干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比较 张和喜; 迟道才; 尹光华; 刘作新; 王晓瑜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1-30 
 31 土壤含水量对玉米出苗率及苗期生长的影响 侯玉虹; 尹光华; 刘作新; 刘恩才; 侯立白 安徽农学通报 2007-01-10 
 32 橡塑渗灌管渗水性能实验研究 梁海军; 刘作新; 舒乔生; 尹光华; 李桂芳 农业工程学报 2006-07-30 
 33 土壤底墒与苗期灌溉量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侯玉虹; 尹光华; 刘作新; 刘恩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07-10 
 34 作物需水耗水规律的研究进展 张和喜; 迟道才; 刘作新; 尹光华; 刘伟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06-03-10 
 35 水肥耦合条件下春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 尹光华; 刘作新; 陈温福; 蔡崇光; 李桂芳 兰州大学学报 2006-02-28 
 36 辽西半干旱区春小麦氮磷水耦合产量效应研究 尹光华; 刘作新; 李桂芳; 梁海军; 蔡崇光 农业工程学报 2005-01-30 
 37 水肥耦合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尹光华; 刘作新; 李桂芳; 梁海军; 蔡崇光 水土保持学报 2004-12-28 
 38 辽西半干旱区褐土涌流畦灌的节水效果 刘作新; 尹光华; 李桂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12-25 
 39 旱地春小麦集雨补灌增产机制初探 尹光华; 蔺海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06-30 
 40 旱农区不同种植模式作物最佳补灌时期和适宜补灌量研究 尹光华; 刘作新; 蔺海明; 张志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03-30 
 41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春小麦田水肥耦合作用的初步研究 刘作新; 尹光华; 孙中和; 杨玉兰; 周海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09-30  
 发表会议论文:  
1 辽西半干旱区褐土涌流畦灌的节水效果 刘作新; 尹光华; 李桂芳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6-30   
 荣誉奖励: 
  
 1. 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7). 第5获奖人。 
 2. 节水栽培与灌溉技术研究.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11). 第2获奖人。 
 3.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农林业持续发展与综合治理研究. 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11). 第8获奖人。 
 4. 玉米早衰原因及防控技术研究. 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7). 第7获奖人。 
 5. 沈阳地区农业节水战略与节水技术体系研究. 沈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9). 第4获奖人。 
 6.生物降解液态地膜的研制与应用. 朝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6),第3获奖人。 
 7.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