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朱启升,男,1952年生,二级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农学系,分配到安徽农科院进行杂交水稻育种至今,历任助理秘书、农场场长、杂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职务。主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曾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部长江流域(安徽)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安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十五杂交水稻攻关项目首席专家。2012年退休后在安徽农科院水稻所抗旱课题组继续抗旱育种。

“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承担安徽省科委攻关项目,均为杂交中籼主持人。“十五”期间承担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优质、超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项目的首席专家。育成“皖稻29、31、35、47、49、53、59、81、99、121、123和绿旱一号”等20多个组合(系)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审定。其中“皖稻29” 和“皖稻59”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最近育成的拥有农作物品种权保护品种有:绿稻24、K优绿36、绿优一号、绿旱一号、绿三A等,尚有四个品种和绿102S、绿敏S正在申报品种权保护。

在日本留学期间构思,回国后实施的与哈尔滨工大共同研究成功的“8%扑虱灵农药水面扩散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998年获“中国高等院校十大科技进展”奖,1999年分别获中国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进而研究成功的“新型农药水面扩散剂的研究”成果被誉为“农药剂型上的革命”。用此项技术研制成功的“吡虫啉水面扩散剂”“苄嘧磺隆水面扩散剂”“稻瘟灵水面扩散剂”均获“三证”,并相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首次提出将水稻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中去,以培育能混播制种,适宜机械化操作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的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首次提出将耐旱力极强的“空心莲子草”整体DNA导入水稻,培育水旱两用稻的设想,已经育成耐旱力较强,品质优良,丰产性好,亩产可达700公斤以上的“水旱兼用傻瓜稻”绿旱一号通过国家审定。

曾为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客座研究员,中美水稻技术合作研究(安徽)中心主任。与国际水稻所、美国水稻技术公司、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农工大、玉川大学、日本国家农业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及浙江省农科院等国内外大学、科研单位进行过或正在进行合作研究和培养人才。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4年进入安徽农学院农学系学习,担任班级劳动委员。

1977年9月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分配到安徽农科院进行杂交水稻育种。

199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和日本农业研究中心学习水稻抗逆育种。

1994年回国主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至今。

社会兼职:

1、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客座研究员。

2、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3、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4、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5、亚太地区育种协会会员。

6、《安徽农业科学》编委。

7、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党风政风督察员。

8、安徽省监察厅特聘监察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杂交籼稻育种、绿色超级稻育种及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创新。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承担安徽省科委攻关项目,均为杂交中籼主持人。 “十·五”期间承担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优质、超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项目的首席专家。现承担国家“863”子课题和安徽省重大攻关课题等多项。

科研成果: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育成“皖稻29、31、35、47、49、53、59、81、99、121、123、绿旱一号、明两优6号”十三个组合(系)通过省级以上审定。

1、“皖稻29(协优78039)”,1995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由国家科委颁发“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证书”;

2、“皖稻47(351A/制选)”,为安徽省“八.五”科技攻关突破性成果,使我国双季杂交早籼的种植区域向北推移一个纬度;

3、“皖稻59(协优57)”,1998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8%扑虱灵农药水面扩散剂”,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奖、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明专利:

1 一种直播稻碗型植株的培育方法 王士梅;朱启升;陈秀晨;朱静波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6-03-23 2016-06-15

2 一种两系法杂交节水抗旱稻的培育方法 王士梅;朱启升;向成斌 王士梅;朱启升;向成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3-07-25 2015-02-11

3 一种适于安全高效机械化制种的杂交水稻品种选育及生产方法 杨剑波;倪金龙;宋丰顺;陆徐忠;倪大虎;朱启升;陈金节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3-10-21 2014-01-22

4 一种集合抛秧和直播技术实现杂交稻机械化制种的生产方法 杨剑波;宋丰顺;倪大虎;倪金龙;易保兵;朱启升;张德文;陆徐忠;杨亚春;魏鹏程;李莉;汪秀峰;李浩;马卉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3-10-21 2014-01-08

5 一种机械化生产水稻种子的生产方法 朱启升;杨前进;张德文;王士梅;汪婉琳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10-07-28 2012-02-08

6 含除草剂敏感基因的水稻恢复系的制备方法 朱启升 朱启升 中国专利 2000-04-17 2001-10-24

7 一种吡虫啉农药制剂 朱启升;范小林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 中国专利 2000-04-17 2001-10-24

8 一种扑虱农药制剂 朱启升;范小林 朱启升;范小林 中国专利 2000-04-07 2001-10-17

9 一种农得时农药制剂 朱启升;范小林 朱启升;范小林 中国专利 2000-04-07 2001-10-17

10 一种稻瘟灵农药制剂 朱启升;范小林 朱启升;范小林 中国专利 2000-04-07 2001-10-17

11 一种水面自动展开的漂浮性液态农药制剂 蔡伟民;范小林;朱启升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专利 1996-01-06 1997-07-09

备注:按照专利名称 发明人 申请人 来源数据库 申请日 公开日排序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 水稻抗旱性遗传生理机制及育种研究进展 梅德勇; 王士梅; 朱启升; 陈秀晨; 龚存力; 韩云芳; 于智坤 安徽农学通报 2016-11-30

2 水稻节水抗旱种质创新 罗利军; 徐建龙; 陈大洲; 高国庆; 朱启升 科技创新导报 2016-06-07 15:01

3 不同水(陆)稻品种(系)干旱胁迫效应分析评价 王士梅; 沈国霞; 陈秀晨; 朱启升; 王海娟; 王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2-25

4 水稻叶片相对含水量性状的QTL定位分析(英文) 王士梅; 沈国霞; 陈秀晨; 朱启升; 王海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11-15

5 “生物-绿色-PBio-green”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王海娟; 张宗权;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8-20

6 高温胁迫条件下水稻生理生化指标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李万成; 朱启升; 王云生; 王士梅; 陈秀晨; 张德文; 汪婉琳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3-25

7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绿敏S高产繁殖技术 张德文; 杨前进; 朱启升; 王士梅; 汪婉琳 杂交水稻 2012-09-15

8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003 张德文; 杨前进; 朱启升; 王士梅; 汪婉琳 杂交水稻 2012-07-15

9 水分胁迫对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经济性状的影响(英文) 王士梅; 黄艳玲; 朱启升; 汪婉琳; 张德文; 杨前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10-15

10 孕穗肥氮肥用量对抛栽杂交中稻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 段素梅; 朱启升; 陈周前 杂交水稻 2011-05-15

11 抗病两系杂交中籼稻明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 张德文; 杨前进; 朱启升; 王士梅; 汪婉琳 中国稻米 2011-03-20

12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 汪婉琳; 朱启升; 王士梅; 杨前进; 张德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3-20

13 抗病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明两优6号 张德文; 杨前进; 朱启升; 王士梅; 汪婉琳 杂交水稻 2011-03-15

14 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 朱启升; 张德文; 段素梅; 王士梅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03-15

15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英文) 汪婉琳; 朱启升; 王士梅; 杨前进; 张德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01-15

16 水稻品种耐热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陈秀晨; 王士梅; 朱启升; 汪婉琳; 杨前进; 张德文; 李万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9-20

17 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节水特性 黄艳玲; 王士梅; 张德文; 汪婉琳; 杨前进; 朱启升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7-20

18 绿旱1号麦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邵芳荣; 王士梅; 朱启升; 王申; 刘检 农业科技通讯 2010-07-17

19 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绿102S(102S)的选育及特性 汪婉琳; 朱启升; 王士梅; 杨前进; 张德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6-20

20 含苯达松敏感基因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绿敏S的选育及利用 王士梅; 朱启升; 杨前进; 张德文; 汪婉琳 杂交水稻 2010-03-15

21 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绿敏S的选育 张德文; 杨前进; 王士梅; 汪婉琳;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10

22 杂交水稻新组合混制1号制种田苯达松残留分析 王云生; 孙明娜; 周俊峰; 张德文; 朱启升; 杨剑波 杂交水稻 2009-11-15

23 温度对水稻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药效的影响 王云生; 吴义林; 张德文; 王纯阳; 朱启升; 杨剑波 核农学报 2009-10-20

24 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旱直播栽培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 朱启升; 陈周前; 段素梅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07-15

25 栽培方式对“绿旱1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 杨安中; 朱启升; 陈周前; 焦立新; 付光玺; 杨前进; 段素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4-05

26 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 陈秀晨; 朱启升; 王士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20

27 混制1号机械化混播制种生产技术 张德文; 杨前进; 王士梅; 汪婉琳; 朱启升 中国农学通报 2008-10-05

28 水稻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综合评价分析 王士梅; 朴钟泽; 朱启升; 张建明; 李培德; 沈为民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4-10

29 苯达松敏感基因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上的应用研究(英文) 王士梅; 朱启升; 汪婉琳; 张德文; 杨前进; 王云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03-15

30 氮肥及播量对水稻“绿旱1号”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 杨安中; 朱启升; 焦立新; 付光玺; 陈周前; 段素梅; 杨前进; 胡雪妮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3-05

31 氮钾肥用量对水稻新品种混制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 张德文; 朱启升; 陈周前; 段素梅; 王士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07-11-15

32 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旱直播栽培技术 张德文; 杨安中; 张世林; 朱启升; 杨前进; 董军; 孟志伟; 邵芳荣; 冯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07-10-17

33 耐旱节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的选育与应用 朱启升; 王士梅; 张世林; 张德文; 杨前进; 董军; 汪婉琳; 冯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9-20

34 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 朱启升; 陈周前; 李维; 王士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8-05

35 安徽省一季中稻的适宜播栽期研究 张德文; 杨前进; 王士梅; 汪婉琳; 朱启升 农技服务 2007-06-15

36 水旱两用稻—“绿旱1号”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孟志伟; 程家兴; 朱启升; 张德文; 桑亚松; 钟承锁 安徽农学通报 2007-05-01

37 不同时期喷施苯达松对混制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张德文; 陈多璞; 杨前进;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4-20

38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绿优1号 朱启升; 杨前进; 张德文; 董军; 王士梅; 汪婉琳; 冯春 杂交水稻 2007-03-30

39 安徽省杂交中稻主导品种丰产性及耐高温特性研究 王士梅; 张德文; 杨前进; 汪婉琳;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2-20

40 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 朱启升; 张德文; 朱昌菊; 王士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07-01-25

41 始穗期喷施抗旱剂对地膜旱作水稻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 朱启升; 张德文; 杨前进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15

42 不同覆盖物覆盖对旱作水稻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 朱启升; 张德文; 段立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10-30

43 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组合——绿优1号 朱启升 农业科技通讯 2005-12-17

44 外源DNA溶液浸泡水稻糙米对其发芽率的影响 杨前进; 朱启升; 张德文; 詹树科 安徽农业科学 2005-02-28

45 两系杂交中籼皖稻9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杨前进; 张德文; 朱启升 杂交水稻 2003-11-30

46 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运行策略 郭高; 姜家山; 邹宝群; 施六林; 朱启升; 胡贤江 中国农学通报 2003-08-30

47 水旱两用稻的研究初报 朱启升; 张德文; 杨前进; 詹树科 安徽农业科学 2003-08-25

48 SCAR标记对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辅助选育 向太和; 杨剑波; 杨前进; 朱启升; 李莉; 黄大年 中国水稻科学 2003-06-30

49 “农威”对夏大豆杂草的防除效果及作物安全性研究 张德文; 李布青; 朱启升; 许家春; 曹德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04-25

50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英文) 向太和; 杨剑波; 李莉; 倪大虎; 杨前进; 朱启升; 汪秀峰; 张毅; 黄大年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03-10

51 蚕豆整体DNA导入冬小麦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初报 杨前进; 张德文; 朱启升; 夏静; 陶侠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02-12-25

52 60Co辐照对水稻基因组DNA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效应 向太和; 杨剑波; 杨前进; 朱启升; 李莉; 倪大虎; 汪秀峰; 黄大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2-10-25

53 皖稻47在皖北稻区夏季制种技术 詹树科; 朱启升 杂交水稻 2001-03-30

54 杂交中籼K优绿36高产制种技术 杨前进; 叶平; 朱启升; 张德文; 李刚; 洪敏; 詹树科; 汪丽黛 安徽农业科学 2000-06-25

55 水稻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恢复系的研究 朱启升; 王安东; 杨前进; 李布青; 张德文; 许家平 杂交水稻 2000-05-30

56 水稻除草剂敏感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朱启升; 王安东; 杨前进; 李布青; 张德文; 许家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00-04-25

57 K优绿36高产栽培技术 杨前进; 朱启升; 张德文; 詹树科; 洪敏; 汪丽黛 安徽农业科学 2000-04-25

58 绿稻24高产栽培模式 朱启升 安徽农业 2000-02-05

59 几个水稻不育系的亲和性及配合力、遗传力研究 罗志祥; 丁超尘; 陈多璞;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 1999-10-25

60 防治水稻害虫的农药新剂型——杀虱灵水面扩散剂在安徽省问世 郭高; 朱启升 北京农业 1999-09-05

61 几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罗志祥; 丁超尘; 陈多璞;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 1999-08-25

62 安徽省三系杂交籼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朱启升 杂交水稻 1999-07-30

63 我省研制成功防治水稻害虫的农药新剂型——杀虱灵水面扩散剂 纪华; 朱启升 安徽农业 1999-07-05

64 “六国牌”磷铵所含微量元素对土壤综合肥效的影响 姚自鸣; 朱启升; 殷俊峰; 程建方; 王锡义; 陈甫松; 许熟祥 安徽农业科学 1998-12-30

65 农威防除豆田杂草的研究 李布青; 朱启升; 王振荣; 高同春; 张德文; 许家春; 唐庆功; 潘殿星 安徽农业科学 1997-12-30

66 协优57穗部性状及不同抽穗期分蘖成穗规律分析 罗志祥; 朱启升; 苏泽胜; 施伏芝; 阚画春 安徽农业科学 1997-09-30

67 全国迟熟籼型杂交中稻区试结果通径分析 罗志祥; 朱启升; 施伏芝; 李养年; 徐文章 安徽农业科学 1996-06-30

68 早籼型不育系351A的配合力研究 罗志祥; 朱启升; 王安东; 陈杭之; 施伏芝 安徽农业科学 1996-03-30

69 早籼不育系351A的选育 朱启升; 罗志祥; 孙志龙; 王世发; 周业祥; 王安东 杂交水稻 1995-09-30

70 早熟杂交中籼新组合矮优L011的选育及其应用 罗志祥; 朱启升; 施伏芝; 王安东 安徽农业科学 1995-09-30

71 杂交早籼威优D133的选育和利用 朱启升; 罗志祥; 夏文胜; 施伏芝 杂交水稻 1993-08-29

72 杂交水稻四系法选育初报 朱启升; 洪敏; 张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 1993-06-30

73 双季杂交早籼栽培技术研究 夏文胜; 朱启升; 罗志祥; 施伏芝 安徽农业科学 1993-05-01

74 协优78039 朱启升 杂交水稻 1991-10-28

75 安徽省杂交早稻亟待进一步开发与推广 王安东;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 1991-08-29

76 安徽省籼稻地方品种对野败不育系的恢复力初探 苏泽胜;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 1985-06-30

77 培育优良品种 造就攻关队伍——承担安徽省杂交水稻“十五”攻关项目的体会 朱启升 安徽科技 2004-04-10

78 水旱两用稻新品系丰产性及耐旱性试验 张德文; 朱启升; 杨前进; 龚传胜; 詹树科 安徽农业科学 2004-06-25

79 杂交水稻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朱启升 作物研究 2004-12-30

80 皖稻99,皖稻123与皖稻121 朱启升 作物研究 2004-12-30

会议论文:

1 杂交中籼稻结实期叶片衰老与调控补偿栽培研究 吴文革; 张四海; 杨联松; 吴文斌; 赵决建; 白一松; 朱启升 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17-08-17

2 杂交中籼稻结实期叶片衰老与调控补偿栽培研究 吴文革; 张四海; 杨联松; 吴文斌; 赵决建; 白一松; 朱启升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7-11-01

3 安徽红莲型细胞质的应用研究 朱启升; 杨前进 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红莲型杂交水稻学术专题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7-09-01

4 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绿优1号 朱启升; 杨前进; 张德文; 董军; 王士梅; 汪婉琳; 冯春 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红莲型杂交水稻学术专题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7-09-01

5 绿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 冯春; 张德文; 杨前进; 朱启升 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红莲型杂交水稻学术专题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7-09-01

6 水旱两用稻的研究初报 朱启升; 张德文; 杨前进; 詹树科 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3-10-01

荣誉奖励:

1、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2、1997年被评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3、1998年被评为农业部优秀归国学者。

4、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2000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6、2001年被评为世界杰出人士。

7、2001和2008年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

8、2002年出席安徽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9、2003年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

10、 2003和2008年两届被安徽省纪委、监察厅聘为党风督查员和特聘监察员。

11、2005年,作为安徽省委“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巡回报告。

媒体报道:


信念,力量的源泉

“老朱一点都没变哪!”熟悉他的人都这么说,53岁的朱启升还是那个“拼命三郎”。

1952年,朱启升出生在合肥市东郊东方红公社的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22岁的他洗掉脚上的泥巴,走进安徽农学院,成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直到那时我才深刻领会高尔基这段名言的含义。”他开始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学习,学习,再学习。1977年,他分配到省农科院。

弹指一挥间,28年成云烟。皱纹额头爬,青丝染白发。年过半百的朱启升已经不是当年风风火火的毛头小伙,但是那股子的精、气、神,纹丝未变。“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2001年8月的一天夜里,朱启升腹部剧痛,几乎昏厥,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急救。诊断:尿道结石。医嘱:住院观察,再做手术。可刚打完点滴,朱启升就坚决要求回家。他的脾气倔起来,十头牛也拉不回来。“我与河南省的专家有约在先,无论如何今天我得赶到郑州。”时间是早上7点,强撑病体的朱启升十分憔悴。妻子心疼地拦住他,朱启升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

28年前,省农科院领导征询朱启升对个人分配的意见。他的话掷地有声:“我是共产党员,服从党的安排。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我就到哪里去!”他分到了水稻组,28年来,一直进行杂交水稻育种。

每年3月至4月在海南岛,7月至9月在省内,朱启升都要冒着40℃左右的高温做水稻杂交。上有烈日照顶,下有热水熏蒸,而且天气越热,越要在田里干。“农民苦,那段日子,我们比农民还要苦。”他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微笑,很平静。记者采访当天,他的飞机票已经订好,3月1日飞海南。

在海南岛,朱启升没有自己的基地,只能租住当地农民的房子。条件最差的时候,他和他的助手6个人挤在一间只有9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苍蝇与蚊虫齐飞,椰林共水稻一色,朱启升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田间劳作累了,他就带着大伙儿躲到浓密的椰子树下吹吹海风。休息之余,他即兴赋诗一首:“赤日炎炎似火烧,万株水稻婀娜娇。平生惟有育种志,安徽水稻领风骚”。

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新品种保护权2个,朱启升倾心浇灌的科研项目一个接一个“抽穗”。国内外行家一次次朝他竖起大拇指:“‘拼命三郎’,你真行!”

朱启升像农民一样憨厚地笑笑:“我只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在要求自己。困难的时候,脑海里常常浮现出自己当初的入党宣誓,我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本报记者吴林红

来源:《安徽日报》2005年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